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二、人才管理、教育訓練與績效評估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 3.成熟階段與未來發展(1990 年代後迄今)

台灣的整體產業環境,在過去數十年來經歷了相當大的轉變,許多人也開始 關弖中小企業如何因應這些變局,進而順利渡過企業轉型的關鍵時期,以維持過 去的地位。對此,早期即有學者指出,台灣中小企業若能效法歐美等先進國家,

持續且迅速地取得產業的尖端技術與製程改良,中小企業仍有很大的生存空間

(Little,1979)。另一方面,由於後進開發中國家在海外市場中的競爭壓力,給 予了向來以外銷為主的台灣企業最直接的衝擊,這也使得台灣企業轉而投資大陸 與東南亞等地區,利用當地較為低廉的資源從事生產與外銷,而在這股海外投資 的熱潮中,中小企業部門幾乎是最早外移的一群(Lin,1994)。未來的中小企業 如何持續運用其靈活、彈性與富韌性的特質,維持資本生產力與市場規模的提昇,

將是中小企業所面臨之最大挑戰,也是未來的致勝關鍵(Hu,1995)。

二、人才管理、教育訓練與績效評估

(一)人才管理對中小企業的意義

過去我們大多以人力資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HRM)一詞,

泛指企業中所有與員工之「選、育、用、留」相關的制度與規範。直到學者 Berger

& Berger 在其所著之《人才管理》一書中提出了「人才管理」(Talent Management, TM)的概念,認為企業除了訂定全面性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之外,同時應該建 立額外的資源在組織中約前 20%的員工(Berger & Berger,2003),而這些員工 則又被稱為組織的關鍵人才(Key Talent)。

而實際的操作上,在一般企業內部,關鍵人才大致可以分成兩類,分別為:

高潛力人才(Hi-Po)以及專業技術人才(Key-Po);前者通常是指目前的企業領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7

導人或未來有潛力接班,並成為企業高階領導管理者的人才;後者則是企業中擁 有市場普遍缺乏或是企業內被認為特定且重要的專業技術,且同時具備管理潛能 的人才。

事實上,從 90 年代以後,隨著企業組織的發展漸趨成熟,台灣企業也開始 從「人力資源管理」泛用全體員工的單一制度模式,開始逐步採納「人才管理」

的思維。整體來說,在台灣企業與組織的管理中,人力資源的角色與發展主要歷 經了三個階段,如下圖 2-3 所示。

圖 2-3. 人力資源角色發展三階段 資料來源:《ERsoft 人資專欄》,2008

圖 2-3 其實讓我們得以重新檢視過去人力資源的角色,如何在企業中趨向健 全與完整,最早期的人力資源常常以「人事部門」的型態出現在企業中,許多企 業甚至以「總務人事」之類的部門形式,將與員工聘用及福利支薪等相關的事物 統一管理。而隨著西方企業管理的制度引進之後,傳統人力資源中「選、育、用、

留」的概念開始被許多企業所接受與採用,人力資源也才正式在企業中取得策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8

性的地位。而隨著企業組織的發展逐漸成熟,加上市場環境的競爭白熱化,「人 才管理」的概念也越發受到重視。

人才管理與一般人力資源管理都是在處理企業員工有關選、育、用、留的問 題,而兩者最大不同之處在於,「人力資源管理」關弖的對象包含組織中全體的 員工,是一泛用性的組織人事制度;而「人才管理」主要針對的對象則是在組織 中約前 20%的「關鍵人才」(林文政,2006),有關人才管理與傳統人力資源管理 的主要差異與比較如下表 2-3 所示。

表 2-3. 人才管理與人力資源管理之主要差異比較

人才管理 (TM) 人力資源管理 (HRM)

適用對象 企業中的關鍵人才 企業中所有員工

資源分配方式 菁英主義 均等主義

制度與手段

差異化策略:

職能招募、高績效人才與接班 人計劃、企業文化、績效報酬

一般化服務:

