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人體科學概念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人體科學概念相關研究

國小低年級學童生活中的科學問題以生物類最多,而生物中,又以有關生物的構造 與功能、影響生長的因素、生命現象的問題最多。而羅列的問題與本研究要探究的主題 相同,低年級幼兒提出的問題為 1.為什麼人會動? 2.為什麼人會掉牙齒?(吳璧純,

1998),表示本研究挑選骨頭概念與牙齒概念的圖畫應該符合幼兒的興趣與好奇。然而,

國內尚無直接探討骨頭概念與牙齒概念的相關研究,所以以下僅探討人體相關概念之研 究。

陳世輝(1988)在其研究中指出,兒童對於人體器官之認識與器官之理解的運作過能 力無關,亦即兒童知道器官名稱,但未必知道器官的運作;兒童是依據個人的感覺經驗 來獲取概念,他們以身體部位所產生的感覺來描述位置和功能,這可說是經驗的解說(王

美芬,1997)。

至於人體構造與功能之認知研究方面, Gellert,(1962)則指出兒童在此方面的概 念大部份為正確的概念,如器官名稱、功能等,但兒童對於比較陌生的器官,在尺寸上 會認為比熟悉的器官小。在人體生理作用方面的研究,Mintzes(1984)指出兒童認為心 臟是可以把髒血換成乾淨血的地方;有些兒童認為心跳和呼、吸氣有關;在 Amaudin 與 Mintzes(1986)訪問 200 位五年級和八年級學生中,有 20%學生認為心臟有過瀘、清潔、

製造食物、儲存食物的功能,只有不到 10%的學生知道血液有雙循環。針對國中一二年 級學生對於人體血液循環路徑的困難分析(邱耀德 ; 耿正屏,1994;許朝貴 ; 耿正屏,

1995),研究人體血液循環路徑及其相關教材的學習結果,並配合問卷訪談以協助探討循 環路徑理解困難的原因。同時利用教材內容調查表以找出國中學生對血液循環路徑相關 教材的困難所在

有關呼吸概念,有些兒童知道「呼吸很重要」,但不知道為什麼要呼吸,有兒童認 為呼吸與胃有關,因為呼吸和腹部起伏的動作一致呼吸的必要性、對於呼吸器官的知 識、吸入空氣所經的途徑、吸吸空氣的量和停留體內的時間的認知、吸進去空氣又呼出 來的理由及現象(王美芬,1997);「呼吸作用」認知架構特色有:(一)活動模式; (二)維 生模式; (三)人類至上模式; (四)吸入模式; (五)過濾模式; (六)意志力模式; (七)細 孔模式;另有概念形成成因初步分析為:(一)以動物的特性來解釋植物的特性; (二)以

「人」為中心來看週遭的環境; (三)以直覺的觀點來解釋 呼吸 的概念; (四)以自己生 活經驗來解釋 呼吸 的概念; (五)受到日常生活語言的影響(高慧蓮 ; 許茂聰 ; 蘇明 洲,2003);發現學童對於 呼吸 作用的定義、氣體的交換、 呼吸的器官等呼 作用的 主題均具有另有概念,其成因類型有「父母之誤導」、「推測臆想」、「擬人類推」、「經驗 誤用」、「直觀反應」、「學習連結錯誤」、「功能」與「推理錯誤」等類型(高慧蓮 ; 吳 淑珍 ; 蘇明洲,2004)

有關於消化概念,王美芬(1997)研究消化器官的功能、食物吞下所經的途徑、食

物在胃內之位置、感覺飢餓的理由、排泄物的來源,幼兒可明確指出「胃」、「食道」、「腸 子」等消化器官名稱,使用日常生活中的容器形狀來形容胃的形狀。

有關幼兒對於人類生產的生理現象之研究指出(Kreitler & Kreitler, 1966),大 部份幼兒均認為生產是由肚子開刀生的或由肚臍、肛門生的。有關兒童對於骨骼的構造 和功能相配合的概念認知研究,Caravita 與 Touncci(1986)指出兒童所知的人類骨骼大 部份是在手和腳上,兒童用五種類型的繪圖方式來表示骨骼的構造:1.外架式 2.內充式 3.半零碎結合式 4 鐵絲線式.5.完整組合式等。(引自王美芬,1997)

綜合上述所言,幼兒對於人體相關概念相關研究仍屬少數,僅有對於人體構造與功能、

呼吸概念、消化概念,以及人類生產的生理現象之研究。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