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設計

一、 研究架構

本研究欲了解「區分性教學」對數學低成就學生的數學學習成效的影 響,提出研究架構如下圖 3-1:

圖 3-1 研究架構圖

(一)區分性教學

本研究介入前,學生是以傳統講課式教學法進行數學科的學習。

進入介入期後,教師改用區分性教學,以符合學生背景知識、學習準 自變項:

區分性教學

依變項:

1. 數學作業學習態度 2. 數學作業學習表現 對象:

國小三年級數 學低成就學生

控制變項:

1. 教學時間 2. 評量與教學者 3. 教學內容

32

備度、語言、學習偏好、興趣的教學模式給予教學。

(二)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學習成績

本研究在區分性教學介入前,先記錄學生對於數學學習態度並測 驗其數學學習成績,並由第一次測驗判定學生在數學解題歷程上所遇 到的問題與需求,以區分性教學於以補強。在區分性教學介入後再次 調查學生對於區分性教學的數學教學後的學習態度並再次測驗學生教 學後數學學習成績。

(三)教學時間

本實驗教學時間固定為每週二、週四,下午四點到下午六點,每 節課 40 分鐘,一共八週。

(四)評量者與教學者

本研究由研究者擔任評量者進行施測。

(五)教學內容

本研究實施 8 周的區分性教學,依評量結果與學生性向,予以教 學。

二、 研究設計

本研究採單一受試研究法中「跨受試多探試設計」,此法的基線期階 段不必持續不斷地評量,而實施間歇性評量,減少了評量次數,降低過多 評量帶來的負面效應(杜正治,2006),共包含三個實驗階段,其研究設計 圖如圖 3-2:

33

基線期 (1A) 介入期 (1B) 保留期(1A’)

基線期 (2A) 介入期 (2B) 保留期(2A’)

基線期 (3A) 介入期 (3B) 保留期(3A’)

圖 3-2 跨受試多探試實驗設計圖

(一)基線期:

本階段研究者予以研究參與者前測,評量三位研究參與者數學學 習成績,以本次測驗成績作為基線。

(二)介入期:

本階段將對研究參與者甲進行連續評量,待資料趨於穩定狀態或 達預定水準時,開始介入區分性教學。

當參與者甲的介入階段資料趨於穩定狀態或達預定水準,開始對 參與者乙進行連續評量,待資料趨於穩定狀態或達預定水準時,開始 介入區分性教學。

參與者甲

參與者乙 )

參與者丙

34

當參與者乙的介入階段資料趨於穩定狀態或達預定水準,開始對 參與者丙進行連續評量,待資料趨於穩定狀態或達預定水準時,開始 介入區分性教學。

當參與者丙的介入階段資料趨於穩定狀態或達預定水準,則本實 研即可告一段落。

(三)保留期: 於介入期結束後,將區分性教學撤離,間隔兩週再進行至少 二次的保留期測驗。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