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international/20140424/35787009/〉(2015 年 5 月 6 日)。

29 何新,《世界戰略形勢的最新觀察》,(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 年),頁 244。

30 大紀元新聞網,《華府國防專家指美應嚴肅回應中國海軍挑戰》,2006 年 11 月 27 日,

〈http://cn.epochtimes.com/b5/6/11/28/n1537030.htm〉(2015 年 5 月 6 日)。

31 朱海燕、劉鳳華,〈日本「正常國家化」及其影響〉,《國際論壇》,2013 年 5 期,(北京:北京 外國語大學 2013 年),頁 73-78。

32 梅田正己,《非戦の国」が崩れゆく》,(東京:高文研株式會社,2004 年),頁 2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發生後,日本國會通過《反恐特別措施法》,該法律通過擴大自衛隊活動範圍和日 美合作範圍,進一步架空了日本憲法。2003 年 5、6 月日本眾、參兩院先後通過了

《有事三法案》。這三個法案的實質就是要另外設立新的專門法,以達到自衛隊在 戰時行使集體自衛權的目的。2004 年 6 月,日本通過了《限制外國軍事用品海上 運輸法案》、《美軍行動便利法案》、《自衛隊法修正案》、《交通通信管制法》、《國 民保護法》、《處罰違反國際人道法法案》和《俘虜處理法案》等 7 頗具爭議的法 案,這些法案規定了日本在遇到武力攻擊或預測將發生武力攻擊時,自衛隊、美 軍、各級政府排除外國攻擊和保護日本國民的具體方法。其中《自衛隊法修正案》

規定,日本在遭到攻擊之前就可以向美軍提供彈藥;《限制外國軍事用品海上運輸 法案》規定,對有可能向敵對國家運輸武器的第三國船隻進行海上搜查,甚至允 許對有關船隻進行射擊。《國民保護法》規定,在緊急情況下,地方政府的知事有 權向商家和藥店緊急採購食品、藥品,如遭拒絕,知事有權強制徵用;《美軍行動 便利法案》規定,自衛隊向美軍提供物品、勞務幫助,首相有權徵用土地房屋供 美軍使用,首相有權決定道路、港灣、機場歸自衛隊和美軍優先使用,等等…。

日本在第二次大戰後,隨著經濟和軍事實力的不斷增強,「專守防衛」戰略也漸漸 蛻變。從 1995 年制訂「防衛計畫大綱」、1996 年修訂「日美防衛合作指針」、2003 年通過的《有事三法案》等 3 項相關法律及 2004 年頒布的 7 項法案,日本積極的 朝向軍事大國推進。日本自衛隊實際上已將行使武力的時間從「遭敵人入侵後」

提前到「受敵人威脅時」,日本自衛隊的作戰區域也由「國土」擴展到「周邊」,

由「周邊」擴展到公海,甚至它國領土。37同年 10 月,日本首相諮詢機構「安全 保障和防衛能力懇談會」提交《未來的安全保障和防衛視野》報告,提出防衛政 策的 5 項方針:「調整美日軍事同盟,強化美日安保體制」、「建立多功能彈性部隊,

實行先發制人打擊」、「擴大自衛隊活動範圍,爭取海外派兵永久化」、「遵行『無

37 中國網,《日本和平憲法被架空首相有權自行決定調用自衛隊》,2004 年 6 月 29 日,

〈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junshi/597608.htm〉(2015 年 5 月 8 日)。

Missile Defense for Japan : New Nuclear Strategy and Japan’s BMD),(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 年),頁 56。

43 華夏經緯網,《機動-5 號演習規模空前穿越第一島鏈成常態》,2013 年 10 月 23 日,

〈http://big5.huaxia.com/zt/js/2004-74/hjxgpl/3582005.html〉(2015 年 5 月 8 日)。

44 BBC 中文網,《日本戰機攔截接近釣魚島的中國偵察機》,2013 年 11 月 23 日,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3/11/131123_china_japan_islanddisputes〉(2015 年 5 月 8 日)。

派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研究員、著名亞洲問題專家卜大年(Dan Blumenthal)在美 國華盛頓舉行的日中關係研討會上強調「對東海地區爆發戰爭的擔心,要超過臺

〈http://news.sina.com.cn/c/2014-07-13/195530512874.shtml〉(2015 年 5 月 8 日)。

48 蔡錫勳,〈安倍政權的東北亞戰略〉,《台灣國際研究季刊》,3 卷 1 期,(臺北:台灣國際研究學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中國當然願意忍氣吞聲、視而不見。目前中日雙方國力水準已達平起平坐、互不 相讓。而日本政策仍然朝向尋求國家正常化的目標前進,這將使中日兩國發生衝 突的危安因素又提高了幾分。

第四節 小結

近年來,隨著中國在全球政治、經濟、軍事及科技等方面實力的增長,已造 就中國在東亞乃至整個國際舞臺上的份量。21 世紀的中國以「和平發展」為其國 家發展戰略,然其最終目的仍為實現「中國崛起」。中國對外關係的主軸是營造和 平與穩定周邊環境,並將睦鄰友好關係作為東亞地緣戰略的核心內容。不論從政 治、經濟、軍事哪個層面來瞭解中國,中國崛起已勢無可擋。

美國為現今國際體系中「一超多強」的霸主,但是中國發展的速度及各方面 的進步,產生了中國在 21 世紀成為另一個超級大國的可能性,甚至威脅到美國的 唯一霸主地位。在表面上,中美關係從 20 世紀未迄今一直保持著友好的互動,並 已發展到建立「新型大國關係」程度,但是從美國歷年發表的《中國軍力報告》

