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個案學童的認知結構

為瞭解國小五年級學童的對於聲音的概念與迷思概念,並分析不同教學法對 於學童學習的影響,本研究利用語意流程圖析法收集並分析受試學童的概念,同 時將所收集的資料依量化及質性分析方法,來闡述兩組學童在教學前後的概念成 長與思考模式之分析,在量化方面,本研究參考Bischoff及Anderson(1998)、 Tsai 及Huang (2002)、Dhindsa及Anderson (2004)之分析方法,綜合成適合本研究之 分析方法,分別對於語意流程圖中之最初概念敘述數、最後概念敘述數、焦點概 念數、錯誤概念敘述數、最初迴歸連結數、最後迴歸連結數、關聯密度做計數,

以作為認知結構的三個向度中的「概念廣度」、「正確性」與「整合性」的量化 分析資料,同時也依據Tsai及Huang (2002)所以提出對於所有敘述依認知階層「定 義」、「描述」、「比較與對比」和「推理與因果解釋」四個向度將所有敘述分 類並計數,用以分析學習者的邏輯認知結構(見第二章第三節p.16~p.18)。

一、 實驗組之概念結構分析

茲將實驗組樣本學生之語意流程圖依據上述之規則,計算各學生之語意流程 圖量化資料,列表於下:

64 初概念敘述數」與「最後概念敘述數」教學前8.67及11.50,教學後16.00及22.67、

「焦點概念數」教學前0.17,教學後1.50)顯示實驗組學生在經過學習活動後,

65

而在教學後EL1學童則可以清楚地以課程中各個概念主題的教學目標概念來述說,例 如:

A. 聲音的產生:敲完樂器時,會有振動。

B. 噪音:噪音有分尖叫,還有大吵大鬧、有噪音就裝隔音牆。

C. 音色:大家都有不同的聲音。

D. 聲音的高低:琴弦拉緊會比較高音,鬆的應該比較低。

E. 聲音的大小:要大聲就敲大力一點,要小聲就敲小力一點。

F. 樂器:吹直笛,吹嘴到按孔的距離。

因此從上述的例子可以證實「5E學習環教學法」的教學課程,確實可以增加 學童的概念廣度,不只在概念量的增加,同時也能夠更廣泛地涵蓋課程教學目標 中的概念,提升概念學習的質。

(二)正確性:

由表4-2-1 可以發現:經過「聲音與樂器」單元的學習活動之後,實驗組樣 本學生的「錯誤概念敘述數」平均值從0.17成長為0.83,佔教學後所有敘述總數 的比率為3.68%,可見「錯誤概念敘述數」同樣會隨著「最後敘述數」增加而增 加,原本只有一人有一個錯誤敘述,教學後則有三人有錯誤敘述,其中有兩人有 兩個、一人有一個錯誤敘述。

(三)整合性:

由表4-2-1 可以發現:經過「聲音與樂器」單元的學習活動之後,實驗組樣 本學生的「最初迴歸連結數」及「最後迴歸連結數」的平均值則大幅上升,「最 初迴歸連結數」及「最後迴歸連結數」分別為教學前4.33及6.00,教學後11.67及 19.17,而「關聯密度」則從教學前0.37,上升至教學後0.45,可見實驗組樣本學 生在整合性方面,透過學習後在概念連結及關聯密度方面均有長足的進步。

而從數據中更可以看出,實驗組學童在教學後概念敘述會比較集中,而不是 天馬行空地隨意述說,以EH1學童為例,在教學前的最後概念敘述數為20個,焦點

66

概念數為0,但是最後迴歸連結數只有7個,關聯密度則為0.27,但是教學後最後 概念數雖然只有增加4個,但焦點概念數增加2個,最後迴歸連結數增加為20個,

關聯密度則提升為0.47,教學前EH1的概念敘述比較偏如何發出聲音的生活經驗,

例如:

1.有些自然現象,像風聲。

2.人發出聲音是為講話。

3.如果沒有發出聲音,很多東西都無法生存,因為像小BABY發出聲音,他的媽媽才 知道他要吃東西還是要睡覺。

在教學後則會將注意力集中在樂器、吉他、噪音、振動等教學目標概念上,

例如:

1. 樂器跟聲音都是我們有觸碰過才會發出聲音。

2. 樂器像吉他,下面放一個共鳴的音箱,可以增加音量;聲音也不一樣。

3. 有時候在生活週遭會有噪音,噪音的特色是刺耳、難聽、大聲然後吵雜,然後會 影響人的情緒。

4. 鼓打得愈大力,振動就越大力。

由上述的分析可以發現,實驗組樣本學童在教學後的認知結構有更為完整的 趨勢,在後續第四小節的分析中可以發現,在概念廣度方面,樣本學童除了在概 念數方面有大幅的成長,在課程中所規劃的概念主題的學習也有加廣的情形,在6 個概念主題下的15個目標概念,實驗組的樣本學童的平均涵蓋比例從7.9%大幅上 升至60.0%,同時從原先集中在「A.聲音的產生」主題,擴展到其他的五個主題,

證明了在教學後實驗組樣本學童的概念廣度確實有增加,不只是在量的增加,同 時在質的方面也有進步。

在錯誤概念數方面雖然有增加,增加的數量並不多,佔總增加概念數的6.0

%;在整合性方面,從最後迴歸連結數和關聯密度可清楚地看出概念趨於整合的趨勢,

整體最後概念敘述數雖然增加2倍,但是最後迴歸連結數平均數卻增加三倍,同時關聯密 度平均值也從0.37增加為0.45,可見實驗組在教學後不僅概念變廣了,同時概念間的整 合性也變更好了,證明「5E學習環教學法」的教學課程對於學童認知結構的「概念

