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遊戲評估分析與討論

第四節、 供需法則之概念掌握

關鍵因素(Key Factor),接著會挑選一組進行個案深入探討,審視其遊戲歷程 中與關鍵因素的連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9

圖 4-2. 相依性關鍵字轉換圖

「挑選地契」與其他階段的數值都相對其他組合低,與「房屋交易」的 3 分説明地契是蓋房屋的前置作業,只有競標資源的數值權重特別高,不少受測 者有表示「看競標的地契去考慮挑地契」,這是爲了考量到手上的地契組合是 否有足夠的競爭力。而「競標資源」除了與「蓋房屋」有 2 分,它與「升級區 域」和「房屋交易」有 3 分,受測者(Y)表示「由於資源有限,不透過競標基 本不可能升級」,也有受測者(J)認爲「競標和其他幾乎都有,是最關鍵的」。

「蓋房屋則」與「升級區域」有 4 分權重,受測者(J)表示是因爲「要留 地契和建材才能升級,畢竟資源有限」。「蓋房屋」與「房屋交易」達最高 6 分則是受到普遍認同,畢竟蓋房屋就是爲了賣出,但受測者(S)卻認爲「競標 和選地契和賣房子是他所考慮的,只要考慮能不能賣得掉,因為一定可以蓋成 功」,他認爲挑選地契有順序問題、競標有競爭問題、交易有機率的問題,然 而蓋房屋沒有這些問題,想蓋就會蓋成功,提供了另一類的觀點。

受測者(Y)表示「除了交易,其他都很近,前面都可以自己部署和考慮,

但卡牌交易反而無法掌握」,同樣說到了受測者(S)的觀點。本研究認爲圖 4-2 只能表達大部分人所考慮的事情,所得出的結論不代表一定正確,往往正確的 可能只會有幾人,就如同《寶島建設》的遊戲裡 4 人只會有一人勝出,32 人裡 只會有 8 人勝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1

的實際競標價格,根據第四章所描述的成本結構,所有競標的最高價格應為綠 色綫條的一半左右,否則便是超出成本;而四個回合裏,根據紅色箭頭,玩家 們的出價非常接近本研究預設的市價(綠色曲綫的一半),而隨著綠色曲綫的 攀升,玩家的出價也隨著調整(最右邊的紅色箭頭),證明玩家明白房屋市價 的調漲意味著資源的價格區間得以提高。

透過視覺來判斷 8 組的競標價位與房價水準對比圖,扣除資料丟失導致圖 表不健全的 3 組,剩下的 5 組都滿足了這個條件,可以理解為 5 組的人都瞭解了 成本與需求之間的關係概念。

圖 4-3. 競標價位與房價水準對比(第 8 組)

密封次價拍賣在圖表上則較難看出所有組別是否有達到一致性,以第 6 實 驗組所計算出的圖 4-4 為例,在第 5 回合競標地契(L5)時只有兩人參與競標,

而另外兩人放棄,結果為玩家三號(P3)險勝玩家一號(P1),可詮釋成玩家 一號成功擡高了玩家三號的成本,畢竟兩人出價差不多;這形成了一個互相揣 摩與猜測對方出價與需求的比拼。

從圖 4-4 也可以看出,作爲黑色的玩家二號(P2)除了第五回合放棄之外,

每一回合的競標都提出了「巧妙」的價格,在第 6 回合競標(L6)以微差獲得 勝利,在第 7 回合競標地契時(L7)為第二高價,在第 8 回合競標地契(L8)

則是看透其他人在最後一回合不會出手而以極低價買入地契,在第 5、6、7 回 合競標建材(M5、M6、M7)保持在與第一差不多的第二高價的狀態,最終在 第 8 回合競標建材(M8)時完勝對手;可以明顯看出玩家二號(P2)除了非常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2

積極地參與競標,在第 6 回合後逐漸掌握其他玩家的需求,並在第 8 回合完勝 其他受測試者。

圖 4-4. 密封次價拍賣對比(第 6 組)

