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手工藝創作者之認真休閒特質、休閒體驗與幸福感之關係,

藉以提供未來政府部門、休閒規劃者及後續研究者之參考依據,有助於國人以正 面積極的態度來面對及規劃所參與的休閒活動,進而提升國人的生活品質。本章 共分六節,第一節說明本研究的背景與動機,第二節陳述本研究的目的,第三節 說明本研究的研究範圍與限制,第四節為研究方法與流程,第五節為本研究的名 詞解釋,第六節為本研究論文架構,茲分別說明如后。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早期人們的生活重心著重於求得溫飽,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進步創新及生活 品質的提高,人們逐漸將生活層次推向另一個境界。然而現代社會多數人受到生 活、經濟型態結構改變及整體環境的影響,迫使生活節奏加快,加上工作忙碌、

工作量繁重,無形中造成心理壓力大、人際關係緊張,因此多數人們渴望能透過 休閒活動而在身、心理上得到壓力釋放與紓解身心疲憊。參與休閒活動能提供休 閒者的個人社交、友誼、抒解壓力、增進樂趣等生活體驗,並能獲取身心健康、

生活品質、精神解脫的長期效益。換言之,透過適當的休閒活動參與不但可使處 在現代社會的人們在心靈、生理上得到放鬆而恢復所需精神體力,並可以從中獲 取生活樂趣、滿足成就感和充實生活經驗、排解釋放工作壓力。

休閒活動是個人或群體以自願性而非強迫性的方式,用自由選擇的活動,滿 足自我心理或生理欲望的非工作性質活動(張宮熊,2008)。休閒是個人自由選擇 的時間,亦可說是自由支配的狀態,凡是可以讓個人放鬆心情、獲取成就感、得 到滿足感或身心抒解壓力的非工作性質活動皆可屬於休閒活動。透過休閒或許是 達到健康、追求高品質生活及擁有幸福感的必經途徑(Godbey,2003)。休閒活動

2

能帶予人們鬆弛身心讓人感覺到愉悅,從中獲得工作以外的滿足成就感,並可擴 展個人生活經驗,而後增進改善個人家庭身心發展。綜言之,休閒是參與者自願 性而非強迫性的活動,其追求的意義並非是為維持生計,而是從中獲得快樂、經 驗及滿足感。

探究國人的休閒生活,成為大眾投入休閒生活的劃時代政策,乃週休二日制 度的實施,2001年1月1日週休二日全面實施,使得現代多數人得以有充分閒暇時 間從事休閒活動,休閒可說成為生活中的一部份。但是現今一般人的休閒活動,

大多屬於短暫性(Evanescent)、大眾化(Mass)及低生產性(Low-yield)的活 動(劉虹伶,2005),諸如上網購物聊天、看電視電影、逛街等消磨時間的休閒活 動,其目的無非是打發時間或排解生活、工作上壓力。Stebbins(1980)認為這 類消極性的休閒活動並不能提供深入的體驗與學習,也無法提升生活品質,終將 導致無力感與心靈空虛,因此倡導大眾需參與長期性利益的休閒活動,唯有如此 才能讓休閒活動真正成為生活中有意義的一部分。是以休閒不只是意味著工作之 餘之休息,而是藉由休閒活動的參與豐富自我生活內涵。

鄭曉華(2009)指出藝術的內涵是凡人們經過長期訓練而掌握的某種技能、

技巧,包括一切能滿足人的各種需要的生產、製作活動。例如泥匠砌牆、鞋匠修 鞋、農民耕作等,生產者掌握了技能技巧,即稱「藝術家」,他們所製作出來的 物品均稱「藝術品」;強調藝術是人類精神活動的一種特殊形式,它以創造美的 目的,不帶有任何生活功利性;強調任何一種藝術,脫離不開情感因素,情感是 藝術創造者與鑑賞者的連結橋樑,藝術透過一定形象的塑造,婉轉而自然地呈現 在大眾面前,藝術創作有其中心思想,透過題材、形式表現出主題,藝術他同時 具有時空雙重性質,既需要空間容納物形,又需時間給鑑賞者品味,因此藝術的 具體表現有情感性、形象性、主題性、時空占有性等四大特徵。

