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綠建築之造價成本分析比較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綠建築之造價成本分析比較研究"

Copied!
16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綠建築之造價成本分析比較研究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委託研究報告

中華民國

107 年 12 月

(2)
(3)

  107301070000G0010 PG10702-0030

綠建築之造價成本分析比較研究

受委託者:國立政治大學

計畫主持人:孫振義

協同主持人:黃志弘

研究助理:溫靖儒、廖偉慈、陳胤光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委託研究報告

中華民國

107 年 12 月

(本報告內容及建議,純屬研究意見,不代表本機關意見)

(4)

             

(5)

目次 

目次 

 

目次... I  表次... III  圖次...V  摘要... VII  Abstract ...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計畫緣起...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計畫方法與流程... 4  第二章 綠建築之造價成本文獻回顧... 7  第一節 歐美綠建築造價成本文獻... 7  第二節 亞洲綠建築認證之造價成本文獻... 19  第三節 文獻回顧小節... 28  第三章 EEWH 評估系統綠建築技術彙整及技術成本調查 ... 31  第一節    綠建築技術彙整... 31  第二節    綠建築技術成本調查... 58  第四章 綠建築造價成本分析... 69  第一節    案例採樣與選擇說明... 69  第二節    案例彙整與等級交叉分析... 75  第三節    成本分析小結... 8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5  第一節 結論... 85  第二節 建議... 87  附件一    期初審查會議修正意見回覆表... 89 

(6)

附件二    期中審查會議修正意見回覆表... 95  附件三    期末審查會議修正意見回覆表... 105  附件四    第一次專家座談會會議記錄... 113  附件五    第二次專家座談會會議記錄... 127  附件六    第三次專家座談會會議記錄... 141  參考書目... 149                     

(7)

表次 

表次 

表2-1 個案研究法之優缺點 ... 7  表2-2 LEED 綠建築各分級成本增量百分比 ... 9  表2-3 綠色學校案例分析前提假設表 ... 10  表2-4 綠色學校成本溢價與後續所節省費用 ... 11  表2-5 專家顧問方法結果 ... 18  表 2‐6    設計和施工團隊方法結果 ... 18  表2-7 增量成本增加情況 ... 21  表2-8 研究方法統整列表 ... 28  表 3‐1    初步綠建築案例篩選結果 ... 32  表 3‐2    綠建築案例篩選結果 ... 32  表3-3 生物多樣性技術彙整表 ... 33  表3-4 綠化量技術彙整表 ... 36  表3-5 基地保水技術彙整表 ... 39  表3-6 日常節能技術彙整表 ... 41  表3-7 二氧化碳減量技術彙整表 ... 47  表3-8 廢棄物減量技術彙整表 ... 49  表3-9 室內環境技術彙整表 ... 52  表3-10 水資源技術彙整表 ... 54  表3-11 汙水垃圾改善技術彙整表 ... 56  表3-12 生態範疇技術成本調查表 ... 59  表3-13 節能範疇技術成本調查表 ... 62  表3-14 減廢範疇技術成本調查表 ... 63  表3-15 健康範疇技術成本調查表 ... 66  表 4‐1    綠建築分析案例數額 ... 70  表 4‐2    綠建築最終分析案例數 ... 70  表 4‐3    建築師雜誌一般案件住宿類分析案例資料表 ... 71 

(8)

表 4‐4    建築師雜誌一般案件非住宿類(辦公)分析案例資料表 ... 72 

表 4‐5    建築師雜誌一般案件非住宿類(學校)分析案例資料表 ... 73 

表 4‐6    各等級之得分界線一覽表(單位:分) ... 80 

表 4‐7    各類案例平均造價及標準差(單位:元/m2) ... 81 

(9)

圖次 

圖次 

圖1-4 研究流程圖 ... 6  圖 2‐1    採樣綠建築之落成年份統計 ... 12  圖 2‐2    綠建築採樣類型及數量 ... 12  圖2-3 綠建築綠色溢價情形與民眾認知差異圖 ... 13  圖2-4 數據庫中建築物的綠色溢價 ... 14  圖2-5 所選案例分別之總面積 ... 15  圖2-6 各案例平方英尺成本 ... 16  圖2-7 成本影響量表 ... 16  圖2-8 綠色建築技術經濟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架構 ... 24  圖2-9 綠色建築成本效益之步驟 ... 24  圖2-10 HK-BEAM 綠建築成本評估過程架構... 27  圖 4‐1    住宿類綠建築案例規模與造價散布圖 ... 75  圖 4‐2    非住宿類(辦公)綠建築案例規模與造價散布圖 ... 76  圖 4‐3    非住宿類(學校)綠建築案例規模與造價散布圖 ... 77  圖 4‐4    住宿類綠建築案例得分與造價散布圖 ... 78  圖 4‐5    非住宿類(辦公)綠建築案例得分與造價散布圖 ... 78  圖 4‐6    非住宿類(學校)綠建築案例得分與造價散布圖 ... 79  圖 4‐7    非住宿類(學校)綠建築案例銀級得分與造價散布圖 ... 80                 

(10)
(11)

摘要 

摘要 

關鍵詞:綠建築、評估系統、造價成本  一、研究緣起  自1999 年 9 月起至 2018 年 5 月底止,臺灣獲得綠建築標章或綠建築候選 證書之案例已累積有 7,000 餘件。然而,因為各界始終存在著綠建築的造價成 本高於一般建築物的誤解,所以此觀念成為綠建築推行之阻力。因此,本計畫 係針對取得綠建築標章之實際案例,進行綠建築造價成本調查分析,並與一般 建築造價進行比較。此外,本計畫透過不同等級綠建築案例的造價分析,提出 對於未來綠建築推廣更具公信力的數據,進而提升綠建築相關政策推動之成效。 基於此計畫之目的,本計畫的預期成果及效益為:(一)蒐集與分析國內外綠建 築造價資料;(二)比較分析綠建築與一般建築物造價成本;(三)分析綠建築 標章建築物之等級與造價的關聯性;(四)提供後續綠建築推廣策略。 二、研究方法與過程  本計畫採取文獻分析法及個案研究法,透過國內外相關研究之文獻分析與綠 建築技術造價之調查,歸納出現行綠建築評估體系下綠建築技術之應用成本。本 計畫以實際之綠建築案例為實證對象,檢視不同等級之綠建築在綠建築技術之應 用及相關造價成本,並同時交叉比較分綠建築與一般建築之造價差異。最終,本 計畫以建立綠建築造價之參考資訊,破除民眾對綠建築造價較高之迷思。  三、重要發現  本研究綜合 58 件綠建築案例及 37 件一般建築案例進行比較分析,提出下 列之研究發現。  1. 綜觀綠建築或一般建築案例,住宿類、非住宿類(辦公)及非住宿類(學 校)兩類三種樣態建築物之規模,並非主要影響造價成本之要素。 2. 經住宿類、非住宿類(辦公)及非住宿類(學校)兩類三種樣態一般建築 物與綠建築進行造價比較,綠建築案例之造價並無明顯高過於一般建築之 情況,反而是部分一般建築物案件,因開發商與案件特殊需求、採用價格 較高之建材或特別造型設計,導致其造價成本高於綠建築。 3. 住宿類、非住宿類(辦公)及非住宿類(學校)兩類三種樣態綠建築案件 中,皆可以發現大部分案例皆集中於一倍標準差之造價區間中,僅少數案 例不在此造價區間中。 4. 單位樓地板面積造價較高之綠建築,於分析之案例中,並非是分數最高之 建築物,顯示綠建築造價與綠建築標章等級(總得分)間並無明顯關係。

(12)

四、主要建議事項  立即可行建議:  (一)定期舉辦綠建築相關宣導講習、參訪及業界座談 主辦機關: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協辦機關:社團法人臺灣綠建築發展協會 建議內容: 於文獻回顧中之多篇研究中,可發現社會大眾對於綠建築造價之看法, 大多有綠建築較一般民眾昂貴之印象,然而在本計畫及眾多研究皆指出, 綠建築之造價並非如民眾之印象,實際上綠建築之造價與一般建築造價並 無太大差異,因此建議透過宣導及物美價廉之實際綠建築案例參訪,改變 民眾對於綠建築之看法。此外,亦建議召開業界座談會議徵詢業界代表之 建議,以凝聚共識、共同匡正視聽,共創產官學攜手推展綠建築政策機制。 (二)建議修改《綠建築評估手冊》之照明與空調評分標準:立即可行建議 主辦機關: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協辦機關:財團法人臺灣建築中心 建議內容: 於綠建築評分手冊中,空調及照明若無提出證明或採個別空調,仍可 逕得1.5 分,然而此情形無法判斷出實際空調及照明之設計,且經案例調查 發現,大多案例皆僅拿1.5 分。且於專家座談會中整合專家建議,可考量可 改採比率之方式,讓採用此項目之綠建築案件,能夠獲得更公平之分數。       

(13)

摘要 

Abstract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ystem, cost of construction

From September 1999 to the end of May 2018, more than 7,000 building cases have obtained Green Building Marks or Green Building Candidate Certificates in Taiwan. However, because there is a common misunderstanding (the cost of green buildings is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building), this concept has become a resistance to the promotion of green buildings. Therefore, this project compares the cost of green building cases with general building cases.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cost analysis of different grades of green building cases, the plan proposes more credible data for the future green building promotion, and thus enhances the effectiveness of green building related policies. Based on the purpose of this project, the expected results and benefits of the project are: (1)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green building cost data at home and abroad; (2)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cost of green buildings and general buildings; (3) analyzing green buildings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grade of the standard building and the cost; (4) providing a follow-up green building promotion strategy.

