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一章 緒論

目標,是否為人生之必須?美國著名的勵志演說家萊斯‧布朗說:「瞄準月亮,即 便你沒達到,你將置身星星之中」;愛因斯坦則說:「在一個崇高的目標支持下,不停 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會成功」;中國古人不講目標,卻常常提到「立志」的概念,

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 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也問顏淵、子路:「盍各言爾志?」我們常常可以在古今中 外的格言裡,看到許多「目標」、「理想」、「立志」的痕跡,也從這些話語中,看到 了目標對個人的重要性:似乎它可以使我們更有成就、它可以使我們的生命有價值,

使我們的生活有依歸…。然而,果真如此嗎?有目標的人生,真的比較好嗎?沒有目 標的人生,又會是什麼樣子?立定目標,是成功人生的必要條件嗎?

從小,我便喜歡透過設定和達成許多大大小小的生活目標,得到小小大大的成就 感,然後偷偷在心裡覺得:自己真是好厲害!後來,讀了 Adler 理論,自然而然便特別 喜歡「虛構目標」的概念;再後來,研究者的生涯在幾經衝撞思考後,終於轉到了諮商 領域,又恰巧處於二十、三十歲的人生轉折期,看見自己和朋友們在種種目標間努力 著,引起了我對於台灣年輕人個人目標深深的好奇與興趣,也因此開始了這篇研究。

接下來,將從我自己的故事開始,首先在第一節說明開啟這篇研究的「研究動機」,接 著在第二節說明本研究的「研究目的與問題」,第三節與第四節則分述本研究的「名詞 釋義」與「研究貢獻」。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本研究的研究動機為「長大的美麗與哀愁:從生活經驗開始,看見共同的徬徨與困 惑」、「成年前期是未來成年生活的重要奠基時期」及「個人目標對人們的生活影響極 為深遠」等三個部分。

壹、 長大的美麗與哀愁:從生活經驗開始,看見共同的徬徨與困惑

本研究緣起於研究者個人的生活經驗,原以為,長大代表著可以盡情進行各種選擇

2

的美麗,卻發現因著年紀的壓力和有限的生活經驗,成年前期人們的目標選擇中,常常 得要面對許多的苦惱與焦慮,除了研究者自身,也在周遭的朋友裡發現了共同的挑戰,

因此,開始了這篇研究的契機。

一、 猶記 25 年華:我的彩色人生正要開始?

06 年的夏天,捧著我的第一本碩士論文,到圖書館辦理離校手續,我的心情可以 用「狂喜」兩個字來形容,我想:「Yes!我的彩色人生終於要開始了!」該念的書念 完了,對老爸老媽有了個交代,從今天開始,我終於可以自己賺錢,過自己想過的生 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卻沒料到,是阿,的確是擁有了自主權,可以安排自己的生 活,但,人生的功課可也是現在才要開始,畢業,不只是享受著獨立和自由的甜美快 樂,同時,也意味著選擇與負責的開始。

二、 選擇的難題:原來人生的功課現在才開始…

24、25 歲以前,生活的目標是很單一的:考進第一志願上好大學、考進好大學上 好的研究所、拿到碩士文憑才可以找到好工作,學生時代,頂多再談個浪漫滿點的校 園戀愛,或者參加幾個社團,揮灑自己青春無敵的本色,就覺得既快活又充實。

然而,當學生生涯告一段落,成為社會新鮮人之後,卻發現橫列在自己眼前的,

是各式各樣琳瑯滿目的人生商品,這時候,開始覺得困惑了:我想要的人生組合是什 麼?積極賺錢,在 30 歲以前存滿人生的第一桶金?還是運用這些錢,吃好的穿好的,

讓自己過得很開心,甚至,在 30 歲以前,去好多國家自助旅行,趁年輕的時候,享受 一下流浪的瀟灑?金錢的追求和休閒生活的規劃,似乎是一個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兩 難。

我應該要找個什麼樣的工作?在這樣經濟不景氣、實質所得低迷的年代,是不是 應該要聽老人家的意見,考個公務員,捧個鐵飯碗,過著穩定而沒有後顧之憂的人生?

還是應該要充滿企圖心,到私人公司去闖蕩,過著極為忙碌有挑戰的生活,和不同國 家的客戶接觸,搭上國際化的地球村列車,才不會被時代遠遠地拋在身後?又,在工 作之外,那些自己在學生時代尚未實現的夢想該怎麼辦?澳洲打工的年限是 30 歲,但 一旦出了國,就少了好幾年的儲蓄,會不會也錯失了許多工作的好機會?

3

在「男有分女有歸」的觀念下,我理想中的親密關係又是什麼?女性婚姻似乎是自 我成就的絆腳石,除了自己專業上的發展,社會上仍對優秀女性有著兼顧家庭與工作 的期待(簡維君、郭靜姿、林美和,2005),婚姻關係和追求自我的平衡點在哪裡?更 長遠地看,我要不要有伴侶?我要不要結婚?我喜歡什麼型態的感情生活?

