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個人背景對主觀幸福感差異之假說檢定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68-75)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4.4 個人背景對主觀幸福感差異之假說檢定

表 4- 6 主觀幸福感問卷各層面的平均數分析總表

主觀幸福感問卷各層面名稱 平均數 標準差

主觀幸福感 3.65 0.68

人際關係

網路人際程度 3.06 1.27 朋友互動頻率 3.48 0.65 朋友親近程度 3.20 0.80

友誼支持度 3.78 0.71

休閒知覺自由

休閒勝任感 3.63 0.63

休閒控制感 3.57 0.75

休閒需求 3.46 0.78

休閒涉入程度 3.73 0.72

結果顯示不同的性別間變異性並無顯著差異,F(1,143)= 1.685,p =0.196,經由分析結 果顯示,不同性別對於主觀幸福感適宜進行t檢定分析。Facebook社群網站使用者的性 別對於主觀幸福感是否有顯著差異,經過t檢定分析之結果如表4-7所示,表中顯示性 別在主觀幸福感方面P值未達α = 0.05顯著水準,因此接受假設H1a,由結果顯示 Facebook社群網站使用者的主觀幸福感不會因性別不同而有差異。

表 4- 7 性別對主觀幸福感之 t 檢定分析表

研究變項 T 值 P 值 顯著性α=0.05

主觀幸福感 -0.855 0.394 不顯著

註:*p<.05 , **p<.01

本研究結果顯示Facebook社群網站使用者的性別對於主觀幸福感沒有顯著差 異,此結果與朱妙芳(2009)針對不同性別之高齡者在幸福感整體而言並未有顯著性 差異的研究結果符合;柯秀佳與陳村亙(2008)研究顯示在不同性別之部落客在主觀 幸福感並未有顯著性差異,也與本研究結果符合。而劉敏珍(2000)的研究顯示女性 老年人之幸福感較男性老年人高,則與本研究結果不符合;蔡維華(2010)的研究顯 示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對主觀幸福感有明顯差異,研究結果與本研究結果不符;劉秀枝

(2011)的研究顯示任教於台南縣之幼兒園女教師心理幸福感顯然高於男教師,研究 結果與本研究結果亦不符,分析與本研究結果不符的可能原因,有可能是因為上述的 研究對象分別為65歲以上老年人與大學生族群,較集中於某個年齡層的研究對象,而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之年齡層分布較廣,從15歲以下的國中生到51歲以上的退休人士皆 有。

究其可能原因,造成本研究結果不顯著的原因,有可能是會參與Facebook社群網 站的男、女性使用者,其朋友的交流互動較頻繁,興趣也較相近,當情緒不佳或遭遇 困境時,較容易從朋友群中得到心靈的安慰或有用的相關建議與資訊 ,所以從 Facebook社群網站中所獲得的主觀幸福感,在感受上其差異性較小。

4.4.2 Facebook使用者的年齡對於主觀幸福感差異

本研究依據受試者年齡的不同,將受試者年齡分成「22歲以下」、「23歲~30歲」

及「31歲以上」等三組,「22歲以下」有71人,平均數為3.69,標準差為0.67;「23歲

~30歲」有39人,平均數為3.71,標準差為0.72,「31歲以上」有35人,平均數為3.49,

標準差為0.63。本研究在進行單因子變異數檢定之前,對同質性假設進行檢驗,本研 究使用了Levene法進行變異數同質性檢定,結果顯示不同的年齡間變異性並無顯著差 異,F(2,142) = 0.644,p = 0.527,經由分析結果顯示,不同年齡對於主觀幸福感適宜 進行單因子變異數檢定分析。Facebook社群網站使用者的年齡對於主觀幸福感是否有 顯著差異,經過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之結果如表4-8所示,表中顯示 Facebook社群網站 使用者的年齡對於主觀幸福感方面P值未達α = 0.05顯著水準,因此接受設H1b,由結 果顯示Facebook社群網站使用者的主觀幸福感不會因年齡不同而有差異。

