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五、生命教育認知的內涵

生命教育的推動得到許多正面的迴響, 掌握生命教育的內涵是落實生命教 育關鍵所在,如果不清楚它的內涵,社會大眾或教育行政當局將很難瞭解它的重 要性,從而準確評估應該投入多少資源與人力去進行相關工作的規劃與推動(孫 效智,2001)。因此,國內學者紛紛以其專長背景對生命教育認知的內涵提出各 種層面之詮釋,所以生命教育認知的內涵眾說紛紜,尚未形成一致之共識,研究 者因而將諸位學者、專家對生命教育認知的內涵見解彙整於表 2-3,並加以分析 討論。

表 2-3

學者 研究主題 生命教育認知的內涵

學者 研究主題 生命教育認知的內涵

表 2-4

生命教育認知內涵分類一覽表

人與自己 人與社會 人與他人 人與自然 人與宇宙

黃德祥(2000) * * * * *

林繼偉、潘正德、

王裕仁(2002)

* * * *

洪杏杰(2003) * * *

葛蕙容(2004) * * * * *

蔡適仰(2007) * * *

簡文卿(2010) * * *

教育部(2011) * * *

總計 7 7 3 6 3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根據表 2 -4 的統計結果,發現生命教育認知的內涵以人與自己(7 次)、人 與社會(6 次)、人與自然(7 次)出現的次數最多,而人與他人(3 次)與人與 宇宙(3 次),出現的次數較少,所以挑選人與自己、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為生 命教育認知的層面。

若細觀各向度所涵蓋的內容,從中發現在「人與社會」及「人與他人」兩個 向度所含內容的說明其實非常相似。

在「人與宇宙」,有林繼偉、潘正德、王裕仁(2002)、黃德祥(2000)及葛 蕙容(2004)均有提及到,但向度其內涵大不相同,黃德祥(2000)認為「人與 宇宙」是引導學生對生與死有充分的認識與體悟,以及思考天地宇宙與整個人生 的問題,釐清自己的人生方向,並能以宏觀的視野,去審視人類存在的意義與價 值,認識國家、世界的倫理,關心人類的危機,建立地球村的觀念,活出全方位 的生命,其內容和「人與自己」、「人與自然」的向度其內涵相似。林繼偉、潘正 德、王裕仁(2002)認為「人與宇宙」向度是包括心靈、信仰、宗教、死亡,其 內容和「人與自然」的向度其內涵相似。葛蕙容(2004)認為「人與宇宙」向度

是引導學生思考人類存在的價值、對生死有充份的認識與體悟、內化價值觀、知 情意行整合、探索生命的意義、尋獲自身存在的意義,坦然面對生死與悲傷輔導、

進而超越自我,其內容和「人與自己」、「人與自然」的向度其內涵相似。再者,

徐敏雄(2005) 在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中指出:台灣生命教育課程的內涵似乎已 鎖定在「人與自己、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大部分,至於「人與宇宙」的部分,

也就是超脫時間與空間探討生命與死亡意義的相關議題,可能是經歷近十年來不 同宗教團體對課程內涵中立性與客觀性的爭議後,教育部為了避免引發更多不必 要的紛爭,增添行政上的困擾,所以暫時將其排除在生命教育課程之外「人與宇 宙」的向度。因此本研究中不另立「人與宇宙」的向度。

綜合以上結果發現,生命教育認知的內涵所包含向度,可整合成三大部分:

「人與自己」、「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以下就依此三大部份,分別探討其涵 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