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對象

為切合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必須尋找熟悉建構式教學法的自然科領域的專業 教師做為合作對象,研究者邀請一位畢業於數理教育研究所之國小自然科專任老 師共同參與研究並擔任教學的工作,同時為了在後續信效度方面的檢驗,研究者 同時也請一位同樣畢業於數理教育研究所之國小自然科老師協助分析資料,為了 尊重兩位的隱私,本研究以下以鄭老師與陳老師為共同研究教師之代稱,。

一、 共同研究教師之背景:

鄭老師最高學歷為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任教於高雄市某國小 已有十三年的時間,主要擔任學校自然科教師,對於5E學習環教學法、POE教學法 等建構式教學理論相當熟悉,因此切合本研究所需要之專業條件,同時因鄭老師 任教之班級為五、六年級,切合本研究之教學範圍,所以本研究中將委由鄭老師 負責教學之工作。

陳老師最高學歷為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任教於花蓮縣某國

27

小,主要擔任學校導師及自然科教師,對於5E學習環教學法、POE教學法等建構式 教學理論相當熟悉,同時也對教學模組設計有所研究,因此切合本研究所需要之 專業條件,本研究中將由陳老師負責信效度校正之工作。

二、 研究班級:

本研究以鄭老師所任教之高雄市一所國小五年級兩班普通班為研究對象,進 行準實驗研究,實驗組班級人數27人(男生15人,女生12人),對照組班級人數 26人(男生14人,女生13人),實驗組實施「5E學習環教學法」,對照組則實施

「傳統講述式教學法」。

雖然由鄭老師所描述,學校在學生升上五年級重新分班,還是會依照常態分 配的方式編班,但為了確定實驗組與對照組班級在教學前在自然科學學習能力上 無顯著差異,研究者收集了兩個班級學生在五年級上學期的自然科學期總成績,

並進行t考驗的統計分析,結果發現兩個班級的學生在自然科的成績上並無顯著差 異,因此可視為這兩班在教學前的自然科學學習能力並無差異存在,表3-1-1為實 驗組與對照組班級學生五年級上學期自然科成績的t考驗摘要表:

表3-1-1:實驗組與對照組班級學生五年級上學期自然科成績的t考驗摘要表:

組別 人數 分數範圍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顯著性(雙尾)

實驗組 27 79.8-99.1 93.95 4.824 -.081 .936 對照組 26 77.5-100.0 94.07 5.978

本研究中選取實驗組及對照組各六位學童進行語意流程圖析法訪談,藉以探 討兩組學童在教學前後的概念改變的差異,每組依上學期自然科成績分別挑選高 成就、中成就及低成就學童各兩位,並編號為實驗組高成就學童EH1、EH2,中成 就EM1、EM2,低成就EL1、EL2,對照組高成就CH1、CH2,中成就CM1、CM2,低成 就CL1、CL2,樣本學童的挑選是由任課的鄭老師依其對兩組學生的瞭解,挑選平 常在自然科表現高、中、低成就的學童各兩位,挑選時除了成績表現外,並沒有 刻意選擇的條件。

28

本研究由鄭老師負責教學及進行學習成就評量,而由研究者負責教室觀察,

同時為避免受試者的心理因素干擾實驗結果的霍桑效應的產生,兩班學生於實驗 進行時,均未告知正在進行實驗教學。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