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歌德與貝多芬

第五節 作品 83

〈悲中之喜〉(Wonne der Wehmuth)

表格 7〈悲中之喜〉原文與中文翻譯 Trocknet nicht, trocknet nicht,

Tränen der ewigen Liebe!

Ach, nur dem halbgetrockneten Auge Wie öde, wie todt die Welt ihm erscheint!

Trocknet nicht, trocknet nicht, Tränen unglücklicher Liebe!

別拭乾,別拭乾,

本詩只有一個段落,六個詩句,非常簡短。由詩句可知,「別拭乾」(Trocknet nicht)

是詩句強調的重點,代表眼淚不停地流下,但是又不希望把眼淚擦乾,似乎愛情會隨著 眼淚的拭去而流逝。本首詩內容極為哀傷,充滿了對於愛情的感嘆與絕望。

樂曲分析與演唱詮釋

貝多芬創於1811 年創作此作品,寫在《愛格蒙》之後,是獻給布倫塔諾的作品。〈悲 中之喜〉調性為E 大調,富於表情的行板(Andante espressivo),拍號為 2/4 拍子,屬於 三段體(A-B-A)。由歌詞的意境可知,這是一首悲傷而且絕望的歌。貝多芬和布倫塔 諾的感情終究沒有結果,42而運用歌德的詩詞來譜曲抒發心情。

一開始歌者直接演唱「別拭乾」(Trocknet nicht),進入歌曲,因為沒有前奏,加上 意境又很悲傷,所情緒的醞釀非常重要。A 段為第一小節到第十小節。此曲中的歌詞「別 拭淚」(Trocknet nicht)貝多芬重複八次,分別在第一小節、第二小節、第五小節、第 十一小節、第十二小節、第十六小節、第十七小節及第二十二小節出現,此為本曲主要

42 布倫塔諾於 1798 年結婚。

動機之一,音高一次比一次高,象徵強烈地悲痛淹沒了自己。這樣的動機與詩的原意契 合,但更為凸顯。

在第一小節及第二小節中,貝多芬使用高音級進下行的音階,伴奏右手的部份表示 眼淚緩緩流下,呼應著歌詞「別拭淚」,可見【譜例38】。

【譜例38】〈悲中之喜〉第 1-3 小節

接著,在貝多芬細膩地編排下,歌者唱到字「愛情」(Liebe)時, 節奏的變化及 歌者在演唱上稍微漸慢來強調這段無疾而終的情感。在第四小節的鋼琴伴奏部分,貝多 芬開始使用臨時記號或是經過音(passing tone)來形成半音階的聲響,主要是描繪出內 在感情的糾結,可見【譜例39】。

【譜例39】〈悲中之喜〉第 4-7 小節

貝多芬在此曲中,善用半音階來借用調性的和聲,象徵著內在情緒的波動及不穩定,

如第七小節是利用半音級進下行到B 大調,到了第九小節則是直接借用 F 大調的和聲色

彩來呈現。歌者在演唱到第八小節開始出現了許多sf 記號,是為了將重要的字呈現出來,

有「荒涼」(öde)、「死寂」(todt)和「世界」(Welt)。貝多芬最後在歌詞「已覺得」(ihm erscheint)漸弱小聲下來,表示著對世界已經不抱任何希望。所以,歌者在演唱時,會 將第八小節至第十小節音量之間的對比作出來,而描繪出對於這份情感已沒有任何期盼,

如【譜例40】。

【譜例40】〈悲中之喜〉第 4-7 小節

當歌者第四次演唱「別拭乾」(Trocknet nicht)進入到 B 段(第十一小節到第十五 小節)。在銜接B 段前,鋼琴伴奏右手的旋律,利用半音延續內心感情的糾結。歌曲在 第十二小節利用共同和弦轉到e 小調,歌者的音量則由 pp 開始,到第十三小節漸強而 唱出歌詞「永遠的愛情的眼淚!」(Tränen unglücklicher Liebe!)。貝多芬將歌詞「永遠 的愛情的眼淚!」不斷地重複,並且利用最後一句歌詞作為A’段旋律的延展;由此而 知,貝多芬對這段感情的真誠與癡情是難以言喻的,所以化作「眼淚」來泣訴。因此,

