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肆章 個案分析

第一節 個案公司面臨的挑戰與管理議題

企業經營常隨著時間的推移、世界經濟情勢的消長、兩岸政經政策、產業的 競爭環境、市場與客戶的需求、投資夥伴的心意、企業的策略考量、經營者的心 態,以及員工的投入等而發生變化。基於對個案公司高階主管之深度訪談與親自 觀察,以下彙總說明個案公司所面臨的各方面挑戰:

一、 2008 年金融風暴:2008 年 9 月美國的次貸風波造成美國經濟衰退,美國消 費者信心指數下跌,導致 60%經濟增長依靠對外貿易的中國,而且主要是 對美國出口企業大量倒閉。 按照中國官方公布的數據,2008 年上半年同 比出口對美國的衰退約為 4%至 7%,中國對外出口貿易的萎縮導致大量產 業工廠虧損,職工失業,整個資金流動出現問題,出口價格亦受到不利的 影響。個案公司在也是屬於出口型的企業,受到金融風暴的影響,2009 年 的營業收入明顯下降將近 7 成。

二、 日本商用遊戲機銷量銳減,各遊戲大廠大幅裁員:2008 年之金融風暴導致 許多消費者的信心度與消費力大減,商用遊戲機市場屬於娛樂性的事業,

自然也受到消費者更謹慎及節省的心態影響。日本遊樂場多設在熱鬧的市 區或賣場,日益升高的場地租金,對商家形成很大的負擔,但任天堂 Wii 和 Sony Playstation 等家用遊戲機的流行,吸走了很多過去在遊樂場玩商用 遊戲機的玩家,對業者造成最大的影響。由於新型家用遊戲機的技術不斷 翻新,許多甚至支援跳舞、打鼓、賽車等動感遊戲的體感裝置,聲光效果 不輸給商用遊戲機,而且不受時間與地點的限制,因此許多人喜歡待在家 裡玩遊戲,而不願到人聲吵雜煙味瀰漫的遊樂場消費。日本遊戲產業大廠 SEGA,1993 年全盛時期時曾擁有 1200 多家遊樂場,2009 年關閉 100 家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目前遊樂場的數量只有當時的六分之一。此外,SEGA 還決定裁員 500 多 名,並且刪掉 20 %商用遊戲機研發的預算,其他日本遊戲大廠也陸續傳 出裁員與刪減預算的措施。因此整體來說,日本商用遊戲機產業面臨有史 以來最大的挑戰,個案公司的最大客戶在 2009 年的訂單金額也比 2008 年 少了六成以上。

三、 中國大陸商用遊戲機市場興起,但相關法規仍未完善:相較於日本商用遊 戲機市場的低迷,中國大陸市場則屬初步開展。由於近幾年來的改革開放,

讓中國人的生活逐漸脫離貧窮,也接觸到歐美日先進國家的科技與文化。

商用遊戲機與遊樂場對多數中國人來說具有新鮮感,也許家用遊戲機並非 人人能買得起,但是只要極少的花費,就可以到遊樂場感受遊戲的動感與 刺激。到了假日,家長帶著一胎化政策下的天之驕子,總是把遊樂場擠得 水洩不通。中國幅員廣大,租金便宜,若在每個省設立幾個據點,一個機 種在全中國就有上千上萬台的商機。但是礙於相關法規仍未完善,遊戲的 分級與審核制度尚未健全,許多開設遊樂場的商家,多半沒有經營執照,

也因此在與這些商家的上游系統商交易時,多以現金進行交易。此外,大 陸充斥模仿抄襲的山寨文化,一個國外進口的新機種,上市沒多久就會在 市面上看到仿冒的版本出現,對價格造成很大的影響。個案公司屬於外資 企業,在中國特別受到海關與稅務相關單位的監督管理,台商若不依規定 開立發票繳稅,即會倍受關注甚至查封工廠,而中國本地工廠,則往往可 以利用關係而不受控制。個案公司一向尊重原廠的設計與智慧財產權,從 不接受仿冒抄襲的訂單,因此中國市場雖然誘人,但基於守法保身的原則,

也只好忍痛放棄。看著一些本地大陸工廠因為這些不平等的條件而日漸坐 大,甚至搶走訂單與壓縮利潤,台廠只能儘快發掘其他產業機會,以免逐 漸被邊緣化。

四、 2008 及 2009 年訂單不穩遣工返鄉,2010 年訂單漸增但缺工:由於 2008 及 2009 年的訂單大幅萎縮,在用工需求上,2008 年第一季用工需求為 28.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萬人,第四季僅為 10.9 萬人。每月的訂單量不穩定,於是企業紛紛實施無 薪休假,工人為了能賺取一定水準的工資,不是選擇跳槽到有穩定工作的 工廠,就是拿著幾年來累積的積蓄回到家鄉創業或是種田,估計有上百萬 農民工離開東莞。2009 年 7 月後,一直萎靡不振的大陸東南沿海出口加工 業隨景氣增溫, 長、珠三角眾多出口企業訂單漸增,但卻出現大規模的缺 工荒。人力供給減少之主要原因有幾點:

(1) 金融風暴影響:

金融風暴期間,東莞勞動力市場至少失去了 60 萬個工作崗位。金融危 機爆發前,廣東 2600 萬外來務工者中,有 1000 萬生活在東莞。據估計,

如果把關門和停產的企業一起統計,約有 1/3 的企業停工,據此推算,

1000 萬外來工走掉了 300 萬。

(2) 中國各省經濟崛起:

