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個發明原則應用於停車管理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62-69)

第四章 停車管理矛盾矩陣之建構及問題分析

第二節 40 個發明原則應用於停車管理

本節將針對停車管理領域利用 TRIZ 內之 40 個發明原則進行類比轉換,於此步 驟證實利用 TRIZ 理論能有效應用於停車管理層面。本研究將 40 個發明原則經類比 轉換後得到 33 項停車管理之發明原則(僅列舉一至二項),表 20 為其列表對應,並有 其詳細說明。

表 20 40 項發明原則應用於停車管理 40 個發明原則應用於停車管理

40 個發明原則

(TRIZ) 原理說明 應用至停車管理之

發明原則 分割原理

(發明原則 1)

分割物體成為幾個相互獨立之部分 1.將停車格分區編號管理 2.依停車目地區分停車格 分離原理

(發明原則 2)

從物體分離「干擾」的部分 汽、機車停車空間及出入 口分離

改進局部性質 原理 (發明原則 3)

將一均質結構之物體或外在環境轉 變為非均質結構

將傳統人工收費改為電 子票證系統

非對稱性原理 (發明原則 4)

以非對稱性取代對稱性

依不同目的、需求、特殊 情形等給與不同停車費 用

合併原理 (發明原則 5)

將一致或連續性之操作使其合併於 同一時間作用

商家與停車業者特約聯 盟

萬用性原理 (發明原則 6)

使一物體能執行數種不同之功能;故

能移除部分物件 智慧停車系統(IPS) 事先的反作用力

原理 (發明原則 9)

事先針對物體施以反項壓力用以避 免事後產生之負面影響

於較易出事出入口、轉彎 處等地點設置警示信號 預先行動原理

(發明原則 10)

事前對物體作部分甚至全部改變 電子看板 預先防範原理

(發明原則 11)

事先安置緊急防範措施,以補救可靠

度較低之物品 動態引導系統

等位能原理 (發明原則 12)

改變工作狀態,使其無需升降裝置 停車場與悠遊卡結合 反向操作原理

(發明原則 13)

將物體顛倒放置,或用相反之方式操 作、使用

將路外停車場改為地下 式、機械式

51

表 20(續)

40 個發明原則

(TRIZ) 原理說明 應用至停車管理之

發明原則 球面化原理

(發明原則 14)

以彎曲部分取代直線部分,以曲面取 代平面,以球體取代立方體

立體停車場用螺旋式坡 道取代直線坡道

動態化原理 (發明原則 15)

物體或環境之特徵改變,使各階段之

操作能達到最佳性能 假日學校開放民眾停車 部分或過度的

動作原理 (發明原則 16)

若較難達到 100%之效果,則做到更

多或較少之理想效果 購買停車月票給予優惠 轉換維度原理

(發明原則 17)

將物體之運動或放置行為之維度改

變,或使其成為多層結構 立體式、機械式停車場 週期性作用原理

(發明原則 19)

若該已是週期性作用,則改變作用之 頻率;並於其脈衝之間歇時間提供額 外服務

停車尖離峰採不同停車 費用

連續的有作用 原理 (發明原則 20)

不間斷之持續作用,物體之各組成部 分持續維持滿載狀態運作

於特定時段(尖離峰)設定 不同停車費用使其單位 小時內停車差異減小 快速原理

(發明原則 21)

加快危險、有害之操作過程 停車場與悠遊卡結合 改變有害成為有

用原理 (發明原則 22)

將兩有害因素結合,用以抵銷有害因

素達到無害狀態 接駁系統(大眾運輸)

回饋原理 (發明原則 23)

加入回饋機制;若機制已存在則改變

回饋之模式 電子看板

中介物質原理 (發明原則 24)

使用中介物質轉移或執行一個動作 停車場與悠遊卡結合 自助原理

(發明原則 25)

物體能自我提供服務、並執行輔助或

修補之功能 繳費單條碼

複製原理 (發明原則 26)

用簡易、便宜之複製品,取代不適合

操作之易碎、易損品 智慧停車系統(IPS) 取代機械系統

原理 (發明原則 28)

運用電場、磁場、電磁場等與物體進

行交互作用 智慧停車系統(IPS)

改變顏色原理 (發明原則 32)

