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Facebook 使用者的人際關係對主觀幸福感差異之假說檢定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79-86)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4.6 Facebook 使用者的人際關係對主觀幸福感差異之假說檢定

表 4- 16 參加過的社群網站個數在主觀幸福感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研究

變項

曾經參加過 的社群網站

(可複選)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F 值 P 值 事後 比較 主觀

幸福感

3 個以上 55 3.80 0.700

6.467 0.002** 3 個以上>1 個 2 個>1 個 2 個 57 3.70 0.603

1 個 33 3.30 0.649 註:*p<.05 , **p<.01

總括來說,從參加過的社群網站個數對主觀幸福感的平均數來看,可以發現參加 過3個以上社群網站者的主觀幸福感平均數最高,參加過2個社群網站者次之,只參加 過1個社群網站者最低,本研究推測造成此現象的原因可能與參加過2個以上社群網站 的使用者,對於個體在主觀經驗的探索上有相對的助益,社群使用經驗的提高對於社 群網站使用功能的熟悉度與順手度有正向的影響,而社群網站使用功能的熟悉能降低 使用者在使用電腦時所感受到的壓力,增加使用時愉悅的感覺,進而從中獲得主觀幸 福感;只參加過1個社群網站者,在使用較少使用的功能時,或許需要花一些時間尋 找方法,甚至可能放棄使用此功能,故使用者的主觀幸福感得分會較低。

4.6.1 Facebook使用者的網路人際程度對於主觀幸福感差異

本研究依據受試者網路人際程度的不同,將受試者網路人際程度各題項所得的分 數做平均,將平均分數由低至高依序排列,依照樣本整體的分位數作為劃分依據,將 受試者網路人際程度之平均分數占前 33%者(1 分至 2 分)列為「低分組」(L),占 後 33%者(4 分至 5 分)列為「高分組」(H)組,其他(2.5 分至 3.5 分)為「中分 組」(M)。本研究在進行單因子變異數檢定之前,對同質性假設進行檢驗,本研究使 用了 Levene 法進行變異數同質性檢定,結果顯示不同的網路人際程度間變異性並無 顯著差異,F(2,142) = 2.798,p = 0.064,經由分析結果顯示,不同網路人際程度對於 主觀幸福感適宜進行單因子變異數檢定分析。在網路人際程度對於 Facebook 社群網 站使用者的主觀幸福感是否有顯著差異,經過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之結果如表 4-17 所 示,表中顯示網路人際程度對於主觀幸福感方面的 F 值為 11.038, P 值為 0.00,其 P 值達α = 0.05 顯著水準,表示 Facebook 社群網站使用者的網路人際程度對於主觀幸 福感是有顯著差異的,因此拒絕假設 H3a,由結果顯示 Facebook 社群網站使用者的 主觀幸福感會因網路人際程度不同而有差異。

表 4- 17 網路人際程度在主觀幸福感之變異數分析表

研究變項 F 值 P 值 顯著性α=0.05

主觀幸福感 11.038 0.00** 顯著

註:*p<.05 , **p<.01

本研究從主觀幸福感進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並利用 Scheffe 進行事後比較檢 定,Facebook 社群網站使用之網路人際程度在主觀幸福感差異分析結果如表 4-18,

結果顯示 Facebook 社群網站使用者之網路人際程度在主觀幸福感達顯著差異,從事 後比較分析中,發覺網路人際程度高分組的主觀幸福感顯著優於網路人際程度中分組 的主觀幸福感;網路人際程度高分組的主觀幸福感顯著優於網路人際程度低分組的主 觀幸福感。

表 4- 18 網路人際程度在主觀幸福感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研究

變項

網路人

際程度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F 值 P 值 事後 比較 主觀

幸福感

H 48 3.97 0.091

11.038 0.00** H> L H> M M 57 3.59 0.084

L 40 3.34 0.100 註:*p<.05 , **p<.01

總括來說,從網路人際程度對主觀幸福感的平均數來看,可以發現網路人際程度 高分組的主觀幸福感平均數最高,網路人際程度中分組次之,網路人際程度低分組最 低,本研究推測造成此現象的原因可能與網路人際程度高分組者,代表較常互動的好 友數愈多,當使用者心情煩躁、沮喪或寂寞時,從Facebook社群網站的朋友群中,獲 的安慰、支持與線上陪伴之機率亦較高,從過去文獻中得知友誼的支持對個體的主觀 幸福感具有直接的正向相關,所以朋友的正向回饋會間接影響使用者的主觀幸福感;