等資料,不難發現亟力主張「中國威脅論」就是美國。再加上中美雙方長期在解 決「臺灣問題」意見相左,及近年美國因與日本安保關係所涉入的「東海問題」, 亦限制了中美關係無法深入發展。21 世紀的中美關係是眾所矚目的焦點,無論中 美關係會複製美蘇的冷戰之爭或是觸發戰火的敵對場面或是競爭與合作的格局,

中美關係的定位都將是影響中國軍事崛起與國際秩序的重要因素。

此外,美國擔心中國軍事的崛起將動搖其在亞太地區影響力,遂調整全球戰 略部署,將軍事重心移向亞太地區,並與日本以安保關係名義,聯合抵制中國軍 力的發展。日本雖為美國在東亞地區的第一代理人,但自第二次大戰之後,日本 的憲法把所有和戰爭、國防武裝等相關的條文完全刪除,已框限日本為一個「非 正常化國家」,亦無法向海外派兵以體現美國在東亞的戰略意圖。日本為尋求「國 家正常化」就是要像世界其他國家一樣,能夠正常執行軍事權利,修改憲法是必 然的程序。日本自從 21 世紀初發生的「911 事件」開始改變其防衛政策,放棄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去「專守防衛」體制,轉變為先發制人的戰略。51日本 2001 年訂定的《反恐特別措 施法》,已擴大自衛隊活動地域和日美合作範圍。2003 年通過的《有事三法案》, 使自衛隊在戰時可行使集體自衛權。2004 年頒布的《限制外國軍事用品海上運輸 法案》、《美軍行動便利法案》、《自衛隊法修正案》、《交通通信管制法》、《國民保 護法》、《處罰違反國際人道法法案》和《俘虜處理法案》等法案,規定了日本在 遇到武力攻擊或預測將發生武力攻擊時,自衛隊、美軍、各級政府排除外國攻擊 和保護日本國民的具體方法。由這些法案及政策可見,日本一連串的立法行動,

無一不是架空、規避其憲法中對「交戰權」的限制,使日本可以採取主動的軍事 行動,以為實現美國 21 世紀亞太安全戰略的計畫。近年來,中國隨著經濟能力的 增長,其軍事實力已可與日本相互較量,雙方在釣魚台主權爭議及東海防空識別 區的軍事交鋒,可見中國軍事力量已逐漸向外伸展,再加上中國海軍戰略已轉型 為遠海防禦的藍海戰略,將加深中日雙方在「東海問題」上的衝突不斷。與此同 時,日本朝向「國家正常化」的目標前進,企圖重獲「戰爭權」,針對中國軍事崛 起的意味濃厚,這將使中日兩國發生衝突的危安因素又提高了幾分,亦對東亞區 域穩定造成影響。

2013 年 7 月 10 日,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於華盛頓召開的第五輪中美戰略與經濟 對話提出「中美關係像夫妻,雖然有吵架、有分歧,但是都必須增進瞭解、增強 互信,培育共同的生活基礎。兩國不能走離婚的路,代價太大了」。52中國如何與 美國「求同存異」是走和平崛起路線的首務。中國如何與美國「求同存異」是走 和平崛起路線的首要挑戰。雖然美國目前依舊是世界的唯一霸權,但以權力相對 消長的觀點觀之,美國的實力與地位雖是無庸置疑,但美國的國力實際上並沒增 加;相反的,中國的綜合國力卻是與日俱增。由此來看,目前中國雖未能超越美 國甚至取代美國在東亞成為強權,依照權力相對的概念,美國國力的持平、中國 國力的增加,實際上隱含著美國某程度上的實力消退,東亞有可能不再是美國主

51 同註 36,蔡增家,〈擺盪在合作與衝突之間:中國崛起下中日衝突的結構分析〉,頁 49。

52 亞太日報,《汪洋:中美關係像夫妻 不能離婚收場》,2013 年 7 月 10 日,

〈http://www.apdnews.com/china/mainland/8993.html〉(2015 年 5 月 10 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導的場域,美國將由主導地位轉為領導地位,必須與其他國家一起合作、協商,

才能有效的解決亞太問題。而中國如何掌握當下,成為世界第二大國的機遇,是 中國此一時期最大的挑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陸章 結論

中國軍事戰略的形成,主要依據國際情勢、戰略環境、戰爭、科技等客觀情 勢變化,以及各時期國家領導人對客觀環境的主觀認知。中國軍事戰略自毛澤東:

「早打、大打、打核子戰」、鄧小平:「打贏一場局部戰爭」、江澤民:「打贏高技 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胡錦濤:「信息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乃至習近平:「召之 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充分展現中國軍事戰略與時俱進的轉變,其整體概 念亦從「韜光養晦」邁向「有所作為」前進。

在軍事戰略之下的是軍種戰略,這是隨著單一兵種發展成為現代化的各個兵 種合成的軍隊是現代戰爭的要求。中國陸軍戰略由「區域防衛」向「全域機動」

轉變,刻正全面推行「師改旅」編制改革,力求增強部隊快速反應的機動性,並 在「機動作戰」、「立體攻防」戰術指導下,重點強化資訊化建設,發展陸航部隊、

機械化部隊、特種作戰部隊,逐步提高空地一體、遠程機動、快速突擊及特種作 戰能力。中國海軍戰略由「近海防禦」朝向「遠海防衛」轉變,刻依「十八大」

指導,朝向「海洋強國」目標發展,加速推進海軍軍力發展,以維護國家海洋利 益,並置重點於航空母艦、潛艦、驅逐艦、護衛艦等先進武器裝備研製,提高遠

指導,朝向「海洋強國」目標發展,加速推進海軍軍力發展,以維護國家海洋利 益,並置重點於航空母艦、潛艦、驅逐艦、護衛艦等先進武器裝備研製,提高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