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的研究工具包括「伴侶完美主義量表」、「犧牲意願與行為量表」與

「愛情關係適應量表」。由於「犧牲意願與行為量表」為研究者參考 Van Lange 與 Rusbult 等人(1997)的量表,加入犧牲行為與意願符合的程度的題項,為了修訂 量表並了解其信、效度,於正式施測前先針對本量表進行預試。本研究並未修訂「伴 侶完美主義量表」與「愛情關係適應量表」,因此預試問卷並未納入該兩個量表。

以下分別介紹各研究工具。

壹、伴侶完美主義量表 一、量表內容與形式

本研究採用 Stoeber(2012)的「伴侶完美主義量表(Dyadic Perfectionism Scale)」

作為測量大學生情侶的完美主義程度的研究工具。Stoeber 的「伴侶完美主義量表」

量表係以 Hewitt 與 Flett(1991)所發展的多向度完美主義量表(Multidimensional Perfectionism Scale)的構念為根本;刪除針對個人層面完美主義做探討的「自我要 求完美主義量表」後,將原量表中要求他人完美主義(other-oriented perfectionism)

與社會要求完美主義(socially prescribed perfectionism)兩量表中完美主義指涉的 對象由「他人」改成「伴侶」,以測量個體在親密關係中的完美主義傾向,前者即

「要求伴侶完美主義」(partner-oriented perfectionism),後者為「被伴侶要求完美主 義」(partner-prescribed perfectionism)。

Stoeber(2012)修訂的量表是以 Likert 七點量尺為計分方式。由「非常不同意」

至「非常同意」,分數為 1 到 7 分。共有兩個分量表,在「要求伴侶完美主義」分 量表得分愈高者,表示要求伴侶須達到完美,且會嚴格地評估他人表現的傾向愈高;

在「被伴侶要求完美主義」分量表得分愈高,表示認為自己需要去達到伴侶的標準 與期待的傾向愈高。

然而,國內目前並未有「伴侶完美主義量表」的中文翻譯量表,研究者經作者

同意後進行翻譯,再請外文系研究生以回譯(back translation)的方式翻回英文,

再與指導教授進行討論並修改,以確保翻譯後的題項概念與原量表相同。每一分量 表各 15 題,共計 30 題。其題目分配如下:

1. 要求伴侶完美主義(partner-oriented perfectionism):第 1、3、4、7、9、10、11、

13、15、17、20、22、26、29、30 題。其中,第 1、3、9、10、11、17、20、22、

29、30 題為反向計分題。

2. 被伴侶要求完美主義(partner-prescribed perfectionism):2、5、6、8、12、14、

16、18、19、21、23、24、25、27、28。其中,第 5、14、18、24、28 題為反向計 分題。

二、項目分析

為了解本量表的項目及信、效度資料,先將正式樣本在本量表的填答資料進行 項目分析,並採用以下指標作為刪除題目與否的依據:(1)偏態的絕對值高於 1;(2) 決斷值是否顯著;(3)同質性檢驗:校正項目總分相關係數(corrected item-total correlation)小於.30、刪除該題後量表的 Cronbach's α 值提高(本研究要求伴侶完 美主義分量表的α值為.83;被伴侶要求完美主義分量表的α值為.87)。分析結果顯 示,第 3 題明顯的呈現負偏態、決斷值未達顯著、校正項目總分相關係數小於.30,

且刪除該題後α值提高,因此予以刪除。第 15 題校正項目總分相關係數過低,且 刪除該題並不會影響α值,也予以刪除。第 5、14、17 題雖然也各有一項不符合項 目分析指標,但考量到刪除該題後α值會略為下降,因此仍保留題目。詳細的項目 分析結果如表 3-4-1 所示。

表 3-4-1 伴侶完美主義量表項目分析摘要表

表 3-4-1 (續)