67

68

從表中數據可以發現,以高成就組CH1、CH2兩位學童的進步最大,最後概念 敘述數分別增加了20與11,這一點與實驗組有很大的不同,而從訪談中的敘述分 析,同樣可以發現學童的概念廣度增加的相當顯著,以CH2為例,在教學前的訪談,

CH2學童同樣也是簡單且簡短的話來敘說發出聲音的物質或現象:

EL1:樂器會發出聲音、嘴巴用聲帶發聲的、耳朵是耳膜聽到聲音。

而在教學後CH2學童則可以精確地以課程中各個概念主題的教學目標概念來述說,例 如:

A. 聲音的產生:敲鼓鼓面會振動。

B. 噪音:聲音超過70分貝就是噪音,會傷害耳朵,情緒會怎樣怎樣。

C. 音色:每個人的音色都不同。

D. 聲音的高低:木琴的琴鍵越長,聲音就越低。

E. 聲音的大小:敲大力聲音比較大。

F. 樂器:製作樂器,排笛吸管剪成不同的長度,用膠帶把洞堵住。

因此從上述的例子可以證實「傳統講述式教學法」的教學課程,同樣也可以 增加學童的概念廣度,不只在概念量的增加,同時也能夠更廣泛地涵蓋課程教學 目標中的概念,提升概念學習的質。

(二)正確性:

由表4-2-2 可以發現:經過「聲音與樂器」單元的學習活動之後,對照組樣 本學生的「錯誤概念敘述數」平均值從0.00成長為0.67,佔教學後所有敘述總數 的比率為3.10%,可見「錯誤概念敘述數」同樣會隨著「最後概念數」與「最後 敘述數」增加而增加,原本沒有人有錯誤敘述,教學後則有三人有錯誤敘述,其 中有兩人有一個、一人有兩個錯誤敘述。

(三)整合性:

由表4-2-2 可以發現:經過「聲音與樂器」單元的學習活動之後,對照組樣 本學生的「最初迴歸連結數」及「最後迴歸連結數」的平均值則大幅上升,「最

69

初迴歸連結數」及「最後迴歸連結數」分別為教學前2.67及4.50,教學後9.33及 16.00,而「關聯密度」則從教學前0.24,上升至教學後0.45,可見對照組樣本學 生在整合性方面,透過學習後在概念連結及關聯密度方面均有長足的進步。

從數據同樣可以看出,對照組學童在教學後概念敘述比教學前集中,以CL2學 童為例,在教學前的最後概念敘述數為7個,焦點概念數為0個,最後迴歸連結數 也是0個,關聯密度同樣為0,但是教學後最後概念數增加為15個,焦點概念數增 加1個,最後迴歸連結數增加為13個,關聯密度則提升為0.48,教學前CL2的概念 敘述同樣是偏如何發出聲音的生活經驗,例如:

1. 十字路口的車子會發出聲音。

2.走樓梯的時候。

3. 電視、音響、鬧鐘。

在教學後同樣也會將注意力集中在樂器、音色、噪音、振動等教學目標概念 上,例如:

1. 音箱讓樂器的聲音變大。

2. 音色是每個聲音的特色。

3. 噪音會影響你的情緒,傷害耳朵。

4.敲鼓鼓面會振動。

由上述的分析可以發現,對照組樣本學童在教學後的認知結構同樣有更為完 整的趨勢,在後續第四小節的分析中可以發現,在概念廣度方面,樣本學童除了 在概念數方面同樣有大幅的成長,在課程中所規劃的概念主題的學習也有加廣的 情形,在6個概念主題下的15個目標概念,實驗組的樣本學童的平均涵蓋比例從8.9

%大幅上升至52.2%,同時從原先集中在「A.聲音的產生」主題,擴展到其他的 五個主題,證明了在教學後對照組樣本學童的概念廣度確實有增加,不只是在量 的增加,同時在質的方面也有進步。

在錯誤概念數方面同樣增加的數量並不多,總數為4個,佔總增加概念數的5.8

%;在整合性方面,從最後迴歸連結數和關聯密度也可清楚地看出概念趨於整合的趨 勢,整體最後概念敘述數雖然增加2倍,但是最後迴歸連結數平均數卻增加近四倍,同時

70

71

念廣度的分析中,實驗組與對照組都有長足的進步,但是兩者的差異是不大的。

(二)正確性:

由表4-2-3 可以發現:經過「聲音與樂器」單元的學習活動之後,實驗組與 對照組樣本學生的「錯誤概念敘述數」總數分別為4個與5個,同時也都有三人有 錯誤敘述概念,可見在教學後兩組學生的「錯誤概念敘述數」並沒有因為教學法 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也就是兩種教學法同樣仍然會讓學生產生部分迷思概念。

(三)整合性:

由表4-2-3 可以發現:經過「聲音與樂器」單元的學習活動之後,實驗組樣 本學生的「最初迴歸連結數」及「最後迴歸連結數」的平均值均高於與對照組樣 本學生,「最初迴歸連結數」實驗組與對照組樣分別為11.67與9.33,「最後迴歸 連結數」實驗組與對照組樣則為19.17與16.00,由此兩項數據可以看出,在「整

由表4-2-3 可以發現:經過「聲音與樂器」單元的學習活動之後,實驗組樣 本學生的「最初迴歸連結數」及「最後迴歸連結數」的平均值均高於與對照組樣 本學生,「最初迴歸連結數」實驗組與對照組樣分別為11.67與9.33,「最後迴歸 連結數」實驗組與對照組樣則為19.17與16.00,由此兩項數據可以看出,在「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