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可調增益放大器分析

第三章 2.4/5.8-GHz 低功率接收機

3.5 實作一:利用次臨界技術低功率低雜訊之 2.4-GHz 直接降頻接收機

3.5.2 可調增益放大器分析

VGA 的實做方式有幾種,可根據不同的增益控制方式和 dB-線性 的改變特性來區分,在此先討論現行的 VGA 之架構。

Vin

Vout VDD

Ia Ib

Vin

Vout+

Vout-Vc3 Vc2 Vc1 VDD

Vin Vctrl

VDD

Vout Vout+

Vin

Vout-VDD

Vctrl

(a) (b)

(c) (d)

圖(3.17) 常見可調增益放大器架構 大多數的 VGA 會使用如 1

1

x x

e x

+

的 pseudo-exponential 函數來表 示 dB-線性增益控制的特性。如圖(3.17)-(a),VGA 的核心電路包含差 動放大器和二極體連接的負載。由於輸出端是二極體連接的負載,輸 出阻抗會和 1/gm 成正比,也就是和偏壓電流(Ia, Ib)成反比,因此我 們可以藉由改變偏壓電流來達到改變增益的效果。不過此電路的操作 頻率會受到不同的偏壓電流影響,無法達到固定頻寬的效果。

如圖(3.17)-(b),這種型態的 VGA,是藉由並聯不同偏壓在三極管 區的電晶體,也就是改變不同的負載電阻來達到改變增益的效果。但 是這種電路也無法做到固定頻寬。

圖(3.17)-(c)是一種訊號加成的 VGA,具有低雜訊和低失真的優 點。而且此種電路可以操作在高頻。但是,大概有 20dB 的不可使用 增益控制範圍,在此範為會破壞雜訊的表現,也會破壞可操作的增益 範圍。若把這種型態的電路,所有的電晶體從 BJT 換成 MOSFET,

不論是高頻響應,雜訊,增益和增益誤差都不如 BJT 好。

若希望達成高頻寬和高動態範圍,可以使用如圖(3.18) (d)的電路 架構。然而,此種電路架構,若是使用電阻做負載,不適合操作在低 壓,不然線性度不夠。 若想要低功率,低壓操作是個可考量的方 式,因此,可使用主動負載來提升輸出的擺幅範圍,而且使用主動負 載,電流可以重覆使用,不會有額外的功率消耗。因此,我們選擇使 用圖(3.18)-(d)這種電路架構。

3.5.3 電路設計

(1)

低雜訊放大器

IN

VDD

OUT

230fF 0.72nH 7nH

6x60

4x60

3.1nH 1pF

2.7 mA

圖(3.18) 考慮功率消耗之低雜訊放大器電路圖

本實作之低雜訊放大器為上章 2.4GHz 之電路,所以已經量測結 果可參考。其實 LNA 整合至系統後,因為負載不再是 50ohm,這會 影響輸入的阻抗匹配。圖(3.19)-(a)是上一章實作 LNA 時的量測圖,

使用 50ohm load。現在考慮 LNA 和混頻器相接,以本實作為例,下 一級是接到電晶體的閘極,因此輸出負載看過去是大電阻並聯一個電 容,由模擬可將此負載先改開路,得到的結果如圖(3.19)-(b)所示。由 Smith chart 可以明顯看出,在輸入匹配電路的共振頻附近,會有轉彎 的現象,並且往左邊突出。發生此現象的原因如下:

近,由於Zin1的電容性上升,使得 k 值上升,導致等效的R 變大,等p 效的C 也變大。此時 Smith chart 的變化可以參考圖(3.21)-(b)所示,p 虛線和細實線相比,等效的R 和p C 都較大。 p

freq (100.0MHz to 5.000GHz)

S(1,1) m3

m3 freq=

S(1,1)=0.115 / 170.400

impedance = Z0 * (0.796 + j0.031) 2.400GHz

freq (100.0MHz to 5.000GHz)

S(1,1) m3

m3 freq=

S(1,1)=0.233 / 169.842

impedance = Z0 * (0.625 + j0.054) 2.400GHz

圖(3.19) (左)負載為 50Ω(右)負載為開路的輸入返回損耗量測圖 ZL

Cgs

Zin1

Vin

Zin (a)

