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健康管理服務之成效探討

健康管理的概念最早開始於美國 1920 年代的保險業,目的是要降 低醫療保險費用(李選、張婷,2010)。在 1950 年代主要是針對癌症、

心臟病、糖尿病和其他疾病風險因素進行健康管理,以減少發病的機 會。到了 1990 年代因醫療費用支出的急速上升,使得為員工支付醫療 費用的企業經營者不得不正視此問題,於是開始尋找能減少醫療費用 支出的方法(蕭世平、王顯智,2003)。

在美國推動健康管理較著名的單位為美國密西根大學健康管理研 究中心(Health Management Research Center, 簡稱 HM-HMRC),

HM-HRMC 的健康管理方法是藉由從企業和其他的人口中收集的數據 資料進行健康風險評估,制定對特定人口的健康管理策略(鄭雅文、

王顯智,2004)。健康管理策略可分為生活方式管理、需求管理、疾 病管理、災難後病傷管理、殘疾管理(McAlearney, 2002),其中與本研 究有相關的健康管理方法如下:

一、 生活方式管理:以健康人口為對象,幫助個人做出正確的選擇,

包含健康行為和健康風險,關鍵要素為預防保健、減少健康風 險和加強自我照顧。

二、 需求管理:以健康人口為對象,幫助個人消費者採取決策的角 色,包含有關健康和醫療保健需求和減少不適當的服務需求。

主要以電話診斷分類、提供諮詢和轉診、分類諮詢、決策和行 為支持、促進自我保健的教育。

三、 疾病管理:是針對患有慢性疾病的個人,實施健康管理的介入 措施,主要以慢性疾病管理、自我保健訊息的教育、慢性疾病 監測、臨床護理管理者的監督、照顧和提供者的協助。

綜合以上所述,為維持健康所進行的各項活動或方法皆是屬於健

康管理的範疇,以下本研究即從疾病的個案管理和職場的健康管理探 討其改善成效的方法。

在個案管理方面,美國個案管理認證委員會(2010)定義:「個案 管理」為各專業人員間合作的過程,運用評估、計劃、執行、協調、

監測及評價使個案獲得健康的服務。

在癌症相關之疾病個案管理部分,胡鳳蘭等人(2004)以參加正 子斷層造影之健康檢查並期滿一年以上為對象,由護理人員以電話後 續關懷追蹤3149位受檢者,電話追蹤主要針對受檢者的檢查結果,提 供個別性的健康衛生教育服務;而對異常檢查結果,則定期追蹤訪談 其後續檢查及處置之結果,研究證實以電話的追蹤服務除了可提升回 檢率外,亦可增加疾病篩檢率。而蔡美惠、葉朱實、陳淑怡、陳小蓮

(2008)以子宮頸抹片檢查異常者314人為對象,進行電話追蹤服務並 設置個案諮詢專線、專責人員及提供個別衛教指導,研究顯示以電話 的追蹤服務和個別的衛教指導可提升子宮頸抹片異常回診率。

在糖尿病的個案管理部分,郭淑娟等人(2005)為 306 名第二型 糖尿病患進行個案管理,管理方法為專人的服務、電話的追蹤,和主 動轉介自營養諮詢門診、眼科門診,以及安排有關心臟特殊檢查等轉 介服務,統計結果顯示,個案管理方法可改善糖化血色素、膽固醇、

三酸甘油酯和低密度膽固醇之檢驗指數。Anderson 等人(2009)以 310 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為對象,進行為期兩年的臨床試驗,將其隨機分 為二組。實驗組經醫師和病患進行訪談後,由諮詢師每月進行電話追 蹤,主要是以賦權方法幫助患者了解自我管理的重要性,並依患者的 需求擬定他們的糖尿病自我管理計劃;而對照組則是僅以寄發郵件的 方法,提供可改善與糖尿病相關的品質生活,和血糖控制的代謝評估 等資料。研究顯示,依個案需求提供的健康管理計劃和每月的電話追

蹤有效改善糖化血色素。另外,為 77 名第二型糖尿病病患進行每週一 次團體賦權課程和個別衛教指導,其參與者每週都會收到有關不同糖 尿病自我管理主題的衛教信件,研究顯示個別衛教及提供衛教訊息的 方法亦能改善糖化血色素(Tang, Funnell, Brown, and Kurlander, 2010)。

在心血管疾病的個案管理部分,錢瑞芳(2007)以 75 位符合心血 管疾病暨高危險群的社區民眾為對象,進行三個月的個案管理課程訓 練、並依個案個別狀況,量身訂做身體活動、飲食及行為改變計畫,

提供每週乙次之諮詢服務,與個案討論執行計劃上之問題及困難,並 給予建議;另外,個案則須配合記錄身體活動日誌,研究顯示個別客 制化的個案管理方式可改善個案的身體質量指數、心肺適能及血脂。

在高血壓的個案管理部分,陳美如(2011)以 200 名高血壓病患 為對象,進行九個月的整合式遠距健康照護服務,高血壓患者須量測 血壓,並安時上傳至遠距照護系統,由客服人員調閱收案資料與健康 紀錄,彙整個人化建議後進行電話關懷,包含提供衛教諮詢、健康活 動訊息、轉介門診掛號,而未能以電話連繫上之個案則以簡訊或電子 郵件方式提醒個案,並提供衛教諮詢與生活習慣建議。研究顯示遠距 照護模式和客制化之健康管理對血壓控制有顯著成效。