藝術是情感的傳達,是創作者思想的表達,也是人們意識的轉化為情感的表 現。藝術融入了創作者的精神與思想情感,透過物品的形象呈現出表達意涵,透

3

過藝術,表現出人類多姿多彩豐富的生活。而工藝創作與生活更是緊密相連的,

無論人們生活上的食、衣、住、行、育、樂,工藝創作皆建立在生活本質上,透 過工藝創作,除了表現出各樣式藝術氛圍外,工藝製作也能供生活之用,舉凡生 活上之食—食物盛裝器皿、烹煮食材、種植;衣—縫製、穿著打扮;住—空間設計、

建造工程;行—交通運輸工具製造;育—藝術工藝教育傳授;樂—工藝品鑑賞等等,

生活中處處展現藝術工藝創作,人們製作各種用品,使用各種製品,欣賞製作用 品,終而展現工藝生活化之實。

工藝創作能表現出各種文化特性,創作方式型態意識會因不同的地理差異與 文化歷史背景,產出不同的工藝製品與展現不同的文化特色,即文化孕育工藝藝 術,工藝藝術也表現出文化特質。週休二日實施後,開啟國內休閒生活化,休閒 活動提供社會大眾多面向選擇,近來以從事手工藝創作為休閒活動者日趨增加,

掀起一股DIY(Do It Yourself)風潮,自己動手做之體驗活動結合體驗者之意念 情感與欣賞藝術,除了表現最真實樸質的自我,也融入創作者情感意念,並與他 人分享藝術認同,因此本研究透過手工藝創作者來探討認真休閒及體驗與幸福感 之關係,此為研究動機之一。

Stebbins(1992)指出認真性休閒特質是有系統的從事於業餘、嗜好或志工 活動中,發現其充分的價值及樂趣,並將其視為生涯發展,而從中能獲得且表現 出特殊的技能、知識及體驗。Stebbins(2001)並將認真休閒的參與者分成業餘 者(Amateur)、嗜好者(Hobbyist)和志工(Career Volunteer)等三種類型。認 真休閒者面對所參與的休閒活動時,是以認真的態度深深投入活動中,給予高度 的承諾與堅持,並且將該活動視為生活的重心(陳寬裕,歐典灝,歐人豪,2009)。

認真休閒漸成為人們從事休閒活動的趨勢型態,休閒參與者不單只是從事參與休 閒活動,更會將休閒視為生活的一部分,多數人們在工作閒暇之餘會以認真的態 度去從事休閒活動,並從中學習知識、獲取技能、體驗樂趣,休閒參與者以自由 心情參與休閒活動,因喜歡而態度認真成為興趣,並不斷學習精益求精,終將成

4

為專長。

Ragheb(1980)指出休閒態度是參與休閒最主要的決定因素之一, 當個人具 有正確的休閒態度,能在休閒參與時才能獲得美好的休閒經驗。Mannell(1979)

認為休閒體驗就是休閒參與者對從事的休閒活動的即時感受,包含情緒、印象與 看法。林家楨(2008)指出休閒體驗是個體出於內在動機,在自由意志之下從事 休閒活動,與週遭環境互動所產生的主觀即時感受。由此可知,休閒體驗指的是 個人參與休閒活動的過程之後所獲得的感受或本身的各種經驗,而休閒參與者休 閒態度的正向與否將左右其休閒參與的活動。

Argyle(1987) 指出幸福感即為正向積極的心理評估狀態。Godbey(1999)則 認為透過休閒活動的參與會對參與者之幸福感受有所助益。Coleman和Iso-Ahola

(1993)認為從參與休閒活動過程中可以幫助人們產生社會支持及個人自覺感,

並藉由這兩種途徑來調適壓力。Loesch和Wheeler(1982)指出休閒可帶來幸福感、

創造力的表現、自我成長、自我實現、自我認定、社會認定、自主、需求滿足與 獲得嘗試的機會。由此可知,參與休閒活動的確是有助於降低工作壓力並促進身 心的健康,從參與休閒活動中也可以獲得幸福感,休閒活動除了可以體驗高度幸 福感,另從活動過程中或活動結束後可體驗到快樂感受。因此,本研究透過探究 手工藝創作者為研究對象,從中驗證認真休閒特質及休閒體驗與幸福感之理論與 關聯性,期使認真休閒特質、休閒體驗、幸福感理論更臻完善,是為本研究動機 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