The project adopts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case study methods. Through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of relevant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survey of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cost, the application cost of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under the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ystem is summarized. The project takes the actual green building case as an empirical object, examines the application of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of different grades in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and related cost, and simultaneously compares the cost difference between green building and general building. In the end, the plan to establish reference information on the cost of green buildings, to break the public's myth of the high cost of green buildings.

           

(14)

                 

(15)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計畫緣起

綠建築標章自1999 年 9 月起開始接受申請,經過多年的推動與宣導,截至 2018 年 5 月底止,綠建築標章已累積有 7,000 餘件。雖然有許多建築物取得綠建 築標章,但建築開發商對於綠建築建造費用仍存在著疑慮,認為興建綠建築的成 本遠高於一般建築物成本,此觀念亦成為綠建築推行之嚴重阻力。 基於綠建築之理念,良好的綠建築設計,係透過建築師善用基地條件、配合 建築物座向、隔熱、遮陽、通風、植栽及誘導式設計手法的運用。因此,綠建築 要能夠達到提升建築物節能減碳效益之目標,通過計算評估即可取得綠建築標章, 並不必然會增加建造費用。另一方面,能否透過建築師優越的設計功力而降低綠 建築造價成本,以及不同等級的綠建築是否會增加不同比例之建造成本,亦值得 進一步探究。然而,當建築基地條件不佳,或設計者未善用綠建築設計手法,僅 透過設備機械的建置提高評定分數而取得標章,對於建築物造價成本的控制相對 不易,故亦納入本計畫一併分析探討。 本計畫係針對取得綠建築標章之實際案例,進行綠建築造價成本調查分析, 並透過其與一般建築造價進行比較,以釐清建築物造價的影響因子,並透過不同 等級的綠建築案例,分析其建造費用,以茲作為未來綠建築推廣更具公信力的佐 證,進而提升綠建築相關政策推動之成效。

(16)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建築藉由創造生活和工作空間,為國民經濟、生活與環境品質作出良好之 貢獻,在都市化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Zhang, 2015; Zuo and Zhao, 2014),然 而,根據聯合國(2015)之世界發展指標統計,預計到 2050 年,世界人口的 70 %以上將住在市中心,而過多的人口將會導致能源消耗遽增,根據 2013 年氣 候變遷綜合報告(IPCC, 2013)指出,因化石燃料及水泥產業所製造之二氧化碳, 至2011 年所排放總數值較 1994 年高出 54%,造成海洋表面二氧化碳濃度升高 及海洋酸化之危機。隨著近年來全球氣候異常及環境惡化加劇,使得國際間開 始重視環境保護議題及永續發展之概念。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估計,預估至 2030 年,建築部門耗能約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 30%。此外,至 2050 年之前 若要防止全球升溫 2℃,則需將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減至 140 億噸,其中建築 部門屬具最大節能潛力之終端使用者,預估可減量二氧化碳約 15 億噸,成效 驚人(IEA, 2013)。而建築物的生命週期可達 40 至 120 年,且是各種設備運轉 之系統載具,故任何建築節能措施的效果,將遠比其他產業貢獻大而且具體, 是節能減碳最需積極推動的重點產業。因此,降低建築產業耗能已是全球節能 減碳趨勢下,各國積極發展技術的方向。節能是建築發展的主軸,而建築則是 全球節能減碳的核心,建築物是全球對生產副產品溫室氣體(GHG)的能源和 材料需求的主要來源。 傳統建築物和相關的建築活動會對自然環境和資源產生深遠的負面影響, 其運營和拆除將會導致大量的噪音、灰塵、水污染和浪費(Zuo and Zhao, 2014)。 而綠建築技術在建築物中的應用,可以減輕對環境的負面影響,被認為是實現 全球永續發展的重要手段(WGBC, 2013; Zhang et al., 2017)。儘管綠建築相較 傳統建築擁有較多好處,其前期的成本問題仍是一個重要的議題,其阻礙了綠 建築的廣泛採用(Hwang and Tan, 2012; Kats et al., 2003)。從過往的研究綠建 築效益的文獻顯示,綠建築的性能勝過所有傳統建築(非綠建築),且綠建築 的優勢也不僅於此(Ries, et al., 2006; Lau et al., 2009),然而,在提及綠建築成 本是否高於傳統建築物的問題時,因過往文獻在量化成本的範圍內存在較大差 距,超過90%的結果報告在-0.4%至 21%的範圍內(Dwaikat and Ali, 2016), 因此目前尚無定論,而開發商普遍認為,「綠建築」比傳統的建築方法更昂貴 (Bartlett and Howard, 2000; Dwaikat and Ali, 2016; Rehm and Ade, 2013; Zhang et al., 2011)。此外,部分研究認為,建立良好的市場機制對於促進綠建築發展至 關重要(Zhang et al., 2018),而經濟可行性 - 「效益」是否足以抵消「成本」 則是市場機制的關鍵,因為開發商對環境問題的傳統關注是所涉及的初始成本

(17)

第一章    緒論  (例如綠建材和設備的成本)可能會削弱其財務業績,導致綠建築減少採用 (Jakob, 2006; Jiang, 2010)。因此,為了推動市場經濟中的綠色建築,實是應 針對綠建築之造價成本進行詳盡之分析。 綜上所述,綠建築之造價成本乃係影響建築業者興建綠建築意願之重大因 素,對於未來綠建築推動至為重要,但綠建築之造價成本常被過度高估,使得 綠建築推動成效有限。迄今市場上可供參考之綠建築造價成本相關資料略顯不 足,故本計畫希望建立一客觀之綠建築造價成本基準,以增加建築業者興建綠 建築之意願,並分析容積獎勵對於推動綠建築政策發展之效益為何。期望能使 綠建築政策之推動更具效率,降低建築產業對於地球之破壞及汙染,並減少地 球資源之耗損,為我們的下一代守護得以永續生存之環境,落實永續發展之理 想。

(18)

第三節

計畫方法與流程

一、研究採用之方法 本計畫主要將比較與分析綠建築之造價成本,首先將會透過國內外大量文 獻之蒐集,彙整並分析有關綠建築之造價成本與綠建築技術成本之相關研究文 獻,並了解現今國內外綠建築技術與相關成本之研究現況。其次,再以現行臺 灣使用之綠建築評估系統-EEWH 評估系統為基礎,彙整各評估指標所關聯之 綠建築技術,並透過實際調查與訪價,釐清各項綠建築技術之相關成本,作為 後續案例造價分析之基礎。為瞭解現行案例之實際應用情形,本計畫透過案例 之實證研究,進行更進一步之調查與分析。以文獻分析及綠建築技術成本調查 訪價之結果為基礎,針對各等級綠建築實際案例之造價成本分析,並交叉比對 綠建築與非綠建築之造價成本之差異,詳細探討差異來源。 本計畫採取文獻分析法及個案研究法,透過國內外相關研究之文獻梳理與 綠建築技術及其造價之調查,歸納出現行綠建築評估體系下綠建築技術之應用 成本。並且,以實際之綠建築案例為實證對象,檢視不同等級之綠建築在綠建 築技術之應用及相關造價成本,同時交叉比較分綠建築與綠建築之造價差異, 以解除市場對綠建築造價成本普遍高估之迷思。 二、研究採用方法說明 (一)文獻分析法 文獻回顧為研究的基礎、資料蒐集的前置作業,又可稱為圖書館研究法, 其中囊括相關研究報告、論文及期刊…等。而內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亦 稱為資訊分析(informational analysis)或文獻分析(documentary analysis),是 一種具有量化色彩的研究方法。文獻分析法是將質化的研究素材轉化為量化資 料的一種方法,是一種注重客觀、系統的研究方法。針對文章或媒體的特殊屬 性,抽取主題、詞語、人物角色等部分,作系統化和客觀化的分析,以探尋內 容背後的真正意義及影響。 本計畫歸納國內外相關研究,包含綠建築技術、造價成本與應用於實際集 合住宅案例之情形。其次分析臺灣綠建築評估系統下,應用於住宿類住宅之評 估指標及其實施手法。再就臺灣住宿類住宅建築造價成本及綠建築住宿類住宅 造價成本進行資料蒐集,建立綠建築造價成本之基礎資料。   (二)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以經驗為主且深入研究當前社會現象與真實生活的調查法。