自從中國對於全國區域經濟重點規劃以來,華東、東北等地的用工需求 也在增長,而且工資福利相對更有競爭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農民 工。過去“千軍萬馬南下廣東”的現象已成過去,一大部分的人流向了長 江三角以及西部,還有北京、大連等地。人力輸入地由原來的以珠江三 角地區為主,轉變為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以及西部地區。

(3) 國家經濟發展政策:

不少國有企業至西部蹲點招工,加上大陸政府公佈一系列嘉惠農村和就 業扶持政策,使得東部的吸引力較減。許多來自四川、湖南、貴州等地 的農民工因為老家已經發展起來,不想再到沿海城市就業。龐大的農民 工不願意離家千萬里打工的更重要原因是中國的西部地區的經濟已經 開始起飛,從工業增加值和城鎮投資增長來看,西部的發展潛力已經不 輸給沿海城市了。

(4) 宏觀政策調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在於此次缺工浪潮多了一個“看不見的幕後推手”——政府政策的宏觀 調控。具體來說,東莞在大力推進各類產業升級轉型過程中,對傳統製 造行業的普工工人造成了衝擊,而依靠著廉價勞動力成本支撐的勞動密 集型企業也面臨考驗。這些現象引起產業轉移,促使部分工廠向內地轉 移,部分內地農民工因此選擇了就近就業。

(5) 求職者的世代變遷:

80 年代與 90 年代後,新一代打工者開始成為珠三角打工者主流。與上 一代背著竹簍來打工不同,這一代是拎著拉桿箱進城的。除了工資福利 外,他們對工作環境、發展前途有著比父輩更多的訴求,也不甘心只從 事生產一線的辛苦工作。很多人現在都不願再做一般作業員工作,而更 傾向於專業技術和管理經營類甚至是服務類工作,這些因素都使得因金 融危機而離開長、珠三角的勞動力未必能再順利回流。

(6) 過去企業對待員工態度:

過去企業對員工的不重視,甚至苛刻員工,導致各地來廣東的務工人員 對企業結怨較深,不但自己不來,而且還影響了一大批人不來。企業嚴 重違背勞動法的現象層出不窮,不少企業的勞動時間均在 10 小時以 上,甚至超過 12 小時,一個月沒有一天的休息時間,勞動報酬只在 1500 元水準,且未提供全額社會保險。

(7) 員工社會褔利:

離鄉背井員工之衣、食、住、行、娛、學等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較好的解 決,使外地的務工人員來了也留不住。同時,農民工游離於城市體制之 外,享受不到城市人應有的子女入託、入學、住房、養老、醫療等方面 的保障。雖然企業已意識到薪資水準低是「招工難」的主要原因,但由 於中小企業利潤有限,訂單多為小單、碎單,而且加工費利潤極微,形 成工資低了招不到人,工資提高一點,成本就吃不消的結果。

五、 投資夥伴見經營績效不佳,頻頻提出退股且翻舊帳:由於 2009 年受到環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與產業景氣的影響,個案公司的營運績效創下開辦以來的新低,經營者受 到股東極大的責難與壓力。三年前經由股東與董事們的同意決定擴充生產 遊戲機的產能,並利用過去的累積盈餘、賣掉舊設備的收入、銀行或私人 的借款,陸續投資最新的數控沖床與雷射切割機設備,但是市場的萎縮來 得又快又急,月營收雖巨幅滑落,但是仍須支應基本的固定成本支出與設 備分期付款的本金利息。月月虧損的結果,部分股東提出退股的要求,並 且強烈檢討並質疑當初董事長持續擴張的決策,使經營層感到激動不平。

某些股東與經營層的氣氛凝重,而財務上現金流的吃緊,更是對公司存亡 的一大考驗。

六、 中國大陸內需市場興起,但是欠缺人脈關係:2009 年是全球經濟幾近停頓 的一年,但中國的內需市場使中國仍延續了 8.7%的高度增長,強勁的內需 消費抵銷了出口減少。除中國政府延續 2004 年將發展模式從出口主導型轉 為內需主導型的經濟方針,4 萬億人民幣刺激經濟政策更是為內需增長提 供助力。其次,一直阻礙消費擴大的不健全的流通體系和社保體系得到進 一步完善。過去,在中國的內陸城市,沒有像樣的商場,但現在則百貨暢 流,且中國政府計劃從 2010 年開始依次進行養老保險制度和醫療保險體系 改革。第三,中國消費市場的主角發生了改變。出生於改革開放年代、及 經濟飛快發展時期的年輕一代,成為主流消費群體。然而個案公司一直以 來都是出口導向型的代工企業,兩位經營者雖然 1994 年就來到大陸,但是 除了原本台灣就建立的客戶關係以及當初生產個人電腦與工業電腦產品所

六、 中國大陸內需市場興起,但是欠缺人脈關係:2009 年是全球經濟幾近停頓 的一年,但中國的內需市場使中國仍延續了 8.7%的高度增長,強勁的內需 消費抵銷了出口減少。除中國政府延續 2004 年將發展模式從出口主導型轉 為內需主導型的經濟方針,4 萬億人民幣刺激經濟政策更是為內需增長提 供助力。其次,一直阻礙消費擴大的不健全的流通體系和社保體系得到進 一步完善。過去,在中國的內陸城市,沒有像樣的商場,但現在則百貨暢 流,且中國政府計劃從 2010 年開始依次進行養老保險制度和醫療保險體系 改革。第三,中國消費市場的主角發生了改變。出生於改革開放年代、及 經濟飛快發展時期的年輕一代,成為主流消費群體。然而個案公司一直以 來都是出口導向型的代工企業,兩位經營者雖然 1994 年就來到大陸,但是 除了原本台灣就建立的客戶關係以及當初生產個人電腦與工業電腦產品所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