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低功率之放大器探討

第二章 低雜訊放大器之電路設計

2.3 低功率之放大器探討

不管是哪種架構的接收機,低雜訊放大器通常都是功率消耗最大 的一部份,如何能降低電流使增益跟雜訊都在可接受的範圍內,是本 節最大重點。低功耗相關的技術大致分成兩類:(1)低電壓、(2)低電 流、(3)電流共用,以下將分別這三類技術做探討。

2.3.1 低電流操作

低電流操作,可以藉由將電路偏壓在次臨界導通(subthreshold)區 域來達成。次臨界導通偏壓已經是個標準的低功率設計技術,被廣泛 的應用於類比電路的設計。和一般偏壓在強反轉區相比,將 MOSFET 偏壓在次臨界導通主要的優點,可以大幅增加轉導對偏壓電流比。次 臨界導通運作也已經實現在供應電壓低於電晶體臨界電壓的超低功 率數位電路。

操作在弱反轉區(weak inversion region)NMOS 電晶體的汲極電流

ID可以近似成

1 exp DS exp GS t off

D SO

t t

V V V I I v

V nV

    − − 

=  − − •  

   

  (2.8) 在此 Voff是偏移電壓,ISO正比於 W/L,k 是波資曼常數,T 是溫 度(K),q 是電子的電荷量。若不考慮 VDS的影響,電晶體的轉導如下

D

m

g I

nkT q

= 

 

 

(2.9)

因為次臨界導通的 MOS 電晶體其元件特性類似雙極性(bipolar) 元件。雖然gm /ID比值高過強反轉區,但因為電流本身不大,所以出 來的轉導也不夠。舉例來說,一個 20µm/0.18µm 的 NMOS 電晶體,

偏壓電流為 3mA 且偏壓在強反轉區,可以提供 9.5mS 的 gm。同樣的

元件,當偏壓在弱反轉區且偏壓電流為 39µA,可提供 0.8mS 的 gm

(transition frequency)可以用於幾 GHz 內應用。

10-3 10-2 10-1 100 101 102

1E-3 0.01 0.1 1 10 100 0

20 40 60 80

rds (k) & gm (mS)

Id (mA)

gm (mS) rds (kΩ)

1E-3 0.01 0.1 1 10

0 10 20

rds (k) & gm (mS)

Id (mA)

gm (mS) rds (kΩ)

圖(2.6) 模擬(a)60µm/0.18µm (b)240µm/0.18µm NMOS 之 gm and rds

應用於放大器部份,低電流所用的架構跟一般無異[3],並不多做 闡述,在下一章混頻器部份會有相關電路介紹。

2.3.2 低電壓操作

低電壓操作,大致上有折疊(folded)和順向基極偏壓(forward body biasing)這兩大類方式可以實現。

折疊方式藉由多出來的電流路徑,換取更多的電壓空間,是常見 的低壓操作技巧。但是這種作法,常常會需要額外的電流,造成多餘 的功率消耗。

RFin

Lg

Ls

RFout

圖(2.7) 折疊式低雜訊放大器[4]

順向基極偏壓技術是利用改變基板-源極偏壓來降低臨界電壓式 (2.11),使原本只能操作在弱反轉區的電壓可以進入飽和區,也可以 讓元件雜訊降低。此種作法的缺點在於,會多出額外的一個偏壓,而 且順向基極偏壓可能會使 MOSFET 的源極對基極之接面導通,產生 一個和基極電壓成指數關係的直流電流,導致額外的功率消耗及可能 的閂鎖效應(latch-up),因此在設計上要多加注意。

Vth =Vth0 +

γ (

2

ϕ

f Vbs 2

ϕ

f

)

(2.11)

RFin

Lg

Ls

Vb

RFout

圖(2.8) 順向基極偏壓之放大器[5]

2.3.3 電流共用

RFin

Lg

Rf

RFin

Vb

Ls

M2

M1 Lc

IDC

IRF

(a) (b)

圖(2.9) 常見電流共用架構[6][7]

圖(2.9)是常見的電流共同(Current Reuse)架構,(a)圖可視為兩級 共源極串接,DC 是走 LC路徑,而高頻則是看到 M2 的閘極(若 LC很 大)所以小信號會看到兩級放大,但因為都是單級放大,其隔離度會 不如一般的疊接放大器。

另一個利用 PMOS 堆疊在 NMOS 上,使等效的轉導變

m mp mn

G =g +g ,可使電流只需原來的一半即可。其電路特性如下:

( )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