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部地區特教班適應體育教學實施現況

第二節 第二節 中部地區特教班適應體育教學實施現況 中部地區特教班適應體育教學實施現況 中部地區特教班適應體育教學實施現況 中部地區特教班適應體育教學實施現況

本節以中部地區國中特教班教師適應體育實施現況以次數分配、百分比與 平均數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與討論,藉以瞭解中部地區國中特教班教師實施適 應體育課程之現況情形,茲說明如下:

一、 適應體育教學實施各題項現況分析

(一) 是否規劃適應體育課程

依表4-9所示,教師在特教班有規劃適應體育課程者有193人(95.1%),

沒有規劃適應體育課程者有10人(4.9%)。研究結果與施大立(1997)、陳福 順(2001)、葉宏達(2006)、許夏菁(2010)等人研究結果吻合,由此可知,

多數的教師在體育課能為學生作課程調整,並能規劃課程以符合學生需求。

表4-9

是否規劃適應體育課程統計表 是否規劃適應體育課程統計表 是否規劃適應體育課程統計表 是否規劃適應體育課程統計表

規劃適應體育課程 人數 百分比% 排序

193 95.1 1

10 4.9 2

合計 203 100.0

(二) 課程設計依據

從表4-10所示,教師依據學生IEP內容編制適應體育教學計畫為最多,有 124人(61.1%),依據國民教育階段特殊教育課程綱要有41人(20.2%),只有 少部分教師沒有任何適應體育教學計畫,有10人(4.9%)。

表4-10 課程設計依據 課程設計依據 課程設計依據

課程設計依據統計表統計表統計表統計表

課程設計依據 人數 百分比% 排序

普通學校課程綱要,做部分修正自行編制

而成 28 13.8 3

國民教育階段特殊教育課程綱要 41 20.2 2

依據學生IEP內容編制適應體育教學計畫 124 61.1 1

沒有任何適應體育教學計畫 10 4.9 4

合計 203 100.0

(三) 課程教學型態

依表4-11所示, 教師在課程教學型態上,以特教班學生一起上體育課為 最多,有98人(48.3%),其次是自行規劃特教班體育活動,彈性調整課程,

有66人(32.5%),與普通班學生一起進行體育活動的方式最少,有3人(1.5

%)。

根據調查結果可發現,教師較少安排與普通生一起活動,也顯示特教班學 生與普通班學生互動的機會很少,也有少部分的教師會安排和普通班進行體育 活動,以一週一節融合普通班的方式進行,但大多以特教班為單位來進行課程 活動,與教育部統計結果一致(教育部,2011)。

表4-11

課程教學型態統計表 課程教學型態統計表 課程教學型態統計表 課程教學型態統計表

課程教學型態 人數 百分比% 排序

與普通班學生一起進行體育活動 3 1.5 5

與普通班學生一起進行體育活動,有輔導人員、

支援教師或教師助理員協助 5 2.5 4

特教班學生一起上體育課 98 48.3 1

針對特教班二或三班規劃體育活動,採協同教學

進行 29 14.3 3

自行規劃特教班體育活動,彈性調整課程 66 32.5 2

其它 2 1.0 6

合計 203 100.0

(四) 器材教具來源

依表4-12所示,超過八成教師在使用器材教具的來源以學校現有的體育器 材教具及使用特教經費自行添購體育器材,只有將近二成教師會依學生需求自 製體育器材教具或以其他方式進行課程,研究者認為,教材編制與製作費時費 力,在經費不足情況也較難完成,所以比率較低,而在教學時以學校現有器材 教具或運用特教經費添購市售的器材教具,不但取得方便,且省時省力,若器 材有任何損壞問題,也能請相關廠商負責維修,故廣受教師使用。

68 表4-12

器材教具來源 器材教具來源 器材教具來源

器材教具來源統計表統計表統計表統計表

器材教具來源(複選題) 人數 百分比% 排序

學校現有的體育器材教具 155 46.7 1

使用特教經費自行添購體育器材 132 39.8 2

依學生需求,教師自製體育器材教具 41 12.3 3

其它 4 1.2 4

合計 332 100.0

(五) 課程內容

依表4-13統計表所示, 教師最常選用的課程內容為球類活動,有188人

(25.9%),其次為田徑活動有124人(17.1%)、知動訓練有109人(15.0%)、

感覺統合訓練有99人(13.7%)、韻律/舞蹈有71人(9.8%)、團康活動有62 人(8.6%)、民俗體育有27人(3.7%)、瑜珈有18人(2.5%)、水中活動有 15人(2.0%)、其它有10人(1.4%)、滑板有2人(0.3%)、直排輪為0人。其 它部分有體適能、太極拳、飛盤、Will遊戲等。

針對調查結果可發現,課程內容最多人選擇為球類活動、田徑活動、知動 訓練、感覺統合訓練。研究者認為前兩項活動的場地與器材設備較容易取得,

能運用學校現有的設施,活動內容可作較多的變化,以遊戲競賽的方式,增進 團體互動的機會,較深受學生喜愛;而瑜珈、水中活動、滑板、直排輪等勾選 的比率較低,其原因可能在於教師須接受過相關的專業訓練,活動的危險性較 高,場地與設備不足,且在教學過程中需較多指導人員支援協助,故會影響教 師選擇的意願。

