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亞洲綠建築認證之造價成本文獻

第二章 綠建築之造價成本文獻回顧

第二節 亞洲綠建築認證之造價成本文獻

台灣位於亞洲地區,與歐美氣候區有所差異,因此在評估上、設計上略有不 同之處,本節彙整亞洲學者對於 CGBL 及 HK-BEAM 認證綠建築之文獻內容,

做為我國EEWH 認證下綠建築成本分析之參考。

在中國綠建築造價成本分析的研究中,多圍繞在成本與效益分析上。2006 年 6 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頒布了《綠色建築評價標準》GB/T 50378-2006,評價標準將綠色建築分為三個等級:一星級、二星級、三型級綠色建築。

2014 年 4 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批准了新版的《綠色建築評價標準》GB/T 50378-2014 為國家標準,自 2015 年 1 月 1 起實施。根據《綠色建築評價標準》的定義,

綠色建築係指在全壽命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 (節能、節地、節水、節材)、 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 生的建築(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14 )。而所謂全生命週期指的 是事物從產生直到消亡所經歷的全過程。對於建築來說,其全生命週期指的就是 建築項目從人們腦中的構想開始產生,歷經設計建造和使用,直到最終被拆除的 全過程,而綠色建築得實施往往需要在設計建造時付出更多成本,而在長期的使 用和拆除的階段,則往往因為對資源消耗的減少,對環境的友好而產生運營的成 本節約效果,並且讓人們居住的更加健康舒適。也因此對於綠色建築的成本和收 益,就必須著眼於建築項目的全生命週期,盡量全面的分析每一個階段綠色建築 所產生的成本和收益(丁孜政,2014)。

對於綠色建築增量成本的計算,劉曉君等從經濟學的角度對於綠色建築的效 益費用的度量方法進行了探索,包括生產率變動法、預防性支出法、置換成本法、

機會成本法、替代市場法等,對綠色建築的經濟評價起到了鋪墊作用(劉曉君等,

1999)。劉偉基於綠色建築外部的積極性,從全社會角度出發,對綠色建築的全 生命週期成本進行了分析和評價,提出了基於特徵映射的綠色建築生命週期成本 估算方法(劉偉,2006)。而在《當前中國綠色建築增量成本統計研究》(孫大明 等,2011)中,明確出了綠色建築技術增量成本的定義,提出增量成本是從經濟 學中邊際成本的概念發展而來(丁孜政,2014)。

綠色建築增量成本的定義為建設項目按照《綠色建築評價標準》設計並以星 級綠色建築為目標,在項目建設實施的過程所導致的成本增加額。綠色建築增量 成本包括綠色建築諮詢成本、綠色建築認證成本和綠色建築技術增量成本。其中,

綠色建築諮詢成本包括綠色建築方案設計費用、模擬費用、申報材料整理費用等。

綠色建築認證成本依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統一規定收取,目前項目 設計標識為人民幣5 萬元,運營標識為人民幣 15 萬元,這部分費用主要用於專

主要有三面向:一是綠色建築建築增加的技術措施,也就是從無到有產生的增量,

如可再生能源系統和中水處理系統等;二是強化型技術措施,也就是效率提高產 生的技術成本,如強化保溫、高效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的空調機組、

高效的風機和水泵以及高效光源等;三是交互影響產生的增量成本,該部分可能 為正也可能為負,如維護結構強化保溫會減少空調負荷,從而減少空調設備的初 投資。根據上述分析,可知綠色建築技術增量成本的計算方法為「綠色建築技術 增量成本=綠色建築方案成本-基準方案成本±交互成本」(孫大明等,2011)。

在增量成本計算上,孫大明等認為增量成本是指在各種方案的比較成本決策 時,當選某一方案為基本方案,然後將其他方案與之比較時所增加的成本,即兩 個方案之間的成本差額。因此計算綠色建築技術的增量成本,必須明確界定綠色 建築的基準方案,而基準方案的定義依據地區不同分為按照國家或和地方標準設 計的建築(孫大明等,2011)。而在此定義為基礎上,丁孜政對於基準方案的界 定做出了更進一步的解釋。基礎建築方案,是以綠色建築為樣本,虛擬出的一個 建築項目方案的成本,此建築項目具有符合國家標準及建築強制性規定的技術設 計方案,且沒有使用有助於建築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任何技術。亦即,基礎建 築方案總成本是完成此一建築項目最基礎功能和要求付出的成本(丁孜政,2014)。