表 4- 8 年齡對主觀幸福感之變異數分析表

研究變項 F 值 P 值 顯著性α=0.05

主觀幸福感 1.237 0.293 不顯著

註:*p<.05 , **p<.01

本研究結果顯示 Facebook 社群網站使用者的年齡對於主觀幸福感沒有顯著差 異,而劉敏珍(2000)研究顯示 65 歲以上老年人的在不同年齡層對於幸福感各層面 有顯著的差異;湯慧娟與宋一夫(2005)認為不同年齡的老年人,在心理幸福滿足感 的整體層面達顯著差異,年齡越小在心理幸福滿足感越高;朱妙芳(2009)認為年齡 高低會顯著影響高齡者的整體幸福感受,隨著年齡越高,高齡者的幸福感感受會越 低;陳玥泠(2009)研究顯示台中市居民的年齡在主觀幸福感構念上有顯著的差異;

劉秀枝(2011)認為在 41 歲以上之任教於台南縣的幼兒園教師在其幸福感是高於 40 歲以下者,上述的研究皆顯示不同年齡的 Facebook 社群網站使用者在幸福感或主觀 幸福感有顯著性的差異,研究結果與本研究結果皆不符合,分析與本研究結果不符的 可能原因,有可能是因為上述的研究對象較集中於某個年齡層或集中於某個縣市,而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之年齡層分布較廣,居住地區亦較廣從北部地區到南部地區皆有。

究其可能原因,造成本研究結果不顯著的原因,有可能是會參與Facebook社群網 站的使用者,不管任何年齡層的社群網站使用者,其Facebook上的朋友群為實際生活 圈與網路上認識的相互重疊,交流互動較頻繁並習慣用網路溝通,較貼近實際生活,

所以從Facebook社群網站上獲得的主觀幸福感其差異性較小。

4.4.3 Facebook使用者的教育程度對於主觀幸福感差異

本研究依據受試者教育程度的不同,將受試者教育程度分成「專科以下」、「大學」

及「碩士以上」等三組,「專科以下」有35人,平均數為3.43,標準差為0.63;「大學」

有85人,平均數為3.73,標準差為0.67,「碩士以上」有25人,平均數為3.67,標準差 為0.71。本研究在進行單因子變異數檢定之前,對同質性假設進行檢驗,本研究使用 了Levene法進行變異數同質性檢定,結果顯示不同的教育程度間變異性並無顯著差 異,F(2,142) = 0.121,p = 0.886,經由分析結果顯示,不同教育程度對於主觀幸福感 適宜進行單因子變異數檢定分析。Facebook社群網站使用者的教育程度對於主觀幸福 感是否有顯著差異,經過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之結果如表4-9所示,表中顯示Facebook 社群網站使用者的教育程度對於主觀幸福感方面P值未達α = 0.05顯著水準,因此接受 設H1c,由結果顯示Facebook社群網站使用者的主觀幸福感不會因教育程度不同而有 差異。

表 4- 9教育程度對主觀幸福感之變異數分析表

研究變項 F 值 P 值 顯著性α=0.05

主觀幸福感 2.520 0.084 不顯著

註:*p<.05 , **p<.01

本研究結果顯示Facebook社群網站使用者的教育程度對於主觀幸福感沒有顯著 差異,劉秀枝(2011)研究顯示任教於台南縣之幼兒園教師無論學歷高低對幸福感並 沒有顯著差異,此結果與本研究結果符合;而湯慧娟與宋一夫(2005)研究結果顯示 不同教育程度的老年人,在整體的幸福感未有顯著差異,研究結果與本研究結果符

