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從任務性質看角色變化

本節則根據課程的任務內容性質,將兩門課中共十個課堂主題,依 照分類標準區分為專題導向及議題導向兩類,再探討學生在不同任務導 向課程中的角色變化。

一、 任務性質分類:

表 4-2-1 是研究者依據達成任務能力、任務完成過程、任務產出內 容及任務產出評鑑四個指標,將兩種任務類型的主要差異列出,以作為 任務性質之分類標準。

表 4-2-1

任務性質分類標準

專題導向 議題導向

1. 達 成 任 務 能 力 : 偏 重 在 期 限 內 完成作品 , 以 及使作 品符合 任 務主題的策略能力。

1. 達 成 任 務 能 力 : 偏 重 組 員 意 見 交換與知識交流的溝通能力。

2. 任務完 成過程 : 動手 操作的 部 分較多。

2. 任 務 完 成 過 程 : 純 粹 口 頭 論 述 的部分較多。

3. 任務產 出內容 : 必須 運用收 集 的資料 , 進一 步加入 組員們 的 個人創造 力或 想法 , 來完成 作 品。

3. 任 務 產 出 內 容 : 針 對 收 集 資 料 去做整理與批判。

4. 任務產 出評鑑 : 重視 呈現具 體 的作品 , 且作 品是否 能傳達 科 學意義,引發大眾興趣。

4. 任 務 產 出 評 鑑 : 重 視 資 料 整 理 的豐富性與組織性。

由表 4-2-1 可知,專題導向課程中,著重的是在收集資料之餘,組 員們必須合作發揮創造力及策略計畫能力,動手實作完成具體的作品;

而議題導向課程,則是偏重發揮組員之間的溝通能力以及對資料的批判 能力,重視資料收集的豐富性與組織性。

研究者先將每一任務的情境詳細描述出來,包含:主題、時間、任 務內容、任務產出等面向,做成任務內容總表。(參見附錄四)接著研 究者暨協同研究者就依據任務內容總表,將兩門通識課,共十個課程主 題的詳細任務內容,依據表 4-2-1 的分類標準分別歸類,結果如表 4-2-2:

表 4-2-2

任務類型分類結果

任務 課堂主題 任務類型

任務一 科普文章批判 議題導向

任務二 科學專題研討 議題導向

任務三 科普寫作發表 專題導向

任務四 科普短片設計與實作 專題導向

任務五 科學闖關遊戲設計 專題導向

任務六 科學主題:就醫常識

辯論:中醫好還是西醫好?

議題導向

任務七 科學主題:疫苗

辯論:流感疫苗,打不打?

議題導向

任務八 科學主題:臍帶血

辯論:臍帶血,該不該存?

議題導向

任務九 科學主題:狂牛病

辯論:該不該開放美國牛肉進口?

議題導向

任務十 科學主題:營養食品

辯論:我們需要營養食品嗎?

議題導向

由表 4-2-2 的結果可看出,即使是同一門課程,每個課堂主題所包 含的任務類型也未必相同。十個任務中,只有三個:任務三、四、五,

是屬於專題導向的任務類型,其他七個則被分類在議題導向的任務類型 中。

二、 專題導向任務中小組的成員角色變化趨勢:

被歸類為專題導向任務的有任務三、任務四和任務五。每個任務需 要各組在兩週內完成,故三個任務共有六週的時間,讓小組成員可以充 分討論並完成任務。研究者利用六週的課室觀察與錄影檔案記錄,將每 個組員的角色定位之後,從每一個任務有四組共 21 位小組成員、兩週

(次)課堂來計算,可得出一共 42 個角色數量。表 4-2-3 是將三個任 務的角色數量分別列出所得的結果。

表 4-2-3

專題導向任務各角色數量表

主導者

主動 參與者

被動

參與者 旁觀者 缺席

角色數 總和 任務三 6 20 4 6 6 42 任務四 8 22 5 1 6 42 任務五 6 29 2 0 5 42

由表 4-2-3 的結果可看出,主導者的角色數量變化並不大,但主動 參與者的角色數量明顯增加。從被動參與者和旁觀者的角色數量隨著時 間明顯減少來看,可知隨著小組對專題導向任務的操作日漸熟練,角色 的變化很明顯由較不積極參與的被動參與者和旁觀者,轉換為主動參與

0%

20%

40%

60%

80%

100%

任務三 任務四 任務五

主導者 主動 參與者 被動 參與者 旁觀者

圖 4-2-1 專題導向任務各角色所佔比例圖

從各角色的所佔比例來看,在專題導向的任務中,幾乎大部分的小 組組員都積極參與在活動任務裡,進而連原本較消極的被動參與者和旁 觀者,都漸漸被主動參與者影響而投入活動當中,因此到最後一個任務 時,被動參與者和旁觀者幾乎消失,角色轉換為主動參與者。

由此現象可推論出以下兩點:

1. 專題導向的任務可能由於目標較為明確,成員們可以比較具體的瞭 解任務必須完成的步驟、內容、以及評鑑指標為何,因此少了許多 摸索、爭辯的時間,組員們只要對目標有同樣的共識,即可開始合 力動手製作完成作品。且在任務中達到每一步驟,都會給予個人完 成階段性任務的正向回饋,看得見成品一步步完成,會讓每個組員 都更有動機持續下去,進而達成任務目標。此應為主動參與者增加、

旁觀者消失的因素之一。

2. 呈上所述,由於專題導向任務目標明確的特質,願意投入到任務中

組中形成一股較強的團體動力,不斷拉扯被動參與者和旁觀者。隨 著時間增加,被動參與者和旁觀者漸漸受到任務特性和小組中積極 投入成員 的影響 , 最後 在 任務五 只剩下 兩 個角色數 量維持被 動姿 態,其他成員都全部轉變為主動參與者。這股積極的團體動力,也 是造成旁觀者角色往主動參與者變化的因素。

