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伴侶完美主義、犧牲意願與行為及愛情關係適應之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伴侶完美主義、犧牲意願與行為及愛情關係適應之相關研究

本節將回顧大學生愛情關係適應之意涵為何,並定義本研究的愛情關係適應 的概念。接著再回顧伴侶完美主義、犧牲意願與行為及愛情關係適應的關聯。

壹、大學生愛情關係適應之意涵 一、愛情關係

Rubin(1970)定義愛情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所抱持的態度,這個態度使他/她 以特定的思考、感覺與行為的方式對待另一個人。Rubin 也認為愛情涵蓋三種成份:

隸屬與依賴的需求(affiliative and dependent need)、幫助對方的傾向(predisposition to help)、排他性與專一性(exclusiveness and absorption)。佛洛伊德(1955)認為 愛情是性的昇華(引自 Rubin, 1970)。佛洛姆(1956)認為愛情是希望與另一個人 完全融合的慾望,它的本質是排他的;他進一步解釋排他性指個體僅能完全而強烈 的與一個人融合。佛洛姆也認為愛包含了照顧、責任、尊重與了解等因素,以此批 判佛洛伊德將愛與性驅力視為一致的說法。

Sternberg(1986)提出的愛情三角理論(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為愛情理 論中極為著名者。他認為愛情包含了三種成份,分別為:親密(intimacy)、激情

(passion)與承諾(decision/commitment)。親密成份係指在愛情關係中的親密與連 結的感受,是屬於情緒涉入(情感)的要素;激情成份係指浪漫、生理吸引力、性方 面的結合等屬於動機性驅力的因素;承諾成份可分為短期與長期,即短期承諾係指 決定去愛一個人,長期承諾係指維持愛情關係的承諾,此成份是屬於認知方面的要 素。而依據這三個成份有無的搭配,可以發展成八種愛情關係的類型:無愛

(nonlove)、喜歡(liking)、迷戀(infatuated love)、空愛(empty love)、浪漫愛

(romantic love)、友伴愛(companionate love)、昏庸之愛(fatuous love)、完全之 愛(consummate love)。

綜合過去的文獻,愛情關係指涉兩個人發展出一段排他性的親密關係,在這段

關係中,雙方在生理與心理上都有深入的情感交流。而在這樣的關係中,處於成年 前期的大學生要如何發展出良好的適應則是本研究所關注的焦點。

二、愛情關係適應

Erikson(1956)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認為人的一生有八大發展階段,每個階段 都有各自的發展任務,若未達成任務則可能形成發展危機;而大學生的年齡層正好 橫跨兩個發展階段及其發展任務:後青少年期(late adolescence)的自我統整或自 我混亂(identity vs. identity confusion)的危機,及成年前期(young adult)的親密 或疏離危機(intimacy vs. isolation)。他定義親密為兩人自我認定的配合與融合,在 發展親密關係之前需要先有清楚的自我認同;他也認為理想的性關係為兩個深知 的伴侶間互相滿足(王慶福,1995)。所以,依據 Erikson 的觀點,伴侶雙方具有清 楚的自我認同是好的關係適應的標準之一。

Chickering(1969)提出大學生的七大發展任務;其中,自由的人際關係(freeing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該項涵蓋的範圍包括愛情關係。愛情關係中的自主性或 共生性是他所關注的焦點。共生關係的樣貌包括彼此的行程是緊緊相連的,因而可 以得知對方短時間內所有動向,雙方的行程也都會盡量安排在一起。但這種承諾通 常只涉及短時間內的計畫,長期的承諾並不確定,除非學期末或其他因素使得該問 題變得無可避免。這也意謂其中一方會希望能使擴展行動的範圍並鬆動這種緊密 的連結。這種情形到了高年級有所轉變,大學生情侶的聯繫變得較少,他們再不需 要走路牽著手、對彼此的支持性承諾與保證。性的親密依然重要,但是建立在尊重、

承諾與愛的基礎上。這個時期雙方可以分開度過假期但關係依然能維繫,雙方可以 擁有不同意見而不會破壞伴侶的完整性。他認為這是成功的婚姻關係及成年期好 的親密關係的重要條件。由此觀之,Chickering 認為情侶自主性的發展是良好的關 係適應的里程碑。

其他著名的愛情關係適應意涵的相關研究尚包括 Spanier(1976)的研究,其

認為關係適應包含滿意度(dyadic Satisfaction)、凝聚力(dyadic cohesion)、一致性

(dyadic consensus)與情感表達(affectional expression)四個向度。並發展出「伴 侶適應量表」(dyadic adjustment scale,簡稱 DAS)應用在已婚及未婚伴侶上。

Hendrick(1988)則建立關係評估量表(relationship assessment scale),以關係滿意 度來評估大學生的愛情關係適應。Davis 與 Latty-Mann(1987)提出愛情關係品質 的概念,包括生長能力(viability)、親密(intimacy)、激情(passion)、照顧(care)、 整體滿意度(global satisfaction)、衝突/矛盾(conflict/ambivalence)等六個向度。

國內的研究方面,王慶福(1995)定義愛情關係適應為個體與其異性戀交往對 象之關係品質及其滿意程度。他參考國內外學者(Chickering, 1969; Davis & Latty-Mann, 1987; Levesque, 1993; Spanier, 1976; 張郁雯、柯永河,1987)提出的愛情關 係適應的概念,提出愛情關係適應所涵蓋的三大向度:滿意/成長、衝突/矛盾、自 主/共生,並據此發展出適用於大學生的愛情關係適應量表。

