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個案研究

第二節 個案 A-馬拉松科技服務(E VENT M ODE )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二節 個案 A-馬拉松科技服務(Event Mode)

這幾年來,馬拉松賽事如雨後春筍般擴展開來,單就 2013 年在美國,

就將近有三萬多場次,而參加賽事的人數則有一千九百萬人之多,且每年 都有顯著的成長。相較於美國,台灣這幾年來,也因運動風氣的盛行,路 跑賽事和參加人數每年都有倍數的成長,若按運動筆記在 2014 年底的統計,

台灣一年的路跑活動有 437 場之多,而參與的民眾超過十二萬人,這對負 責運動雲中賽事部分的團隊 A 而言,能有很大的取樣資料來驗證所提的價 值主張。

當選定馬拉松賽事為標的時,很重要的是能夠了解跑者的需求和現在 的問題,然後進一步提供出適合跑者的價值主張。在經過一系列的調查之 後,可以歸類出下述幾個跑者提出的痛點和需求。

1. 報名:

a. 報名系統當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b. 候補制度不夠完整 c. 繳款失敗

2. 寄物: 寄領物花很長的時間在排隊。

3. 資訊:

a. 跑者無法了解補給站的補給狀況以及擁擠程度。

b. 親友無法得知跑者的位置,不知跑者何時回來。

c. 跑者無法掌握當地交通和天氣狀況

d. 若有臨時狀況,大會無法即時且有效的通知跑者。

4. 照片:

a. 跑者事後需在大量照片中尋找自己的照片 b. 照片要三天或一個星期後才有

c. 照片取得和社群分享沒有一個很好的管道

5. 訓練:沒有資料可以輔佐跑者提升下一次跑步的成績

針對上述的需求和痛點,團隊 A 很快地思考到想設計一款專屬馬拉松 的 App,讓想要參加馬拉松的跑者能夠透過 App 完成報名、繳款、得到賽事 資訊、天氣、交通狀況、自己的位置和速度,以及照片等。這款 App 除了 對跑者有所幫助外,跑者的親友也能透過 App 掌握跑者的狀態。圖 4-2 為 針對馬拉松賽事所提的價值主張和對應的價值適配。

圖 4-2 針對馬拉松賽事的價值主張以及其價值適配

在提出價值主張和做完價值適配之後,團隊 A 決定採用適應性控制架 構來落實專案。其中初始使用者就是參賽跑者,要透過他們來做驗證。圖 4-3 為馬拉松科技服務適應性控制架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圖 4-3 馬拉松科技服務適應性控制架構

而為了要達到所提的價值主張,KA/KR/KP/CH/C$/CR/POR/ML 分別為 KA(關鍵活動): 為達到馬拉松 App 所能提出的服務,必須從事四項活動。

1. 平台:提供報名系統及建立資料庫。從一開始跑者報名,就將跑者依據 身分證或臉書帳號建檔。一旦報名錄取,會將跑者號碼和身分作連結。

之後,不論是跑者的位置、速度、還是照片都以跑者號碼做為判別,

然後用對應的身分來上傳至臉書或提供給大會。如此就能動態更新跑 者的進度及照片,也能讓大會工作人員按造到達的順序提早準備寄物 物品,獎牌,證書等。

2. 馬拉松 App:設計專屬馬拉松使用的 App,讓跑者能透過手上的手機 App,

快速地掌握氣象、交通、補給、大會資訊等資料。而親友也可以知道 跑者最新位置、照片、速度、和預計到達時間。

3. 位置追蹤器(Tracker):設計一內建 GPS 的追蹤器,透過計時器計算出 速度,再將速度和位置等資料上傳至雲端。

4. 自動拍照攝影機:利用自動拍攝攝影機,在不同的地點為跑者照相,且 立即的上傳至雲端分類。

KR(關鍵資源): 雲端設備、專屬網路、設計開發 App 的人力。

KP(關鍵合作夥伴): 公關公司、主辦賽事單位 CH(通路): 馬拉松賽事

CR(客戶關係): 馬拉松 App 的下載次數和用戶體驗

而整個專案在執行過程中,在落實 KA(關鍵活動)、KR(關鍵資源)、KP(關鍵 合作夥伴)、以及 CH(通路)時,確實有估測器異常的狀況,幸仰賴 VP(價值 追蹤器(Tracker) 上,就所費不貲,且很難將位置追蹤器(Tracker)的費用 轉嫁給跑者,因為跑者也不見得願意配戴位置追蹤器(Tracker)來跑步。

想到要用位置追蹤器(Tracker),是希望能精準掌握每一跑者的位置和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構,重新思考如何在設定的 C$(成本結構)和 ML(時間表)內發生。

為了確保在設定的 C$(成本結構)和 ML(時間表)內發生,必須重新檢視 所提的價值主張,找尋調整的機會。團隊 A 發現用位置追蹤器(Tracker)確實 能提供最精準的跑者位置及速度資訊,但對跑者而言,到底『精準』要到 何種程度才能滿足需求?如果能把精準的定義放寬,或許就不需要用到位置 追蹤器(Tracker),而能讓專案在設定的 C$(成本結構)和 ML(時間表)內發生。