Rp1

Rp2

(b) 圖(3.20) (a)考慮負載後等效電路(b)負載對 S11示意圖

(2)

次臨界導通主動式混頻器

[5]

RF_p

VDD

VDD

RF_bias

LO_p LO_n

IF_n IF_p

450/2

60/0.18

300 uA 4k

4k 170/2

170/2

圖(3.21) 次臨界導通主動式混頻器電路圖

圖(3.21)是操作在次臨界導通的混頻器。混頻動作是藉由應用 射頻訊號在閘極,本地震盪訊號在源極,再利用次臨界導通電晶體的 非線性指數特性來完成。次臨界元件等式中,使用指數的泰勒級數展 開之二次項,可得此混頻器的轉換增益為

( )

3

2

Mixer

3 1

1 2

Conv. Gain

2 1

DO LO

M ds

L

W I v

L n kT g

q R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9)

在此vLO是本地震盪訊號的振幅。LO 埠的輸入阻抗很高,單端看 入大概 430Ω,故 LO 訊號擺幅在此架構可以小。因此,振盪器和 LO 緩衝器的驅動需求適當,可以節省很多 LO 產生電路的功率消耗。而 RF 的輸入共模電壓選為 0.65V,LO 的共模電壓為 0.183V,如此偏壓

電流大約為 0.6-mA 附近。雖然這樣設計,消耗功率很低,但是會遇 到幾個問題:第一是 gm 值很低,為了得到適當的轉換增益,還有正 常的輸出共模電壓,只能選擇使用大電阻,在此電阻值選擇 4k-ohm。

若要在 CMOS 製程使用大電阻,容易會因為製程的變異,導致阻值 不準確,因此使用 PMOS 來當主動負載,使電阻變異不會影響輸出 電壓,進而使下一級可調放大器失效。但因為電晶體會產生顫動雜訊 及寄生電容,在頻寬與雜訊的考慮下選取尺寸。

(3)

次臨界導通可變增益放大器

Vctrl

Vref VP

VP

VB

OUT_n OUT_p

VDD

IN_p IN_n

M1 M6

M2 M7

M5 M10

M3 M4 M9 M8 M14

M13

M12 M11

C1 C1

R1 R1

圖(3.22) 次臨界導通可變增益放大器電路圖

由於此部份可使用的電流大約是 0.3-mA,因此採用次臨界導通偏 壓技術來達到低電流的目的。但是頻寬和雜訊的問題,變成很大的問 題。因為此放大器在接收機的後端,前面有低雜訊放大器和混頻器可 以壓抑此放大器貢獻的雜訊,所以頻寬問題才是最需要去解決的。

基本的 cascode 差動放大器,因為共閘級可以減輕米勒效應,頻

寬問題可以獲得改善。而且改變共閘級電晶體的閘極偏壓,可以控制

(4)

多相位濾波器

混頻器 LO 埠輸入為四相位,而 LO 產生四相位訊號的方法皆是 將差動輸入(differential input)訊號輸入 RC-CR 多重相位濾波器,如:

當輸入訊號為差動訊號時,由重疊原理可以看為正頻率與負頻率訊號 的相加,由 RC-CR 多重相位濾波器的正頻可過、負頻不可過的特性,

可以得到一組相差 90 度的 I、Q 訊號。R 跟 C 的選取,除了要達到 共振的情況,會依雜訊跟損耗之間做權衡,像 R 若太大,所對混頻 頻造成的雜訊會增加,太小則 LO 的振幅打不進去 LO 埠。

LO_p LO_n

LOI_p LOQ_pLOI_nLOQ_n

圖(3.24) 多相位濾波器電路圖 3.5.4 晶片模擬與量測結果

-15 -10 -5 0 5 10 15

35 40 45 50 55 60 65

Measurement Post-Sim

Conversion Gain (dB)

LO power (dBm)

LO=2.4 GHz IF=100 kHz

2.0 2.5 3.0

40 45 50 55 60 65

Measurement Post-Sim

IF=100 kHz

Conversion Gain (dB)

