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根據Sherrill(1998)在教育情境中,做適當修正與調整,評估學生的個別差異,進 而調整體育教學活動與內容設計,以確保學生能夠學習到適應性的動作表現,並建 立積極、主動的健康生活型態。為所有身心障礙或病弱的適齡就學學生所設計的 體育課程。藉由此一課程,身心障礙或失能學生可以享受較高品質的運動或身 體活動,進而促進身心方面的全人健康(教育部,1998)。

本研究所稱之「適應體育」是指國民中學特教班身心障礙學生,在校所 接受如上述所稱之正式體育課活動。

二、 特教班學生

依據民國 98 年 11 月 18 日修正公布之「特殊教育法」第 3 條所示,所稱 身心障礙,指因生理或心理之障礙,經專業評估及鑑定具學習特殊需求,需特 殊教育及相關服務措施之協助者,其分類包含智能障礙、視覺障礙、聽覺障礙、

語言障礙、肢體障礙、身體病弱、情緒行為障礙、學習障礙、多重障礙、自閉 症、發展遲緩、其他障礙(教育部,2009)。

本研究所稱之「特教班學生」係指一百零一學年度就讀中部地區國中階 段集中式特教班之學生,包括智能障礙、視覺障礙、聽覺障礙、語言障礙、肢 體障礙、身體病弱、情緒行為障礙、學習障礙、多重障礙、自閉症、其他顯著 障礙等類別。

三、 特殊教育教師

本研究所稱之「特殊教育教師」係指民國一百零一學年度,任教於台灣中 部四縣市(包括苗栗縣、台中市、彰化縣、雲林縣)之普通學校國中特教班教 師及特殊教育學校教師,並修畢相關特殊教育學分,並取得合格身心障礙教師 證書者(含代理教師)。

四、 適應體育實施現況

本研究所稱「適應體育實施現況」係指中部地區(苗栗縣、台中市、彰化 縣、雲林縣)國中特教班適應體育課程實施現況及教師實施適應體育課程之需

8

求,並探討不同性別、學歷、教師專業背景、教學年資、教學職務、適應體育 教學經驗等變項教師對適應體育課程實施之現況、需求的差異情形。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瞭解適應體育實施現況、需求及意見,針對本研究主題,本章 所呈現的文獻分成四節加以陳述。第一節闡述適應體育的意涵;第二節說明適 應體育發展與起源;第三節分析適應體育教學相關研究;第四節探討適應體育 推展情況及說明適應體育的未來趨勢。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適應體育的意涵 適應體育的意涵 適應體育的意涵 適應體育的意涵

本節就以國內外學者對適應體育的定義、適應體育的目的、適應體育的對 象以及適應體育的重要性四個部分,茲分別敘述如下:

一、 適應體育的定義

歐美許多國家稱特殊體育(Special Physical Education)為適應體育(Adapted Physical Education),早期的適應體育一詞係由復健體操逐漸演進而來,許多學 者對此定義又有不同的看法。在一九七四年時,美國健康體育及運動休閒協會 (American Alliance for Health Physical Education and Recreation)之下的健康教 育委員會曾將適應體育定義為:「適應體育是一種有變化的發展體能的活動、

遊戲、運動、韻律的計畫,它適合身心障礙學生的興趣、能力和限制,而且他 們是無法安全及成功地參與一般體育計畫中毫無限制的劇烈活動」。

Sherrill(1993)認為適應體育是多樣性的學程,其內容包括有發展活動、訓練、

遊戲、韻律及運動,但是它必須適合身心障礙學生的興趣,動力及限制,主要 是以適合身心障礙學生之體育需要為主,藉由身體活動獲得成功經驗和活動的 樂趣。闕月清(2002)認為適應體育是考量學生個別差異之下,在課程內容、

器材應用上加以適當修正與運用。蔡銘坤(2005)各種符合身心障礙者個別化 的教學原則,只要能達到體育活動目的,都可以稱之為適應體育。

綜合而言,雖然每位學者對適應體育的定義不同,但其理念與內涵可看法 一致。而適應體育是一個新領域,它涵蓋了不同面向,結合復健醫學、運動生

10

理學、運動心理學、特殊教育評量、課程設計及教學策略等學術概念,因此,

適應體育是考量學生個別差異與需求的一種體育活動,並彈性調整活動內容的 設計,讓學生獲得適應性的動作表現,藉以感受成功的滿足及體驗活動的樂 趣,透過學習達到功能性為目的。

國內外學者因其專業背景不同,對適應體育的定義亦有所不同的看法,本 研究參考有關文獻資料,整理國內外各學者對適應體育所做的定義,列舉如表 2-1 所示。

(一)國外學者對適應體育的定義

依據Dunn 與Fait(1989,引自Block, 2000)的定義,乃是「適應體育具 有與普通體育一樣的目標,但是其將普通體育的成份加以調整改變,以符合特 殊學生的能力與需求」,所以「適應」就是指「調整」,而調整乃是含蓋了從目 標到作法到實施環境等的改變,所以適應體育也可說是「為身心障礙者個別需 求而調整的體育課程與活動」。