歌者在演唱詮釋上,聲音情緒的鋪陳相當重要,所以在第十三小節及第十四小節歌詞「永 遠的愛情的」(unglücklicher Liebe!)上利用音量的漸強漸弱及漸慢來唱出這段「愛情」。

特別的是,貝多芬在第十五小節停在e 小調的半終止而利用半音的下行直接進入 A’段。

【譜例41】主要是描繪出眼淚緩緩落下而不去擦拭。

【譜例41】〈悲中之喜〉第 12-15 小節

此首歌曲中有一些同音反覆的樂句,例如第五小節(A 音)、第十一小節(B 音)、

第十二小節(C 音),音域逐漸升高,用來象徵語氣逐漸強烈與情緒的堆疊,演唱時必 須注意語氣的強弱與情緒的掌控。

當歌者第六次演唱「別拭乾」(Trocknet nicht)旋律進入到 A’段(第十六小節到第 二十三小節),貝多芬一開始使用A 段歌詞「別拭乾」的旋律,所以歌者在情緒上也先 回到A 段的詮釋。到了第十七小節,歌者情緒的堆疊到達此曲的高潮音還原 g2,貝多 芬運用較長的音值及鋼琴伴奏幫忙歌者推向情緒的爆發點,隨即在字「永遠的」

(unglücklicher)使用跳進並慢慢漸弱,強調「眼淚」是喚不回這份情感的,所以歌者 在高音的控制至跳進音型、音量上的變化及情緒的表現是非常重要的,如【譜例42】。

【譜例42】〈悲中之喜〉第 16-19 小節

此段的旋律,貝多芬使用B 段的最後一句詩詞「永遠的愛情的眼淚」作句末擴充,

並將短短的一句歌詞,賦予強烈的情感及生命力。歌者要善用貝多芬在樂譜上所寫的音 量變化,才能讓每段旋律充滿著哀傷,並且唱出貝多芬悲慟的情感。最後一小節,貝多 芬使用下行音型來描繪眼淚無止盡的流,也同時表達出心情的低落及絕望,如【譜例 43】。

【譜例43】〈悲中之喜〉第 20-23 小節

以演唱者的角度來說,雖然本曲不長,但是曲調十分激昂,必須注意情緒的鋪陳。

另外,某些句尾的歌詞為愛情(Liebe),貝多芬為了強調愛情的延續性,結尾的時候必 須漸慢,這時更須注意氣流的控制。而本曲的高潮為三大拍的G 音,此音域已經抵達男 中音音域上限,必須特別控制注意,可以借用伴奏的搭配之以降低演唱難度。

〈渴望〉(Sehnsucht)

表格 8〈渴望〉原文與中文翻譯 Was zieht mir das Herz so?

Was zieht mich hinaus?

Und windet und schraubt mich Aus Zimmer und Haus?

"Er singet so lieblich Und singt es an mich."

Die scheidende Sonne Und finster und finstrer Umschlingt sich der Gang;

Auf einmal erschein ich, Ein blinkender Stern.

"Was glänzet da droben, So nah und so fern?"

Und hast du mit Staunen Das Leuchten erblickt;

Ich lieg dir zu Füßen, Da bin ich beglückt!

落山的太陽 亮的眼睛;讓我在你的腳邊躺下,我會感到幸福的無涯。」(Und hast du mit Staunen das

leuchten erblickt; Ich lieg dir zu Füßen, da bin ich beglück),轉換成象徵光明與快樂的

【譜例47】〈渴望〉第 39-42 小節

【譜例48】〈渴望〉第 50-52 小節

由以上五種伴奏音型可以看出,貝多芬將鋼琴伴奏型態多元化,透過詩詞內容的傳 遞,搭配不同的節奏型態,讓每個樂段的音樂具豐沛且有趣味性。由五段的伴奏比較可 以看出,左手的部份越來越稠密、厚重,這代表內心的愛意越來越堅定、強烈,與詩「先 寫景、後示愛」的方式相同。

