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健康概念與健康促健生活型態之相關性

第三節健康概念與健康促健生活型態之相關性 第三節健康概念與健康促健生活型態之相關性 第三節健康概念與健康促健生活型態之相關性

「健康概念」與「健康促健生活型態」究竟有何關係?以下分別由「健康概念」與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關係和可預測「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變項兩方面探討。

一 一 一

一、「 、「 、「健康概念 、「 健康概念 健康概念 健康概念」 」 」 」與 與 與「 與 「 「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 」 」之關係 之關係 之關係 之關係

Smith (1981)提出之健康概念模式包括「臨床健康概念」、「角色功能健康概念」、

「調適健康概念」、「幸福安寧健康概念」四種。Laffrey(1986)根據Smith的健康模 式發展了「健康概念量表」,此量表被用來測量個人對健康定義的認知。健康促進生活 型態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維持良好的健康行為,包括「飲食行為」、「運動」、「壓力管 理」、「人際支持」、「健康責任」、「自我實現」(Pender et al., 2006)。Pender、

Walker,、Sechrist 和 Frank-Stromborg (1990) 以 Laffrey「健康概念量表」和「健康促進 生活型態量表」為研究工具,調查美國中西部六家工廠 589 名員工之健康促進生活型 態,研究結果發現健康概念與健康行為具有顯著相關。Bagwell 和 Bush (1999)、Hwu (2001) 分別以藍領工人、慢性病患者為研究對象,也發現健康概念的因素會影響健康行 為。顯示個體對於健康的定義與看法,會影響個體執行健康行為的狀態(王月伶,2004;

蔡容君,2008;Laffrey, 1986; Piko & Bak, 2006)。

Yarcheski, A.、Mahon 和 Yarcheski, T. J. (2005) 以 230 個青少年為研究對象,其年齡 在 12-14 歲之間,以問卷調查方式進行研究,發現「健康概念」與「社會支持」、「自我 評價」和「正向健康行為」有關。

Pullen、 Walker 與 Fiandt (2001) 以 102 個社區,年齡在 65 歲以上的農村老年婦女 為研究對象,瞭解其健康促進生活行為的決定因素,研究結果顯示「幸福安寧健康概 念」,「好的自覺心理健康」的健康概念和健康促進生活行為有顯著相關。

丁家羚(2011)以

新北市某地區教學醫院 251 名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探究其健 康生活型態及相關因素,研究結果發現「整體健康概念」和「整體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及「自我實現」、「運動休閒」、「健康責任」、「營養飲食」、「壓力調適」、「人際支持」分 量表呈顯著相關,表示研究對象之「健康概念」和「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執行行為間 有關。

紀政安(2009)以花蓮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探究其「健康概念」及「健 康行為」之關係,研究結果發現「健康概念總量表」與「健康行為總得分」及「飲食行 為」、「身體活動」與「休閒活動參與」、「事故及非事故傷害行為」等分量表有顯著 正相關,即研究對象的「健康概念」得分越高,越有正向的「飲食」、「身體活動」與

「休閒活動參與」、「事故及非事故傷害之行為」。

江馥名(2007)以台灣東南亞籍女性配偶為研究對象,探討其「健康概念」、「自 覺健康狀態」及「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相關性,研究發現「健康概念總量表」及其「臨 床性」、「角色功能性」、「調適性」、「安寧幸福性」四個分量表,皆與「健康促進 生活型態總量表」及「自我實現」、「壓力處理」、「人際支持」、「營養」四個分量 表呈現正相關,且達顯著水準。換言之,「健康概念」愈正向,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之執行愈佳。

綜合以上國內外的研究,雖然研究對象不同但其研究結果皆指出「整體健康概念」

與「整體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或健康行為)具有顯著相關,表示個體對於「健康」的 定義與看法,會影響個體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對幼兒教師而言,其工作之目標在 達成「維護兒童身心健康」、「養成兒童良好習慣」,其本身是否具有正向之「健康概念」,

對幼兒的「健康促進行為」具有關鍵性的影響。因此有必要瞭解幼兒教師的「健康概念」,

以作為推動幼兒教師個人及幼兒「健康生活型態」的基礎。

研究者

Bagwell & Bush (1999)

Pullen, Walker, &

Fiandt (2001)

小結 小結 小結 小結: :

要達成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首先必須知道個體對於健康的定義,瞭解個人如何看待 健康,因為個人對於健康主觀的意識,會影響其執行健康行為,然而每個人對於健康的 看法並不一致,我們必須從不同的角度去瞭解個人健康的定義,才能發展出有效的健康 促進計畫,給予支持性的環境,讓人們改善不良的生活型態,增進健康。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為主,依據研究目的,並參考相關文獻資料,自編「台中市幼 兒教師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調查問卷」,藉以探討台中市已立案公、私立幼托園所的幼 兒教師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相關因素。本章共分為五節:第一節為研究架構;第二節為 研究對象;第三節為研究工具;第四節為研究實施程序;第五節為資料處理與分析。

第一節研究架構 第一節研究架構 第一節研究架構 第一節研究架構

研究者依據研究動機和目的,並參考相關文獻資料,建立本研究架構(如圖 3-1-1), 藉以分析公、私立幼托園所教師的不同背景變項在「健康概念」和「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二方面是否各有差異性;並分析幼兒教師其「健康概念」,與其在「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是否有相關性,最後探究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預測因子,研究架構說明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