表4-13 課程內容統 課程內容統 課程內容統 課程內容統計表計表計表計表

課程內容(複選題) 人數 百分比% 排序

球類活動 188 25.9 1

田徑活動 124 17.1 2

民俗體育 27 3.7 7

感覺統合訓練 99 13.7 4

團康活動 62 8.6 6

知動訓練 109 15.0 3

水中活動 15 2.0 9

韻律/舞蹈 71 9.8 5

瑜珈 18 2.5 8

滑板 2 0.3 11

直排輪 0 0 12

其它 10 1.4 10

合計 725 100

(六) 相關人員協助支援

依表4-14所示,教師在教學時沒有相關人員協助支援的有76人(30%),

有相關人員協助支援由高至低依序為教師助理員83人(32.9%)、物理治療師 協助支援者有19人(7.5%)、特教教師54人(21.4%)、物理治療師19人(7.5

%)、職能治療師11人(4.4%)、其它6人(2.4%)、語言治療師3人(1.2%)。

由上述結果顯示,有三成的教師在教學時沒有相關人員協助支援,而教師 在進行學時,有相關人員支援協助佔了七成,其中以教師助理員最多。其它包 括外聘滾球、太極拳、有氧、瑜珈等專業教練至特教班授課、與特教教師或其 他專業人員以協同的方式進行課程活動、專業治療師不固定時間到校協助。

70 表4-14

相關人員協助支援 相關人員協助支援 相關人員協助支援

相關人員協助支援統計表統計表統計表 統計表

相關人員協助支援(複選題) 人數 百分比% 排序

無相關人員協助支援 76 30 2

物理治療師 19 7.5 4

職能治療師 11 4.4 5

語言治療師 3 1.2 7

教師助理員 83 32.9 1

特教教師 54 21.4 3

其它 6 2.4 6

合計 252 100.0

(七) 是否勝任適應體育教學工作

依表4-15所示,有73.4%的教師認為自己能勝任適應體育教學,26.6%的 教師認為自己無法勝任適應體育教學,原因有未接受過相關訓練,專業度不 足,仍須更多相關知識的學習、無相關體育背景、無教學經驗、不清楚學生的 生理狀況應該設計何種運動項目較適合、對於針對肢體動作不佳的學生,在調 整課程內容有困難、肢體發展的專業訓練需治療師指導協助,無法憑個人平時 運動經驗教導、班級人數多,個別需求不同,若沒有協同教學較難上課、還需 要更多資源與支持及專業知識的背景。

從上述結果顯示,中部地區大多數的教師在實施適應體育過程中,有七成 的教師能在適應體育教學工作上對自我專業能力持認同的態度,但仍有近三成 的教師是較不認同,也有教師反映,若能提升相關能力與專業知能,充實教學 經驗,則願意嘗試實施。因此,教師在適應體育專業能力的增進、充實自我相 關教學經驗及提供教師多元管道的進修機會,較能大幅提昇教師對自我專業能 力的認同感。

表4-15

是否勝任適應體育教學工作統計表 是否勝任適應體育教學工作統計表 是否勝任適應體育教學工作統計表 是否勝任適應體育教學工作統計表

是否勝任適應體育教學工作 人數 百分比% 排序

149 73.4 1

54 26.6 2

合計 203 100.0

(八) 是否願意擔任適應體育教學的工作

依表4-16所示, 將近九成的教師願意擔任適應體育教學的工作,僅有一 成教師較無意願,無意願的原因有專業度不足、無教學經驗、體力上無法負荷、

校園工程進行,環境危險,安全堪慮、校內缺乏相關資源與支持等因素。

表4-16

是否願意擔任適應體育教學 是否願意擔任適應體育教學 是否願意擔任適應體育教學

是否願意擔任適應體育教學的工作的工作的工作的工作統計表統計表統計表統計表

是否願意擔任適應體育教學的工作 人數 百分比% 排序

181 89.2 1

22 10.8 2

合計 203 100.0

二、 綜合討論

針對上述結果,可發現以下現象:

特教班教師能為學生規劃適應體育課程有九成五的教師有做到;教師在課 程設計主要依據學生IEP內容編制適應體育教學計畫;多數教師在課程教學型 態以特教班學生一起上體育課為主;教學時,有八成的教師使用器材教具的來 源,以學校現有的體育器材教具及使用特教經費自行添購體育器材為主;從課 程內容來看,教師最常選用的項目為球類活動。

有七成教師在進行適應體育教學時,有相關人員支援協助,其中以教師助 理員最多。七成以上的教師認為自己能勝任適應體育教學,與先前結果相較,

有明顯增加的趨勢(施大立,1997;陳福順,2001;許夏菁,2010;許力仁,

2012)。而教師認為自己無法勝任適應體育教學的原因有未接受過相關訓練、

專業度不足、無相關體育背景等因素,將近九成的教師願意擔任適應體育教學 的工作,若提升教師在適應體育的相關知能與專業能力,更能使教師的教學意 願提高。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