另外,貝多芬在每一段落的後兩句,都採用漸慢、小聲的方式,以強調內容,代表 貝多芬認為每段後兩句為詩的重點與總結。

歌者演唱「什麼在使我的心胸激盪」(Was zieht mir das Herz so)進入到 A 段(第 一小節到第十二小節)。當旋律進入到第三小節,貝多芬使用許多跳進來呈現問句上揚 的語氣;所以,歌者一開始如說話般的方式演唱,也因為貝多芬運用跳進的音型,使得

歌者在演唱時聽起來像斷奏。歌曲在每一樂段結束後,鋼琴伴奏都會彈奏前奏的元素,

如【譜例 49】,以預示新的樂段即將開始。

【譜例49】〈渴望〉第 1-3 小節

接著,進入到第七小節鋼琴伴奏音型的轉換,歌詞由問句轉為場景,歌者的旋律開 始級進演唱且較為流動,並於第八小節開始漸慢小聲,強調歌詞「那是我願去的地方」

(da möcht’ ich hinüber, da möcht’ ich wohl hin)的重要性,如【譜例50】。

【譜例50】〈渴望〉第 7-10 小節

當歌者演唱「正疾飛的鴉群」(Nun wiegt sich der Raben),歌曲進入到 A’段(第十 三小節到第二十四小節),歌詞的內容提及到鴉群們在天空中飛行的情景,所以貝多芬 在此段使用十六分音符的跳進來描繪出鴉群們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飛翔,如【譜例45】。

演唱的部分,如同A 段的處理。

接著,「她漫步走來」(Da kommt sie und wandelt)進入到 A’’段(第二十五小節到 第三十六小節),貝多芬欲描繪歌德看到女子向他走來,他迫不及待地向前走去,所以

在鋼琴伴奏型態上有推進的效果,如【譜例46】。歌者在情緒上面的變化,因為此時已 經不是單純的描述景色,而是面對愛人,因此情緒轉為激動。

進入「落山的太陽」(Die scheidende Sonne)為 A’’’段(第三十七小節到第四十八 小節),此段的歌詞講述著太陽西下,美人卻無視這美麗的風景,在朦朧的夜色中消失。

歌者的旋律由小聲進入,彷彿看著那美人愈走愈遠,並在自己眼前消失;所以,此樂段 在音色上較溫柔且小聲。而鋼琴伴奏的部分,出現第四種伴奏音型,如

【譜例47】貝多芬像是描繪著美人一直向遠方走去的身影。

最後,進入「一顆明亮的星」(Auf einmal erschein ich)到 A’’’’段(第四十九小節到第 六十小節),此段的歌詞將天上的星辰轉化成美人,所以貝多芬在第四十九小節直接轉 平行調到B 大調,將原本較鬱卒的旅程變為幸福的天堂。演唱的部分,歌者必須特別注 意升D 音,將愉快的情緒渲染出來。至於,鋼琴左手的伴奏音型,貝多芬利用十六分音 符描繪出星辰在天空閃爍的情景,如

【譜例48】。

接著,在第五十三小節字「遠」(fern)上有延長記號,歌者將此音高最後往上收 尾,表現出星星在「遙遠」的天際,如 【譜例 51】。最後,貝多芬在此段的最後一句 話「我會感到幸福的無涯」(Da bin ich beglückt)重複兩次,強調著幸福的滋味,所以 歌者在演唱時音高的收尾必須往上揚起,象徵著幸福滿載的感覺。

【譜例51】〈渴望〉第 53-56 小節

以演唱者的角度來說,本首歌的旋律簡單,但是每段歌詞無論是內容或是意境均不 同,必須花大量時間記憶以及充分體會其內容。每一段歌詞進入之前,需注意與伴奏的 配合。本曲整體而言是由小調轉為大調、由黑暗轉向光明的過程,此為本首歌最重要的 傳遞內涵,在詮釋與心境上必須特別注意。

〈贈彩繪的帶子〉(Mit einem gemalten Bande)

表格 9〈贈彩繪的帶子〉原文與中文翻譯 Kleine Blumen, kleine Blätter

Streuen mir mit leichter Hand Gute junge Frühlingsgötter Tändelnd auf ein luftig Band.

Streuen mir mit leichter Hand Gute junge Frühlingsgötter Tändelnd auf ein luftig Band.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