***p<.001

註:(-)表該題為反向題,已反向計分處理之。

三、效度分析

由於 Stoeber(2012)的研究是以英國的大學生情侶(含異性戀與同性戀)作 為研究對象,為檢視該量表用於台灣異性戀大學生情侶的效度,本研究以所收集到 的研究樣本進行因素分析,以確定量表的因素效度。並考量到伴侶完美主義量表已 刪除 Hewitt 與 Flett(1991)原量表中的自我要求完美主義量表,因此,將要求伴 侶完美主義量表與被伴侶要求完美主義量表視為是兩個獨立的構念,分別進行因 素分析。

要求伴侶完美主義量表的部分,在刪除鑑別度不佳的第 3、15 題後,進行因素 分析。使用探索性因素分析(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並選擇主成分分析法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來抽取因素,轉軸方式為直交旋轉(orthogonal rotation)中的最大變異量法(varimax)。結果顯示 KMO 值為.82,且 Bartlett's 球型 檢定達顯著(p<.001),表示該量表具有進行因素分析的適切性。共萃取出 3 個特

徵值(eigenvalue)大於 1 的因素,總解釋變異量為 57.81%。但對照量表題目後,

發現四個因素的特色無法明確區分加以命名。刪除因素混淆的第 9、22、29 題(同 時在兩個因素的因素負荷量大於.40)後,進行第二次因素分析。結果顯示 KMO 值 為.73,且 Bartlett's 球型檢定達顯著(p<.001),表示適合進行因素分析。共萃取出 3 個特徵值大於 1 的因素,總解釋變異量為 60.95%。然而,第 11 與 17 題的題目 在兩個因素的因素負荷量上皆大於.40,顯示為跨因素之題目,因此刪於之再進行 因素分析。第三次因素分析結果顯示 KMO 值為.74,且 Bartlett's 球型檢定達顯著

(p<.001),表示適合進行因素分析。結果共取出兩個特徵值大於 1 的因素,特徵 值分別為 2.90 與 1.48,總解釋變異量達 54.70%,顯示量表具有適當的構念效度。

詳細的因素分析結果如表 3-4-2 所示。經因素分析後,要求伴侶完美主義量表縮減 為 8 題,並且只採用這些題項進行後續與其他變項的統計分析。

檢視兩個因素的題目內涵後,將因素一命名為「無法接納伴侶不完美」,因素 二命名為「對伴侶完美的期待」。對照到 Hewitt 與 Flett(1991)、Stoeber(2012)

對於要求他人/伴侶完美主義的定義,要求伴侶完美主義的內涵的確涵蓋了個體對 於對方達到完美的期待與對於對方行為結果的反應兩種內涵。本研究將所蒐集到 的樣本進行的因素分析與命名結果,符合原量表作者對於要求伴侶完美主義的構 念。但由於目前既有的文獻尚無如本研究對該量表因素的發現,考量到將要求伴侶 完美主義分為兩個次構念與本研究其他變項進行分析時,會使得分析結果的解釋 變得困難。因此,本研究仍維持原量表的分類法,將要求伴侶完美主義視為一個因 素進行與其他變項的統計分析。

表 3-4-2 要求伴侶完美主義之因素分析結果

被伴侶要求完美主義的部分,使用探索性因素分析(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並選擇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來抽取因素,轉軸方式為最大 變異量法(varimax)。結果發現 KMO 值為.87,且 Bartlett's 球型檢定達顯著(p<.001), 表示該量表具有進行因素分析的適切性。共萃取出 3 個特徵值(eigenvalue)大於 1 的因素,總解釋變異量達 59.23%。其中,第 6、8、23、24、25 題具有因素混淆 的狀況(同時在兩個因素的因素負荷量大於.40),因此予以刪除,將保留的題目進 行因素分析。結果發現 KMO 值為.81,且 Bartlett's 球型檢定達顯著(p<.001),表 示該量表適合進行因素分析。共萃取出 2 個特徵值大於 1 的因素,特徵值分別為 3.64、1.98,總解釋變異量達 56.19%。其中第 21 題內涵明顯與因素二其他在該因 素內的題項內涵有所落差,為顧及量表的一致性因而刪除之。詳細因素分析結果如 表 3-4-3 所示。經因素分析後,被伴侶要求完美主義量表縮減為 9 題,並且只採用 這些題項進行後續與其他變項的統計分析。