網路人際程度中分組與低分組者,代表較常互動的好友數未達一定程度,使用者的交 友重心並不在Facebook社群網站,其使用者的主觀幸福感得分並不會太高。

4.6.2 Facebook使用者的朋友互動頻率對於主觀幸福感差異

本研究依據受試者朋友互動頻率的不同,將受試者朋友互動頻率各題項所得的分 數做平均,將平均分數由低至高依序排列,依照樣本整體的分位數作為劃分依據,將 受試者朋友互動頻率之平均分數占前 33%者(1 分至 3 分)列為「低分組」(L),占 後 33%者(4 分至 4.5 分)列為「高分組」(H)組,其他(3.5 分)為「中分組」(M)。

本研究在進行單因子變異數檢定之前,對同質性假設進行檢驗,本研究使用了 Levene 法進行變異數同質性檢定,結果顯示不同的朋友互動頻率間變異性並無顯著差異,

F(2,142) = 0.195,p = 0.823,經由分析結果顯示,不同朋友互動頻率對於主觀幸福感 適宜進行單因子變異數檢定分析。在朋友互動頻率對於 Facebook 社群網站使用者的 主觀幸福感是否有顯著差異,經過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之結果如表 4-19 所示,表中顯

示朋友互動頻率對於主觀幸福感方面的 F 值為 10.623, P 值為 0.00,其 P 值達 α = 0.05 顯著水準,表示 Facebook 社群網站使用者的朋友互動頻率對於主觀幸福感是有顯著 差異的,因此拒絕假設 H3b,由結果顯示 Facebook 社群網站使用者的主觀幸福感會 因朋友互動頻率不同而有差異。

表 4- 19 朋友互動頻率在主觀幸福感之變異數分析表

研究變項 F 值 P 值 顯著性α=0.05

主觀幸福感 10.623 0.00** 顯著

註:*p<.05 , **p<.01

本研究從主觀幸福感進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並利用 Scheffe 進行事後比較檢 定,Facebook 社群網站使用之朋友互動頻率在主觀幸福感差異分析結果如表 4-20,

結果顯示 Facebook 社群網站使用者之朋友互動頻率在主觀幸福感達顯著差異,從事 後比較分析中,發覺朋友互動頻率高分組的主觀幸福感顯著優於朋友互動頻率中分組 的主觀幸福感,朋友互動頻率高分組的主觀幸福感顯著優於朋友互動頻率低分組的主 觀幸福感。

表 4- 20 朋友互動頻率在主觀幸福感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研究

變項

朋友互

動頻率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F 值 P 值 事後 比較 主觀

幸福感

H 57 3.93 0.686

10.623 0.00** H>L H>M M 41 3.57 0.630

L 47 3.37 0.572 註:*p<.05 , **p<.01

總括來說,從朋友互動頻率對主觀幸福感的平均數來看,可以發現朋友互動頻率 高分組的主觀幸福感平均數最高,朋友互動頻率中分組次之,朋友互動頻率低分組最 低,本研究推測造成此現象的原因可能是朋友互動頻率高者,當使用者心情煩躁、沮 喪或寂寞時才能及時獲得朋友的安慰,朋友間回應與回饋是相對應,從朋友們的回饋 中得到適時適量的關心,能撫平心情的低潮,且在社群網站上的任何發言或回應較不 會給於朋友壓力,卻又能感受到朋友們的關心,如此互動下的友誼關係會更加密切,

進而影響使用者的主觀幸福感;而朋友互動頻率若不夠高,當心情沮喪時,是很難及 時獲得朋友的安慰,因此主觀幸福感得分自然會有下滑傾向。

4.6.3 Facebook使用者的朋友親近程度對於主觀幸福感差異

本研究依據受試者朋友親近程度的不同,將受試者朋友親近程度各題項所得的分 數乘以因素負荷量做加權平均,將加權平均分數由低至高依序排列,依照樣本整體的 分位數作為劃分依據,將受試者朋友親近程度之加權平均分數占前 33%者(0.755 分 至 2.182 分)列為「低分組」(L),占後 33%者(2.728 分至 3.774 分)列為「高分組」

