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在幼稚園課後留園的某天,當還在等待其他幼兒集合時,有一位幼兒摀著嘴巴笑,

然後拉著我的手說:「我們來看骨頭人」,她翻開圖畫說:「你看這裡面有好多骨頭人」, 每翻一頁就會看著書,然後再對我笑,其中一頁是不同動物的骨骼(X 光圖),要幼兒自 己推理應該是之前出現的動物,這位幼兒一一試著猜出不同的動物,之後加入了另一位 幼兒,一起看完這本書,過程中二位幼兒一邊看一邊笑,當中有許多內容是被她們討論,

當有有些部份是直接略過的,我由一開始唸文字部份讓增進幼兒理解的角色,轉變成在 旁觀察的角色,當時覺得十分好奇,為什麼這位幼兒對這本書充滿了興趣?為什麼二位 幼兒對於某些內容會特別注意而進行討論?

人一出生即透過許多不同的管道,如:書籍、圖畫、影音、廣告等媒介進行閱讀,

此外,閱讀亦是幼教老師或父母為幼兒安排的重要學習經驗之一。由於幼兒的學習發展 是從圖像到文字素材的歷程,透過圖畫書或故事書的媒介則能使幼兒經歷生活的世界、

更豐富經驗和建構自己的意義和關係(Cho & Kim,1998)。此外,有研究者更指出,圖 畫可以增加心像,而心像是一種記憶的編碼形式;圖畫也是幼兒閱讀的媒介,由兒童視 覺活動的發展來看,他們必須經歷圖畫的過程方能進入文字的部分(許佩玫,1992)。 在認知方面,兒童的語言發展尚未完全,圖畫比文字更直接、具體、真實、深刻,也容 易理解,因此,圖畫正可以提供知識的感官教學,協助兒童更具體地建立各種事物的概 念(郭恩惠,1999)。由此可知圖畫書對幼兒的重要性。

依目前出版品的質量而言,科學圖畫書是新興的勢力之一(鄭明進,1996)。隨著教

育的普及,知識水平的提升,亦有不少家長開始著重此類圖畫書之購買(賴素秋,2001)。

然而幼兒的閱讀歷程是從閱讀實物開始,進而閱讀圖像,最後才是閱讀文字(楊怡婷,

1995)。當幼兒在閱讀圖畫書時,發現幼兒詮釋故事的主要依據有三,一是以直覺的觀 點做直接的推理;二是以圖畫書中的圖片作為詮釋的依據;三是以相關的生活經驗和背 景知識作為詮釋的依據(翁儷綺,1998)。因為在學前階段,幼兒習得的文字並不多,

他們主要的閱讀來自於圖畫書中的圖像部分(林真美,1996),由幼兒自行閱讀圖畫書的 過程中,我們可以了解圖畫書中幼兒取得的訊息,以及幼兒本身相關的生活經驗和背景 知識,可做為幼教老師教學規劃的參考。

《幼稚園課程標準》中,對於自然教育內容包含常見的動植物和自然現象、人體構 造、衛生常識及工具為主(教育部國民教育司,1987)。可見人體領域是自然教育中重 要的一部份;另外,依據吳璧純(1998)在國小中、低年級日常生活科學問題的研究中 發現,學生在眾多的科學問題類型中以生物類題目居多數(將近三分之一),關於生物 的構造與功能、影響生長的因素、生命現象等議題被提出的比例更是居高不下,而當中 與人體相關的問更是在不同年齡階段出現,可見兒童對人體相關問題的好奇。因此,本 研究將針對人體科學圖畫書為主要的研究領域。

近年來研究者探究科學圖畫書仍屬少量,以 1994 年至 2006 年國內博碩士論文為例,

僅有十篇科學讀物方面之研究。其中調查及探討科學類讀物性質及內容形式者有三篇(林 玲遠,1999;陳玉金,2004;陳美智,1995)調查國小學童及家長對於科學類兒童讀物觀 點有一篇(方麗芬,2000),另五篇則為探討運用科學圖畫書於教學中,對國小學童科學 學習之影響(林怡甄,2006;林容妃,2004;葉宛婷,2005;蔡宜倖,2002;黃瑞琪,2006),

