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休閒體驗的意涵與理論

一、體驗的意涵

體驗(Experience)一詞源自於拉丁文「Eperientia」,意思是指探查、試驗,

可說是親身去做而獲取經驗之意也就是在人的心中留下難忘又深刻的美好回憶。

段兆麟(2008)指出「體驗」是來自個人的心境與事件的互動,所以沒有一個人 的體驗會跟別人完全一樣;因此體驗是屬於內在的,存在個人心中,是個人在形 體、情緒、知識上參與的所得。江光榮(2001)認為體驗的名詞意義為在任一給 定的時刻,個體體內所發生的或進行的事情,並且這些事情是可以被意識到的;

而體驗的動詞意義則為在有機體內接受當時所發生的感覺或者生理性事件的刺 激。

22

林有得(1993)認為體驗是指個體受到外在刺激後,經由知覺、情感過程所 產生出來的生理與心理反應,可分為內在與外在兩種刺激,也就是意識主體發覺 自己有某種心理情況時的任何意識過程。Kelly(1996)認為體驗體驗是指經歷了 一段時間或活動後的感知,並對其進行處理的過程,體驗不是單純、簡單的感覺,

而是對一種行為的解釋性意識,並且是一種與當時之時間、空間相聯繫的精神過 程。下列茲將各研究者對體驗之意涵加以整理如表2-2-1:

表2-2-1 體驗相關意涵彙整表

作 者 年 代 體 驗 意 涵

林有得 1993 個體受到外在刺激後, 經由知覺、情感過程所產生出 來的生理與心理反應,可分為內在與外在兩種刺激。意 識主體發覺自己有某種心理情況時的任何意識過程。

Kelly 1996 體驗是指經歷了一段時間或活動後的感知,並對其進行 處理的過程,體驗不是單純、簡單的感覺,而是對一種 行為的解釋性意識,並且是一種與當時之時間、空間相 聯繫的精神過程。

Schmitt 1999 是個體對某些刺激回應的個別事件,體驗包含整體的生 活本質,通常是由事件的直接觀察或是參與造成的,不 論事件是真實的、如夢的、或是虛擬的。

江光榮 2001 體驗是指在個體內接受當時所發生的感覺或生理性事 件的刺激。

Joy and Sherry 2003 對某標的物的領悟、感官或心理所產生的情緒, 來自 於個人親身參與經歷。

鍾振華 2003 體驗是個體對某些刺激回應的個別事件,體驗包括了 整體的生活本質,通常是由事件的直接觀察或是直接 參與所造成的。

曾芝慧 2007 體驗係來自於個人親身參與與經歷某一段特定時間或 活動所產生的一些主觀的生、心理感受,這些感知可能 由個人在形體、情緒、知識上參與的所得構成,體驗並 非自發而是經由某些事件而被誘發所產生,且兩個體 間,不會產生完全相同的體驗,因為任何體驗均來自個 人心智狀態與事件之間互動的結果。

(續下頁)

23

表2-2-1 體驗相關意涵彙整表(續)

作 者 年 代 體 驗 意 涵

段兆麟 2008 是個人內在的心裡感受,存在個人心中,是個人在形 體、情緒、知識上參與的所得。

林清白 2009 是一種主觀性的感受, 是個體的自我意識、心智狀態、

感官情緒與環境或事件之間互動的結果,且兩兩個體間 不會有完全相同的體驗。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綜上所述,體驗是個體對事件的回應,包括情緒上如歡樂、愉悅、痛苦等的 反應,也包含體力付出,知識取得、智力意識上的傳達,透過體驗讓個體與外在 環境事件產生互動,給予個體不同感覺與感官刺激結果。

二、休閒體驗的定義

1970年代之後,學者將休閒視為一種心理狀態、一種個人的主觀感受,包括 自由感、放鬆、愉快等等複雜的心理經驗,因此,目前學者研究這部分的心理經 驗、感受時,都使用休閒體驗(Leisure Experience)一詞(李淑任,2004)。

Kelly(1987)認為體驗是指經歷了一段時間或活動後的感知,並對其進行處理的 過程,體驗不是單純、簡單的感覺,而是對一種行為的解釋性意識,並且是一種 與當時之時間、空間相聯繫的精神過程,同時體驗也包括各種遊憩活動、愉快的 感覺、幻想、美學享受、及情緒反應,消費過程應包括新奇、感受、及樂趣等體 驗觀點(引自陳怡萱,2007)。

休閒體驗是將休閒視為一種心理狀態、一種個人的主觀感受,包括自由感、

放鬆、愉快等複雜的心理體驗(李君如、陳凱文,2010)。Mannell(1979)認為 休閒體驗在作為自變項時,可以研究休閒體驗高低對於心理健康、未來參與及選 擇休閒的影響;作為依變項研究時,可討論外在因素(如:人為環境、個人屬性 等)及內在心理表徵(如:信念、動機、態度、情緒等)對休閒體驗的影響(引 自傅秀英,2010)。休閒體驗就是休閒參與者對從事的休閒活動的即時感受,包 含情緒、印象與看法 (Mannell,1979)。休閒是一種主觀認定的概念,受三個關鍵

24

因素影響,包括個人(Person)、社會與環境因素(Situation)、時間點(Time),

從事休閒活動時的感受因這些因素改變而有所不同(Iso-Ahola,1985)。Iso-Ahola

(1985)提出休閒體驗有三大概念:

(一) 多方面的(Multi-dimensional nature)