檢視兩個因素的題目內涵後,將因素一命名為「無法被伴侶接納不完美」,因 素二命名為「伴侶對完美的期待」。對照到 Hewitt 與 Flett(1991)對於社會要求完

美主義的定義、及 Stoeber(2012)對於被伴侶要求完美主義的定義,被伴侶要求 信度為.88(Habke et al., 1999; Harings et al., 2003)。

本研究針對所收集到的有效樣本進行內部一致性分析。刪除項目分析與因素 分析結果不佳的題目後再進行信度分析。結果發現「要求伴侶完美主義量表」的 Cronbach's α 為.75,被伴侶要求完美主義量表的 Cronbach's α 為.77,此結果與 Stoeber

(2012)的結果接近,顯示「伴侶完美主義量表」具有不錯的內部一致性信度。

貳、犧牲意願與行為量表

本研究主要參考 Van Lange 與 Rusbult 等人(1997)所發展的「犧牲意願量表」, 以編定本研究中用來測量大學生情侶的「犧牲意願與行為量表」。以下分別就原量 表簡介、本量表編制過程、預試量表之項目與信效度分析、正式量表之信效度分析 進行說明。

一、原量表簡介

Van Lange 與 Rusbult 等人所發展的「犧牲意願量表」包含兩個分量表-「主 動犧牲意願量表」與「被動犧牲意願量表」。「主動犧牲意願量表」測量個體願意為 了關係福祉執行自己不喜歡的重要活動的程度。「被動犧牲意願量表」測量個體願 意為了關係福祉放棄自己喜歡的重要活動的程度。研究參與者先列出生活中除了 愛情關係外最重要的四項活動,例如家庭、生涯、教育、宗教、朋友、娛樂等層面。

再請他們針對每個項目,回答「假設參與活動與維繫您的愛情關係兩者不可能並存,

您會考慮放棄參與活動一的程度有多大」、「假設為了要維繫您的愛情關係或考量 到伴侶的期望,您需要參與活動,有多大的可能性您會考慮參與活動」,以此強迫 填答者在考慮個人福祉或關係福祉間做選擇。量表以 Likert 九點量尺(0-8 分)測 量個體對於不同重要活動的願意犧牲程度,分數愈高表示填答者愈願意為了親密 關係而犧牲自我利益。

Van Lange 與 Rusbult 等人(1997)發現個體自陳的犧牲意願程度與其伴侶對 他/她在關係中的犧牲意願程度呈顯著正相關,無論是男性或女性皆然,表示個人 主觀的犧牲意願與其伴侶對當事人的觀察具有一致性。上述發現也顯示自陳的犧

牲意願量表具有一定的效度,能夠有效的測得填答者的犧牲意願程度。信度的部分,

Van Lange 與 Rusbult 等人研究的美國未婚情侶樣本中,「被動犧牲意願量表」的內 部一致性係數(Cronbach's α)為.81-.84。利翠珊與蕭英玲(2008b)翻譯 Van Lange 與 Rusbult 等人的量表顯示,中文版「被動犧牲意願量表」的 Cronbach's α 值丈夫 與妻子分別為.78 與.71。

二、本量表編製過程

本研究認為 Van Lange 與 Rusbult 等人(1997)所發展之「犧牲意願量表」,已 經足以供本研究測量大學生情侶的犧牲意願。且就主動犧牲意願與被動犧牲意願

本研究認為 Van Lange 與 Rusbult 等人(1997)所發展之「犧牲意願量表」,已 經足以供本研究測量大學生情侶的犧牲意願。且就主動犧牲意願與被動犧牲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