僅有一篇是針對幼稚園教師科學圖畫書導讀歷程之研究(楊淇淯,2006)。在科學圖畫 書領域針對幼兒部份之相關研究仍是相當缺乏,尤其尚未聚焦在幼兒對於科學圖畫書之 閱讀理解的相關問題。

了解幼兒對於科學圖畫書之閱讀行為與理解情形,將有助於幼教老師挑選適合幼兒 的科學圖畫,以及做為及科學圖畫書創作之參考。

第二節 研究目的及研究問題

根據上述之研究動機,本研究主要目的在瞭解幼兒對於不同形式的人體科學圖畫書 之閱讀行為與閱讀理解,以及瞭解幼兒使用不同方式閱讀人體科學圖畫書之閱讀行為與 閱讀理解。具體研究問題如下:

一、幼兒對於人體科學圖畫書之閱讀行為為何?

1.幼兒對於不同形式圖畫書之閱讀行為為何?

2.幼兒使用不同閱讀方式閱讀科學圖畫書之閱讀行為為何?

二、幼兒閱讀人體科學圖畫書之閱讀理解程度為何?

1.幼兒對於不同形式圖畫書之閱讀解理情形有無差異?

2.幼兒使用不同閱讀方式閱讀科學圖畫書之閱讀理解情形有無差異?

第三節 名詞解釋

一、科學圖畫書

本研究所指的「科學圖畫書」,以淺顯易懂的文字敘述與精美、正確的圖片呈現,

並傳達科學概念、方法和科學精神,幼兒在閱讀的過程中可增進科學的知識、啟發兒童 對自然環境的興趣和關懷並培養正確的科學態度和方法。

本研究所指不同形式之科學圖畫書是指不同類型(資訊型、故事型)、不同的結構

(從簡單到複雜、從熟悉到不熟悉、是與非的對比),以及不同的圖像特色(寫實具象

式的插畫、象徵寫意式的插畫)。

二、閱讀理解

本研究所指的「閱讀理解」係指,幼兒在閱讀科學圖畫書的歷程中,能正確理 解圖像與文字蘊含之概念,並以幼兒閱讀理解程度在研究者所編之「閱讀理解評分」上 之得分表示,閱讀理解評分之得分愈高,表示其閱讀理解表現愈好。

三、閱讀行為

本研究所指的「閱讀行為」係指,幼兒在閱讀科學圖畫書中的閱讀圖文方式的,

依據楊怡婷(1995)研究中的區分方式,可區分為三階段,共八種:第一階段看圖畫,未 形成故事:(一)指名和述說(二)注意圖畫中的行動(三)口語說故事,未形成故事;

第二階段看圖畫,形成故事:(四)口語說故事,形成故事;第三階段:試著看文字(五)

部分地讀(六)以不平衡策略讀 (七)獨立地讀(八)獨立且完全閱讀。

四、閱讀方式

本研究所指的「閱讀方式」係指,幼兒在閱讀科學圖畫時的歷程中,提供圖畫書相 關內容訊息的方式,可分為三階段:

(一)幼兒獨自閱讀:簡稱獨讀,幼兒第一次閱讀人體科學圖畫,研究者完全不提 供任何訊息,由幼兒自已解讀此本圖畫書中的內容。

(二)成人朗讀:簡稱朗讀,研究者依據該本圖畫書的文字內容逐一朗讀,提供文 字訊息給予幼兒。

(三)成人導讀:簡稱導讀,由研究者在閱讀科學圖畫書的歷程中,運用任何策略 引導幼兒注意所閱讀之圖畫書內容,以及其互動中產生的相關討 論。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