(H)組,其他(2.205 分至 2.711 分)為「中分組」(M)。本研究在進行單因子變異 數檢定之前,對同質性假設進行檢驗,本研究使用了 Levene 法進行變異數同質性檢 定,結果顯示不同的朋友親近程度間變異性並無顯著差異,F(2,142) = 0.751,p = 0.474,經由分析結果顯示,不同朋友親近程度對於主觀幸福感適宜進行單因子變異 數檢定分析。在朋友親近程度對於 Facebook 社群網站使用者的主觀幸福感是否有顯 著差異,經過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之結果如表 4-21 所示,表中顯示朋友親近程度對於 主觀幸福感方面的 F 值為 13.935, P 值為 0.00,其 P 值達 α = 0.05 顯著水準,表示 Facebook 社群網站使用者的朋友親近程度對於主觀幸福感是有顯著差異的,因此拒絕 假設 H3c,由結果顯示 Facebook 社群網站使用者的主觀幸福感會因朋友親近程度不 同而有差異。

表 4- 21 朋友親近程度在主觀幸福感之變異數分析表

研究變項 F 值 P 值 顯著性α=0.05

主觀幸福感 13.935 0.00** 顯著

註:*p<.05 , **p<.01

本研究從主觀幸福感進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並利用 Scheffe 進行事後比較檢 定,Facebook 社群網站使用之朋友親近程度在主觀幸福感差異分析結果如表 4-22,

結果顯示 Facebook 社群網站使用者之朋友親近程度在主觀幸福感達顯著差異,從事 後比較分析中,發覺朋友親近程度高分組與中分組的主觀幸福感皆顯著優於朋友親近 程度低分組的主觀幸福感。

表 4- 22 朋友親近程度在主觀幸福感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研究 變項

朋友親

近程度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F 值 P 值 事後 比較 主觀

幸福感

H 48 3.97 0.610

13.935 0.00** H> L M>L M 49 3.66 0.561

L 48 3.30 0.692 註:*p<.05 , **p<.01

總括來說,從朋友親近程度對主觀幸福感的平均數來看,可以發現朋友親近程度 高分組的主觀幸福感平均數最高,朋友親近程度中分組次之,朋友親近程度低分組最 低,本研究推測造成此現象的原因可能是朋友親近程度只要到達一定程度後,其談話 內容與話題會較貼近日常生活中的事,或者是與家人間相處時所發生的一些事,而朋 友所給予的回應會較貼近使用者的想法與心事,所給的建議亦較具有實際的幫助,因 此使用者在主觀幸福感的得分會明顯提升;而朋友親近程度低分者,朋友間的了解度 並不是很高,故在回應時較容易流於盲人摸象的狀況,觸不到對方的心,因此,朋友 親近程度低分者在主觀幸福感的得分很難有明顯的提升。

4.6.4 Facebook使用者的友誼支持度對於主觀幸福感差異

本研究依據受試者友誼支持度的不同,將受試者友誼支持度各題項所得的分數乘 以因素負荷量做加權平均,將加權平均分數由低至高依序排列,依照樣本整體的分位 數作為劃分依據,將受試者友誼支持度之加權平均分數占前 33%者(1.149 分至 2.842 分)列為「低分組」(L),占後 33%者(3.312 分至 4.095 分)列為「高分組」(H)組,

其他(2.843 分至 3.276 分)為「中分組」(M)。本研究在進行單因子變異數檢定之前,

對同質性假設進行檢驗,本研究使用了 Levene 法進行變異數同質性檢定,結果顯示 不同的友誼支持度間變異性並無顯著差異,F(2,142) = 0.534,p = 0.588,經由分析結 果顯示,不同友誼支持度對於主觀幸福感適宜進行單因子變異數檢定分析。在友誼支 持度對於 Facebook 社群網站使用者的主觀幸福感是否有顯著差異,經過單因子變異 數分析之結果如表 4-23 所示,表中顯示友誼支持度對於主觀幸福感方面的 F 值為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7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