改變物體或環境之顏色 電子看板 均質原理

(發明原則 33)

與主要物體交互作用之物體,應當由

相同材質製成,或相同之性質、特性 汽、機車共用停車格位

52

表 20(續)

40 個發明原則

(TRIZ) 原理說明 應用至停車管理之

發明原則 拋棄與再生原件

原理 (發明原則 34)

當 作 用 完 成 或 物 體 本 身 已 無 用 處 時,部分物體或功能會消失,或於操 作過程中自動調整。

捷運感應硬幣

性質轉變原理 (發明原則 35)

改變系統之物理狀態 汽、機車共用停車格位 相變化原理

(發明原則 36)

運用物質項轉換之現象,如改變質

量、吸收或釋放能量等 停車場與悠遊卡結合 熱膨脹原理

(發明原則 37)

改變溫度、利用物體之熱漲冷縮特性

距觀光景點越近之停車 場,用路人可容許的停車 價位較高

加速氧化原理 (發明原則 38)

從微弱氧化變為強烈氧化 大眾運輸導向 鈍性環境原理

(發明原則 39)

以惰性環境取代正常之環境 全面提高停車收費及 嚴 格取締違規停車

複合材料原理 (發明原則 40)

以複合物質取代均質物質 增加大客車停車位

下述為表 20 經領域轉換後之 40 個發明原理應用說明。

1. 分割原理(發明原則 1):

地下停車場鮮少會針對停車格進行分區、編號,於管理上也較為不便,若能 將其分區、編號,又或者能針對不同目的別進行停車區分,於民眾角度而言能清 楚得知該停車場剩餘多少格位,可節省許多找車位、等車位之時間;就業者管理 角度而言也更能掌握停車狀況,或將其系統改為全自動式之智慧停車系統(IPS)也 將更有效率。

2. 分離原理(發明原則 2):

汽、機車之停車特性差異較大,就停車轉換率分析,機車通常會高於汽車。

將汽、機車之出入口分道不但能有效降低意外機率,也能減少路口所造成的擁擠、

回堵,使周遭道路更為流暢。

3. 改進局部性質原理(發明原則 3):

53

傳統人工收費之停車場於進出口皆需排隊等候,很容易對鄰近道路造成影響,

若將其改為電子票證,進出口一律採自動 e 化之形式,能使駕駛快速通過出入口,

既不造成出入口回堵,也可減少駕駛停車所浪費之時間。

4. 非對稱性原理(發明原則 4):

將傳統費率一致之收費模式改變,尖峰時段、假日等停車車潮較多時,適當 提高停車費用,而針對特殊車輛如殘障車輛等提供價位較低、甚至免費之政策來 達到有效管理。

5. 合併原理(發明原則 5):

停車行為之產生通常發生於以下情形:外出用餐、出門辦公、上班、購物、

就醫、旅遊等。若商家能與周遭停車業者形成特約聯盟,不但能使停車場能被有 效之利用,商家也能獲得更高收益。

6. 萬用性原理(發明原則 6):

運用智慧停車系統(IPS),從駕駛於道路上就可看到電子看版顯示鄰近停車場 之剩餘格位,爾後進入停車場全採用電子化進出,可節省相當多時間,且對於停 車管理能達到更佳之效果。

7. 事先的反作用力原理(發明原則 9):

由於停車場出入口、轉彎處容易造成死角,使意外發生。於特定地點設置醒 目之號誌、廣角鏡甚至防撞安全島等設施能有效阻止意外之發生。

8. 預先行動原理 (發明原則 10):

一般找尋車位不外乎於路邊巡迴找尋有無空格,而後最終發現無路邊停車格 位而轉至停車場,然而卻不知哪一處之停車場尚有格位,若道路上或停車場入口 醒目處能設置電子看板提供停車資訊給駕駛人,不但能減少駕駛找尋車位之時間,

也可降低車輛對道路所造成之容量衝擊。

9. 預先防範原理(發明原則 11):

一般找尋車位不外乎於路邊巡迴找尋有無空格,而後最終發現無路邊停車格 位而轉至停車場,然而卻不知哪一處之停車場尚有格位,若道路上或停車場入口 醒目處能設置電子看板提供停車資訊給駕駛人,不但能減少駕駛找尋車位之時間,