三、 議題導向任務中的小組成員角色變化趨勢:

被歸類為議題導向任務的有任務一、二和任務六~十。每個任務需 要各組在兩週內完成,因此 P 課程中每個任務,從四組共 21 位小組成 員、兩週(次)課堂來計算,可得出一共 42 個角色數量。而 M 課程的 每個任務,是從三組共 15 位小組成員、兩週(次)課堂來計算,可得 出一共 30 個角色數量。表 4-2-5 是研究者利用課室觀察與錄影檔案記 錄,將每個組員的角色定位之後,將各個任務的角色數量分別列出所得 的結果。

表 4-2-5

議題導向任務各角色數量表

主導者 主動 參與者

被動 參與者

旁觀者 缺席 角色數 總和 P 課程 任務一 6 24 8 0 4 42

任務二 6 22 7 2 5 42 M 課程 任務六 6 12 10 0 2 30 任務七 1 15 7 5 2 30 任務八 2 18 10 0 0 30 任務九 0 14 6 6 4 30 任務十 4 4 0 14 8 30

從表 4-2-5 可大略看出主動參與者的數量逐漸降低,旁觀者甚至缺 席的人數明顯增加。由於任務一、二與任務六~十,分屬不同的兩門課,

參與的小組人數也不一致,因此以下分開討論。

任務一、二是屬於 P 課程中首先開始的兩個任務,圖 4-2-2 是由表 4-2-5 的數據,計算各角色數量佔所有角色的比例,呈現任務一、二各角 色比例變化圖。

0%

20%

40%

60%

80%

100%

任務一 任務二

主導者 主動 參與者 被動 參與者 旁觀者

圖 4-2-2 任務一和任務二角色比例變化圖

從圖 4-2-2 可看出,主導者的角色比例並無變化,但主動參與者的 角色比例略微降低,旁觀者的角色比例則略微上升,角色比例的變化有 稍微由主動參與者轉換到旁觀者的趨勢。與同為 P 課程的任務三~五相 比,正好呈現相反的結果。但也許完成任務一、二的過程時間並不長,

任務六~十全部屬於 M 課程,圖 4-2-3 同樣是由表 4-2-5 之各角色 數量,計算其佔所有角色的比例,而得的任務六~十各角色比例變化圖。

0%

20%

40%

60%

80%

100%

任務六 任務七 任務八 任務九 任務十

主導者 主動 參與者 被動 參與者 旁觀者

圖 4-2-3 任務六~十角色比例變化圖

在圖 4-2-3 中,可發現任務八的主動參與者明顯增加,而旁觀者完 全消失,和其他四個任務角色比例趨勢有所差異。根據研究者的課室觀 察記錄以及錄影檔案推測其原因,發現任務八與其他四個任務最大的差 異,就是在當次任務完成過程中,任課教師是長時間駐留在合併討論的 第一和第八組中參與意見討論,在教師的指導下,小組成員都顯得主動 積極許多,旁觀者也完全消失。

若排除任務八的特殊情況,其他四個任務中的主動參與者比例有逐 漸下滑的趨勢,旁觀者比例則逐漸增加,呈現彼此消長的現象。

但圖中也顯示出其他角色比例都有不小的變動,為了更清楚看出小 組成員角色轉換的趨勢,研究者進一步將所有角色區分為兩大類,分為 積極參與的角色:包含主導者和主動參與者,以及消極或不參與的角色:

被動參與者、旁觀者和缺席者。並將這兩大類的角色比例變化趨勢,繪 製成圖 4-2-4。

18 16

20

14

8 12 14

10

16

22

0 5 10 15 20 25

任務六 任務七 任務八 任務九 任務十

積極參與 消極、不參與

圖 4-2-4 積極參與和消極、不參與的角色人數變化圖

排除任務八的特殊情況之後,在圖 4-2-4 中,發現有積極參與的主 導者與主動參與者的數量總和,隨著時間增加而逐漸減少;相反的,消 極或不參與的人數則是節節攀升,到最後大幅超越了積極參與的角色數 量。並且,從任務九開始,當消極、不參與的人數首度超越積極參與的 人數時,積極參與的人數就急速下滑,可見其影響力之大。

也就是說,在議題導向的任務中,不管是 P 課程或是 M 課程,都出 現了主動參與者減少,旁觀者增加的現象。且由於 M 課程前後有五個任 務,時間長達一學期,相較於只有短時間兩個任務的 P 課程,此種現象

由此現象可推論出以下兩點:

象。在此種任務型態中,反而是被動參與者和旁觀者不斷拉扯主導 者與主動參與者,且人數愈多,影響力愈大。再加上第一和第八組 是合併為一桌討論,人數太多造成不易討論及責任分散的問題,主 動參與者的影響力有限。故隨著時間增加,主動參與者漸漸受到任 務特性和 小組中消 極成員 的影響 , 到最 後 全部都變 成 旁觀者 的角 色,造成主動參與者角色轉換為旁觀者的現象。

2. 推測可能的原因,要完成議題導向的任務,主要需依靠組員意見交 換與知識交流的溝通能力,針對收集資料去做整理與批判。任務完 成過程屬於純粹口頭論述的部分較多,目標相對來說較不明確。且

2. 推測可能的原因,要完成議題導向的任務,主要需依靠組員意見交 換與知識交流的溝通能力,針對收集資料去做整理與批判。任務完 成過程屬於純粹口頭論述的部分較多,目標相對來說較不明確。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