(19)

第一章    緒論  個案研究是一種實務性的調查方式,當所研究的現象與現實生活之間的界線並 不明確時,透過多種來源的證據,對該現狀加以調查。 因目前市場上對於綠建築造價成本相關數據不足,阻礙綠建築政策之推動, 使得開發商在提列開發負擔時多以籠統之比例計算,亦容易造成綠建築造價成 本一定比較高之迷思。故本計畫針對近年臺北都會區之新建綠建築住宿類與非 住宿類(辦公與學校)交叉比對與其類型相似的一般建築案例,釐清綠建築與 一般建築之造價成本差異並分析不同等級綠建築標章之造價成本差異情形,以 消弭市場認為綠建築集合住宅造價成本高不可攀之疑慮,並作為本計畫提供綠 建築推動政策改進方向之參考基礎。 三、研究遭遇之困難及解決途徑 綠建築之造價成本分析比較研究實為重要,然在執行過程中可能遭遇訪價 資料取得不易、各式綠建築技術與建材成本差異過大、不同建築類型之差異及 北中南東四區域成本價格差異等問題,其解決途徑說明如下: (一)綠建築技術、建材、整體造價成本資料取得不易 本計畫以文獻分析法為主、電訪為輔方式取得綠建築技術與建材成本資訊, 部分訪價較困難或較不普遍之技術與建材成本資訊,將尋求以透過建築師事務 所、工程顧問公司及建築開發商協助模式取得資訊。除了透過公共工程委員會 資料庫外,另外以建築師雜誌刊登內容之建築物造價為基礎,以作為綠建築與 一般建築造價差異之分析。 (二)各式綠建築技術與建材成本差異過大 在綠建築標章評估中,常見於單一得分項目中所能採用之綠建築技術與建 材成本高低價差過大之情況。針對此類狀況,本計畫適當增加詢價廠商數量, 並最終以最高值、最低值及平均值呈現之。此外,在建築物整體造價部分,常 見的問題係不同建築產品定位所選用之建材等級亦會有極大的差異,基此,本 研除了以建築規模與實際用途刪除部分歧異樣本外,在分析上遂採平均值觀點 討論綠建築與一般建築造價。 (三)不同建築類型之綠建築技術與建材採用差異 根據「建築技術規則」之建築物用途分類之類別、組別定義,共有 A 至 I 類等9 類建築,而綠建築標章中更將建築物區分為住宿類、廠房類與基本型等 各型態。然而,在綠建築規劃設計實務上,多數建築技術與建材使用並未因建 築類型差異而產生鉅大差異,故本計畫遂以住宿類及非住宿類(辦公與學校) 為研究主要標的,並輔以常用之綠建築技術與建材成本調查與分析,以兼顧研 究成果具通用性參考價值之原則。

(20)

(四)北中南東區域成本價格差異 本計畫基於綠建築標章案例分布之現況,選擇以北部為詢價、調查分析為 主,唯仍須考慮不同區域間之微幅價格差異,在實際運用上酌予調整。 四、重要儀器之配合使用情形 本計畫主要研究工作在於文獻彙整及個案之調查與分析,計畫中將採用部 分統計軟體分析工具,並未使用重要儀器設備。 五、計畫流程 1.研究動機 2.研究目的 3.研究方法 4.研究範圍與流程 EEWH評估系統各指標綠建築技術彙整 各項綠建築技術成本調查與分析 各等級綠建築(合格級~鑽石級) 實際案例造價成本分析 交叉比較綠建築與一般建築 案例之造價 比較不同等級綠建築 案例之造價 結論與建議 文獻回顧與理論分析 1.國內外綠建築造價 成本相關文獻 2.國內外綠建築技術 成本分析相關文獻 研究內容確立 研究人員建置 圖1-4 研究流程圖 (資料來源:本計畫彙整)

(21)

第二章    綠建築之造價成本文獻回顧 

第二章

綠建築之造價成本文獻回顧

為瞭解綠建築造價成本之分析方式,本計畫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所採用之研 究方法,斟酌各研究方法之優缺點及研究誤區後,採用合適研究方法以進行造價 成本分析。

第一節

歐美綠建築造價成本文獻

在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LEED)認證相關文獻指 出,綠建築設計通常更為昂貴的觀念在開發商與業者中普遍存在,價格約比傳統 建築高出10%到 15%。由於存在缺乏生命週期的成本計算與技術成本的訊息不 足等障礙,許多永續建築應用被認為「未經證實」或「成本過高」等問題,需要 一定時間才能克服。(Kats 等,2003) 縱使與綠建築相關的績效文件和網路資訊越來越多,儘管取得了這些進展, 但關於綠色建築實際成本的相關費用數據仍然很少。由於美國綠色建築委員會 (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沒有強制要求要將成本信息包含在 LEED 認證的 過程中,使資訊差距更加複雜。許多開發者有保留成本資訊的專利,即使開發人 員願意分享他們的成本數據,為特定項目確定精準的「綠色溢價」也非常困難。 個案研究,是科學研究方法的一種。其為運用技巧對於較特殊問題能有更確 切深入的了解,以確定問題,並進而找出對應解決方法,針對其特殊事體進行分 析,而非同時對眾多個體進行研究。對於獨立個案的綠建築,是適用於分析造價 成本的研究方法之一,其優缺點詳見表2-1。基此,本計畫遂採用個案研究方法 以茲進行綠建築與一般建築之造價成本分析。 表2-1 個案研究法之優缺點 優點 為研究質的精密的分析方法,深度瞭解被調查者各方面之狀況。 資料幅度大、層次深,故能提出有效而又具體的對策。 缺點 資料兼有直接資料與間接資料,研究者須重視研究設計及慎用資 料的原則,否則易會有偏差 資料蒐集不易且耗時太長 案例選擇不易,不一定具有代表性,可能難免發生以偏概全之弊 (資料來源:整理自國家教育研究院)

(22)

在 2003 年時,Kats 等人收集了在 1995 年至 2004 年間完工 33 個單獨的 LEED 註冊項目(25 棟辦公大樓和 8 所學校),作為成本數據,以個案研究方法 進行研究,並以專家訪談、文獻回顧法作為輔助。此外,該研究選擇這33 個個 案係因為綠色設計和傳統建築設計的實際成本數據可適用於同一建築物。 但該研究幾乎沒有收集到傳統建築若作為綠建築的成本數據,同時,大多數 綠建築也沒有關於該建築若作為傳統建築的成本數據。為了便於分析,所收集之 成本數據必須包含同一建築的綠建築和常規設計之成本,而這些數據基於建模和 詳細的成本估算。故該研究建議美國綠色建築委員會(USGBC)未來考慮將此數 據資料作為認證的先決條件,以便後續的資料搜集。 若將特定綠建築的成本(例如學校)與其他具有類似規模和功能的建築物在 不同地點進行成本比較,對理解綠色設計的成本,所能獲得的資訊很少。而與其 他建築成本相比(例如:土地、基礎設施成本),綠色設計所帶來的額外成本影 響可能非常小。因此,要對綠建築成本進行有意義的評估需要對同一棟建築的傳 統和綠色設計成本進行比較。 因此 Kats 等人之研究資料主要通過廣泛的文獻回顧收集,並多次訪談建築 師和其他建築人員,與加利福尼亞州永續建築工作小組、美國綠建築委員會等專 業人士進行書面和口頭交流回饋。此外也蒐集環境建築新聞上所發布的資訊。這 些個案中有許多建築物當時尚未獲得USGBC 的認證,在這個情況下,這些個案 的 LEED 評分及分級由建築師或專案團隊進行詳細的分析和建模的評估,對 LEED 最終認證進行相對準確的預測。儘管數據筆數並不大,但分析能夠為綠建 築的成本溢價提供有意義的見解。 由研究結果計算顯示,八個銅級別建築的平均成本溢價低於1%。十八座銀 級建築的平均成本溢價為2.1%。六座黃金大廈的平均溢價為 1.8%,而一座白金 大廈則為6.5%,所有 33 座建築的平均成本溢價略低於 2%(Kats 等,2003)(詳 見表2-2)。

(23)

