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節依據研究過程的心得與結果,提出下列幾點建議,期望有助於相關課程 的設計與教學上的參考,以及未來研究結果的提升。

一、 對於成就測驗的建議

在許多的研究中,發現接受建構式教學之學生,其概念的學習成效,在回答 較高層次問題的結果的確優於接受傳統講述式教學之學生(唐國詩,1995),張 俊彥、毛松霖1999年在國際期刊上發表的研究結果顯示,接受探究教學的學生在 理解層次與統整層次的測驗項目上的成就明顯高於接受傳統講述式教學之學生

(Chang & Mao, 1999)。

本研究選定的聲音成就測驗試題,雖然是經由其他研究者所設計並經過信效 度考驗,但是研究者在研究的過程中發現,建構式教學的優勢並不是在答題部分,

而是在思考層次方面的增長(Chang & Mao,1998),所以如傳統式的考題,似乎 並不能顯示出經由建構式教學法教學後的優勢,因此研究者建議未來若有其他研 究者進行相關研究時,應對於試題的選擇要更審慎,才不會埋沒了建構式教學法 的所該呈現的優點。

二、 對於語意流程圖析法的建議

語意流程圖是有別於概念圖的另一種概念分析工具之一,優點是不需事先教 導學生,但是缺點是教師需花額外的時間將錄音檔轉譯為文字檔,同時在本研究 中發現語意流程圖析法的開放式訪談問題,似乎不太容易讓學生說出他的迷思概 念,部分的學生會選擇忽略不熟的概念,然而若用於教學前獲取學生的概念量及 概念的分佈狀況,卻是不錯的選擇,同時對於教學的設計應該會有很大的幫助,

所以若能有更多研究者投入實徵研究,收集分析所有國小自然科的各個單元中,

學童普遍在教學前的概念分佈統計分析數據,讓各個老師都能藉以參考作為課程 安排設計的參考,相信可以發揮這個分析方法的最大優勢。

在研究設計中的後設重聽法,在本研究的分析中並未特別探討,但是卻是訪

111

談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研究者發現在教學前第一次訪談時兩組學童所敘述的概念 數均佔全部訪談概念數的75%,也就是代表第二次的後設重聽所敘述的概念佔全 部概念數的25%。而在教學後第二次後設重聽訪談時兩組學童所敘述的概念數則 佔全部訪談概念數的29%及36%,可見不論在教學前或教學後第二次的後設重聽 所敘述的概念都可以補充第一次敘述中所缺少的概念,若可以繼續分析在第二次 後設重聽所敘述的概念的質性資料,應該可以進一步探討學童「後設認知」的能 力。

研究者認為語意流程圖另一個值得再更加強的地方在於訪談概念的品質的監 控,如果只是單純的將學童的敘述即當成一個概念來計數的話,往往會出現重複 述說而使得相同概念重複計數的情形發生,同時學童敘述的概念是否為精確並符 合教學目標也不得而知,所以若能輔以事先編制好的概念編碼表來將每一個敘述 做概念分類,就可以得到比較確切的概念數以及分析概念敘述的品質,這對於使 研究更貼近學童真實的認知結構應該會有很大的幫助。

三、 對於評量概念結構的建議

從研究者觀察教學的過程中,確實可以發現實驗組學生投入課程的程度是較 好的,但是這並不能呈現在此次的研究設計中,研究者在訪談的過程中可以感覺 到實驗組的學童回答得比較肯定而有信心,但是這些資訊卻也是無法反映在研究 成果,研究者認為教學是一段令學生變化非常細微的過程,透過單一選擇題設計 的成就測驗並不一定能夠完整表現出學生概念改變的成果,而在訪談的過程中,

學生的人格特質也深深地影響了訪談的品質,有的學生學習成效很好,卻羞澀地 不敢說話,有的學生滔滔不絕、天馬行空地述說,但卻一直重複著同樣的概念敘 述,所以無論是哪一種評量概念的方法,都會有其缺失的地方,最佳的方式則是 以多元的方式,從不同的角度去檢測學生的概念,如此才能更真實地呈現學生的 概念結構,並據以檢測教學的成效。

四、 對於教師的建議

建構式教學的優點,已有許多的實徵研究證實,然而在實施方面仍是有許多

112

的困難(Rakow,1986;Lowson,1995),許多現場教師還是會認為窒礙難行,主 要仍是以時間不足為拒絕實施的因素,研究者建議,若能搭配語意流程圖析法,