許多不同的體驗組成,包含正向、壓力、不愉快的體驗等。

(二) 短暫性的(Transitory nature)

休閒體驗的發生多是短暫的、片段性的。

(三) 多階段的(Multi-phase nature)

休閒體驗必須包含幾個階段,例如:到某地旅行、在某地活動、旅行回來、

回憶等等階段(Clawson,1966)

以下彙整各家學者對休閒體驗之定義,如下表2-2-2所示:

表2-2-2 各學者對休閒體驗定義彙整表

作 者 年 代 休 閒 體 驗 意 涵 Clawson and

Knetsch

1969 休閒體驗可分為旅行前的期待、往程途中、活動目的 地、返程途中以及回憶(recollection)等五階段,在 每個階段中又會有不同的休閒體驗。

Neulinger 1974 1981 Kernan

1983 認為內在滿足感、自由感、投入感、興奮感、精進感與

25

表2-2-2 各學者對休閒體驗定義彙整表(續)

作 者 年 代 休 閒 體 驗 意 涵

羅于婷 2006 休閒體驗為在某一時間內,個人出於內在動機且自由選 擇下, 藉由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獲得主觀的經驗感受。

陳怡萱 2007 休閒參與者親身參與休閒活動,經歷了一段時間或活動 後的即時感受,而這種感受或經驗因每次情境不同而有 所不同,藉由參與者本身與活動之間互動,進而產生了 解釋性意識,為個人受到一連串行銷設計刺激所產生的 結果反應。

林家楨 2008 個體出於內在動機,在自由意志之下從事休閒活動,與 週遭環境互動所產生的主觀即時感受。

張雅莉 2008 休閒體驗為個體出自於內在動機從事休閒活動,在活動 進行中與他人及環境產生互動所得到的主觀心理感 受,進而可以達到自由感、快樂與放鬆的感覺。

林清白 2009 休閒體驗乃個體由於內在動機使然,主動參與休閒活動 後的即時感受,並透過與環境之間的互動,所獲得的正 反向經驗、情緒、看法及反應。

賴怡菁 2010 休閒體驗會隨著時間、社會、環境等因素而改變,是一 種主觀的即時感受,而內在動機、自由感、滿足感、放 鬆、投入感與樂趣皆為休閒體驗的重要內涵。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綜合以上學者之看法,本研究認為休閒體驗是出自於個體內心動機,是個體 感官、知覺、心智和行為,不斷和周遭的環境因素產生互動,所獲得的主觀的即 時感受與經驗,其中包含個人的情緒感受與看法和反應。Lee、Dattilo和Howard

(1994)亦表示休閒體驗應採以包含正向的、壓力的(Stressful)與不愉快的

(Unpleasant)等經驗來描述。Csikszentmihalyi和LeFevre(1989)指出休閒體 驗是以情感、活力、認知、動機、創造力、放鬆性與滿足感等七種變項,來檢驗 個體的主觀經驗品質。本研究參考Csikszentmihalyi和LeFevre(1989)所提出的 體驗模式理論:情感、活力、認知、動機、創造力與放鬆性等六項作為研究衡量 構面,以衡量人們在進行手工藝創作時的休閒體驗感受。

26

三、休閒體驗的相關研究

從上述休閒體驗的定義得知,個人在活動進行中與他人及環境產生互動所產 生的正反向經驗、情緒、看法及反應等許多不同的感受體驗。本研究進一步整理 目前休閒體驗的相關研究結果,分述如下:

葉柏吟(2010)以林內鄉賞蝶活動遊客為研究對象,採用立意抽樣方法進行 調查,回收有效問卷400份,分析探究不同背景變項的賞蝶活動遊客在吸引力、休 閒體驗及行為意圖之差異情形。結果顯示賞蝶活動遊客主要客群為女性、年齡以 20歲以下者居多、職業以學生居多、同行者多為家人、參加次數以初次造訪居多;

而不同居住地、同行者、參加次數的賞蝶活動遊客在休閒體驗方面達顯著差異;

而賞蝶活動遊客的休閒體驗會正向影響遊客的行為意圖;且賞蝶活動的吸引力越 高,遊客的休閒體驗感受也越高,賞蝶活動的吸引力會透過遊客的休閒體驗對行 為意圖有正向影響。

黃昭龍(2010)以曾經參與過風帆體驗的教師為研究對象,採問卷調查法方 式進行,回收有效問卷88份,探討參與風帆碼頭風帆體驗活動的教師對水域運動 的教學認知與水域運動推行意願的現況。研究結果顯示風帆體驗參與教師以男教 師較為積極、年齡31-40歲為主。而受訪教師對水域運動休閒體驗有相當程度的認 同,肯定水域運動休閒體驗的價值。是以受訪教師對水域運動的休閒體驗程度愈 高,推行水域運動教學活動的意願也愈高;受訪教師對水域運動的休閒體驗程度 愈高,對水域運動教學活動的認知也愈高。

林家楨(2008)以中部地區18歲以上的自行車活動參與者為研究對象,以便 利抽樣方式進行問卷施測,得有效問卷共計447份,以瞭解自行車活動參與者深度 休閒與休閒體驗之間的關係及探討自行車活動參與者的深度休閒及休閒體驗對休

林家楨(2008)以中部地區18歲以上的自行車活動參與者為研究對象,以便 利抽樣方式進行問卷施測,得有效問卷共計447份,以瞭解自行車活動參與者深度 休閒與休閒體驗之間的關係及探討自行車活動參與者的深度休閒及休閒體驗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