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結論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94-9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

(二) 主觀幸福感、人際關係與休閒知覺自由之現況

Facebook社群網站使用者主觀幸福感、人際關係與休閒知覺自由皆趨於正向

,其中在Facebook社群網站上,使用者認為在使用Facebook後,對自己與朋友間 的情感交流、社交互動及資訊獲得等方面的評價趨於滿意,還有在Facebook社群 網站上,使用者認為朋友們對自己的情緒與訊息支持程度之表現佳,以及在 Facebook社群網站上,使用者參與Facebook休閒活動過程中所投入的精神與注意 力之程度佳。

(三) 個人背景對主觀幸福感差異之假說檢定

Facebook社群網站使用者的個人背景對於主觀幸福感的差異比較中,住北部 的社群網站使用者之主觀幸福感顯著優於居住地點住中部的社群網站使用者雖 然巫雅菁(2001)的研究認為大學生的居住地點對大學生的幸福感無顯著差異,

與本研究結果不符合,有可能是因為研究對象所從事的休閒活動的類型,較偏向 於身體、生理上的放鬆,而本研究的研究對象所從事的休閒活動的類型,則較偏 向於交友與電腦娛樂的休閒活動,且北部從事高科技產業者較多,習慣平時生活 中皆充滿科技的產品,而且目前台北市、新北市的無線寬頻網路建設密度高於中 部地區,此項建設影響居民使用智慧型手機上網的頻率,智慧型手機較電腦連上 Facebook社群網站具便利性,所以居住於北部者容易即時從Facebook社群網站得 到朋友的支持與回饋,更容易從Facebook社群網站獲得主觀幸福感;而Facebook 社群網站使用者的主觀幸福感則不會因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與現任職業不同而 有顯著差異。

(四) 社群使用經驗對主觀幸福感差異之假說檢定

Facebook社群網站使用者的社群使用經驗對於主觀幸福感的差異比較中,曾 經參加過3個與2個社群網站的Facebook社群網站使用者之主觀幸福感皆顯著優於 只參加過1個社群網站的Facebook社群網站使用者,對於參加過2個以上社群網站

的使用者在主觀經驗的探索上有相對的助益,助於提高對社群網站使用功能的熟 悉度與順手度,並降低使用電腦時所感受到的壓力,增加使用時愉悅的感覺,進 而從中獲得主觀幸福感;而只參加過1個社群網站者,在使用社群網站時,或許 需要花一些時間尋找,甚至可能放棄使用此功能,故使用者的主觀幸福感得分會 較低;而Facebook社群網站使用者的主觀幸福感則不會因網路使用時間與每天上 網的平均時間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五) 人際關係對主觀幸福感差異之假說檢定

Facebook 社 群 網 站 使 用 者 的 人 際 關 係 對 於 主 觀 幸 福 感 的 差 異 比 較 中 , Facebook社群網站使用者網路人際程度、朋友互動頻率、朋友親近程度與友誼支 持度分別對於主觀幸福感皆有顯著差異,大致而言人際關係程度高者,在網路人 際程度、朋友互動頻率、朋友親近程度與友誼支持度得分皆偏高,其個人在社群 網路上活躍程度亦高,代表能互動且關係良好的朋友數多,當使用者心情煩躁、

沮喪或寂寞時,獲的安慰、支持與線上陪伴之機率亦較高,而朋友間回應與回饋 是相對應,朋友親近度高者,其談話內容與話題會較貼近日常生活中的事,而朋 友所給予的回應會較貼近使用者的想法與心事,所給的建議亦較具有實際的幫助

,進而使得朋友間的友誼支持度相對提升,朋友們會願意花時間仔細觀看使用者 張貼的文字,察覺使用者有困難時,也較願意分享自己的資源與建議,相互鼓勵 成長,且在社群網站上的任何發言或回應較不會給於朋友壓力,卻又能感受到朋 友們的關心,如此互動下的友誼關係會更加密切,因此使用者在主觀幸福感的得 分會明顯提升。

(六) 休閒知覺自由對主觀幸福感差異之假說檢定

Facebook 社群網站使用者的休閒知覺自由對於主觀幸福感的差異比較中,

Facebook 社群網站使用者休閒勝任感、休閒控制感、休閒需求與休閒涉入程度分 別對於主觀幸福感皆有顯著差異,大致而言休閒知覺自由程度高者,在休閒勝任 感、休閒控制感、休閒需求與休閒涉入程度得分皆偏高,其個人對 Facebook 社群 的經營與投入的心力、時間的程度亦高,在塗鴉牆上會有較多的分享個人動態的

行為,花較多的心思與心力去維繫 Facebook 社群網站上的友情,所以朋友有給的 回應較多且深入,且善於使用 Facebook 的友情與資源,為自己紓解壓力放鬆心 情,或者是常常使用 Facebook 的小遊戲,以增添生活中的趣味,而休閒勝任感與 控制感得分高的使用者,對 Facebook 的功能非常熟悉,Facebook 網路環境所提 供的社交與資訊交流功能具有高掌握度,讓個人在使用上能得心應手,由於使用 者對朋友表達關心與建議時能更為適切,為朋友紓壓與解決事情的能力佳,兩者 兼具進而帶給個人充足的自信,達到高度的自我肯定,使用者在如此一來對使用 者的人際關係自然具有加乘作用,進而讓使用者在從事此休閒活動時會有更高的 主觀幸福感。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