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建議

一、 中文部分

王三幸(1993)。影響國小高年級學生數學學業成就的相關因素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尹玫君、曾琬淑(1995): CAI 與導生制在國小數學科實施補救教學成效之比較 研究,台南師院學報,28,35-82。

古明峰(2000)。國民小學教師數學科評量態度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學報,

13,1-38。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2015):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台北市:

行政院。

余民寧(2012)。讓天賦自由—談適性教育決定十二年國教的成敗。教育人力與 專業發展,29(6),5-14。

何義清(1987)。國中學生對數學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學報,

55,171-217。

李 吟(1990):改進國中低成就學生學習技巧之團體輔導模式,彰化師大輔導學 報,13,53-77。

李默英(1983)。性別、年級、數學科學習態度、性別角色與數學成就之關係(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吳元良(民 85)。不同數學課程、性別、社經地位的國小學生在數學態度及成就 上比較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屏東市。

吳明隆、蘇耕役(1995)。國民小學學生控制信念、重要他人態度知覺與數學態 度及數學成就關係之研究。初等教育學刊,4,181-200。

吳玲君(2006):臺北市資優教育評鑑與特優學校辦理特色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85

吳清山(2012 年 4 月 15 日)。差異化教學與學生學習。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

38。 取自:http://epaper.naer. edu.tw/index.php?edm_no=38&content_

no=1011

吳清基(1992):教育與行政。台北市:師大書苑。

林秀柔(1989):國小數學學習障礙兒童鑑定方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彰化縣。

林美和(1987):數學障礙兒童學習問題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刊,

16,46-76

杜正治(2006):單一受試研究法。臺北市:心理。

邱上真(1989):後設認知研究在輕度障礙者教學上的運用,特殊教育季刊,30,

12-16。

邱上真(2004):特殊教育導論–帶好班上每位學生。台北市:心理。

邱上真、詹士宜、王惠川、吳建志(1995):解題歷程導向教學對國小四年級數 學科低成就學生解題表現之成效研究,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4,75-108。

秦夢群(1997):教育行政─理論部分。台北市:五南圖書。

秦麗花(1995):國小數學學習障礙兒童數學解題錯誤類型分析,特殊教育季刊,

55,33-38。

秦麗花、吳裕益(1996):國小低年級數學診斷測驗。臺北市:心理。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8):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教育部(2007): 國民教育法第十二條。臺北市:教育部。

梁仲容(2012 年 11 月):三角聚焦(Trifocal)模式在數學低成就學生補救/ 強 教學之應用--以五年級小數補救教學為例。「2012 提升補救教學成效之理 論與實務研討論壇」 發表之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誠正大樓四樓國際會議廳。

郭生玉(1999):心理與教育測驗。新北市:精華。

86

郭郁智(2000):國民中學學生學習策略、批判思考能力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李綢(1990)。歸因回饋與策略訓練對數學低成就學生學習行為的影響。教育 心理學報,23,143-158。

陳東陞(1993):低成就學生的診斷與輔導,研習資訊,9(3),17-21。

陳東陞(1996):數學科學習困難學生補救教學的實施(中), 研習資訊,10(4), 26-28。

陳東陞(1996):數學科學習困難學生補救教學的實施(下), 研習資訊,10(6), 42-44。

陳麗玲(1993):國小數學科問題解決策略。研習資訊,10(9),53-56。

曾玉玲(1993)。臺北市高智商低成就國中學生學習信念與相關因素之探討(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曾淑容(民 80)。普通班和資優班學生性別、年級、數學歸因和數學態度的相關 研究。特殊教育學報,6,373-430。

游自達與林素卿(2014):整合學習共同體與差異化教學的改革。師資培育教育發 展期刊,7(1),23-46。

黃美潔(2015):替換式數學教學對國小數學學習障礙學生在長度單位化聚之學 習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黃郁倫(譯)(2013):學習共同體-構想與實踐(原作者:佐藤學)。台北市: 天 下雜誌。

黃富廷(2012):試析啟智班多軸線教學與傳統教學之異同。台東特教,35,1- 5。

黃德祥(1990)。國中與國小學生數學焦慮與數學態度之分析研究。國立彰化師 範大學輔導學報,13,1-52。

楊坤堂(1990):低成就學生的診斷與補救教學,研習資訊,8(5), 5-9。

87

楊坤堂(1997):低成就學生的學習輔導策略,教育實習輔導季刊,3(2),53- 60。

劉永健(2001):從混沌理論談班級內學習低成就學生的輔導,學生輔導,77,

96-101。

潘正安(1984)。國中學生科學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 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蔡辰北與陳靜紋(2013):淺談差異化教學。台灣教育評論月刊,2(11),78-80。

蔡國成(2010)。高雄縣國小六年級學生校外英語補習經驗、英語學習態度與學 習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碩士論文,台南市。

蔡翠華(1996):國小數學學習障礙學生的學習型態與學習策略的相關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蔣明珊(2002):普通班特殊需求學生課程調整之探討及其在國語科應用成效之 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謝水南與楊坤堂(1992)。低成就學生的診斷與補救教學。成長與學習 (三)。

南投縣:臺灣省教育廳。

魏麗敏(1988)。國小學生數學焦慮、數學態度與數學成就之關係暨數學學習團 體諮商之效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 研究所,台北市。

簡茂發(1984):高級中學學生家庭社經背景、教師期望與學業成就之關 係。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集刊,26,1-97。

簡茂發(1987):心理測驗與統計方法。臺北市:心理。

88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