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小型營造業職業安全衛生管理機制 中小型營造業職業安全衛生管理機制 中小型營造業職業安全衛生管理機制推動之方法 中小型營造業職業安全衛生管理機制 推動之方法 推動之方法 推動之方法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41-48)

及實施「臺灣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之流程如圖 4.7、圖 4.8 所示,步驟與方法 如下:

圖 4.7 TOSHMS 系統建置及推動之流程圖

圖 4.8 TOSHMS 系統建置流程圖

一、 計畫期程之規劃與分工

營造業為使推行計畫之運作順暢,應以各專案計畫之方式以獨立的型態並規 劃期程來運作。

二、 擬定工作重點與項目

營造業可整合運用既有之管理系統資源,將營造施工現場原應注意的安全事 項予以系統化,並以高風險、高危害的項目為重點,屬於共通性質的部份以共同 召集會議實施之;個別危害則應由各分項施工之人員提出為原則。

三、 召開啟始會議(Kickoff Meeting)

由營造業高層主持,藉以宣示推動職業安全衛生管理之決心,參與人員包括 各分項工程管理階層/現場施工幹部及推動小組成員。

四、 工作分組

由各分項施工作業工班依現有工作執掌之屬性指派人員參與組成推行委員 會,全程負責推動各分項施工作業在安全衛生管理系統建制期間之落實執行,並 與其他單位間進行諮詢、溝通、協調。屬於危險性較高之分項施工作業現場至少 應指派兩位以上,成員以現場主管或資深工程師為主軸,方不致使基礎工作流於 形式。

除培訓現場指派之人員成為各該單位之種子人員外,並可依現場分項施工作 業及系統建置需求(如教育訓練、風險評估、法規查核、文件、安全稽核、緊急應 變、安全衛生防護具等),配合公司及各工地既有之「功能職掌」組織設立「推行 委員會」,下設各功能小組(原則上分為危害鑑別風險評估小組、法規查核小組、

文件作業小組等,以提昇運作與相互學習的效率,並協助建立將來輔導新進施工 同仁之能力與持續改善之功能,及至「試運轉期」時加設教育訓練小組、內部稽 核小組,協助建立持續運作之機制。

五、 執行工地先期審查

由於各營造業施工專案現有之安全管理條件各異,先參酌各專案施工場所以 往之安全衛生紀錄,並確認各分項施工作業之安全衛生現況,據以作成先期審查

之初步資料,再至各分項施工作業之現場,審查其施工危害類型及作業型態。就 其與職安衛標準間之差異,作為建置職安衛管理制度之參考,以符合職業安全衛 生管理系統建制作業之要求。

六、 教育訓練

教育訓練包括:對公司負責人及各分項作業主管、對種子人員(推行委員會 成員)、專業課程等,使管理階層對推動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的執行方式、效益 有所認知,培植協種子人員提昇其安全衛生制度運作之能力。

七、 建立危害鑑別、風險評估及其改善方案機制

藉由主動性、完整性及系統性的鑑別營造業各分項作業環境、作業方法及組 織因素等引起之相關危害並評估風險,其中內容應包含時序上(例行及非例行、新 引進及變更作業)、環境上(營造業所屬機械設備、內外在因素)及組成上(進入工地 的所有人員,如內、外業工程人員、供料廠商、訪客等之行為、能力等)的考量,

如分項工程複雜度高,應系統拆解成 WBS。找出 WBS 所有的危害後,就利用量 化性風險程序比較各個作業之風險高低大小,針對不可接受或是較高風險的項目 提出管理方案,讓風險降至可接受之範圍內,這就是系統性的目標。

一般營造業在跨入管理系統時,最大的挑戰就是『風險評估』,而基於完整性、

系統性及後續發展及應用而言,風險評估應該緣起於各工程專案,及各分項施工 作業工班自我展開,過程之中推行種子人員會面臨諮詢及輔導工作,包括推行種 子人員如何和施工人員溝通及建立風險概念、如何教導各施工人員風險評估手 法、如何審核及調整主觀性的風險評估結果、如何導入管理措施等,都是需要安 全衛生人員來協助種子人員進行。風險評估的模式,可依作業特性為主要之選擇 依據。工作場所導向評估模式通常為具危險性之製程區域或場所居多,工作場所 導向評估模式可分為四個階段評估如下所示,決定風險程度,判斷是否要進入後 續階段的評估。

(一) 判斷是否為法定之危險性工作場所或高潛在危害場所。

(二) 初步危害分析,分析發掘重大潛在危害之區域或次系統。

(三) 針對重大危害區域或次系統,可進行檢核表(Checklist)分析、What-if 腦力 激盪法、失誤模式與影響分析(Failure Modesand Effects Analysis, FMEA)、

危害與可操作性分析(Hazard and Operability Study, HazOp)。

(四) 針對關鍵性的事件或有特殊考慮需量化風險之事件, 執行更專業性之失誤樹 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

國內營造業在建制管理系統時,可採用作業步驟導向評估模式進行評估,以 作業安全分析(Job Safety Analysis, JSA)作為風險評估方法,具有易於撰寫、適 用範圍廣泛等優點,執行流程依序為:

(一) 列出職務清冊:進行各職務之作業檢討,檢討例行性及非例行性工作人員之 職務。

(二) 作業條件清查:作業條件清查目的在於調查作業環境危害特性、使用工具、

機械、設備、施工人員所需的特殊資格限制等資訊,反應潛在危害的來源,

以作為進行危害鑑別之參考依據。

(三) 進行作業安全分析:依據各分項施工作業項目,展開作業流程,並分析可能 引起之危害,找出這個作業步驟潛在之危害類型及如何造成事故發生。說明 危害源與被害者之間之關係,即因為何種原因,導致什麼人或設備,受何種 危害源所造成之傷害或損失。風險來源必須清楚描述,使後序改善手段能消 除風險來源。

(四) 進行風險排序:進行風險排序,並找出不可接受風險。風險計算係依據嚴重 度、暴露率、可能性因子予以考量,以線性方式計算出風險等級。

依上述之執行流程在實際執行過程中進行訓練與分組,每一部門均需指定評 估種子人員,指導各分項工程作業人員進行討論與評估,評估周期為每年至少應 定期進行危害鑑別及風險評估,以鑑別出不可接受風險,做為年度目標及管理方 案之依據,以持續改善安全衛生管理系統。各分項工程作業,若有施工方法改變 或作業環境條件改變等,明顯會影響風險評分之個案,應重新鑑別危害及評估風 險。

八、 法規查核

以各分項工程作業之工作型態區分其適用法規,由安全衛生專責人員輔導組 成「法規查核小組」進行鑑別各工作型態之法規符合度,再將初步查核結果交由 各施工專案及各分項工程種子人員,對所屬各分項工程作業場所進行確認。定期 開會討論實施狀況、進度、困難點,必要時再對個別工班及人員進行確認。法規 查核結果將與風險評估結果作為進一步訂定改善目標、方案之依據,並作為設定 績效指標之基礎要件。

九、 政策目標及管理方案

在施工人員參與情況下,依風險評估及法規查核結果找出不可接受風險及法 規不符合項目,並考量利害相關者要求、以往事故記錄及施工人員對安衛管理體 系的反應,制訂政策及目標管理方案。此階段必須發展適當的策略及行動方案,

同時應採取監督、檢討與記錄手段以期符合目標之進度。為配合目標達成時程,

各項工作權責需明確劃分,主管階層亦需提供經費、人力等資源。

十、 整合現有安衛管理制度(政策、程序、規範等)並文件化

導入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之必要條件為「文件化」,讓安全衛生的觀念透過 文字、圖形的說明,表達出職業安全衛生的要求與精神。因此基於提昇營造業施 工品質、安衛之要求,提高效率、簡化流程、嚴謹作業程序及紀律,依循相關法 令規章、政策、目標、以其所需要之工作效率及效果,透過合理規劃,對於組織 內各項作業流程,從可行性分析、規劃、撰寫、簽核、頒訂、執行,績效審查等,

藉由文字敘述、流程規劃、作業說明和各種表單,從而建立完整、可信賴且最符 合理想之文件作業模式。

此階段主要針對手冊、程序書、作業指導書進行撰寫。首先建立整體安衛管 理系統之作業綱領,即安全衛生管理手冊的建立,這是整個組織對安衛的政策、

態度和一致性地要求,必須為全體組織人員所認知、認同。通常以「作業程序書」、

「SOP」、「作業指導書」等型式呈現,作為營造施工各分項工程作業中,施工人員 實際操作上的參考依據。而表單、會議紀錄等文件,是日常作業結果及實際產出

的留存。將上述文件再進行統計或檢討,則可以確實查知組織中實行安衛管理系 統的成果如何。

十一、 系統運作與矯正階段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的導入能否產生功用在於如何推動執行,因此必須按照所 設定的目標、管理方案落實執行。包括政策、程序書、作業指導書的遵守,目標 方案之持續執行,緊急應變演練,績效評估量測,內部稽核之實施並採取矯正預 防措施,及管理審查之召開等。

對於各項控制措施之運作必須定期監督與量測安全衛生績效,包括現行管制 措施、採購之控制、分包商作業風險控制等,需定期評估與量測。建立相關聯之 主動式績效指標(例如:計畫與目標達成度、法規要求符合程度、安全衛生教育 成效、安全衛生稽核頻率等)與被動式績效指標(例如:人員傷亡事故次數、虛 驚事故次數、內部稽核不合格項目比例、年度累計損失工時等)以衡量系統之績 效成果。

為使管理系統維持適切之運作,必須不斷地檢討系統執行方向與不符合現象 之矯正及預防措施,消弭不符合之根本原因,確保系統不偏離規劃而且有效的維 護與執行,且提供管理階層作為審查依據。管理審查藉由稽核報告、紀錄及監測 結果等訊息判斷是否正確,並決定組織與管理系統下一階段的方向,最後經外部 驗證單位稽核,找出更細微之問題點或建議,促使系統更為完整。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41-48)

Outline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