例行性招募甄選、教育訓練、

績效評估、薪資與福利制度 資料來源:周日耀(2008)

實務上,組織中潛能與績效不同的員工,未來可能得以承擔的責任與義務亦 不相同,因此在人才管理上,也得因不同的需求而採取差異化的策略。尤其對於 中小企業而言,在人才的招募與留任相對吃力的情況下,如何找出關鍵人才並適 當培育使其成為公司未來的中流砥柱,對於企業長期的發展乃至於後續的接班計 劃都有相當深遠的影響。

至於實際操作上,企業又該如何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管理機制,學者林文政

(2006)認為,一套好的人才管理制度至少應包括有:職能模型、人才評量、人 才定位(區隔)以及人才發展等四個系統;雖然為求因應個別企業之不同的需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9

在設計與運作上會有所出入,但是這個模型確實對應到企業從需求設定、員工評 鑑,以至於到最終人事的安排與長期發展策略,因此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二)教育訓練與人才發展

在過去,企業對於員工訓練的投入上相對保孚,大多數人認為這是企業一個 額外的負擔,也是影響員工生產力的重要因素。但隨著近代人力資源的概念開始 普及之後,許多企業確實體認到為因應各個組織的目標與文化不同,人才發展與 教育訓練是對於「未來生產力」的投資。訓練與發展 (Tranning and Development, T&D)從過去被企業定義為花費或成本,甚至是不得已的酬庸性支出,到了今 日,員工的訓練與發展已成為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重要功能之一。

因此,企業在人才發展與教育訓練的型態上也由消極的配合,轉變成為積極 的開發(陳沁怡,2004)。越來越多深具遠見的經營者都意識到,組織內人才的 訓練與發展,提供了企業競爭優勢的基礎,許多先進的企業甚至紛紛將 T&D 相 關的資源與制度視為企業「價值」與「競爭力」的重要來源。進一步言之,為了 能迅速因應充滿變動的市場環境與挑戰,並確保企業的組織目標能順利達成,企 業往往需提供一個橫跨員工職業生涯期間不同階段的 T&D 架構,也就是說這是 一個持續的過程。學者 Miller(1994)在比較了教育、訓練與發展的異同後,整 理出三者的性質與比較如下頁表 2-4。

國內學者亦有將教育、訓練與發展三者以階層化的關係表示之(張火燦,1988;

黃英忠,1983),在此架構之下,訓練被視為三者中的基礎,是對行為與技術的 快速改進及提升所作的努力;教育則是做為長期性的人力資源發展的改善活動,

而發展則可視做企業培育未來實力的一項過程。

資料來源:Miller. V. A.(1994)

就企業的實際運用上而言,教育訓練與人才發展仍需藉由一完整的系統化模 式來執行,與人才管理相同,雖然各家模式的步驟及流程不盡相同,但主要皆可 歸納為需求評估、發展訓練課程、執行訓練與成果評估等四個主要的面向,在此 先引用李弘暉、吳瓊治(2006)對「系統化教育訓練模組」所下的定義作為參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1

架構。若根據系統化教育訓練模組的定義,系統化的教育訓練乃是指訓練資源的 投入與產出,以有系統的方式發展與執行,進而使得企業內員工、工作及組織三 者有系統的串聯貣來,並達成個人職涯發展與企業永續經營的雙贏目標。

如下圖 2-4 所示,此模組基本上包含了四個主要步驟,分別是:(1)以公司 願景與經營策略掌握訓練需求;(2)發展訓練課程;(3)執行教育訓練計畫;(4)

成果評估、修正與改進等。若復由縱向觀之,該模組強調以有效的循環方式來掌 握訓練需求、發展課程、執行計畫與成效評估,透過持續性的 PDCA (Plan、

Do、Check、Action),藉以完整串連組織內部員工的職涯規劃與績效管理;同時 激勵員工主動參與學習的動機,以協助組織如願達成經營目標。

圖 2-4. 系統化教育訓練模組示意圖 資料來源:李弘暉、吳瓊治(2006)

訓練、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