透過這張圖觀察其他受測者,可以發現玩家三號(P3)與四號(P4)在該 遊戲中表現非常弱勢,而玩家一號(P1)很積極努力地在參與競標,也在第 6 回合的競標地契(L6)、第 6 與第 7 回合競標建材(M6、M7)時險勝玩家二號

(P2);或許玩家三號(P3)與四號(P4)缺乏現金競標,但事實上從數據分 析的現金流圖 4-5 來看,所有受測者在第 5 回合後都有不少的現金參與競標,而 玩家三號(P3)與四號(P4)其實正是最多現金的人,他們很可能只是不想參 與,並以最低的承受價格去拉高價碼。

圖 4-5. 現金流(第 6 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3

在密封次價拍賣商,玩家二號(P2)在競標表現得非常優秀,玩家一號

(P1)也很努力地在跟進,但這不代表玩家三號(P3)與四號(P4)就不懂得 競標,他們只是選擇不冒風險去標高價格,走較爲低風險的策略;事實上這場 遊戲的勝利者是玩家四號(P4),他領先其它受測者 5 萬的差距,從圖 4-6 來 看,玩家四號(P4)也是這場遊戲中唯一零虧損任何資源的受測者,他掌握了 完美供給的概念,以至於沒有浪費任何資源,表現非常的優秀。

圖 4-6. 遊戲玩家平均總合(第 6 組)

雖然第二種拍賣方式較難以看出受測者們是否有掌握需求的概念,卻能看 出更深的脈絡,因爲是密封拍賣的關係,受測者們能更大幅度地拉開差距,也 能看出在競標上積極與消極參與競標的受測者,再透過其他圖表的輔助,更完 整地將受測者的決策脈絡加以詮釋。

3. 市場交易的脈絡

市場交易是《寶島建設》最核心的機制之二,正如競標融入了需求法則,

市場交易融入了供給法則,受測者們透過滿足市場需求獲得金錢,房屋太少容 易失去交易機會,房屋太多賣不出是浪費,拿捏得剛剛好正是每一位供應商

(Supplier)必備的技能,也體現了玩家能更好地預估市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4

圖 4-7. 房屋出售次數

圖 4-8 整理了所有玩家的房屋出售次數,最高為 11 棟房屋,最低為 3 棟,

受測者們在統計上普遍能出售的房屋約在 7~9 棟,而透過圖表能明顯受測者們 平均的房屋出售率高於本研究的預設值 8(至少有 8 棟房屋可賣),代表遊戲的 交易卡牌的隨機性不會很高,也代表明大部分受測者有能力應付市場交易。

圖 4-8. 每組的房屋交易狀況

從圖 4-8 中可以看出,每組的人所出售的房屋數量,透過這張圖能觀察在 遊戲進行中每個人的實際房屋交易表現;值得關注的是第 8 組(Team 8)的現 象,也是所有遊戲中唯一一位只出售了 3 棟房屋的玩家二號(P2),然而這與 第 8 組的其他受測者出售的差距高達 5 棟房屋,作爲教學者可能需要關心玩家 二號(P2)的實際情況。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5

三、個案探討

續圖 4-8 所發現的現象,在不接觸受測者的前提下,本研究將用所研發的 數據分析系統針對玩家二號進行個案探討,瞭解玩家二號在遊戲裡所遭遇的狀 況,透過這樣的分析找出「為何玩家二號只出售三棟房屋」的癥結點。

1. 從結果上反推

從圖 4-9 可以看出,除了出售房屋的數量極少導致利潤低,也並無投入太 大的成本,然而卻在遊戲結束時損失了 3 份地契和 2 棟房屋(不計分);若以 成本等同最低售價來算,玩家二號(P2)至少虧損了 140k;因此可以假設玩家 二號並不是沒有房屋可賣,而是沒有賣房屋的機會。

圖 4-9. 遊戲玩家平均總合(第 8 組)