選擇的多樣化已然造成了困擾,更麻煩的,還會面臨許許多多的限制與壓力,姑 且不論「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傳統社會和家族壓力,一過了 30 歲,女性馬上會面 臨的問題是:這輩子要不要有小孩?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最好做些安排,畢竟過 了高齡產婦的年紀,對媽媽和小孩來說,都充滿了許多風險。

另外,職場上的在職進修或專業能力的精進也是一大挑戰,如果想在某個領域有 些成就,30 歲是一個重要的定向年紀,倘若在工作了幾年之後,還是對於自己的未來 懵懵懂懂的,那麼,職場的現實很快就會撲面而來:為什麼工作了五、六年了,卻還 是沒有什麼亮眼的實際績效?同樣的工作表現,老闆何必付五、六年年資的薪水請一 個工作效能和新鮮人一樣的資深員工?為什麼在初出社會的這些年,工作轉來又轉去,

卻又毫不搭嘎,是不是抗壓性不夠?還是工作態度大有問題?過了 30 歲的關卡,面試 官不會再用看待新鮮人的眼光寬容以對,轉而是對於專業和資歷的高要求。這些種種 的限制與要求,都增加了許多年輕人的焦慮與壓力。

從畢業到工作幾年間,研究者面對了生涯價值觀的多元挑戰、婚姻與母職的選擇 與掙扎、工作與休閒如何平衡的拔河…等,我發現,原來,選擇也是難題,而這些的 議題似乎都與個人想要的生活目標有關。

三、 原來不只有我這樣:困惑與徬徨的普遍性…

原本,我以為這是我自己的困惑,後來卻發現,原來週遭的朋友也都面臨著同樣 的困惑與徬徨,我看見三十好幾的學長,從博班時代就立下創業的志向,一邊不斷地 累積存簿的數字,一邊累積各式各樣的工作經歷,然而感情生活一片空白,聚餐的時 候,總是在大家快要結束時,才從公司匆匆趕來,和大家聊的話題,若不是事業上的 進展,便是自嘲自己感情和生活的一片空白,真命天女到底在哪裡呢?另一個學長,

剛剛辭了穩定的工作,跑去國外打工,對他來說,一般社會觀念認為這個年紀應該要

4

有的存款、車子、房子…等,全都不被他看在眼裡,只有自由和流浪,才是他生活的 王道,但每每流浪過後,自己一個人待在租屋的房間裡,面對沒有歸屬感帶來的失落,

讓他偶爾也會懷疑,這,到底是不是我要的?除了他們,還有在感情經歷中受傷、失 望,最後只好全心寄情於工作的女性朋友 A,還有早早便結了婚,鎮日埋在尿布中,

覺得自己錯過了青春的朋友B…。

從這些點點滴滴的小故事裡,研究者發現,朋友們和我,這些同樣處在人生交叉 路口的台灣年輕人們,正為著生活的種種目標而努力奮鬥著,這些目標可能是工作的 選擇、金錢價值觀的思考、夢想與現實的平衡、親密關係的追求或者父職及母職的必 須性,除了個人選擇的差異,也可以發現,性別,也是個人目標選擇的影響因素之一,

以女性來說,由於生育年齡的限制,在考量個人目標時,常常會因為想要當個媽媽,

所以不得不犧牲了事業、金錢或者個人的夢想,對男性來說,雖然沒有生理上的限制,

但事業與工作的定向發展,卻似乎仍是台灣年輕男性被他人評價及自我肯定的重要指 標,因此,對這個年紀的成年男性來說,事業的發展所帶來的壓力,似乎是比女性要 高出不少的。

此外,研究者也發現,對年輕人來說,人生似乎充滿了無限的可能,卻也面對了 許多的壓力。在這個階段裡,必須面對許多影響後半生的重要決定,然而,在升學主 義之下,台灣的年輕人並沒有太多的機會可以在成年前期之前,嘗試不同的生活經驗,

也並不被鼓勵從各式各樣的冒險中,了解自己的喜好、價值觀和想要過的生活。對比 婚姻、生子、職涯等決定的重大,台灣年輕人的個人經驗和自我了解實在顯得太少,

也因此,更增添了進行生涯決策的焦慮、壓力與風險。

正因為在自己和朋友身上,我看到了大家對選擇的琳瑯滿目感到頭疼,也常困頓 於衝突的生活目標之間,使我對台灣年輕人的個人目標發展情形感到好奇,這個階段 的人們,往往仍在尋找自己的定位與方向,但同時,這個階段所面對的,又恰巧是許 多人生的重大任務,這個時期的選擇,往往對人的一生影響極為深遠,究竟,人們是 如何形成自己的個人目標?如何面對這些目標?倘若遇到了衝突,又是如何在衝突間 進行抉擇,進一步可以讓自己在這些掙扎中仍能安身立命?我認為若能透過研究,使

5

人們對於該年齡層的目標與選擇經驗有更多的理解,相信將能夠幫助這個階段的成年

人們對於該年齡層的目標與選擇經驗有更多的理解,相信將能夠幫助這個階段的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