• 沒有找到結果。

〈http://news.ifeng.com/special/17dayuzhongguoweilai/200710/1020_2173_266294.shtml〉(2015 年 4 月 23 日)。

22 曾祥穎,〈中共陸軍未來發展之研析〉,《陸軍學術雙月刊》,50 卷 536 期,(桃園龍潭:國防部陸 軍教育訓練暨準則發展指揮部發行,2014 年),頁 20-21。

23 劉繼賢,《毛澤東軍事思想原理》,(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5 年),頁 506-50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中優勢兵力,不做死守的陣地站,採用靈活的運動戰」,24鄧小平接班後仍承襲毛 澤東的軍事思維,曾多次強調「中國的戰略方針始終是積極防禦,二十年後也是 戰略防禦」。25

「誘敵深入、積極防禦」是毛澤東軍事戰略的精髓,貫穿於他指導中國革命 戰爭的全過程,展現「以弱擊強」戰略思維,擴大意涵是如何保存自己力量,戰 勝強敵的指揮作戰的秘訣。積極防禦在作戰指導上表現為下列幾個特點;首先是 後發制人,一切被壓迫後,為反抗壓迫所進行的戰爭,在本質上是自衛的防禦性 的作戰,其意涵是攻防結合,敵人的「圍剿」和紅軍的「反圍剿」轉換採用了進 攻與防禦兩種戰爭形式,積極防禦的理念要求將防禦和進攻巧妙地結合起來,「寓 攻於防,防中有攻」。最後是待機迫敵,指導戰略防禦最後階段,通過戰略反攻粉 碎敵人的「圍剿」,待機指的是「反圍剿」戰爭的準備過程和退卻防禦過程。26

有關毛澤東「積極防禦」的觀點著重於軍事作戰方面,並沒有提及在政治層 面採取積極防禦的說法,才會被歸納為毛澤東人民戰爭戰略戰術之一。馬克思、

恩格斯、列寧等人的積極防禦思想則偏重政治層面的攻防交互運用,不單指軍事 作戰層面。中國在鄧小平與江澤民、胡錦濤之後,則因為國際環境的轉變,使中 國將積極防禦提升做為戰略層級指導方針,不限於戰略戰術的運用。中國至今仍 將積極防禦奉為軍事戰略最高的圭臬。27

鄧小平於 1978 年「第 11 屆三中全會」會中決議,中國今後的工作重點為「社 會主義建設」,即為四個現代化,其中之一為「國防現代化」。28隨後在 1980 年中 國「中央軍委會擴大會議」時,將「積極防禦,誘敵深入」的戰略方針改為「積 極防禦」的軍事戰略,針對未來可能的反侵略戰爭,改採堅守「陣地防禦」,放棄

24 同註 23,劉繼賢,《毛澤東軍事思想原理》,頁 512。

25 中央軍委辦公廳,《鄧小平關於新時期軍對建設論述選編》,(北京:八一出版社,1993),頁 43。

26 譚一青,《中國革命戰爭戰略指導教程》,(北京:中國軍事學科出版社,2000 年),頁 67-78。

27 王普豐,《毛澤東軍事戰略的實踐和理論》,(北京:中國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 年),頁 514。

28 陳明知,〈鄧小平軍事思想與中共軍隊改革關係之探討〉,《中共研究月刊》,29 卷 11 期,(臺北:

中共研究雜誌社,1990 年),67 頁。

〈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zwgk/2006-12/29/content_486759.htm〉(2015 年 4 月 23 日)。

34 新華網,《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理論研討班側記》,2005 年 9 月 28 日,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5-09/28/content_3557777.htm〉(2015 年 4 月 23 日)。

35 學習時報,《備戰 慎戰 敢戰:胡錦濤治軍思想成熟》,2007 年 10 月 20 日,

〈http://news.ifeng.com/special/17dayuzhongguoweilai/200710/1020_2173_266294.shtml〉(2015 年 4 月 23 日)。

36人民網,《三步走發展戰略》, 2006 年 5 月 17 日,〈http://

www.people.com.cn/GB/shizeng/525/5303/5304/20010626/497643.html〉(2015 年 4 月 23 日)。

〈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zwgk/2006-12/29/content_486759.htm〉(2015 年 4 月 23 日)

39 曾復生,《習近平戰略布局:防戰》,2014 年 1 月 16 日,〈http://www.npf.org.tw/post/3/13137〉(2015 年 4 月 23 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來反映到人民解放軍的戰略與戰術之上。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