第二章    綠建築之造價成本文獻回顧  表2-2 LEED 綠建築各分級成本增量百分比  (資料來源:Kats 等,2003) 在數據的佐證下,可推論得知隨著時間的推移,綠建築的成本會隨著經驗與 技術的提升而降低。這個趨勢在賓夕法尼亞州、波特蘭、西雅圖等地方都在發生, 波特蘭的銀級綠建築在 1995 到 2000 年間的溢價成本由 2%減少至 0%,在西雅 圖的銀級綠建築也由 3-4%的溢價成本減少到 1-2%。此外,數據也顯示,LEED 黃金級綠建築物的成本水平略低於銀級,造成此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因為黃金級的 案例較少,僅有六個。根據現有的數據,表明建造黃金級綠建築可能僅需較少的 額外成本,LEED Gold 可能是最符合綠建築成本效益設計的分級與規範。保守估 計,價格相對較高的加利福尼亞州建築成本為150-250 美元/平方英尺,則 2%的 綠建築費用相當於3-5 美元/平方英尺。因此在計算中,較低的建設成本會增加綠 色建築報告的成本效益。Kats 等人在研究中將試圖量化綠建築成本經濟效益之 大小。(Kats 等,2003) 以上結論表明,雖然綠建築的成本通常高於一般傳統建築,但綠建築之溢價 成本低於普遍認為的水平。綠建築的成本會隨著分級的提高普遍上升,也會隨著 時間的發展而下降,且很重要的是,綠建築的成本通常會隨著設計和開發的經驗 累積而下降。 而在2006 年時,Kats 等人以綠色學校為案例分析的目標,再度提出綠建築 造價成本之相關研究。此研究除了使用個案分析法之外,亦使用模擬法的方式, 先以原型的主要特徵,創設一個相似的模型,然後通過模型來間接研究,根據模 型和原型之間的比較進行研究。該研究先進行前提假設如表2-3。

(24)

2-3 綠色學校案例分析前提假設表 淨現值 傳統學校的設計和建造成本較低,運營成本較高,而綠色學校通常 具有較高的設計和建造成本以及較低的運營成本。為了評估未來 的財務效益與成本的價值,故以 2006 年為基準年,使用淨現值 (NPV)分析。 期限 假設新建築的使用效益為20 年。既有建築進行節能改造,以 15 年 為較合理的年限。由於新建築採用綠色設計往往會延續建築的使 用壽命,通常至少為50 年以上,因此對新建綠建築所假設的使用 壽命較長。 通貨膨脹 每年的通貨膨脹率依據大多數預測,假定為2%,即大多數成本和 收益均以通貨膨脹率上升。在能源、排放、水、廢水、健康成本等 部分不假設通貨膨脹率上漲,這些增長率在相關部分討論。 貼現率 為了達到現值和淨現值的估計,必須折現未來預計成本和收益。現 值計算基於相對保守的7%貼現率(即 5%實際利率加上假定的 2 %通貨膨脹率)。這個數值比各州聯邦政府及許多公司的利率高。 綠色學校 定義 根據美國綠建築委員會(USGBC)所訂定,全國共識的綠色建築 標準-LEED 準則。加州的學校開發了 LEED-學校的應用程序,稱 為Collaborative for High Performance Schools(CHPS),該標準之 後也適用於馬薩諸塞州的學校(MA CHPS)。2003 年,華盛頓州 發布了Washington Sustainable School(WSS),也是基於 CHPS 和 LEED 的應用。採用的綠色學校案例會基於 LEED、MA CHPS 或 WSS。 (資料來源:Kats 等,2003 ) 在綠色學校的成本分析中,全國平均學校建設成本為 150 美元/平方英尺, 與傳統建築相比,「綠色溢價」是建造綠建築的首要額外成本。這些成本溢價是 由更昂貴的材料,更高效率的機械系統,更好的設計和建模以及其他高效能設計 造成的。然而,一些綠色學校與傳統學校的預算卻是相同的。 所選用的案例來自於2001 至 2006 年間在十個州所建成的三十所綠色學校。 與傳統設計相比,成本和儲蓄數據通常由學校的建築師提供。案例分析中的成本 是基於實際的建築性能,而新學校的成本是基於建築模型和工程估算所估計的。 主要估算依靠建築師根據他們的實際和模擬同一建築物分別採用綠建築和傳統 建築設計方式所需之成本。

(25)

第二章    綠建築之造價成本文獻回顧  三十個案例中其中四所綠色學校的成本不高於傳統設計。六所學校的費用至 少比傳統設計高出 3%,而夏威夷的普納烏學校則高出 6.3%。總體來說,綠色 學校的費用會高出1 到 2%,平均溢價為 1.7%,約為每平方英尺 3 美元。(詳見 表2-4) 綠色設計所增加得成本通常會與其他方面所節省的部分抵消,例如:暖通空 調系統(HVAC)的成本降低。而透過使用綠屋頂或中水系統增加儲水,減少符 合法規規定所需之儲水系統的成本。建設公司OWP / P 所開發的示範綠色學校, 因該建築有綠屋頂,故不需設置儲水系統,節省1%的成本費用。波特蘭能源辦

公室(Portland Energy Office)發現,採用15 種綠色建築技術的區域生命週期

成本節省了初次直接成本的8 倍以上(Kats,2006)。

(26)

2010 年時,Kats 再次收集美國 170 座綠建築的詳細數據,包括 33 個州和 8 個城市的建築,主要以1998 年至 2009 年間完工(詳見圖 2-1)並通過美國綠色 建築委員會(USGBC)的 LEED 評估系統或其他類似系統認證之建築為主,建 築面積從2400 平方英尺到 200 萬平方英尺不等。當中更是含括各式各樣的建築 類型,包括學校、業主自用辦公室、按規格建造的辦公室、醫療設施、多戶住宅、 劇院、禮拜場所、學院和大學設施以及實驗室(詳見圖2-2)。 圖 2‐1    採樣綠建築之落成年份統計  (資料來源:Kats,2010) 圖 2‐2    綠建築採樣類型及數量  (資料來源:Kats,2010)

(27)

第二章    綠建築之造價成本文獻回顧  此研究透過數據庫資料進一步分析,以瞭解一般建築與綠建築的成本差異, 即為綠色溢價的多寡,並評估建築在不同程度的性能和效益上所展現的成本效益。 (Kats,2010)以下整理出此研究之四項重點: (1) 研究發現增加的額外成本比一般大眾所認知的來得低,如圖 2-3 所示, 統計出的綠建築平均花費只比一般建築多出 1.5%,而大眾認知綠建築 平均增加的額外成本卻為17%。 (2) 差異成本從輕微的成本到 18%的額外成本不等(如圖 2-4 所示)。案例 中超過四分之三的建築的綠色溢價在0%到 4%之間; 最大的集中度(69 座建築)在0%到 1%之間。絕對綠色溢價範圍為 0 美元/平方英尺至 71 美元/平方英尺,中值為 3.40 美元/平方英尺。 (3) 雖然在綠建築設計中,綠建築造價成本在印象中往往極高,但這並不是 實際的情形。事實上,數據顯示出部分大量採用綠建築技術之建築可以 在幾乎沒有成本溢價的情況下建造,而一些僅採用少量綠建築技術之 建築物,卻可能有相當大的成本溢價。 (4) 研究報告指出成本溢價與建築設計者和建造者的技能和經驗有很大的 關聯性。 圖2-3 綠建築綠色溢價情形與民眾認知差異圖 (資料來源:Kats,2010)

(28)

2-4 數據庫中建築物的綠色溢價

(資料來源:Kats,2010)

Mapp 等人在 2011 年時則採取類似個案研究法之方式,以集體案例研究設 計來解決研究問題,以檢定關於LEED 認證相關成本的調查是否適用於銀行。所 選之案例是從 Alpine Banks 所提供的歷史成本數據中選擇的,於科羅拉多州 Western Slope 地區擁有 37 家銀行,其中有 2 家的設計和建設符合 LEED NC 的 標準。

作為自身的所有者,更清楚地了解LEED 認證相關的成本,對 Alpine Banks 來說是很重要的,因為他們正在推進未來項目的設計和建設。由於對與LEED 認 證的相關成本感興趣,故願意提供過去的設計和施工成本。此外,所有選定的案 例都位於相似的地理位置,可以從而消除了設計中所產生的區域差異。 先確定可列在本計畫中的案例,接下來基於建設時間及是否獲得 LEED 認 證,以決定那些為最終分析中的案例。決定是。37 個項目中有 2 個已經通過 LEED 認證。此外,由於缺乏成本數據,故部分案例建設於1997 年以前較不符合要求, 故最後選擇十個案例進行研究分析。(Mapp,2011) 這十個案例都是在 1997 年至 2008 年之間建成的。其中一個是 LEED 合格 級,另一個是LEED 銀級,其餘八個沒有申請 LEED 認證。其之間區別僅僅在於 獲得 LEED 認證的兩家銀行的設計和建造是為了取得 LEED 認證。非 LEED 建 築物的設計,位置和其他要素通常也能獲得 10-20 個 LEED 分數。無論是否有 LEED 認證,研究中包含的案例都具有許多相似的特徵。它們都屬於同一個機構, 並且建造時間相對較短,且都是根據相同基本設計標準所設計的,包括高性能 HVAC 系統,耐用的高端材料和表面處理,特定的銀行設備,安全系統等。這十 家銀行都是相對相似的建築類型,面積介於2,730 到 5,122 平方英尺。這些項目 根據規模分為三類:小型,中型和大型。五個項目規模較小,為 2,730 到 3,078 平方英尺,中等規模的項目有4 個,為 4,240 到 4,455 平方英尺不等,其中一個 則屬於5,122 平方英尺的大項目(Mapp,2011)(詳見圖 2-5)。

