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操作型定義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43-46)

第三章 研究設計

3.5 操作型定義

本研究研究架構之中,研究變數包含︰個人背景、社群使用經驗、人際關係、休 閒知覺自由與主觀幸福感等五個變數,並依照文獻參考資料將操作型定義如下分別說 明。

(一) 個人背景

本研究將個人背景定義為︰「個人的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居住地點以及現任 職業等背景特徵」,其中性別區分為男性、女性;年齡區分為 22 歲以下為低年齡、23

~30 歲為中年齡、31 歲以上為高年齡等三個組別;教育程度區分為專科以下為低學 歷、大學為中學歷、碩士以上為高學歷等三個組別;居住地點區分為北部、中部、南 部等三個組別;現任職業區分為學生、軍公教、其他職業等三個組別。

(二) 社群使用經驗

本研究將社群使用經驗定義為︰「網路使用時間、每天上網的平均時間、個人曾 經參加過的社群網站個數。」,其中網路使用時間區分為 8 年以下為低程度、8 年以 上至 12 年為中程度、12 年以上為高程度等三個組別;每天上網的平均時間區分為 3 小時以內為低程度、3 小時以上至 5 小時為中程度、超過 5 小時為高程度等三個組別;

個人曾經參加過的社群網站個數區分為只參加過 1 個網路社群為低經驗、參加過 2 個 網路社群為中經驗、參加過 3 個以上網路社群為高經驗等三個組別。

(三) 人際關係

根據Heiman(2000)提出有意義的人際關係建立在彼此情感上的互動,透露自己 的想法、隱私、誠實、敞開心胸和親密感情的行為。本研究將人際關係定義為︰「人 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一種情感溝通與互動的歷程」。

(1) 網路人際程度︰根據詹火生(1988)認為在所有的人際關係裡,並非人人 皆是重要的,少數幾個關係較密切、互動較頻繁、較有影響力的人,才能 算是重要他人。本研究將網路人際程度定義為︰「在Facebook社群網站 上,使用者的親密好友數量」,並依照網路人際程度問卷所得到的總分高 低,分成高網路人際程度、中網路人際程度、低網路人際程度等三個組別。

(2) 朋友互動頻率程度︰根據詹火生(1988)認為在所有的人際關係裡,並非 人人皆是重要的,少數幾個關係較密切、互動較頻繁、較有影響力的人,

才能算是重要他人。本研究將朋友互動頻率程度定義為︰「在Facebook社 群網站上,使用者與朋友間針對彼此張貼的訊息,所給予回應或留言的頻 率」,並依照朋友互動頻率程度問卷所得到的總分高低,分成高朋友互動 頻率程度、中朋友互動頻率程度、低朋友互動頻率程度等三個組別。

(3) 朋友親近程度︰根據Hargie(2006)認為在人際溝通的過程中,若想要建 立一種有意義的人際關係,是需要透過自我揭露與回饋來達成的,所以自 我揭露為人際溝通的重要技巧之ㄧ。本研究將朋友親近程度定義為︰「在

Facebook社群網站上,使用者與朋友的自我揭露與溝通分享之程度」,並 依照朋友親近程度問卷所得到的總分高低,分成高朋友親近程度、中朋友 親近程度、低朋友親近程度等三個組別。

(4) 友誼支持度︰根據Jacobson(1986)認為社會支持具有物質、情緒、尊重、

訊息、友伴等主要功能。本研究將友誼支持度定義為︰「在Facebook社群 網站上,使用者認為朋友對個人的情緒與訊息支持之程度」,並依照友誼 支持度問卷所得到的總分高低,分成高友誼支持度、中友誼支持度、低友 誼支持度等三個組別。

(四) 休閒知覺自由

根據Eillis and Witt(1989)提出的休閒知覺自由定義,從事休閒活動時,參與環 境所受到控制的總程度,一部分受到提供者所控制,另一部分受到參與者體驗時的控 制,並將休閒知覺自由分成休閒勝任感、休閒控制感、休閒需求與休閒涉入程度四個 構面;本研究將休閒知覺自由定義為︰「個人在參與Facebook時所體驗的休閒勝任 感、休閒控制感、休閒涉入活動的程度及為了滿足內在動機需求而自發性的參與休閒 活動。」

(1) 休閒勝任感:依據Harter(1986)認為休閒勝任感即是個人獲得勝任感的 能力來源與個人的認知能力、社交能力、體能性能力與一般的能力相關。

本研究將休閒勝任感定義為︰「個人從Facebook網路環境中所獲得的控制 或掌握的感覺,如使用者的社交能力、認知能力、一般能力皆能使個人獲 得勝任感」,並依照休閒勝任感問卷所得到的總分高低,分成高休閒勝任 感、中休閒勝任感、低休閒勝任感等三個組別。

(2) 休閒控制感:依據Eillis and Witt(1989)認為休閒控制感是個人參與休閒 過程和結果的控制程度。 本研究將休閒控制 感 定義為︰「個人使用 Facebook網路環境時所感受到對環境、活動過程及結果的控制程度」,並 依照休閒控制感問卷所得到的總分高低,分成高休閒控制感、中休閒控制 感、低休閒控制感等三個組別。

(3) 休閒需求:依據Eillis and Witt(1989)認為休閒需求是指個人參與休閒活 動所要滿足的內在需求和慾望,包括:補償、精神淨化、放鬆、社交性、

新奇、自我形象、創造性表達…等。本研究將休閒需求定義為︰「個人從 Facebook網路環境中所要滿足的內在需求和慾望、新奇、愉快或放鬆」, 並依照休閒需求問卷所得到的總分高低,分成高休閒需求、中休閒需求、

低休閒需求等三個組別。

(4) 休閒涉入程度:依據Eillis and Witt(1989)認為休閒涉入程度是個人全神 投入休閒活動時,會有隨心所欲、注意力集中與忘我的感受,並可以控制 自己與週遭環境。本研究將休閒涉入程度定義為︰「個人參與Facebook休 閒活動過程中所投入之程度」,並依照休閒涉入程度問卷所得到的總分高 低,分成高休閒涉入程度、中休閒涉入程度、低休閒涉入程度等三個組別。

(五) 主觀幸福感

依據Keyes and Magyar(2003)彙整的定義,認為主觀幸福感包含個體對快樂的 感知、生活滿意度、正負向影響的總合、心靈層面的幸福感、社會層面的幸福感。本 研究將主觀幸福感定義為︰「個人在使用Facebook後,對自己與朋友間的情感交流、

社交互動及資訊獲得等方面的滿意度評價」。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