RF Frequency (GHz)

圖(3.25) (左)轉換增益對 LO 功率(右)轉換增益對 RF 頻率

-80 -70 -60 -50 -40 -30

IF Power (dBm)

RF Power (dBm)

Vctrl=1 V Vctrl=0.76 V Vctrl=0.68 V Vctrl=0.63 V Vctrl=0.6 V Vctrl=0.76 V Vctrl=0.68 V Vctrl=0.63 V Vctrl=0.6 V

Conversion Gain (dB)

RF Power (dBm)

圖(3.26) (左)中頻輸出功率對 RF 功率(右)轉換增益對 RF 功率

Conversion Gain (dB)

Vctrl (V)

IF Power (dBm)

RF Power (dBm)

OIP3=24 dBm

Conversion Gain (dB)

IF Frequency (MHz)

Measurement

with 50Ω Load Measurement Post-Sim (Vctrl=1.4) Measurement Post-Sim (Vctrl=0.9)

Conversion Gain (dB)

IF Frequency (MHz)

圖(3.28) 轉換增益對中頻頻率(左)1M Ohm Load(右)50 Ohms Load

1 2 3 4 5 6 -25

-20 -15 -10 -5 0

Measurement Post-Sim

Input Return Loss (dB)

RF Frequency (GHz)

2.0 2.2 2.4 2.6 2.8 3.0

50 60 70 80 90

LO-to-RF Isolation LO-to-IF Isolation LO power= 2 dBm

LO-to-RF/IF Isolation (dB)

LO Frequency (GHz)

圖(3.29) (左)輸入返回損耗(右)LO 埠對 RF 及 IF 埠隔離度

100k0 1M 10M 100M

5 10 15 20 25 30

Measurement (-5dBm) Measurement (-3dBm) Measurement (-1dBm) Post-Sim (-5dBm) Post-Sim (-3dBm) Post-Sim (-1dBm)

Noise Figure (dB)

Noise Frequency (Hz)

圖(3.30) 接收機雜訊指數

圖(3.31) Die Photo ( 1mm × 1 mm )

3.5.5 結果與討論

本電路採用 CMOS 0.18µm 製程,晶片照片如圖(3.31)所示:RF 埠採用 GSG pad,LO 和 IF 埠採用 GSGSG pad,DC 排針放在電路的 右邊,此晶片面積為 1×1mm2

量測時電流分配如下:

Block LNA Mixer VGA &

Buffer

Bias Current

Total

Post Simulation 2 1.3 1 0.1 4.4 Measurement 2 1.1 1.24 0.25 4.6

與模擬電流差不多,相關比較表 3.3。S11量測結果與模擬很貼近,

因為本身接收機增益太高,導致線性度很差。但因為最後有加緩衝 器,所以輸出線性度不受增益調整的影響,能在 20-dB 可調範圍內有 固定的 OP1dB[圖(3.26)],而中頻頻寬少了一半,一為 VGA 的 peaking 可能沒有效果,二為量測機台的電容也會影響。

表3.3 利用次臨界技術低功率低雜訊之 2.4GHz 之直接降頻接收機 量測與模擬比較表

Item Post Simulation Measurement Supply Voltage (V) 1.5

Conversion Gain (dB) 69 60 RF Bandwidth (GHz) 2.25-2.4 2.2-2.35

IF Bandwidth (MHz)

(50Ω Load) 50 25

NF (dB) 16 @ 100 kHz 3.4 (noise floor)

19 @ 100 kHz 6.2 (noise floor) IP1dB @ Highest Gain

(dBm) -76 -60

IIP3 @ Highest Gain

(dBm) -62 -36

LO-to-RF Isolation (dB) N/A >50 LO-to-IF Isolation (dB) N/A >70

Input Return Loss (dB) <-10

(2.1GHz~2.9GHz)

<-10

(2.25GHz~2.85GHz) Current Consumption (mA) 4.4 4.6

Power Consumption (mW) 6.75 9 Chip Size (mm×mm) 1 × 1

3.6 實作二:5.8GHz低功率低雜訊接收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