(29)

第二章    綠建築之造價成本文獻回顧  圖2-5 所選案例分別之總面積 (資料來源:Mapp 等,2011) 在標準化時間和地點的數據後,通過以下方式評估成本: 1. LEED 銀行與非 LEED 銀行的建築成本比較; 2. LEED 銀行與非 LEED 銀行的平方英尺成本比較; 3. LEED 銀行與非 LEED 銀行的建築和工程費用比較; 4. 與LEED 認證相關的直接成本。 建築總成本(TBC)係與設計和建造建築物相關的成本。所有 10 個項目的 TBC 都是通過所有 16 個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Institute’s 分部的總和計算, 非LEED 案例的 TBC 為 193.8 萬美元到 317.7 萬美元,而兩個 LEED 項目的總 建築成本分別為Rifle South 172.7 萬美元、Ridgway 256.8 百萬美元,LEED 案例 的總成本皆落在非LEED 案例的範圍內。 在小型分類項目中,非 LEED TBC 的範圍落在 193.8 萬美元到 233.6 萬美 元,其中小型分類中的LEED 案例 TBC 為 171.7 萬美元,低於非 LEED 之案例。 在中型分類項目中,TBC 落在 243.2 萬美元 256.3 萬美元,該分類的 LEED 案例 是Ridgway 為最高價 256.8 萬美元。 平方英尺成本是通過將建築總成本除以總平方英尺計算。非LEED 銀行的平 方英尺成本為563 美元至 804 美元。而兩個 LEED 認證案例的成本分別為 Ridgway (LEED 銀級)577 美元、Rifle South(LEED 合格級)629 美元,它們落在十個 案例的成本範圍內。在小型分類項目中,Rifle South 的成本低於非 LEED 案例的 660-804 美元,中型分類中,Ridgway 落在非 LEED 平方英尺成本範圍 563-599 美元內(詳見圖2-6)。

(30)

2-6 各案例平方英尺成本

(資料來源:Mapp 等,2011)

在 2004 年 United States Gener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 (GSA)的 LEED Cost Study 研究中,採用了法院以及辦公大樓之案例。所有 7 個 LEED 先決條件 和69 個 LEED 得分項目均為單獨評估。評估過程用於: 1. 確認對典型的 GSA 項目類型的適用性及可用性; 2. 確認 LEED 要求與現有 GSA 設計標準的比對情況; 3. 以法院和辦公大樓作為參考,估算先決條件或得分的潛在成本影響。 並以成本影響量表從每個 LEED 先決條件或得分項目中識別與詳細成本估 算相關的成本影響。成本影響分為五個等級,其中較低的數字表示GSA 授權或 其他的免費、低成本項目,較高的數字表示中等至高的成本影響。(詳見圖2-7) 圖2-7 成本影響量表 (資料來源:GSA,2004)

(31)

第二章    綠建築之造價成本文獻回顧  在某些先決條件或得分項目中,超過一個以上的成本影響因子影響著這 個量表,並且發生在以下的情況: 1. 法院和辦公大樓版本之間的先決要件和得分項目成本差異很大; 2. 先決要件或得分項目成本差異很大,是因為對法院的「低成本」和 「高成本」版本有不同的策略; 3. 先決要件或得分項目成本差異很大,是因為對辦公大樓的「最小立 面翻新」和「全立面翻新」種類採用了不同的策略。 該部分確立了用於建立法院和辦公大樓模型的詳細先決條件或得分項 目成本估算的具體假設,並納入「實際應用」以確定具體方法或技術符合 LEED 標準(GSA,2004)。 關於初期成本影響,該研究從詳細成本估算中得出項目成本之影響比例: •設計應變(10%) •定期費用(5%,僅限辦公大樓) •合約條件與利潤(15%) •LEED 相關的其他情況 •建築藝術成本(0.5%) •施工應變(法院 5%,辦公大樓 7%) 在建物的間接成本中,為了解 LEED 項目相關的目標和附加服務的範 圍,該研究採用了專家評估法。專家評估法是以專家為索取信息之對象,組 織各領域的專家或學者運用專業的知識和實務的經驗,通過直觀的歸納,對 預測對象過去、現在的狀況,及發展變化過程進行綜合分析與研究,並找出 預測對象變化、發展規律、從而對未來發展的實際狀況做出判斷。 該研究對近期完成 GSA LEED 項目的建築師、施工主管和顧問進行調 查訪談,分為「專家顧問」與「設計和施工團隊」兩項訪談方法。要求與會 者分享他們在達到LEED 項目過程中所做出的努力,並評估未來達到 LEED 標準所需付出的程度。總體而言,調查和訪談過程會被用來開發一組參數來 估計LEED-specific 的間接成本。定義以下項目: 1. 設計團隊使用「團隊結構」和「LEED 職責分配」等方法來實現 LEED。 2. 詳細列出 LEED-specific 的作業內容,區分在設計團隊的基本費用內 執行的作業,以及被視為額外的服務工作。為了訪談目的,假設 LEED 的基本預期是銀級,建設成本增加約 2.5%。

(32)

4. 執行 LEED 所需的時間成本和經驗級別的近似值受額外費用的限制。 利用上述的信息,做成表格來記錄LEED 的評估,並進行正式估算。(GSA, 2004)而調查和訪談過程的結果證實,LEED 間接成本取決於設計團隊的建構、 執行的類型、追求的分數和其他項目變量。 在專家顧問方法中,六個新法院案例的間接成本總計(包括設計和文書成本) 範圍為 0.41- 0.8 美元/總平方英尺。六個辦公樓現代化方案的間接成本總額範圍 為0.41-0.70 美元/總平方英尺。在設計和施工團隊方法中,六個新法院方案的間 接成本總額為 0.43- 0.73 美元/總平方英尺。六個辦公樓現代化方案的間接成本 總額為0.35 至 0.59 美元/總平方英尺。(詳見表 2-5 及表 2-6) 表2-5 專家顧問方法結果  (資料來源:資料來源:GSA,2004) 表 2‐6    設計和施工團隊方法結果  (資料來源:資料來源:GSA,2004)

(33)

第二章    綠建築之造價成本文獻回顧 

第二節

亞洲綠建築認證之造價成本文獻 

台灣位於亞洲地區,與歐美氣候區有所差異,因此在評估上、設計上略有不 同之處,本節彙整亞洲學者對於 CGBL 及 HK-BEAM 認證綠建築之文獻內容, 做為我國EEWH 認證下綠建築成本分析之參考。 在中國綠建築造價成本分析的研究中,多圍繞在成本與效益分析上。2006 年 6 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頒布了《綠色建築評價標準》GB/T 50378-2006,評價標準將綠色建築分為三個等級:一星級、二星級、三型級綠色建築。 2014 年 4 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批准了新版的《綠色建築評價標準》GB/T 50378-2014 為國家標準,自 2015 年 1 月 1 起實施。根據《綠色建築評價標準》的定義, 綠色建築係指在全壽命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 (節能、節地、節水、節材)、 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 生的建築(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14 )。而所謂全生命週期指的 是事物從產生直到消亡所經歷的全過程。對於建築來說,其全生命週期指的就是 建築項目從人們腦中的構想開始產生,歷經設計建造和使用,直到最終被拆除的 全過程,而綠色建築得實施往往需要在設計建造時付出更多成本,而在長期的使 用和拆除的階段,則往往因為對資源消耗的減少,對環境的友好而產生運營的成 本節約效果,並且讓人們居住的更加健康舒適。也因此對於綠色建築的成本和收 益,就必須著眼於建築項目的全生命週期,盡量全面的分析每一個階段綠色建築 所產生的成本和收益(丁孜政,2014)。 對於綠色建築增量成本的計算,劉曉君等從經濟學的角度對於綠色建築的效 益費用的度量方法進行了探索,包括生產率變動法、預防性支出法、置換成本法、 機會成本法、替代市場法等,對綠色建築的經濟評價起到了鋪墊作用(劉曉君等, 1999)。劉偉基於綠色建築外部的積極性,從全社會角度出發,對綠色建築的全 生命週期成本進行了分析和評價,提出了基於特徵映射的綠色建築生命週期成本 估算方法(劉偉,2006)。而在《當前中國綠色建築增量成本統計研究》(孫大明 等,2011)中,明確出了綠色建築技術增量成本的定義,提出增量成本是從經濟 學中邊際成本的概念發展而來(丁孜政,2014)。 綠色建築增量成本的定義為建設項目按照《綠色建築評價標準》設計並以星 級綠色建築為目標,在項目建設實施的過程所導致的成本增加額。綠色建築增量 成本包括綠色建築諮詢成本、綠色建築認證成本和綠色建築技術增量成本。其中, 綠色建築諮詢成本包括綠色建築方案設計費用、模擬費用、申報材料整理費用等。 綠色建築認證成本依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統一規定收取,目前項目 設計標識為人民幣5 萬元,運營標識為人民幣 15 萬元,這部分費用主要用於專

