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三節 個人目標的影響

個人目標對一個人的影響為何?根據過去的研究,可以知道,個人目標對人們的 行動、生活、身心健康與幸福感受有著不同的影響,此外,Frankl 也提到,目標不僅在 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了一些作用,當人們面臨生死存亡之秋,目標還可以提供人們 支持,使我們在極其艱困的環境下,仍能夠忍受現實生活的苦難,懷抱著某些願景繼 續活下去(趙可式、沈錦惠譯,1983)。下段開始,將分述以上論點的內涵。

壹、 個人目標對人們行為與生活的影響

Frankl 在「活出意義來」一書中,描述了集中營俘虜的生死存亡景況,他認為,如 果想要使俘虜擁有堅強的內在力量,必須要為他指出某個可作為支持的未來目標。倘 若一個人感覺不到自己的個人目標和生命意義,便容易因為缺乏意義感,很快地便會 迷失在生活之中。對集中營俘虜來說,由於現實生活原就十分艱困而痛苦,倘若失去 了維繫一線希望的未來個人目標,則很快便會喪失繼續活下去的能量與勇氣,進一步 越來越靠近死亡(趙可式、沈錦惠譯,1983)。透過 Frankl 的著作,我們可以知道,當 人們面臨極其痛苦而煎熬的處境時,一個能夠彰顯生命意義與蘊藏未來希望的目標,

對人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趙可式、沈錦惠譯,1983),並且,倘若它可以讓衣不蔽體、

21

食不飽足,在精神和肉體上都遭遇苦痛的集中營俘虜們,透過目標所帶來的一線生機,

苟延殘喘地生活下去,那麼,類似地,當我們在日常生活遭遇極大的失落與苦痛時,

目標所提供的撫慰與支持,也將帶給人們極重要的安定力量。

對於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Emmons 和 King(1988),King 和 Emmons(1990) 的 研究談得更為細緻。他們認為,個人目標的設定,將會影響一個人的行為模式,進一 步影響其行動所帶來的感受。換句話說,當人們想要滿足自己的需求時,可以透過個 人目標的設定,引導自己的行為方式,最終透過需求的滿足,帶來愉悅的感受。Robert 等人(1998)則對此做了更細膩的描述,他們認為,當人們選定一種個人目標時,此個 人目標似乎就會隱隱成為人們生活的最高準則,為了使自己的生活符合個人目標的意 義,人們會朝能夠滿足個人目標的方向邁進,會把握能夠實現個人目標的機會,為自 己的生活作一些能夠靠近個人目標的安排。

除了以上兩者,近年來,則有許多學者的研究,都提到了個人目標對於人們生活 的正面影響。

Nico 等人(2010)的研究提到,典型的「美國夢」目標,即追求財富上的成功、

吸引力及聲望(fame),和人們的幸福感負相關。相反地,自我接納(self-acceptance)、

和他人有關連性(affiliation and community with others)、個人成長(self-growth)等,

則被認為和幸福感有正相關。此外,逃避目標和趨近目標(approach goals)對幸福感也 有不同的影響。研究顯示,追求逃避目標的人們,通常比追求趨近目標(approach goals)

的人們,經驗到更多的緊張情緒、對生活的不滿意以及生理症狀,也呈現了較少的幸 福經驗。

Patrick 等人(2010)以 UCLA 的 HERI 機構發展的個人目標問卷,發現在親社會

(prosocial)、財務(financial)、創造力(creative)、個人認同(personal recognition)

等四類目標中,僅有親社會的個人目標,有效預測了個人的生產力、個人成長、目標 和整合(integrity)的預測變項,擁有親社會的目標,最能夠讓人們感覺「幸福感」。

研究表示,這樣的結果可能來自於該大學的氛圍,由於抽樣的學校非常鼓勵學生們將 焦點關注在他人身上,也因此,學校裡認同親社會趨向的學生,比較容易覺得自己的

22

大學經驗是值得的,也因此造成較高的幸福感。透過這篇研究,我們可以發現,當個 人的目標與所處環境認同之價值觀一致時,人們會因為環境的認可,也認同了自己的 經驗,對個人的生活感到滿意。在此篇研究中,並非因為親社會個人目標的內容而導 致了幸福感,其關鍵在於個人與環境的價值是否一致。

另外,研究還發現,當人們在實踐目標的過程裡,常常會透過某些機制,影響人 們是否感覺幸福。例如,Franciska 等人(2008)為了了解個人目標內容與歷程是否與社 會歷史因素有關,因此調查了瑞士德語區 75、50、25 歲等三個族群的個人目標內容,

以及可控制感、社會共識與成功感受對人生滿意度的影響。研究發現,個人目標透過

「達到目標的成功感受」、「人們對目標的影響程度大小」和「同樣年紀的人,跟自己 有著類似目標的多寡」影響了人們的人生滿意度。研究發現,對 50 和 25 歲的族群來說,

個人目標透過對目標的「成功感受」和「可控制感」影響人們的快樂,對 75 歲的世代 來說,個人目標則是透過「社會共識感」影響人們是否感覺快樂。另外,Nico 等人(2010)