授課教師能在事前先訪談幾位學生,分析出學生概念的分佈,在教學時能就學生 普遍比較缺乏的概念單元,多添加一些建構式教學的元素,必定能增加教學的成 效,同時也不會增加太多的時間,例如本研究中的B.噪音單元主題,教學前兩組 學生都非常缺乏這一主題的概念,但是教學後實驗組的成長是高於對照組的,所 以如果能夠善用語意流程圖析法,在教學前先調查學童的概念分佈,再輔以建構 式教學的教法,必定能對於教學成效有相當大的助益。

113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美芬、熊召弟(1995)。國民小學自然科教材教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王美芬、熊召弟(2005)。國小階段自然與生活科技教材教法。台北:心理出版 社。

王靜如(2009)。國小科學教學專業指標。高雄:王靜如。

王薌如(1994)。概念圖教學在國中生物學習之成效。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全中平(1992)。國立台北師範學院非數理系學生對概念圖學習態度之研究。台 北師院學報,5,299-318。

江淑卿與郭生玉(1997)。不同學習過程的概念構圖策略對促進知識結構專家化 與理解能力之效果研究。師大學報:教育類,p1-16。

江新合(1991)。數學與自然科學師資之培訓研究:(Ⅰ)能有效運用七種教學 模式之物理科教師職前培訓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 報告。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物理系。

余世裕(民91)。國小五年級學童聲音概念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余民寧(1997)。有意義的學習-概念構圖之研究。台北: 商鼎文化出版社。

余民寧、陳嘉成、潘雅芳(1996)。概念構圖法在測驗教學上的應用。中國測驗 學會測驗年刊,43,195-212。

吳芝儀, 李奉儒(譯)。質的研究與評鑑 。台北市:桂冠圖書公司。

吳穎沺(2003)。建構主義式的科學學習活動對國小高年級學生認知結構之影響。

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李俊璋(2006)。以概念構圖之動態評量策略探究國小六年級學童「聲音」概念 的概念學習。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 版,台北市。

114

李美宜(1995) 。學生聲音傳播概念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木村(2009)。改良式探究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生「聲音」單元學習成效之探 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 北市。

林世宗(2004)。以迷思概念為基礎之電腦輔助教材開發-以國中聲音課程為例。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曉雯(2000)。建構主義教學策略─學習環的基本設計理念及國小自然科教學設 計舉隅。屏師科學教育, 11,43-51。

林曉雯(2001)。國小自然科教師試行「學習環」之合作行動研究。屏東師院學報,

14,953-986。

林曉雯(2007)。國小自然科教學設計:學習環教學模式的運用及省思。國立屏 東教育大學。

邱冠天(2006)。概念構圖應用於國小六年級學童在「聲音」單元教學成效之研 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未出版,台北市。

邱雪媚(2005)。以人本建構主義教學策略探究國小一年級學童「聲音」的概念 學習。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洪振方(1994)。從孔恩異例的認知與論證探討科學知識的重建。國立台灣師範 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范承英(2007)。國小六年級學童於概念衝突為基礎之動態評量中概念改變之研 究-以聲音概念為例。國立嘉義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 義市。

唐國詩(1995)。建構式教學法與講述式教學法在國中地球科學「星象」單元中 學生學習成效之比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 北市。

耿筱曾(2000)。國小學童概念學習之研究。輯於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編)國民教育 階段九年一貫課程自然與科技課程發展研究國際研討會論文集,63-67。台北:

115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春興、林清山(1984) 。 教育心理學。台北: 東華。

張靜儀、余世裕(民91)。國小學童對聲音迷思概念之研究。屏東師院學報,16,

395-434。

張靜儀、陳世峰(民91)。國小學童聲音概念二階段評量診斷工具之發展研究。

屏東師院學報,17,401-440。

教育部(2003)。科學教育白皮書。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台北:

教育部。

許榮富、楊文金、洪振方(1990)。學習環的理論基礎及其內涵分析──物理概念 教學理念的新構思。物理會刊,第十二卷,第5期。375-397。

郭金美(1999)。建構主義教學方法─影響學童光學概念學習教學模式的研究。嘉 義師院學報,13,157-201。

郭重吉(1996)。從建構主義談數理師資培育的革新。科學發展月刊,24(7),

555-562。

陳俊源 (2002) 。概念構圖式網路學習環境對認知結構影響之研究-以國小五年級 學生岩石概念為例。國立台南師範學院資訊教育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

台南市。

陳嘉成(1998)。合作學習式概念構圖在國小自然教學之成效研究。教育與心理

陳嘉成(1998)。合作學習式概念構圖在國小自然教學之成效研究。教育與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