(34)

主要有三面向:一是綠色建築建築增加的技術措施,也就是從無到有產生的增量, 如可再生能源系統和中水處理系統等;二是強化型技術措施,也就是效率提高產 生的技術成本,如強化保溫、高效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的空調機組、 高效的風機和水泵以及高效光源等;三是交互影響產生的增量成本,該部分可能 為正也可能為負,如維護結構強化保溫會減少空調負荷,從而減少空調設備的初 投資。根據上述分析,可知綠色建築技術增量成本的計算方法為「綠色建築技術 增量成本=綠色建築方案成本-基準方案成本±交互成本」(孫大明等,2011)。 在增量成本計算上,孫大明等認為增量成本是指在各種方案的比較成本決策 時,當選某一方案為基本方案,然後將其他方案與之比較時所增加的成本,即兩 個方案之間的成本差額。因此計算綠色建築技術的增量成本,必須明確界定綠色 建築的基準方案,而基準方案的定義依據地區不同分為按照國家或和地方標準設 計的建築(孫大明等,2011)。而在此定義為基礎上,丁孜政對於基準方案的界 定做出了更進一步的解釋。基礎建築方案,是以綠色建築為樣本,虛擬出的一個 建築項目方案的成本,此建築項目具有符合國家標準及建築強制性規定的技術設 計方案,且沒有使用有助於建築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任何技術。亦即,基礎建 築方案總成本是完成此一建築項目最基礎功能和要求付出的成本(丁孜政,2014)。 以上述定義為基礎之《當前中國綠色建築增量成本統計研究》中,使用統計 方法計算了39 個綠色建築項目樣本,並將其分類為公共建築以及居住建築,結 果為公共建築一星級增量成本為45 元(人民幣)/平方公尺;公共建築二星級增 量成本為 176 元(人民幣)/平方公尺;公共建築三星級增量成本為 320 元(人 民幣)/平方公尺;居住建築一星級增量成本為 63 元(人民幣)/平方公尺;居住 建築二星級增量成本為 131 元(人民幣)/平方公尺;居住建築三星級增量成本 為219 元(人民幣)/平方公尺,相對 2008 年降幅達 50%。此外,在綠色建築評 價標準六大項目:(節地與室外環境、節能與能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 材與材料資源利用、室內環境質量、運營管理)中,在整體增量成本比例中佔最 多的是節能與能源利用佔約47.27%,其次則是室內環境質量佔約 29.05%,而隨 著綠色建築產業化的進一步發展和設計水平的提高,節能與能源利用的成本增量 佔的比例從 2008 年至 2010 年有明顯的下降,室內環境質量的環節佔比則上升 (孫大明等,2011)。 定性分析法是指通過深入的體驗、調查和分析而獲得對事物的認識,並將其 結果進行闡述。定性分析法是在自然環境下,使用實地體驗、開放性訪談、參與 與非參與觀察、文獻分析、個案調查等方法對現象進行深入和長期的研究。定性 分析法運用分析和綜合、比較和分類、歸納與演繹等建立在描述基礎上的邏輯分 析方法,對研究中所獲取的資料進行思維加工,對研究結果進行「質」的 歸納 分析,提示其發展的規律,為研究結果的解釋和理論建構提供依據。定量分析法 是基於理性和邏輯分析,借助數學工具通過測量、統計等手段對事物的量進行分

(35)

第二章    綠建築之造價成本文獻回顧  析和研究,其結果以數字呈現。定量分析始於某一理論命題,研究者在此命題的 基礎上建立起一套符合此命題的研究假設,並確定具有因果關係的各種變量,然 後使用某些經過檢測的工具,對這些變量進行測量和分析,從而驗證研究者預定 的假設(張麗華,2008)。《綠色建築增量成本效益分析》(丁孜政,2014),文中 便使用系統科學法、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明確綠色建築增量成本和增量效 益的構成以及計算方法。 丁孜政(2014)將建築項目成本分為土地費用、前期工程費、房屋建設費、 管理費、財務費用、認證費用、其他費用等,分別探討其成本增量情況。對於綠 建築來說,土地獲取與普通建築無異,因此土地費用不會帶來成本的增加。 在前期階段,綠色建築的規劃、設計以及可行性分析等環節,與普通建築存 在顯著不同,規劃設計需要付出更多努力而實踐綠色設計,因此前期工程費將會 有明顯增加。在建設階段,綠色建築成本增加最為明顯,增量也是最大的階段, 此階段因採用綠色技術,而綠色技術現階段來說都較常用普通技術更為昂貴,建 築安全工程費也會相應的增加。與此同時,施工現場與之配套的各個環節,也面 臨成本的增加。 在管理費方面,對於綠色建築這一新興事物來說,相關各方都需對人員進行 培訓,或獲取外部諮詢服務,因而產生費用的增加。而綠色建築之所以被認可為 綠色建築,需要對其進行檢測,並按照國家標準進行認證,而這一過程顯然也伴 隨成本的增加。 基於上述基礎,文中認為綠色建築的增量成本可以表達為「綠色建築增量成 本=綠色成本技術-基礎方案技術成本=間接增量成本+綠色技術增量成本」。其中 間接增量成本=前期成本+認證成本;綠色技術增量成本=綠色建築從無到有的技 術措施成本+改進原有綠色建築技術效率的成本+綠色技術交互影響的成本。而 當單獨分析某一項綠色技術的增量成本時,首先存在綠色技術增量成本,並且間 皆增量成本中論證、設計、認證的費用也應分攤到此一技術中(丁孜政,2014) (詳見表2-7)。 表2-7 增量成本增加情況 成本類型 增量情況 土地費用 不會增加 前期工程費 規劃、設計、可行性研究費用 增加 工程勘查費 視情況而定

(36)

成本類型 增量情況 房屋建設費 建安工程費 增加 公共配套設施建設費 增加 基礎設施建設費 增加 管理費 培訓經費 增加 諮詢費 增加 其他管理費 不會增加 財務費用 不會增加 認證費用 檢測費用 增加 認證費用 增加 其他費用 視情況而定 (資料來源:丁孜政,2014) 《中國綠色建築技術經濟成本效益分析研究報告》(宋凌等,2012)中,通 過分析中國綠色建築的地理分佈和城市經濟產業條件之間的關係,並指出綠色建 築項目建築面積總量與城市宏觀經濟條件和房地產市場狀況有極密切的關係,而 在不同的驅動因素中,又以城市 GDP 和商品房竣工面積這兩個因素最為主要, 特別是城市GDP 水平。綠色建築的建設屬於市場行為,地方整體經濟規模和房 地產市場的活躍程度都是建設單位或者開發商決定是否把項目定位在綠色建築 的主要考慮因素(宋凌等,2012)。 而從最基本的區域氣候條件來看,不同氣候區域和地方政策環境的綠色建築 項目數目可能會不同。該研究從經濟角度出發,所關注的是城市的市場經濟條件 作為影響綠色建築建設集聚的因素,對不同城市的綠色建築總建築面積量和城市 本身的六個經濟條件因素進行相關性分析(宋凌等,2012)。這六個因素包括: (1)城市宏觀經濟環境因素:國內生產總值(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

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

(2)城市房地產市場環境因素:商品房竣工面積、商品房平均售價、商品房建 造價。

(37)

第二章    綠建築之造價成本文獻回顧  有關城市經濟發展環境條件因素的數據源於各城市統計年鑑、國家統計年鑑 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的 2010 年數據和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統計數 據。城市房地產市場環境因素的數據源於《中國房地產統計年鑑 2010》和各年 鑑、公報內 2008 年到 2010 年的數據和推算。有關這 6 個因素的城市數據最 後主要是按2009 到 2010 年間的數據為分析基礎,反映了建設單位/開發商在前 期 項 目 策 劃 階 段 面 對 的 宏 觀 經 濟 條 件 。 而 後 使 用 斯 皮 爾 曼 等 級 相 關 係 數 (Spearman's Rank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分析城市綠色建築總建築面積量和六 個因素間的統計關係,衡量兩個變量的相關密切程度,以相關係數表示:如果係 數值接近1,相關密切程度接近完美;如果 r (rho)係數值不小於 0.5,表示兩 者存在明顯正向關係。利用 SPSS 軟件對變量之間進行相關性分析,以判斷變量 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係、相關關係的密切程度及其相關方向。假設變量間的相關 係數為 r,根據對相關係數 r 的假設檢驗,通過 Spearman 相關係數表示的顯著 水平 P 值(小於 0.05),說明 X 與 Y 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關係(宋凌等,2012)。 《中國綠色建築技術經濟成本效益分析研究報告》針對 55 個已獲得綠色建 築評價標識的項目開展研究,其中有 30 個住宅項目和 25 個公共建築項目,涵 蓋一、二、三星級綠色建築。首先分析了這些綠色建築項目選擇評價指標和應用 綠色技術的基本情況。研究發現,建設單位對不同指標的選擇呈現明顯差異性, 不同指標達標率差異也很大。目前,不同項目達到同一星級而選用的指標組合, 反映出市場中對綠色建築設計技術、經驗、成本控制管理、成本的認知等方面都 處於發展階段,還沒有建立一個整體高信息度和成熟的市場環境(宋凌等,2012)。 圖 2-8 展示了研究流程中的主要工作階段:首先分析每個申報項目的設計應 用技術方案,有關的技術方案都包含在綠色建築六個主要指標:(節地與室外環 境、節能與能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室內環境質量、 運營管理)範圍內,並對方案的綠色技術進行三步分析,而對於綠色建築成本效 益的研究步驟主要三步驟如圖2-9 所列。 。