也可降低車輛對道路所造成之容量衝擊。

10.等位能原理(發明原則 12):

54

若悠遊卡能被廣泛使用至個停車場所,進出僅需持該卡感應即可,可節省相 當多時間,且也無需擔心零錢不足等問題,透過悠遊卡小額付款即可解決此問題。

11.反向操作原理(發明原則 13):

傳統路面式之平面停車場缺點即為佔用道路面積以及可利用之土地,若能將 其改為地下式停車場除可向下發展外,路面上更可作其他利用,如可以大型商場 結合、綠化公園等。

12.球面化原理(發明原則 14):

通常立體式停車場之坡道較多採用螺旋式坡道,相較於直線式坡道,優點為 減少平面佔地面積,可設置更多停車格位。

13.動態化原理(發明原則 15):

若一遊憩點鄰近有學校,於假日人潮擁擠時若可適當提供一定數量之停車格 位供遊客停放,也可對尖峰時間的需求量達到一定程度之疏散。

14.部分或過度的動作原理(發明原則 16):

許多停車場(公有)會採用月費、年費制繳納,相較單次停車採用小時計算而言,

停車成本相對低廉許多。

15.轉換維度原理(發明原則 17):

建築物佔地面積為一固定值,而建築面積可以建築規範適當的向上或向下發 展,使其成為立體式停車場或機械式停車塔等,能提供更多停車空間用以短時間 內紓緩現今停車問題。

16.週期性作用原理 (發明原則 19):

造成停車問題往往發生於特定時段,如假日熱門遊憩地點、中午或晚間用餐 時段,平日下午約五點後之下班車潮等,若針對類似時段、區域採時段式收費標 準,能使部份民眾改變運具選擇,近而紓緩停車之供需不平情形,且可針對離峰 時段提供停車優惠鼓勵之。

17.連續的有作用原理(發明原則 20):

造成停車問題往往發生於特定時段,如假日熱門遊憩地點、中午或晚間用餐 時段,平日下午約五點後之下班車潮等,若針對類似時段、區域採時段式收費標 準,能使部份民眾改變運具選擇,近而紓緩停車之供需不平情形,且可針對離峰 時段提供停車優惠鼓勵之。

55

18.快速原理(發明原則 21):

若悠遊卡能被廣泛使用至個停車場所,進出僅需持該卡感應即可,可節省相 當多時間,且也無需擔心零錢不足等問題,透過悠遊卡小額付款即可解決此問題。

19.改變有害成為有用原理(發明原則 22):

如去年魚苗栗舉辦之燈會為例,限制週遭交通管制,於鄰近多處大型停車空 地提供為轉運站,駕駛開車至轉運站停車並搭乘接駁車前往會場,同時疏散了多 數車輛至多個停車場所,且透過轉乘制度有效控管會場附近交通之便利性,且不 影響周遭環境。

20.回饋原理(發明原則 23):

一般找尋車位不外乎於路邊巡迴找尋有無空格,而後最終發現無路邊停車格 位而轉至停車場,然而卻不知哪一處之停車場尚有格位,若道路上或停車場入口 醒目處能設置電子看板提供停車資訊給駕駛人,不但能減少駕駛找尋車位之時間,

也可降低車輛對道路所造成之容量衝擊。

21.中介物質原理(發明原則 24):

若悠遊卡能被廣泛使用至個停車場所,進出僅需持該卡感應即可,可節省相 當多時間,且也無需擔心零錢不足等問題,透過悠遊卡小額付款即可解決此問題。

22.自助原理(發明原則 25):

路邊停車格於停車後會有收費員進行發停車單之動作,而停車單上有附條碼,

駕駛可以持該停車單於便利商店等地點直接進行繳費。

23.複製原理(發明原則 26):

運用智慧停車系統(IPS),從駕駛於道路上就可看到電子看版顯示鄰近停車場 之剩餘格位,爾後進入停車場全採用電子化進出,可節省相當多時間,且對於停 車管理能達到更佳之效果。

24.取代機械系統原理(發明原則 28):

運用智慧停車系統(IPS),從駕駛於道路上就可看到電子看版顯示鄰近停車場 之剩餘格位,爾後進入停車場全採用電子化進出,可節省相當多時間,且對於停 車管理能達到更佳之效果。

25.改變顏色原理(發明原則 32):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