綜合不同學者對於大學生愛情關係適應的看法,一段適應良好的親密關係應 該包括在情感上是親密的,能夠給予彼此足夠的自主空間,且主觀上對於這段關係 的品質是滿意的。王慶福(1995)所提出的愛情關係適應的構念涵蓋了不同學者對 於愛情關係適應的想法,具有統合不同概念的目的,且其研究對象為國內大學生,

亦符合本研究所欲探討的對象。考量到構念的周全性及量表的本土性,採用王慶福 對於愛情關係適應的定義及其相配的研究量表。

貳、伴侶完美主義與愛情關係適應之相關研究 一、要求伴侶完美主義與愛情關係適應之相關性 (一)要求伴侶完美主義與個我的愛情關係適應

過去的研究大多顯示個體的要求伴侶完美主義會對其親密關係產生不良影響 性。要求伴侶要達到完美的這個特質本身容易使提出要求者因他人無法達到期待 感到失望(Burns, 1980; Flett et al. 2001)。Eidelson 與 Epstein(1982)認為對伴侶

加諸不切實際的標準對於關係適應有負向影響。整體而言,對伴侶的完美主義要求 能顯著預測三個月後關係的痛苦與不穩定指數,且對伴侶期待與實際表現的落差 愈高,三個月後關係結束的可能性也愈高(Lopez, Fons-Scheyd, Morua, & Chaliman, 2006)。Stoeber(2012)以大學生情侶為研究對象,其結果發現,相較於不期待伴 侶達到完美標準者,要求伴侶完美主義傾向愈高者,對關係的長期承諾感及關係滿 意度都較低;而該研究並未探究男性與女性大學生的差異性。

Flett 等人(2001)的研究發現,要求伴侶完美主義者對伴侶在親密關係中的行 為表現有更高的標準,尤其是在追求親密的向度上,期待更多的溝通、信任、支持。

當要求伴侶完美主義者對於親密關係的標準愈高時,他們主觀認為其親密關係的 親密程度仍不夠,渴望要求更高程度的親密。再者,要求伴侶完美主義傾向愈高,

對他人的信任感愈低、敵意愈高(Hewitt & Flett, 1991),表示他們在關係中是不安 全的。再加上要求伴侶完美主義者的行為都是以他人為導向的(Habke & Flynn, 2002),他們可能會將注意力放在伴侶何以未滿足他們的親密需求,而無法自省個 人行為如何影響伴侶進而做調整。因此他們在關係中顯現的樣貌是低自主性的。

雖然大多數研究都支持要求伴侶完美主義傾向高者,其愛情關係適應愈差。但 Flett、Hewitt、Shapiro 與 Rayman(2002)的研究則有不同的發現。他們發現大學 生的要求伴侶完美主義與關係中破壞性的行為無顯著關係,作者推論可能是因為 缺少觀察者的意見,且要求伴侶完美主義者的防衛傾向,使得相關不顯著。

有的研究也發現兩性在這部分的不同結果。Haring 等人(2003)研究結果發 現,女性的要求伴侶完美主義與其婚姻適應與婚姻幸福感皆呈顯著負相關,男性則 無此情況。男性或女性的要求伴侶完美主義愈高,愈常使用衝突因應策略,在控制 憂鬱與神經質後,結果仍顯著。Habke 等人(1999)研究夫妻的性生活滿意度也有 類似的發現,女性的要求伴侶完美主義與其性生活滿意度及對伴侶的滿意度呈顯 著負相關,但在男性身上則無顯著相關。上述兩個研究都顯示女性更容易因為伴侶 無法達到她們的期待而對關係不滿意。

小結:

研究結果多顯示要求伴侶完美主義對於個體親密關係適應具有負面影響,當 個體對伴侶有不切實際的完美期待時,自己也會對這段關係愈不滿意。原因可能在 於他們對伴侶的失望或不斷檢核伴侶的不足(Burns, 1980; Nepon et al., 2011)。整 體而言,有的研究指出女性較容易因為伴侶無法達到她們完美的期待而對關係不 滿意,有的研究顯示男性或女性的要求伴侶完美主義都會影響他們的親密關係適 應,而檢視性別差異的研究仍屬少數,且都為國外研究。因此,本研究也會以台灣 的大學生情侶為研究對象,檢視男性與女性的要求伴侶完美主義是否會影響其愛 情關係適應。

(二)要求伴侶完美主義與伴侶的愛情關係適應

Hewitt 等人(1995)認為當個體加諸不切實際的要求或標準於另一半身上,伴 侶可能會感覺到被嚴厲的責備或是擔心完美主義者會撤回關愛;雖然完美主義者 可能會經歷對關係的不滿意情緒,但身為他們的另一半,可能會經歷更嚴重的痛苦,

因為他們要面對伴侶的不接納與責備。但 Haring 等人(2003)研究發現,無論是 男性或女性,要求伴侶完美主義皆無法預測其配偶的婚姻適應程度。作者引用 Hewitt 等人(1995)的研究結果,推測可能是因為當個體是處於痛苦狀態時,其伴 侶的不合理期待才能預測個體的關係適應程度;雖然與要求他人完美主義的人交

因為他們要面對伴侶的不接納與責備。但 Haring 等人(2003)研究發現,無論是 男性或女性,要求伴侶完美主義皆無法預測其配偶的婚姻適應程度。作者引用 Hewitt 等人(1995)的研究結果,推測可能是因為當個體是處於痛苦狀態時,其伴 侶的不合理期待才能預測個體的關係適應程度;雖然與要求他人完美主義的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