(38)

2-8 綠色建築技術經濟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架構

(資料來源:宋凌等,2012)

2-9 綠色建築成本效益之步驟

(39)

第二章    綠建築之造價成本文獻回顧  1.對已獲得綠色建築評價標識的項目,收集分析綠色建築項目應用設計數據 和技術效果及相關資源能源節約目標/效應。 此步驟分析每個申報項目的設計應用技術方案,有關的技術方案都包含 在綠色建築六個主要指標:節地與室外環境、節能與能源利用、節水與水資 源利用、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室內環境質量、運營管理範圍內。然後對方 案的綠色技術進行三步分析: (1) 根據每個項目的技術方案,通過與 2012 年 3 月到 8 月的市場調研 詢價,直接獲取該技術方案的市場建造成本,並由工程造價專業人員審 核。 (2) 按增量成本的基本概念,計算應用的技術所需的總成本與基準建築成 本之間的差值(增量成本 = 綠色建築成本 - 基準建築成本)。 (3) 按不同項目的應用技術,核算每個項目的效益(主要包括節電和節水兩 部分)。 此步驟中的申報資料是指申報《綠色建築評價標準》(GB/T 50378-2006) 的項目,其需要在申報資料中提交項目的成本數據。然而由於提交的成本數 據通常只是總單位面積平均成本(元/平方米建築面積),由於目前申報資料 沒有要求申報單位提供詳細的分解成本數據,或提供統一標準的成本數據計 算方法,建設單位在申報時可能對增量成本概念有不同理解和演繹(宋凌等, 2012)。 2.按應用技術對建造/設備成本進行當地市場調研和詢價,對常規和綠色建造 成本估價,測算增量成本和帶來的效益。 此步驟之成本價格是根據市場調研得到的,調研方法與一般工程採購相 一致,由研究小組通過市場調研,按照技術方案確定的設備和施工要求,在 當地市場進行不少於3 家供應商的詢價,再取平均價作為技術方案成本數據。 然後再取「基準成本」與「綠色成本」兩者的差為「增量成本」,確保使用增 量成本概念的客觀性(宋凌等,2012)。 3.對收集與調研得到的成本效益數據進行全面的經濟效率分析。綠色建築技 術成本效益分析研究內容包括綠色建築項目的成本和效益問題。 成本分析可以從三個不同角度來看:按評價等級劃分的增量成本、按指 標類的增量成本、按技術類別劃分的增量成本。 按評價等級劃分的增量成本係指將調查項目按《綠色建築評價標準》星 級和增量成本排列比較。 按指標類的增量成本係指將綠色建築增量成本按 《綠色建築評價標準》 六類評價指標類分解,把平均的增量成本分配到不同指標類上,然後對各指

(40)

標類型增量成本進行比較,了解增量成本的成本結構,再分析成本結構內哪 些指標技術應用的成本佔該項目總增量成本比例高於50%,便可以得知在六 類指標中哪些是成本的主要源頭。而其中結果對於這六類指標的分析提到節 能與能源利用(建築節能技術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 是帶動增量成本的 最主要原因;節地與室外環境(室外鋪裝)在部分項目中的增量成本可以為 負值;部分項目的室內環境質量的增量成本可以比較高;在節材與材料資源 利用和運營管理方面,住宅綠色建築項目沒有產生明顯的增量成本(宋凌等, 2012)。而此實證結果亦符合孫大明提出綠色建築技術增量成本中提出的增 量成本交互影響後可能有負值的說法(孫大明等,2011)。 按技術類別劃分的增量成本係指綠色建築技術措施所產生的增量成本, 其中提到由於部分住宅項目採用的設計技術已是目前在市場上相對普遍的 設計標準,雖然它們滿足了綠色建築指標的要求(如採用預拌混凝土、使用 智能化系統、設備管道的設置便於維修和更換等),但增量成本可以是零, 或者是不明顯的。而最主要的節能與能源利用技術增量成本源於「建築節能」 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兩方面。相對來說,節水和中水利用等其他技術對增 量成本的貢獻力度不大。室外鋪裝的增量成本在有些項目中是負成本,主要 是由於要滿足室外雨水滲透要求,使用部分透水鋪裝材料比常規不透水鋪裝 材料成本低。由此推論,建築節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技術應用(代表了綠 色建築的主要增量成本含量)是決定綠色建築的市場經濟效率的最重要因素 (宋凌等,2012)。 而綠建築增量成本的計算,除了在上述幾篇文獻對於增量成本分析的基礎邏 輯上,Burnett, J(2008)加入了財務分析的概念,例如在建物生命週期中將成本 以概括利率依年份貼現的概念,並將未來預期消耗能源費用,如油料、電能等費 用以近期價格為基準計算。此外亦針對於增量成本影響不重要的項目進行剔除; 假設為建物使用規範以及開放空間等規定以現行法令為標準。

(41)

第二章    綠建築之造價成本文獻回顧 

2-10 HK-BEAM 綠建築成本評估過程架構

(42)

第三節

文獻回顧小節 

彙整前兩節之內容,可發現現有文獻對於綠建築造價成本之分析,有多種採 樣及分析方式,包含模擬、訪問、分析比較及專家評估等,可發現綠建築之造價 成本並無大幅高於一般傳統建築,且增量多在5%以內(詳見表 2-8)。然而各國 綠建築評估方式不同,建築師對於綠建築之設計手法及採用技術將產生差異,進 而影響綠建築造價成本。本研究係參考本章各研究文獻之優點,並考量我國 EEWH 評估方式之獨特性,以利進行分析研究。 表2-8 研究方法統整列表 系統 名稱 研究 方法 方法 分類 操作手法 增量比例 文獻來源 備註 LEE D 案例 比較 分析 法 個案 研究 法 同一建築物之傳 統建築設計和綠 建築設計的實際 成本比較。 合格 0.66% Kats (2003) 銀 2.11% 黃金 1.82% 白金 6.50% 平均 1.84% 案例 估算 法 模擬 法 以建築模型和工 程估算實際和模 擬各項目同一建 物分別採用綠建 築和傳統建築設 計所需之成本。 成本會高出1 至 2% 平均溢價為1.7% (但綠建築技術的生 命週期會減少使用上 的成本) Kats (2003) Kats (2006) 增量比例 為Kats (2006) 之結果 案例 比較 分析 法 案例 統計 分析 法 採樣2009 年以前 通過 LEED 認證 之 綠 建 築 案 例 170 例 進 行 造 價 分析,並比對一般 建築之成本造價。 綠建築成本高出 1.5 %,比一般人印象之 17%為低 Kats (2010)

(43)

第二章    綠建築之造價成本文獻回顧  系統 名稱 研究 方法 方法 分類 操作手法 增量比例 文獻來源 備註 專家 顧問 法 專家 評估 法 多次訪談專業人 員與專家學者, 進行書面和口頭 交流回饋。 新法 院案 例 $ 0.41-$ 0.8 / 總平方英尺 GSA (2004) 所選案例 為法院與 辦公大 樓。探討 間接成 本。 辦公 樓現 代化 方案 $ 0.41-$ 0.70/ 總平方英尺 設計 施工 團隊 方法 新法 院方 案 $ 0.43-$ 0.73 /總平方英尺 GSA (2004) 公樓 現代 化方 案 0.35 至 0.59 美元/總平方 英尺 成本 影響 法 -- 從每個 LEED 先 決條件或得分項 目中識別詳細成 本估算的影響。分 為五個等級,等級 越高影響越大。用 於分析成本項目 之影響。 設計應變10% GSA (2004) 定期費用5% 合約條件利潤15% 建築藝術成本0.5% 施工應變(法院5 %,辦公大樓7%) 集體 案例 研究 法 個案 研究 法 在標準化所選案 例之時間和地點 的數據後,通過 LEED 及非 LEED 案例之建 價、費用等進行 成本比較。 多種分析結果由內文 圖表呈現。 Chad Mapp (2011)

(44)