在腎臟病個案管理部分,以73名慢性腎臟病患為對象,依據患者 狀況提供每4週一次每次50分鐘,包含護理及營養自我照顧個別衛教三 次,以及一次的團體體驗活動,研究顯示個別衛教、團體體驗活動和 衛教講座可提升慢性腎臟病患者自我照顧知識、態度、行為意向與生 活品質(胡靜文、林柏松、張彩秀,2012)。

在肺結核的個案管理部分,張丞淯、李茹萍、章淑娟(2011)以 470名肺結核病患為對象,由專責個案管理師進行追蹤管理,從發現疾

病到完成治療,過程中含括相關之診療、檢驗、教育宣導及追蹤管理,

作者/年代 題目 對象 方法 成效

在職場之健康管理方面,以提升職場運動習慣和營養的研究部分,

洪沛琳、賴鈺嘉、楊鈺雯、張倖綺、林益卿(2008)在醫院進行為期 一年的健康促進研究計畫,其計畫是讓員工依需求選擇運動種類,期 間由復健專科醫師進行運動輔導,而且整年度皆參與計劃者,另可獲 得獎勵金。另外,再針對表現優異者頒發特殊優異獎予以鼓勵,研究 顯示依員工需求提供運動方式之客制化服務和團體競賽等方式可改善 員工體適能。王蕙雯(2004)的研究則是應用跨理論模式,以運動階 段屬意圖期和準備期的員工為對象(介入組:43 人,對照組 62 人),

自編不同時期的衛教手冊,並由專人親自發予和解說,事後再予以電 話追蹤。研究證實專人的追蹤和電話的提醒,可改變員工的運動習慣 和增加運動量。羅悅嘉(2011)的研究以職場的健檢資料,選出代謝 症候群的個案為對象,進行六個月健康生活型態介入輔導,介入方式 包含團體課程、團體諮詢、個別面談和網路諮詢等,研究指出此介入 可提升運動量和蔬果攝取、改善體脂量和降低血壓。Plotnikoff 等人

(2010)利用電子郵件進行推廣體能活動和營養介入,了解參與者對 於使用的滿意度,以加拿大五個職場 10043 名員工為研究對象,實驗 組 1263 人,實驗組為期 12 週,每週以電子郵件發送體力活動和營養 訊息,對照組只發單一次信息,實驗結果證實,提供大量電子衛教郵 件可改善員工體力活動、營養和提升滿意度。

在減重計劃部分,Beresford 等人(2007)以 18 個職場,參與人 數 1633 人(介入組:865 人,對照:768 人),目的是要預防肥胖,目 標是要加強員工選擇健康飲食和增加體力活動的行為,研究介入以活 動通知(將活動通知放入薪資和張貼海報)、訊息提供、團體競賽獎勵 金、衛教手冊(自我評量)、提供健身課程的轉介服務和網際網路的互 動平台等方式,研究證實以上的介入方式可預防肥胖。林錦生、陳聲

平、佘振興、程文琪、洪淵庭(2010)在減重計畫的執行成效研究中,

營養師每週一次的的飲食控制衛教講座課程,另包含運動指導,而研 究對象必須每日配合記錄飲食紀錄表,研究證實減重課程計畫可改善 生理指標(體重、腰圍、BMI 和血壓)、血液生化指標(糖化血色素、

三酸甘油酯、高密度膽固醇)。

在改善代謝症候群的危險因子部分,林軍伯和蘇千田(2010)研 究表示,以飲食衛教課程和運動教育課程等介入方法,可改善代謝症 候群的危險因子(腰圍、血壓、高密度膽固醇、血糖)。Kolbe-Alexander 等人(2012)以南非的員工為健康促進的對象,採介入矩陣(Intervention Mapping)的模式,進行員工的健康促進,首先以需求評估進行個別輔 導,目的是要了解員工實際需求、在以動機式會談(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方式進行二次面對面和四次電話訪談為方法,並且以電 子郵件傳遞衛教訊息,研究顯示改善員工的血壓、體重、飲食習慣、

膽固醇和血糖指數。Racette 等人(2009)的健康促進計劃,是以改善 工作場所中有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的方式,利用身體活動和良好的飲 食模式,採用計步器和參加團體健身班、研討會、團隊比賽以及參與 獎勵的方法,計畫證實可改善冠狀動脈心臟疾病的風險,包括 BMI、

身體成分、血壓和血脂等。姚伊珊(2010)以健康教育講座、文宣、

海報宣導、電子郵件的健康資訊寄送、醫師諮詢、體適能活動和心理 壓力的調適介入員工的健康促進計畫,證實計畫可改善血壓、膽固醇、

血糖、肌酸肝和三酸甘油酯。職場的健康管理及成效的相關對照表如 表 2-2-2 所示。

表 2-2-2

Beresford 等人 (2007)

作者/年代 題目 目的 方法 成效

Plotnikoff 等人 (2010)

Kolbe-Alexander 等人

一、 客制化服務

陳明豐(2005)指出,健康檢查項目須依受檢對象的年齡、性別、

陳明豐(2005)指出,健康檢查項目須依受檢對象的年齡、性別、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