以上述定義為基礎之《當前中國綠色建築增量成本統計研究》中,使用統計 方法計算了39 個綠色建築項目樣本,並將其分類為公共建築以及居住建築,結 果為公共建築一星級增量成本為45 元(人民幣)/平方公尺;公共建築二星級增 量成本為 176 元(人民幣)/平方公尺;公共建築三星級增量成本為 320 元(人 民幣)/平方公尺;居住建築一星級增量成本為 63 元(人民幣)/平方公尺;居住 建築二星級增量成本為 131 元(人民幣)/平方公尺;居住建築三星級增量成本 為219 元(人民幣)/平方公尺,相對 2008 年降幅達 50%。此外,在綠色建築評 價標準六大項目:(節地與室外環境、節能與能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 材與材料資源利用、室內環境質量、運營管理)中,在整體增量成本比例中佔最 多的是節能與能源利用佔約47.27%,其次則是室內環境質量佔約 29.05%,而隨 著綠色建築產業化的進一步發展和設計水平的提高,節能與能源利用的成本增量 佔的比例從 2008 年至 2010 年有明顯的下降,室內環境質量的環節佔比則上升

(孫大明等,2011)。

定性分析法是指通過深入的體驗、調查和分析而獲得對事物的認識,並將其 結果進行闡述。定性分析法是在自然環境下,使用實地體驗、開放性訪談、參與 與非參與觀察、文獻分析、個案調查等方法對現象進行深入和長期的研究。定性 分析法運用分析和綜合、比較和分類、歸納與演繹等建立在描述基礎上的邏輯分 析方法,對研究中所獲取的資料進行思維加工,對研究結果進行「質」的 歸納 分析,提示其發展的規律,為研究結果的解釋和理論建構提供依據。定量分析法 是基於理性和邏輯分析,借助數學工具通過測量、統計等手段對事物的量進行分

第二章    綠建築之造價成本文獻回顧 

析和研究,其結果以數字呈現。定量分析始於某一理論命題,研究者在此命題的 基礎上建立起一套符合此命題的研究假設,並確定具有因果關係的各種變量,然 後使用某些經過檢測的工具,對這些變量進行測量和分析,從而驗證研究者預定 的假設(張麗華,2008)。《綠色建築增量成本效益分析》(丁孜政,2014),文中 便使用系統科學法、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明確綠色建築增量成本和增量效 益的構成以及計算方法。

丁孜政(2014)將建築項目成本分為土地費用、前期工程費、房屋建設費、

管理費、財務費用、認證費用、其他費用等,分別探討其成本增量情況。對於綠 建築來說,土地獲取與普通建築無異,因此土地費用不會帶來成本的增加。

在前期階段,綠色建築的規劃、設計以及可行性分析等環節,與普通建築存 在顯著不同,規劃設計需要付出更多努力而實踐綠色設計,因此前期工程費將會 有明顯增加。在建設階段,綠色建築成本增加最為明顯,增量也是最大的階段,

此階段因採用綠色技術,而綠色技術現階段來說都較常用普通技術更為昂貴,建 築安全工程費也會相應的增加。與此同時,施工現場與之配套的各個環節,也面 臨成本的增加。

在管理費方面,對於綠色建築這一新興事物來說,相關各方都需對人員進行 培訓,或獲取外部諮詢服務,因而產生費用的增加。而綠色建築之所以被認可為 綠色建築,需要對其進行檢測,並按照國家標準進行認證,而這一過程顯然也伴 隨成本的增加。

基於上述基礎,文中認為綠色建築的增量成本可以表達為「綠色建築增量成 本=綠色成本技術-基礎方案技術成本=間接增量成本+綠色技術增量成本」。其中 間接增量成本=前期成本+認證成本;綠色技術增量成本=綠色建築從無到有的技 術措施成本+改進原有綠色建築技術效率的成本+綠色技術交互影響的成本。而 當單獨分析某一項綠色技術的增量成本時,首先存在綠色技術增量成本,並且間 皆增量成本中論證、設計、認證的費用也應分攤到此一技術中(丁孜政,2014)

(詳見表2-7)。

2-7 增量成本增加情況

成本類型 增量情況

土地費用 不會增加

前期工程費 規劃、設計、可行性研究費用 增加

工程勘查費 視情況而定

成本類型 增量情況

房屋建設費 建安工程費 增加

公共配套設施建設費 增加

基礎設施建設費 增加

管理費 培訓經費 增加

諮詢費 增加

其他管理費 不會增加

財務費用 不會增加

認證費用 檢測費用 增加

認證費用 增加

其他費用 視情況而定

(資料來源:丁孜政,2014)

《中國綠色建築技術經濟成本效益分析研究報告》(宋凌等,2012)中,通 過分析中國綠色建築的地理分佈和城市經濟產業條件之間的關係,並指出綠色建 築項目建築面積總量與城市宏觀經濟條件和房地產市場狀況有極密切的關係,而 在不同的驅動因素中,又以城市 GDP 和商品房竣工面積這兩個因素最為主要,

《中國綠色建築技術經濟成本效益分析研究報告》(宋凌等,2012)中,通 過分析中國綠色建築的地理分佈和城市經濟產業條件之間的關係,並指出綠色建 築項目建築面積總量與城市宏觀經濟條件和房地產市場狀況有極密切的關係,而 在不同的驅動因素中,又以城市 GDP 和商品房竣工面積這兩個因素最為主要,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