系統 名稱 研究 方法 方法 分類 操作手法 增量比例 文獻來源 備註 CG BL 案例統計分 析法 使用 55 個已獲 得綠色建築評價 標識案例所申報 的資料進行增量 成本統計分析。 公 共 建 築 3 星 0.1%– 6.9% 2 星 1.0%– 7.9% 1 星 0.1%– 1.5% 住 宅 3 星 0.5%– 7.0% 2 星 0.9%– 2.6% 1 星 0.0%– 7.5% 宋凌 (2012) 專家評估法 對綠建築建造、 設備成本進行市 場調研和詢價。 宋凌 (2012) HK-BE AM 案例統計分 析法 透過通過 HK-BRAM 認證之綠 建築案例資料與 非HK-BEAM 案 例普通市場建物 之建價、費用等 進行成本比較。 辦公 大樓 白 金 3.2% 金 1.3% 銀 0.8% 住宅 白 金 3.4% 金 1.7% Burnett, J (2008) (資料來源:本計畫彙整)

(45)

第三章    EEWH 評估系統綠建築技術彙整及技術成本調查 

第三章

EEWH 評估系統綠建築技術彙整及技

術成本調查

EEWH 評估系統於 1999 年 9 月開始實施,隨著綠建築相關技術提升,並期 望與國際接軌,期間歷經七次改版,指標項目從七項增為九項。本章係針對EEWH 評估系統之設備技術項目進行整理,並從實際綠建築案例中計算各個技術項目之 使用比率,以說明在現實面上會影響建築成本之項目,並作為詢價依據。

第一節    綠建築技術彙整 

本計畫於實際綠建築案例選擇上,為同時符合現行技術標準及案例數量,因 此選擇截至時間民國107 年 6 月底止,綠建築評估手冊 2012 及 2015 年版本,並 以業主同意開放查詢影印評定書之建築物做為計算採樣標的。依上述條件進行初 步篩選,標章案件及候選案件一共篩選出280 筆資料,再以篩選後資料進行檢視, 剔除候選案件已取得標章者共52 件,因此最後得出 228 件案例。然而,候選合 格級案件多僅符合日常節能、水資源兩項必要指標,對於計算採用率上會對其他 七項指標產生偏差,因此候選合格級案件也不列入計算。最終共選出152 案件作 為計算樣本(詳見表 3-1),後續因有 2 案學校類綠建築案例無法調閱評定書內 容,因此以150 案進行採用率計算,建築類別案件數量分別為住宿類 47 案、辦 公廳類46 案級學校類 57 案。(詳見表 3-2)

(46)

表 3‐1    初步綠建築案例篩選結果  等級 標章案件 候選案件 住宿 辦公 學校 住宿 辦公 學校 鑽石 0 2 0 5 1 2 黃金 1 3 2 11 7 9 銀 2 4 3 28 17 12 銅 1 5 1 4 5 7 合格 1 8 30 23 24 62 總計 63 217 (資料來源:本計畫彙整) 表 3‐2    綠建築案例篩選結果  等級 標章 候選 住宿 辦公 學校 住宿 辦公 學校 鑽石 0 2 0 5 0 2 黃金 1 3 2 8 5 7 銀 2 4 3 27 15 9 銅 1 5 1 2 4 5 合格 1 8 30 21 15 40 總計 63 165 63 89(未計合格級) 1.以 152 案做為計算樣本 2.後續因兩案學校類建築未取得評定書因此僅以 150 案進行計算 (資料來源:本計畫彙整)

(47)

第三章    EEWH 評估系統綠建築技術彙整及技術成本調查  一、生態範疇技術彙整  (一)生物多樣性指標技術 EEWH 生物多樣性指標以保全自然環境,使自然界生產者、分解者及消費 者皆有其適合生存之空間,其評估項目包含生態綠網、小生物棲地、植物多樣 性、土壤生態、照明光害、生物移動障礙等六項。生態綠網為評估基地之生態 能否提供生物安全繁衍、覓食的環境,環境是否能與基地外之綠地系統串聯, 並具有合適之遷移通道亦為評估之重點。小生物棲地包含水域、綠地及多孔隙 生物棲地,主要評估內容為三項棲地之自然程度,此外植栽茂密程度與人為干 擾同樣為考量項目。植物多樣性為計算基地內喬木、灌木的歧異度,並期望以 密植混種的方式增進綠地品質及提升綠化量,此外亦考量該植栽是否為原生種 或誘鳥誘蟲植物。土壤生態評估項目包含對於土壤之保護、汙染及堆肥,在開 發時應對於原土層適當堆置、養護,而開發後之使用應禁止使用化學藥劑汙 染,並以適當之堆肥方式維持土壤生態。照明光害評估指標中之扣分項目,指 標要求為減少路燈眩光、鄰地投光、鄰地閃光及屋頂投光,以避免產生光害影 響生物作息。生物移動障礙同樣為扣分項目,避免扣分則需要減少生物遷移時 所面臨大面積空地、道路等障礙,可於道路中間、路邊沿線設置綠道植栽,供 生物遷徙。 各項目於採用率方面,不論辦公、學校類亦或是住宿類,整體而言比例皆 不高,多在30%以下。僅在植物多樣性部分,因為大部分案例為了申請綠化量 之得分,在種植原生植物、喬木方面著墨較多,因此在採用率方面可達30%。 (詳見表3-3) 綜合前述,可得知生物多樣性指標技術相關設計手法項目繁多,但實際上 於規劃設計時,卻難以分割項目進行,多為整體空間進行規劃,計價方式亦以 單位面積進行。因此本計畫於訪價時係針對整體設計項目進行說明,使受訪者 能熟知所有評估項目,再進行整體成本估價。 表3-3 生物多樣性技術彙整表 指 標 評分項目 手法/說明 採用率 (辦公及 學校類) 採 用 率 ( 住 宿 類) 生態 綠網 總綠地面積比 留設綠地,無毒農作或有 機農作之農地 38% 17%

(48)

生 物 多 樣 性 周邊綠網系統 連結周邊綠地系統,且未 被封閉圍牆、人工設施、 無喬木綠帶道路截斷 22% 17% 區內綠網系統 基地內綠地連貫性良好, 且未被封閉圍牆、人工設 施、無喬木綠帶道路截斷 26% 17% 立體綠網 屋頂、陽台綠化 12% 17% 生物廊道 建設涵洞、陸橋,並具導 引、安全、隱蔽功能的生 物廊道 8% 0% 小生 物棲 地 水域 生物 棲地 自然 護岸 設置自然護岸,種植植物 綠帶、林木等 19% 0% 生態 小島 於水體設置生態小島 12% 0% 綠塊 生物 棲地 混和 密林 種植多層次、多種類之植 物 15% 17% 雜生 灌木 草原 少受人為干擾之自然綠地 8% 17% 多孔 隙生 態棲 地 生態 邊坡 或生 態圍 牆 多孔隙材料有植生攀附之 圍牆或綠籬 23% 0% 濃縮 自然 堆置估木、石礫、堆肥形 成生態小丘作為棲地 15% 17% 喬木歧異度 基地內栽種植栽包含多種 喬木 4% 0%

數據

表 2-3    綠色學校案例分析前提假設表  淨現值  傳統學校的設計和建造成本較低,運營成本較高,而綠色學校通常具有較高的設計和建造成本以及較低的運營成本。為了評估未來 的財務效益與成本的價值,故以 2006 年為基準年,使用淨現值 (NPV)分析。  期限  假設新建築的使用效益為 20 年。既有建築進行節能改造,以 15 年為較合理的年限。由於新建築採用綠色設計往往會延續建築的使 用壽命,通常至少為 50 年以上,因此對新建綠建築所假設的使用 壽命較長。  通貨膨脹  每年的通貨膨脹率依據大多數預測
表 2-4    綠色學校成本溢價與後續所節省費用
圖 2-4    數據庫中建築物的綠色溢價
圖 2-6    各案例平方英尺成本
+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本專題研究目的旨在活用 kinect 捕捉人體動作,並設法順暢與 設備連動的方法;同時對 HTML5(少許)與 javascript 進行研究,設

一方面運用如來藏思想,一方面顯示根本空義,並在此基礎上建立起更為直截的成佛學說和

相當清楚的是, Avalokiteśvara 這個複合詞是由 avalokita 跟 īśvara 結合而成。avalokita 為觀,而 īśvara 為自在,所以譯為 觀自在。因為連音或連聲 (saṃdhi)的關係,avalokita

關於理解和連結的後設認知、以及對數學價值 的賞識態度。包括「為什麼要這樣」、「為什 麼是這樣」等問題的理解。「識」很難被翻譯

關於理解和連結的後設認知、以及對數學價值 的賞識態度。包括「為什麼要這樣」、「為什 麼是這樣」等問題的理解。「識」很難被翻譯

常識科的長遠目標是幫助學生成為終身學習者,勇於面對未來的新挑 戰。學校和教師將會繼續推展上述短期與中期發展階段的工作

• 源自專家讀者 (expert reader) 和新手讀者 (novice reader) 的認知過程比較研究,重視 讀者靈活和綜合調控思維過程的能力。. •

1.4 體能活動對幼兒的成長來說,其意義不單是強健體格,它還可以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