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歌德是德國最偉大的詩人之一,常與荷馬(希臘文:Ὅµηρος, 生卒年不詳)、但丁

(Dante Alighieri, 1265-1321)及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並列,為 西方世界的四大文豪。本論文所選用的藝術歌曲均以歌德的作品為詞,除了有音樂性之 外,更富有文學性。文學作品往往反映出作者的性格與遭遇,作者也會將思想與情境透 過文學表達,兩者密不可分。為了深入了解歌德的作品,以下將簡略敘述其生平、不同 年代之重要作品以及對文學和音樂產生的影響。

第一節 生平簡介

歌德出生在法蘭克福。歌德的曾祖父是一名鐵匠。祖父是裁縫師,結婚之後改經營 旅館有成。歌德的父親約翰(Johann Caspar Goethe, 1710-1782)出生之後家境已經十分 寬裕,也受到良好的教育。約翰曾在萊比錫(Leipzig)學習法律,後來當過律師,也曾 經在威次拉爾(Wetzlar)的最高法院工作。歌德的母親卡塔琳娜(Katharina Elisabeth Goethe, 1731-1808)是法蘭克福市長之女,喜好文學。兩人於 1748 年結婚。除了歌德之 外,歌德的母親總共生下六個孩子,但是除了妹妹科妮莉亞(Cornelia Schlosser, 1750-1777)之外,其他的兄弟姊妹都夭折了。

歌德出生在富裕的家庭,父母又均有良好的法律和文學素養,這對歌德後來的成就 有深厚的影響。有了父親的支援和母親的啟蒙,歌德從小時候就開始閱讀大量的文學作 品。和許多歐洲家庭一樣,歌德家族信奉基督教的路德教派,宗教信仰是歌德家庭中不 可或缺的一部分。身為市長的外孫,歌德可以自由地在劇院出入,也因此喜歡上了戲劇

和音樂。歌德自述曾經在14 歲的時候看過年僅 7 歲的莫札特的演出。4 格蒙》(Egmont)、《托爾夸圖.塔索》(Torquato Tasso)、《浮士德》中的幾個片段。

1788 年 9 月,歌德與同為「狂飆突進運動」代表的詩人席勒第一次見面,席勒於 1794 年寫了一封長信給歌德,除了仔細分析歌德的作品之外,也把自己跟歌德做了比較,

表達合作的意願。歌德與席勒的合作是中年最重要的大事,兩人共同創作了許多詩歌,

也創辦了文學雜誌和威瑪歌劇院。受到席勒的鼓舞,歌德完成了《威廉‧邁斯特的學習 時代》(Wilhelm Meisters Wanderjahre)以及浮士德的第一部。席勒於 1799 年也搬到威

4 歌德曾經告訴過愛克曼(Johann Peter Eckermann, 1792-1854, 《歌德對話錄》(Gespräche mit Goethe)的作者),「我在他七歲時看過他」(I saw him when he was seven)。

5 這座城市位於法國的東端,隔萊茵河和德國相望。在歷史上,德法曾多次交替持有主權,

因此該城市在文化和語言上兼具德法兩國的特點。

6 歌德於1810 年發表 Theory of Colours(德語:Farbenlehre), 大力批判牛頓(Isaac Newton, 1642-1727)以及許多物理學家。

7 有關歌德童年時期和 1775 年之前的生活,可見其自傳《詩與真》(Dichtung und Wahrheit)。

瑪,不過歌德和席勒兩人卻分別於十九世紀初染上重病,席勒更於1805 年過世,兩人 的合作也不得不被迫終止。

歌德自 1788 年即與克利斯提娜(Christiane Vulpius, 1765-1816)同居,直到 1806 年兩人才正式結婚。兩人在1789 年就育有一子奧古斯特(Julius August Walther von Goethe, 1789-1830)。在 1808 年 10 月 2 日,拿破崙(Napoléon Bonaparte, 1769-1821)

在威瑪附近召見了歌德,拿破崙也邀請歌德訪問巴黎,但因交通不便加上歌德年事已高,

所以沒有成行。同年10 月 14 日,歌德也被授與法國「榮譽軍團」勳章(Légion d'honneur)。

1831 年,歌德完成畢生大作《浮士德》第二部。1832 年,歌德因為心臟病死亡,

死後葬在威瑪的公爵墓地(Ducal Vault)。

除了席勒之外,歌德也有許多親近的友人,例如赫爾德是歌德在 1771 年於斯特拉 斯堡念書時結識。赫爾德年長歌德五歲,是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的學生,

其作品《論語言的起源》(Treatise on the Origin of Language)是狂飆運動的基礎。歌德 在1812 年曾經和貝多芬見面,本論文在第五章 歌德與貝多芬」 相遇中詳述。另外,

歌德在晚年也曾經和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 1809-1847)有過一段忘年之交。孟 德爾頌的弦樂八重奏(String Octet, Op. 20)就是受到《浮士德》詩句的啟迪。

歌德一生的情史豐富,歌德也為她們寫了許多不朽的作品。這部份本論文會在下一 節一起提及。

第二節 情史與重要作品

歌德一生總共創作上千首詩歌,數以百計的小說、戲劇和論文,以及一萬五千封書 信,這些作品對後世的影響難以估計。顧及篇幅,本文也無法在此將作品細列。不過歌 德曾和許多女性有人有親密的情誼,除了克利斯提娜之外,其餘人選至少有五位,也為 她們寫下許多傳世作品。例如歌德在1766 年,曾與荀考普芙(Käthchen Schönkopf, 1746-1810)相戀,也為她寫出處女詩集《安內特》(Annette)。1770 年認識布希昂

(Frédérique Brion, 1752-1813),寫了一些有名的詩,例如〈歡會與離別〉(Willkommen und Abschied)、〈五月之歌〉(Mailied)8、〈野玫瑰〉(Heidenröslein)。91771 年,歌德愛 上布芙(Charlotte Buff, 1753-1828),這段情緣讓他寫出早期的代表作《少年維特的煩惱》。 1775 年,歌德和銀行家遺孀莉莉(Lili Schönemann, 1758-1817)相戀,兩人後來也曾經 訂婚,不過後來因為雙方個性不合和家庭因素分手,但是歌德為了她寫下許多愛情詩。

如〈新的愛,新的生活〉(Neue Liebe, Neues Leben), 本論文會詳細陳述。10在威瑪時代,

他認識了女官史坦恩(Charlotte von Stein, 1742-1827),雖然女方比他大七歲而且已經生 過七個孩子,但是她對歌德來說有一股難以言喻的魅力。兩人的往來長達十餘年之久,

透過書信傳情,歌德留下許多詩篇。1823 年,74 歲的歌德曾經向 19 歲的少女勒夫茨沃 提親(Ulrike von Levetzow, 1804-1899),不過兩人年紀差距過大,結果當然令歌德失望,

歌德寫下了著名的《馬利恩巴德悲歌》(Marienbad Elegy)。11

8 貝多芬曾經為此首詩譜曲,我們會在第五章 歌德與貝多芬第二節 作品 52 第四、七號中介 紹。

9 本詩為敘事體,已經被舒伯特(Franz Schubert, 1797-1828)等作曲家譜成 100 種以上不 同的歌曲。

10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歌德──流浪者的夜歌》,錢春綺 譯(台北:愛詩社出 版事業部,2010)。

更多關於歌德的情史,可以參閱鍾肇政,《歌德激情書》(台北:草根出版社,2003)。

本論文選用的作品多半為情詩,我們可以由這些作品,與歌德的生平對照,了解他 與不同女性的關係,以及遇到不同的際遇時所反應之心境。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