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以人為本」建構學校關愛文化

經驗分享二十四

學生,更藉著教師的身教,帶給學生正面的訊息和影響;又加設生活教育課,

由生活教育組教師統籌,各學校功能小組及委員會則提供教材和支援。學校適 切的政策有效促進了教師間的協作,推動校園的關愛文化和團隊合作精神。

計劃(Program)

學校有策略地推行不同類型的發展性、預防性和補救性的訓輔活動來營造關 愛的校園氣氛。有關活動先由學生個人層面開始,推展至學校家庭、社區、國 家和世界,正與儒家思想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不謀而合。在個人 層面上,學校透過「每週格言」活動,在逢週一的早會時間,校長、教師和學 生會分享個人特殊的經歷和感受;為培育正面文化,學校透過「好事傳千里」

活動將學生的「好事」宣揚開來,讚賞和肯定他們的正面行為。學校又舉行「寄 心意咭」活動,在母親節當日安排同學向家長送上康乃馨及心意咭,以表達同 學對父母的愛、讚賞和感謝。在校內,學校透過不同類型的課外活動,推行多 元化的輔導計劃和活動來建構校園的關愛文化,包括如舉辦「大哥哥大姐姐計 劃」,由高年級的同學協助低年級同學解決學習及適應上的問題。在拓展學生的 視野方面,學校則舉辦了一系列「關懷大使」社區服務活動,大力推展「關懷 別人、服務社群」的訊息。在國家至世界的層面上,學校推行華夏文化及國粹 劇藝的大型教育計劃,塑造學生的愛國情懷及世界大同的觀念。

過程(Process)

學校領導層持民主開放態度,尊重和接納各持分者的意見,深得教職員、

家長和同學們的認同。校方開設很多溝通渠道,透過問卷、討論等形式,了解 各持分者對校務和校政的意見。

在教學方面,教師重視學生的回應,引導他們從不同角度思考,促進師生和 學生間的互動。教師運用分組活動,提供機會讓學生協作學習,互相切磋;個 別科目善用生活事件引發討論,促進學生反思。教師很著重「身教」,如在多元 智能挑戰計劃中以身作則、積極參與,在營內與學生渡過六日五夜的訓練;即 使不能陪同學生參與全段營期活動的教師,也抽空入營探訪,表達對同學的愛 與關懷。

地方(Place)

為了推展關愛文化和培養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學校善用校園的展板,悉心 佈置,令校園洋溢和諧的氣氛,生氣盎然。例如在「好事傳千里」的展板張貼 學生樂於助人的良好經歷;在「文化薈萃」的展板中張貼了學生各式各樣的文 化藝術作品;校園內更有不少由學生設計的鼓勵語句,操場四周的牆上也展示 了由學生集體創作的大油畫。透過在校園內不同角落展示學生的作品,不但加 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亦肯定了他們的成就。此外,學校的輔導室、訓導室及社 工室也佈置得色彩繽紛,滿貼了鼓勵語句,營造和諧、溫馨的氣氛,令學校成 為一個充滿愛和成功感的成長樂園。

人物(People)

學校有清晰的教育使命,能清楚地傳達予教職員、家長和學生,並採取民主 及開放的態度徵詢家長和學生的意見,定期檢討校政,適時修訂,使各持分者 能互相鼓勵和支援,共同締造關愛文化。不同的組別及委員會各司其職,互相 協調,緊密合作令各項建構學校關愛文化的工作順暢地推展。

學校重視教師專業發展和校內協作文化,致力為老師營造和諧的工作關係,

互相支援和協作,包括共同設計教材,共享教學資源和以諍友模式互相觀摩教 學策略等,充分發揮團隊精神和體驗組織的關愛文化。

學校重視家校合作和溝通,家長們更積極參與學校的義務工作,如協助畢業 禮場地佈置、擔任陸運會義工、陪同學生參與朗誦比賽、在專題研習中出任評 判員等,致力支援學校的發展。

在學生層面,學校除了利用不同的輔導計劃和活動,讓學生體驗關愛文化,

學校亦在初中推行專題研習,透過全方位學習課和不同學科的協作,強調小組 合作和分享,增強師生和生生間的接觸和溝通。

總結

學校有明確的教育目標和發展方向,領導層持開放、公平和民主的態度,與 各持分者保持緊密的聯繫和溝通,共同制訂合適的政策。學校能適當地分配資 源,營造良好的團隊協作氣氛,與家長攜手為學生策劃多元化的學習經歷,發

展學生的潛能,使他們在互助互愛的環境下成長和學習。學校引用「啟發潛能 教育」的元素,刻意制訂配合學生成長需要的計劃和活動,能有效地培養學生 對學校的歸屬感和營造一所師生融洽共處的關愛校園。

經驗分享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