則研究了腦傷病人個人目標的內容、重要性、可達成性和成功感受等變項和幸福感的 關連性。該研究發現目標的成功中介了目標的重要性和幸福感,並且,這樣的中介效 果在「成就」和「親密」的個人目標中最為明顯。最後,Lyubomirsky 等人的研究(2010)

則發現,在人們每週的生活經驗裡,「自主」(autonomy)和「與他人有關連性」

(relatedness)感受的增加,將中介了人們正向活動和幸福感的關聯性。然而,自我決 定理論的第三個元素「能力感」(competence)則對正向活動和幸福感沒有中介效果。

該文的「自主」定義,並非以問卷形式測得,而是在實驗設計中,並不讓受試者知悉該 參與實驗的目的,受試者只知道自己參加了一個認知測驗,並不知道他們所採取的行 為,與其自身的快樂感受增加有關。

簡而言之,這幾篇文獻都提到了目標對於人們生活的影響。首先,一旦人們擁有 自己的個人生活目標後,將會大大影響了其生活的選擇與行為,使自己逐步朝著目標 的方向前進,再者,目標的存在,將使人們能夠忍受苦痛,對未來懷抱希望,最後,

個人目標的存在,將對人們生活有著許多的正面影響,例如人生的滿意度的提高、好 情緒的增加、個人生產力上升、個人成長增加…等。因此,個人目標確實會對人們的

23

生活產生許多的影響。

貳、 高低層次目標對人們生理與心理疾病的不同影響

不同層次的目標也對人們有著不同的影響,研究發現,具體、明確、可執行、目 標導向的低層次目標和生理疾病高度相關,抽象、具思考性的高層次目標則和心理困 頓,特別是憂鬱較有關(Emmons, 1992)。

根據 Pennebaker 於 1989 年的研究(引自 Emmons, 1992),高層次的思考方式代表 了面對壓力時的對抗方式,這種與壓力對抗的方法,將提高了負面的情緒,也因此,

當人們處於高壓時刻,高層次的思考確實是預測心理困頓的指標。然而,為何當人們 處於沒有壓力的時刻時,高層次的思考方式也與負面情緒有關呢?Emmons(1992)的 研究認為,控制理論和目標設定理論可以為這樣的現象提出可能的解釋。

控制理論(control theory)(Carver & Scheier, 1982, 1990;引自 Emmons, 1992)提 到,人們會透過具體的行為,縮短現實狀況和理想目標的差異。然而,具體行為的內 容,將依個體的差異而有不同。有的人傾向訂定具體的作法,有的人則以抽象的原則 為標準。以高層次目標的追求者來說,常以相對抽象的目標進行自我管理。然而,當 目標越抽象時,將越難評估目標是否已經達成,因此,Semmer 和 Frese(1985;引自 Emmons, 1992)認為,憂鬱可能正來自於目標難以評估所帶來的模糊性。目標設定理論

(goal setting theory)(Lee et al., 1989; Locke & Latham, 1990;引自 Emmons, 1992)則 提到採用特定目標的重要性,當目標越具體明確,越容易觀察到成果。然而,由於高 層次目標追求者的目標多半較抽象模糊,他們常感受到更多的困難,也需要更多的努 力,並且在過程裡,也常感受到較多的模糊性。雖然如此,若以結果論之,令人訝異 的是,高層次目標追求者成功實現目標的機率並沒有比較少,Emmons(1992)認為,

這可能是因為目標模糊的本質,使他們較易免於失敗的結果,雖然,這樣的結論和過 去研究已呈現的並不完全一致。

透過控制理論和目標設定理論,我們可以知道,高層次目標追求者因為目標的模 糊性,常不易評估目標是否已達成,這種模糊的特點,使高層次目標追求者較容易產

24

生心理健康的問題。

除了目標的本質,該文也從目標衝突的角度,解釋了高層次目標追求者的憂鬱現 象。一般會認為,由於高層次目標追求者較傾向自我定義(self -defining),因此目標 的衝突會比較少。然而,Emmons 和 Kings(引自 Emmons, 1992)發現,當人們比較常 自我反省和沉思時,比較容易覺得目標是衝突的。比較高層次與低層次目標追求者,

可以發現,高層次目標的追求者比起低層次目標的追求者,更常思考他們的目標,也 更能夠承認存在於目標間的衝突以及自我和理想間的差距 ( Higgins, 1987 ;引自 Emmons, 1992)。此外,也有文獻指出,衝突、模糊性和自我和理想的不一致常是預測 負面情緒和生理疾病的重要指標(Emmons & Kings, 1988; Straumans & Higgins, 1988;

引自 Emmons, 1992)。

綜合上述兩者,高層次目標追求者可能會有較多的負面情緒和生理疾病,然而,

由於高層次目標的追求者比較能夠處理和解決其目標衝突,並且,他們的行為比較能 夠自我修正,因此長期來說生理上是比較健康的,僅僅在負面情緒上會較明顯。低層 次目標的追求者則因為不易承認衝突,比較不容易遭遇心理困頓,但卻會以生理疾病 作為其代價。

簡單地來說,高層次目標追求者由於自我反省和經常思考的特質,使他們比起低

簡單地來說,高層次目標追求者由於自我反省和經常思考的特質,使他們比起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