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人格特質與國家認同關聯性相關文獻回顧

目前的學術研究中鮮有關於人格特質與國家認同關聯性的直接研究文獻,而 在查閱了相關的文獻後發現,現在的文獻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直接或間接探討有

壹壹

壹壹、、、、教師人格特質等相關因素對學生及其自身國家認同的影響教師人格特質等相關因素對學生及其自身國家認同的影響教師人格特質等相關因素對學生及其自身國家認同的影響 教師人格特質等相關因素對學生及其自身國家認同的影響

吳清山(1984)在研究教師教學與國家認可的關係中發現,教師的領導態度,

不論在技巧、價值或信念的反應,都是對學生的一種行為表現,這些行為表現會 影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經驗。也就是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自己的人格特 質結合起來,從而對學生的國家認同、政治心理產生影響。

Dawson 與 Prewitt 認為教師在教室中建立某種學習文化,會影響學生的政治 定向與行為模式;教師在建立校規、解釋校規時,被學生視為行為規範及社會權 威的代理人。在傳遞文化時,其中具有特殊的政治內涵,有些則隱藏著政治意義。

此外,教師的行為風範、教學方式,都會在無形中影響學生的政治態度,因此,

學生的服從和競爭等基本態度都可能由教室的文化培養所感(羅瑞玉,1989)。

陳敏華(1994)針對「國中公民課程中政治意識型態之傳遞」進行一個教室 的實地觀察,根據其研究結果發現,研究中的溫老師在政治教材的傳遞上具有其 相當的自主性,即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到自身人格的影響。此外,教師個人對於課 程的知覺是具有自主性的,在實際教學上,教師是真正的課程決定者,教師本身 的政治態度與教學信念都足以影響教師對教材的選取以及對學生認同心理的潛 移默化。最後,他指出教師的領導方式、價值觀念、對教科書的詮釋。甚至人格 特質都可能會影響學生的社會化及其認同意識。

陳昭男(2001)在其「屏東縣國小教師國家認同觀及其國家認同議題教學態 度之相關研究」中發現,屏東縣國小教師的年齡、教育背景、族群、政黨認同等 背景變項以及相關的性格、處事原則等都會影響其國家認同觀。

陳啟榮(2005)以問卷及訪談的方式,進行國民小學教師國家認同觀與其國 家認同議題教學態度之研究。他認為教師是教材的演繹著,教師的「潛在課程」

也足以影響其國家認同觀的價值傳遞,因此,教師對於「國家認同」教育是具有 主導的地位。其研究結果發現,國民小學教師的政治傾向會影響其國家認同的立 場,在表達其國家認同的觀點時,教師會依自己的看法、個人的風格,從「血緣」、

「歷史」、「文化」的觀點進行闡述。

由上述文獻回顧的結果可知,教師的人格特質等相關因素決定了教師教學行 為、教學過程的特徵,並且透過這些行為特徵顯現出來,這些行為特徵通常表現 為領導方式、價值傾向以及行為風範等。這些行為特徵也將會對教師的國家認同 觀產生深刻的影響,而教師作為向學生傳授知識的主體,其認同意識也會在潛移 默化之中對學生構成影響。

貳 貳 貳

貳、、、、人格特質與國家認同的關聯人格特質與國家認同的關聯人格特質與國家認同的關聯 人格特質與國家認同的關聯

Peabody(1985)利用 20 個國家的數據進行分析得出,具有共同人格特質的人 們往往都持有相同文化認知,而這種文化認知便是國家認同的一個重要維度。

蔡英文(1997)肯定歷史、文化等因素對個人的認同有一定的形塑作用,他 認為一個地區的人會因緣於地緣、歷史與文化的發展,而產生根植於土地及歷史 文化之意識的認同,然而,這種認同並不是既定的,而是在特定的歷史脈絡中,

人民透過自我瞭解和解釋之實踐而逐漸形成的。此外,他也認為這種由地域性而 形成的族群文化認同,必須形塑與安置於更廣泛的民主憲政的架構及其原則,同 時,民主憲政蘊含的一些基本價值,如平等自由,也必須取得人民共同的承認,

並以它們作為調節爭執、衝突的機制,與作為人民相互結合形式上的紐帶,否則 此地域終究無法成為具有合理性秩序的政治社會型態,可能將會在長期陷入因認 同差異造成的衝突。

Robert 和 Antonio(2007)認為各種文化的人們對具有他們自己文化以及其他 文化的成員的人格特質都具有相同的看法。

張家駿(2007)透過研究海外派駐領導者領導風格、對員工信任態度與對當 地文化認同意向之關聯性時,發現不同人格特質的領導者對當地文化認同具有重 要影響,即人格特質對當地文化認同具有正向影響。

根據人格特質與組織文化一致性的觀點,人格特質的結構核心即為價值觀,

而價值觀包含了認知、情感和行為的成份,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出個人在平時 對目標或事物的選擇(Judge & Cable, 1997)。江宜樺(1998)認為國家認同觀也 可以看成是一種價值觀的選擇,因此人格特質對價值觀的影響也可以看成是人格 特質對國家認同觀的影響。王叢桂(1995)在工作價值的傳遞與變遷及其影響因 素的研究中指出,工作者的人格特質會影響價值觀與職業選擇方向,該研究之受 訪者在解釋其價值觀來源時,常提到是自己的人格特質對於價值觀的形成亦有所 影響;洪睿萍(2000)以壽險業務員爲對象探討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與工作滿 意度之相關研究。研究發現,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間有顯著正向關係;黃煒斌

(2001)以外籍勞工爲研究對象探討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 研究。研究發現,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間有顯著正相關;劉錦勳(2002)以臺 商外派大陸人員爲對象探討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與生涯發展傾向間的關係。研 究發現,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間有顯著正相關;陳佐任(2002)以兩岸管理碩 士生為研究對象探討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與職業選擇意向之相關性實證研究。

研究發現,人格特質對兩岸管理碩士生之工作價值觀具有顯著的影響力。人格特 質對兩岸管理碩士生之職業選擇意向具有顯著的影響力。工作價值觀對兩岸管理 碩士生之職業選擇意向具有顯著的影響力;蔡明秀(2004)以臺南縣之高中職應

屆畢業生爲研究對象探討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金錢倫理觀與工作生活品質重 視度對生涯導向影響之研究,他發現人格特質對工作價值觀具有顯著的影響力。

綜上所知,雖然目前鮮有文獻系統性研究人格特質對國家認同觀影響,但是 眾多學者都直接或間接證實了不同的人格特質與國家認同、其他國家整體價值觀 之間存在著某些的關聯,不同人格特質之個體的思想觀念會有顯著的差異,這一 論點已經不容置疑。我們知道國家認同屬於個體的情感歸屬,而這種情感會受到 思想觀念的制約,因此不同人格特質之個體的國家認同會存在明顯差異,但這一 論點還沒有被證實。因此,本研究將透過實證方法驗證人格特質對國家認同觀的 影響,以及不同構面影響的差異性。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本章共分為六節,第一節為研究架構與流程,第二節為研究假說,第三節變 數操作性定義及衡量,第四節為研究工具與執行程式,第五節為資料分析方法,

第六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各節詳細內容陳述如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