合。但陳玥泠(2009)認為台中市居民的教育程度在主觀幸福感構念上有顯著的差異,

研究結果與本研究結果不符合;李君如與陳凱文(2010)研究顯示不同教育程度的女 性SPA體驗者對幸福感部分構面會有顯著性差異,研究結果與本研究結果不符合;朱 妙芳(2009)研究顯示教育程度高低會顯著影響高齡者的整體幸福感受,研究結果與 本研究結果不符合,分析與本研究結果不符的可能原因,有可能是因為上述的研究對 象所從事的休閒活動的類型,較偏向於身體、生理上的放鬆,而本研究的研究對象所 從事的休閒活動的類型,則較偏向於交友與電腦娛樂的休閒活動。

究其可能原因,造成本研究結果不顯著的原因,有可能是會參與Facebook社群網 站的使用者,不管任何教育程度的社群網站使用者,交友主要是以生活中有接觸或工 作與學校方面的夥伴居多,友誼關係較為緊密,較容易從朋友群中得到心靈的安慰,

所以從Facebook社群網站上獲得的主觀幸福感其差異性較小。

4.4.4 Facebook使用者的居住地點對於主觀幸福感差異

本研究依據受試者居住地點的不同,將受試者居住地點分成「北部」、「中部」及

「南部」等三組。本研究在進行單因子變異數檢定之前,對同質性假設進行檢驗,本 研究使用了Levene法進行變異數同質性檢定,結果顯示不同的居住地點間變異性並無 顯著差異,F(2,142) = 1.673,p = 0.191,經由分析結果顯示,不同居住地點對於主觀 幸福感適宜進行單因子變異數檢定分析。Facebook社群網站使用者的居住地點對於主 觀幸福感是否有顯著差異,經過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之結果如表4-10所示,表中顯示 Facebook社群網站使用者的居住地點對於主觀幸福感方面的F值為3.868, P值為 0.023,其P值達α = 0.05顯著水準,表示Facebook社群網站使用者的居住地點對於主觀 幸福感是有顯著差異的,因此拒絕假設H1d,由結果顯示Facebook社群網站使用者的 主觀幸福感會因居住地點不同而有差異。

表 4- 10居住地點對主觀幸福感之變異數分析表

研究變項 F 值 P 值 顯著性α=0.05

主觀幸福感 3.868 0.023* 顯著

註:*p<.05 , **p<.01

本研究結果顯示Facebook社群網站使用者的居住地點對於主觀幸福感有顯著差 異,劉秀枝(2011)研究顯示任教於台南縣之幼教師的幸福感皆明顯高於台南市幼教 師,此結果與本研究結果符合;巫雅菁(2001)的研究認為大學生的居住地點對大學 生的幸福感無顯著差異,研究結果與本研究結果不符合,分析與本研究結果不符的可 能原因,有可能是因為上述的研究對象所從事的休閒活動的類型,較偏向於身體、生 理上的放鬆,而本研究的研究對象所從事的休閒活動的類型,則較偏向於交友與電腦 娛樂的休閒活動。

本研究從主觀幸福感進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並利用 Scheffe 進行事後比較檢 定,居住地點對 Facebook 社群網站使用者的主觀幸福感差異分析結果如表 4-11,結 果顯示 Facebook 社群網站使用者居住地點的主觀幸福感達顯著差異,從事後比較分 析中,發覺居住於北部者的主觀幸福感顯著優於居住於中部者的主觀幸福感。

表 4- 11 居住地點對主觀幸福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研究

變項

居住

地點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F 值 P 值 事後 比較 主觀

幸福感

北部 37 3.90 0.746

3.868 0.023* 北部>中部 中部 98 3.57 0.620

南部 10 3.43 0.750 註:*p<.05 , **p<.01

總括來說,從居住地點對主觀幸福感的平均數來看,可以發現居住於北部者主觀 幸福感的平均數最高,居住於中部者次之,居住於南部者最低,本研究推測造成此現 象的原因可能與北部從事高科技產業者居多,已習慣平時生活中皆充滿科技的產品,

對科技的接受度較高,而且目前台北市、新北市著手於無線網路的城市建設,其中台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6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