這個思維方向可能是對的,但這對整個專案是個挑戰,畢盡所有要做的功 能都是架構在精準的跑者資訊上,如果跑者資訊不足以作參考,則所做的 效果就都喪失了。所以,必須一步步的調整『精準』且確定所提的價值主 張還是對跑者有意義,也就是調整過後的結果價值適配要能成功。這種感 覺,就像把顯微鏡的倍數逐漸縮小,雖然眼前的事物沒有之前那麼清晰,

但是還看的清楚,還可以接受。

就在成本結構、時間控制、和跑者所能接受的『精準』之中,團隊 A 找到了可以替代位置追蹤器(Tracker)的方案。此方案就是將原先針對跑者 位置和速度,利用位置追蹤器(Tracker)主動資料提供的架構,改成用地墊來 做被動式蒐集。其原理就是跑者配戴具有無限(RF)功能的晶片,當碰到設 有接收無線(RF)功能的地墊時,跑者就會被判定經過此一區域。透過相隔 兩個地墊的時間,就可以換算出跑者的速度,也可以推算出跑者的位置。

此一地墊是習知的技術,通常是放在跑道的起點和終點,以計算跑者整段 路程所花費的時間。團隊 A 將其沿用且每隔一段距離就放置一地墊,而地 墊間的距離就代表了精度,兩相鄰的地墊越靠近,則精確度越高。因為跑 者本身速度在跑步的過程中,其實不太會有急速的變化,而跑的路程也不 會有太快的起伏,所以按照大多跑者跑步的節奏來選擇可以接受的精度。

最終,團隊 A 選擇每五公里就放置一地墊來做為在馬拉松賽事中測量位置 和速度的依據。

狀況(二): 照相

解決完位置追蹤器(Tracker)的問題,下一個問題是照相。照相的方式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制以及醫療救援等配套措施。雖說自己辦活動能有最大曝光度,但在考量 C$(成本結構)和 POR(工作計畫)的掌控上時,比較好的方法卻是用技術贊助 別人舉辦的馬拉松賽事,尤其是公家單位所舉辦的。透過此一技術贊助方 式,團隊 A 可以用別人的資源來減少工作,增加 POR(工作計畫)的掌握度,

但所提的價值主張,必須要將主辦單位的需求考慮進去。在多方尋訪後,

團隊 A 決定挑選新北市萬金石國際馬拉松來做為配合的賽事,因為萬金石 馬拉松本身是台灣的重要賽事之一,又是唯一申請國際認證的賽事,這對 未來推廣而言,有不錯的利基點。

對主辦單位新北市政府而言,辦萬金石馬拉松已經多年,但因為每年 報名的跑者眾多,都一直存在著報名不順利和繳款不方便的痛點。且對新 北市政府而言,要能將萬金石馬拉松推向國際,必須要能有亮點,還要能 讓跑過的跑者宣傳此一馬拉松,進而有更多世界各地的跑者參與,讓台灣 的萬金石馬拉松能和東京馬拉松、波士頓馬拉松、柏林馬拉松、倫敦馬拉 松一樣,是所有愛好馬拉松的跑者都夢寐以求想要參與的。基於此,團隊 A 針對新北市政府的需求提出如下的價值主張。

圖 4-4 針對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所提之價值主張

在運動雲的內部創業中,針對跑者賽事的部分,團隊 A 所提出的馬拉 松科技服務的價值主張,就在適應性控制架構的管理下,順利的做了驗證。

從跑者對馬拉松 App 的反饋,可以得出跑者還是對自己成績和照片比較在 乎,對於在專案過程中因估測器的警示,所在位置精確度和照片精緻度上 做的調整,沒有太大的感覺。這證明在創業的初期,若能在設計階段,就 憑藉所設定的估測器掌握問題,做好價值主張的調整和調整後的價值適配,

則所設定的價值主張就能成功的展現。反觀,若團隊 A 糾結在位置追蹤器 (Tracker)、自動拍照攝影機、和自己辦馬拉松上,整個計畫不見得能走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去,或所得到的效果和投入不成正比。

整個馬拉松科技服務,從開始構思到驗證在賽事上,總共歷時 8 個月 時間,開銷不超過二百萬元。相較於一般的創業,所投入的資源和資金要 小很多,但卻得到很多的矚目。過去 X 公司著力於硬體,鮮少人知道或認 可 X 公司在軟體和服務上的能力,但在萬金石馬拉松之後,很多人包括江 蕙演唱會都跑來找 X 公司設計報名系統或開發專用 App,這是團隊 A 始料未 及的,卻藉此贏得了公司對他們的信心。下圖為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專屬 App 的服務內容和 App 下載的狀況。就因為馬拉松科技服務幫了新北市萬金 石馬拉松創造了亮點,X 公司連續三年受邀參加設計 App 和報名系統,而持 續透過適應性控制架構,讓整個的服務更趨完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