2. 從「現金流」觀察

從圖 4-10 可以看出玩家二號(P2)的現金一直非常低,維持在 100k 左右,

本研究有設限最高競標價碼為 100k,所以他並非因為現金不足無法參與競標,

從而導致資源不足令他無法推出有效的房屋組合滿足交易市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6

圖 4-10. 現金流(第 8 組)

3. 從「競標模式」觀察

針對公開喊價拍賣,本研究通過每個玩家的操作與決策關聯圖(請參考附 錄七)發現,玩家二號(P2)分別在首四回合地契競標中分別提出了 19000、

39000、10000、8000,而在競標地契階段則提出了 19000、0、28000、41000,

事實上他距離贏得競標物的價碼並沒有很大差距,都以微差落敗;而從圖 7.11 的密封次價拍賣來看,他在競標表現得非常弱勢,出價方式極為保守。

整體來看玩家四號(P4)在競標裡表現十分強勢且壓制著所有人,即便競 標無法獲得資源,玩家一號(P1)和三號(P3)也有辦法讓自己不處於弱勢,

所以即便競標表現弱勢是玩家二號的痛點,也非主要原因。

圖 4-11. 密封次價拍賣(第 8 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7

4. 從「挑選地契」觀察

從圖 4-12 可以清楚發現玩家二號(P2)以經營市區(Land 1)為主,我們 也可以看出這場遊戲的受測者們都採取經營單一房屋區域的策略,他們所挑選 的地契種類平均並沒有超過兩種;在專注經營某塊區域的情況之下,風險也較 分散投資來得高,但這也限制縮了原因,因爲只經營市區,在比對交易市場就 簡單許多。

圖 4-12. 玩家每回合所挑選的地契(第 8 組)

5. 從「房屋與交易市場」觀察

從圖 4-13 中可以發現玩家二號(P2)在第 2 回合進行了第 1 次交易,接著 在第 3 回合並未進行任何蓋房屋與房屋交易,結果導致了在第 4 回合時玩家四 號(P4)因爲順序優勢早一步搶走了玩家二號(P2)的交易機會,使得他無法 賣出蓋好的 2 棟房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8

圖 4-13. 房屋與市場交易圖(第 8 組)前

(Market 下方的數字為市場交易牌的順序,斜線 /2 為當前的交易卡牌,因爲有 4 組交易卡牌,

故有四排數字)

然而玩家二號(P2)在第 7 回合前也完全沒有碰第一排任意卡(Market 第 一排/4),終於在第 6 回合任意卡被玩家四號(P4)交易之後,玩家二號(P2)

在第 7 與第 8 回合雖然進行了交易和升級的動作,但也只分別賣到了 2 棟房屋,

加上第 2 回合賣的房屋合計 3 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9

圖 4-14. 房屋與市場交易圖(第 8 組)後

假設說玩家二號(P2)是有目的性地在囤積市區(D1)的房屋,且也提高 了房價,他很可能在等候最大利潤,即 3 棟房屋的交易機會,但從圖 4-14 來看 3 棟房屋剛好是最後一張(Market 第一排最右),玩家二號(P2)到最後也沒 有等到 3 棟房屋的機會出現;值得一提的是從圖表發現玩家二號(P2)其實有 很多交易的機會,但他卻選擇不交易,似乎在「等候某種時機」,這可能是他 猶豫不決,或想升級後才賣,或想等 3 棟,他花了很多時間在「等待」,而導 致最終只賣出了 3 棟房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0

圖 4-15. 二號玩家之操作行爲狀態轉移圖(P2)

6. 從「操作行爲狀態轉移圖」觀察

玩家之操作行爲狀態轉移圖,是將玩家的操作行為的資料進行序列式整理 後繪製,圖的編碼可以參考操作行為編碼表(第三章、表 3-3),而圖上的數字,

玩家之操作行爲狀態轉移圖,是將玩家的操作行為的資料進行序列式整理 後繪製,圖的編碼可以參考操作行為編碼表(第三章、表 3-3),而圖上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