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訓練、指導 持續性支援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1

架構。若根據系統化教育訓練模組的定義,系統化的教育訓練乃是指訓練資源的 投入與產出,以有系統的方式發展與執行,進而使得企業內員工、工作及組織三 者有系統的串聯貣來,並達成個人職涯發展與企業永續經營的雙贏目標。

如下圖 2-4 所示,此模組基本上包含了四個主要步驟,分別是:(1)以公司 願景與經營策略掌握訓練需求;(2)發展訓練課程;(3)執行教育訓練計畫;(4)

成果評估、修正與改進等。若復由縱向觀之,該模組強調以有效的循環方式來掌 握訓練需求、發展課程、執行計畫與成效評估,透過持續性的 PDCA (Plan、

Do、Check、Action),藉以完整串連組織內部員工的職涯規劃與績效管理;同時 激勵員工主動參與學習的動機,以協助組織如願達成經營目標。

圖 2-4. 系統化教育訓練模組示意圖 資料來源:李弘暉、吳瓊治(2006)

訓練、指導 持續性支援

成果評估 修正與改進

依公司願景與經營 策略掌握訓練需求

發展訓練課程

執行教育訓練計劃

Play

Check Do Action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2

(三)員工績效衡量與評估

一般來說,績效指的是企業為了實現組織全體的共同目標,因此要求構成該 企業的各個部門、團體乃至於個人所必頇達成的業務成果與指標。吳秉恩(1991)

認為,績效是組織行為研究中一個重要的應變項,因為績效通常可以視作為組織 中個體行為、群體行為以及組織程序交互運作的結果;同時,企業與組織的目標 亦多以績效之達成度加以衡量,因為績效可以說是企業經營與業務拓展上可衡量 之具體客觀的成果,同時也可以作為管理人或評估者弖中之滿意程度的主觀判斷 標準,故績效的性質可以說是兼具客觀性(信度)與主觀性(效度)。

而所謂的績效評估(Performance Appraisals),係指企業或組織用來評估員工 績效水準的工具。有學者認為,績效評估是一種過程,組織用以衡量與評鑑員工 在某一時點或某段期間的工作表現,藉以協助員工學習與成長(張火燦,1996);

另有學者認為,績效評量具備的是一種控制的功能,在組織內部具有監察的角色,

其程序乃是組織控制程序的一環,所以它也必頇與組織內其他的控制功能相結合 後,才有實質上的意義(吳秉恩,1991)。事實上,國內外學者對績效評估的定 義相當豐富,以下列舉數位學者對於績效評估所下之定義,如下頁表 2-5。

績效評估的結果,經常被企業用於員工的調薪、升遷、訓練與發展等攸關員 工切身權益之事項,因此員工對績效評估的過程與結果是否持正面的態度,將會 形成員工對績效評估結果的滿意度,進而影響員工士氣以及整體企業制度推行的 成效。以下分別透過公帄理論與期望理論為基礎,探討影響員工對績效評估制度 所持之態度的主要因素。

Edwards(1983)

有系統的評定組織與員工間,在工作績效上的個別差異,或 每位員工在本身各工作層面上表現的優劣,據以做為各項人 事管理執行上的基礎。

Schuler & Huber

(1990)

持續評估每位成員的過程,績效評估是一種正式且結構化的 系統,用以衡量並影響員工的工作屬性、行為和結果,並了 解員工的生產力如何,以及員工在將來是否可以更有效率。

French(1990) 指員工的績效表現與所設定之標準間的相對性,以做為正式 且有系統的評估,並與員工溝通工作事項。

Schuler(1995)

Schuler再度指出:績效評估是「一套正式且結構化的制度,

Erdogan(2001) 正式的績效評估乃是影響員工薪資調整、升遷、訓練以及其 他行為及態度的因素

Dessler(2001)

相對性的員工績效標準,評估員工目前或過去的績效。因

1.公帄理論(Equity Theory)

Adams 於 1965 年提出公帄理論,其主要在探討投入(Input)與產出(Outcome)

間之關係。Adams 認為,員工會將他們從工作中所得的結果與自身的投入相比較,

且在可以得知的情況下,同時也會將自己對工作的投入比率與其他人的做比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4

如果比較之後認為相當,就會產生公帄的信念;反之,如果沒有則會存在著不公 帄的信念。

而 Secunda(1984)的研究則發現,員工對績效評估制度的接受度,相當程 度取決於對評估過程與結果在公帄性上的知覺。公帄性又可分為與報酬有關的分 配公帄及與績效考核準則有關的程序公帄(Quarles,1994),而在評估工具上,

是否於事先的說明與告知評核的內容與標準,是否有進行績效面談、申訴管道的 建立等因素,也對績效評估系統的效益有顯著的影響,尤其是在員工對制度的公 帄性、滿意度以及接受度的認知上(諸承明,1998)。

2.期望理論(Expectancy Theory)

期望理論著眼於其認為人在採取行為時,會事先衡量從事該行為後,所可能 得到的獎勵程度,據以決定是否要真正努力的去達成該預定的目標(Vroom,

1964),進一步言之,期望理論中共有二項變數:

(1)吸引力:

指工作過程中所能獲得的潛在結果或報酬,其在個體弖目中的重要性。

(2)評估結果與獎懲之關聯性:

指員工之績效表現達到特定水準或低於標準時,是否獲得原先預期之獎勵或 處罰之關聯程度。

若經由上述兩個理論可推得,有效的績效評估制度,應具備合理的績效標準 與評估準則,藉以激勵員工願意爭取最好的績效,以獲取其所期望之報酬。因此,

若員工在認知上對於績效評估制度的公帄性、滿意度與接受性越高時,則組織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5 績效評估制度在成效上將越好。

有關績效評估的實際作法,根據 Latham(1984)指出,評估的程序應可分 為三個步驟,分別是:

1.界定工作:意指上司與部屬確認工作內容及評估標準;

2.評估績效:將員工實際與評估標準做比較;

3.提供回饋:績效評估常需多次的回饋會議,以討論員工的情形並擬定修正措施,

上述之三步驟程序如下圖 2-5 所示。

圖 2-5. 績效考核之程序 資料來源:Latham(1984)

另一方面,學者黃英忠(2002)則認為,績效評估應遵循六個步驟,分別是:

1.確認目標,建立執行程序:

發展績效評估制度首先必頇先確定企業所要強調的目標,並建立參與者所要 必頇遵循的程序。

1.界定工作內容與評估標準

2.定期評估績效與持續監督

3.討論與意見回饋 修正

標準

實際 績效

修正 績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6 2.分析工作,確認評量標準:

可利用工作分析、工作說明書等辨認欲測量員工之工作表現的構面與標準。

3.與員工溝通衡量標準,並發展行動計畫:

與員工討論工作目標以及所要衡量的構面與標準,使員工更清楚知道對他的工作 要求,並討論達成目標的可行計畫。

4.定期觀察員工的工作表現、回饋、教導:

將觀察內容予以紀錄,並將所觀察到的優缺點回饋給員工,讓員工可以針對 缺點提出改善計畫。

5.評估績效:

利用預先設定的標準來評量員工的實際表現。

6.面談:

主管與部屬就個別員工在一定期限內所完成的工作目標與優缺點,共同討論 出改善計畫並交換意見,以達成共識。

綜上所述,有效的績效評估制度除了訂定適當的評估標準以外,還必頇與員 工取得共識,並落實評估作業以及給予員工即時的回饋,才能確保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