根據表2-1所示,綜合國外學者的研究發現可得知,對於適應體育提出不 同的觀點及定義, 強調對身心障礙者的體育學習,依學生的個別需求及學習 特性,透過課程調整,提供一些特殊的計畫與策略,調整出一個適合身心障礙 學生運動的學習環境,以綜合性的課程與特殊教學設計,讓學生能夠學習到適 應性的動作表現,達到運動正向效果。

表2-1

& Sinclair

1978 1985

針對身心障礙學生體育學習上的特殊個別需要,來提供一些計 畫,以幫助身心障礙學生達成身體機能的活動。

Sherrill 1986

適應體育是多元化的體能活動設計,內容包括發展活動、訓練、

Sherrill 1994

適應體育係屬「適應身體活動」(Adapted Physical Activity)的 一支,它是一種跨科技整合的知識體系,強調在學校教育體系

Sherrill 1998

在教育情境中,做適當修正與調整,評估學生的個別差異,進 而調整體育教學活動與內容設計,以確保學生能夠學習到適應 性的動作表現,並建立積極、主動的健康生活型態。

Auxter, Ryfer,

& Huetting

2001

是一個特殊的領域,是完全針對身心障礙者在體育學習上的特 殊需求發展而來,能提供一些特殊的計畫與策略。

Sherrill 2004

藉由改善心理動作問題,以冺個人達成其成就目標與自我實

12

表2-2 (續)

國內 國內 國內

國內學者對適應體育的定義學者對適應體育的定義學者對適應體育的定義學者對適應體育的定義《《依年代排序依年代排序依年代排序依年代排序》

吳泰憶 2005

適應體育係指「依據學生的身心狀態的評估與診斷,透過特殊教 學設計的體育課程,以適合身心障礙學生的興趣、能力和限制的 發展體能活動、遊戲、運動、韻律等多樣性的身體活動設計,使 學生能達成個體適應社會、情感與心智等方面的發展與自我實 現,並建立積極、主動的健康生活」。

張惠萍 劉芯錡 林益偉

2010

適應體育是一種態度與指導法,在融合與最少限制的環境下,針 對身心障礙學生與普通班的學生,配合其需求,妥善設計教材、

教法和教具,並兼顧安全的狀況下,提供學生成功與愉快的身體 活動經驗,以增強或促進身體機能與動作表現。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由表2-1及2-2可發現,國內外學者界定適應體育的說明有其共同的特性,

以下歸納幾點說明:

1. 對象以身心障礙者為居多。

2. 體育課程的設計是多面向、多元化及綜合性的活動,非單一項目。

3. 考量個別差異,針對學習者個別需求所設計規劃的課程內容。

4. 能藉由活動達到正向的效果。

二、 適應體育的目的

適應體育的目的是透過各種經過特殊設計的身體活動為教育手段,藉以提 高身心障礙學生的全人健康與生活品質(闕月清、游添燈,1998)。Schipper (1991)認為特殊體育的特色是協助身心障礙者體能的提升與減少威脅健康的 情況。楊忠和(2004)也說明運動對身心障礙學生有釋放壓力、增進體能、促 進生活品質等益處。而適應體育能為身心障礙或病弱之適齡就學學生所設計的 多樣性活動課程,其內容有發展活動、訓練、遊戲、韻律及運動等,主要是以 適合單一個體之體育需要為主 (Sherrill, 1998);目的在鍛鍊身心障礙學生的體 力,增強運動能力,亦具有安定情緒,以幫助其適應社會和促進健康、安全之 生活(賴秋進,2006)。

14

適應體育是體育的一環,依據學生個別需求,透過多元化、彈性化所精心 設計的體育課程與評量,並藉由適性的身體活動,以提高身心障礙學生的全人 健康與生活品質。闕月清、游添燈(1998)指出在考慮障礙者個別需求之原則 下,應針對教學目標的擬定、課程內容、教材教具、教學方法做彈性的變通及 修正,使身心障礙者得以適性發展,達成體育教學的目的。Sherrill(1994)提出 九個適應體育的目標領域,如圖2-1:

圖 2-1 適應體育的目的、領域及目標圖示 資料來源:修正自 Sherrill(1994)

闕月清、游添燈(1998)認為適應體育主要目的與普通體育所追求的目的 應該是相同的,都能透過成功的身體活動來提昇個人的自我概念。將學校適應

認知

心理 動作 情意

改變心理動作(psychomotor)行為,

促進自我實現(self actualization)

 自我概念

 社會能力與接納

 樂趣,壓力抒解,

心智健康

 動作技能與型式

 體適能與健康

 休閒態度、技能、

實務

 遊戲活動行為

 感覺統合╱知覺動 作功能

 創意思考與行動

體育的任務包括以下以點:

(一)提高機體功能。

(二)培養社會人際關係。

(三)發展體適能以提高生活品質。

(四)培養職業能力與社會獨立活動能力。

從 2-3 適應體育目的統計表可發現,主要分為身體適應、情緒適應及社會 適應三大類。在身體適應部份可分為提高身體機能、增加運動機能、提升體適

從 2-3 適應體育目的統計表可發現,主要分為身體適應、情緒適應及社會 適應三大類。在身體適應部份可分為提高身體機能、增加運動機能、提升體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