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究限制,以下分別說明之。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世界衛生組織將健康定義為「健康是身體、心理及社會完全安 適狀態,不只是沒有生病或身體虛弱而已」(WHO, 1948)。健康更是 個人一生擁有的重要資產,它攸關生命存活、生活品質與自我成就感 的發揮;健康的人民所產生的活力更是國家永續發展、提升行政效能 與國家競爭力的關鍵(Porter, 1990)。健康亦能提升生產力和所得

(Grossman, 1999)。然而,影響個人健康最主要的原因即是生活的型 態(Davies and Macdonald, 1998)。

吳惠林(2005)指出,人在一出生時生命就開始折舊,但從健康 的角度而言,「個人是可以選擇生命的長度」。管理是個人重要的活 動之一,透過管理個人得以有效完成活動歷程並達到目標,此歷程包 含了協調及運用組織的各項資源(楊慕慈,2011)。而健康管理即是指 為了達到健康的維持與增進、疾病異常的監測與恢復等目標和目的,

進而對個人或團體所運用的各樣活動與方法(黃嘉文,2012)。

運用健康管理的促進計劃得以預防慢性疾病的產生和改善身心健 康的問題(朱明若、李姣姿,2001;藍祚運,2003),可降低健康風 險亦可減少健保的支出(陳俞沛,2012)。劉娟娟(2010)回溯 2004 年至 2009 年台北市某醫學中心健康檢查部門資料分析研究指出,在健 康檢查中心推動健康促進計劃,可改善受檢者的健康狀態、減少財務 支出和提升顧客滿意度;也能增加醫院收入和提升醫院的經濟效益。

多數研究指出主動參與健康檢查的民眾比較關心自己身體的健康 和有預防保健的觀念(陳銘樹,2001;邱浩彰、洪子仁、高森永、陳 育忠、劉雅芳,2006;蔡銘振,2006;趙正敏、蔡銘振、鄭博文,2010),

亦重視在健康檢查後健康提升狀況(王素真、洪耀釧、林耀三,2011),

更希望有量身規劃的健康檢查及管理計劃(陳金蘭、黃銑扶,2006;

黃燕鳳,2008;鍾雨蓁,2008)。然而健康的維持是須要時間的配合

(Becker,1965),但忙碌的現代民眾卻是缺乏自我健康管理的時間(謝 看,2005;張德明,2007;吳勝基 2008)。

現今民眾除了缺乏自我健康管理的時間外,對於健康管理亦有不 同需求。研究調查指出,以電子郵件傳遞健康資訊能有效促進健康的 行為(Lin and Wang, 2009;Plotnikoff et al., 2010;廖如文、李淑燕、

欒靜莞、顧乃平,2011);且根據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 究所的研究調查指出,員工對於電子郵件的健康訊息傳遞有很高的接 受度(徐儆暉、張蓓貞、彭淑美、陳保中,2003);但陳貞夙(2010)

的研究表示高齡者較不能接受以網際網路進行健康訊息的傳遞;可是 如果能提供專人的協助指導,則可增加高齡者對於網際網路接收醫療 資訊的接受度(楊媁嵐,2012)。

另外,蘇美禎(2013)亦指出衛教介入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是 指健康提供者能否以衛教對象所熟悉的語言進行衛教。因此,健康檢 查的衛教人員須以民眾的需求為優先考量,才能設計出符合民眾需求 的健康管理方法(郭淑珍、丁志音、陳怡君,2005),並瞭解顧客消 費之心理才能符合受檢者之期望與需求(陳金蘭、黃銑扶,2006),

陳亮恭、彭莉甯(2013)指出以往醫療專業人員較少以使用者的角度 看自己所提供的服務是否符合使用者的需求,但現今的醫療產業已愈 來愈重視個人的服務需求。

環顧目前對於自費健康檢查的相關研究,發現大多是針對調查影 響參加健康檢查的相關因素為研究目的(何維嘉,2004;蔡銘振,2006;

張宏名,2008;劉雅璇,2008;王素真等人,2011;江賢文,2012;

李淑芬、柯慧青、洪錦墩、李美文,2012),或是在探討健康檢查的 服務品質和滿意度(劉士銘,2003;鍾珮真,2005;錢政平,2009;

蔡明芳,2012;莊國源,2012),少有調查受檢者對於健康檢查後的 服務需求。

陳皇光(2010)指出健檢機構專業與否,對顧客的後續處理是重要 關鍵。蔡德龍於 2006 的研究指出,符合健康檢查中心消費者的需求,

應以提供客制化的個人健檢套餐、個別化的諮詢服務和健診後的健康 管理服務。因為,健康檢查的主要目的是在於後續的健康管理、異常 追蹤和定期檢查(曾屏輝等人,2009;陳皇光,2010;許榮志等人,

2013;洪子仁,2013)。胡鳳蘭等人(2004)的研究調查亦指出,對 參與健康檢查之受檢者的後續追蹤如同售後服務,除了可提供受檢者 的預防保健知識,亦可增加消費者滿意度、提升回檢率和疾病篩檢率。

但如今健檢機構面臨到的問題,是無法依據每一位受檢者的個別狀況 做完整的分析,以及後續追蹤和健康管理(許榮志、丁博輝,2013)。

現今醫療機構面臨到健保的緊縮政策和消費者的意識抬頭,已不 再採以量取勝的傳統行銷手法,而是改以主動了解消費者的需求,並 以滿足其需求為導向的行銷策略(許偉信、蔡檜興,2001;黃興進、

洪銘建、劉麗貞,2004)。多數醫療機構也為因應醫療市場競爭,主 動採取提供自費醫療服務來增加收入(王敏容、王如萱、王佳惠、郭 乃文,2005),以客制化的服務和保持良好互動的關係為行銷策略的 核心,希望可以提升自費醫療消費者的滿意度和忠誠度(許偉信等人,

2001;劉偉文、潘豐泉,2003;劉燦宏、任文瑗、趙嘉成、崔岡、邱

文達,2004)。且醫療產業的改變也影響到民眾對醫院的需求和就醫 行為(Fathy and King, 1977;劉燦宏等,2004;王敏容等人,2005)。

所以,醫療行銷策略必須依消費者的個別性和需求提供量身規劃的醫 療服務,以提升消費者的健康促進行為(劉燦宏等人,2004;吳英隆、

謝碧容,2007;周英弼,2011;林川雄、馮兆康、黃建財、黃麗玲、

葉德豐、詹清旭,2013)。

有消費者的地方就有行銷的必要性(Kotler, 1972)。Kotler 等人 指出現今是消費者至上的時代(高登第,2002)。其實消費者最關心的 是品質、服務和價值(郭永,2004)。客制化的產品愈來愈受重視,因 為這關係到消費者的支付意願;在產品上如果能讓顧客了解自己和表 達自己的喜好並能參與產品的產出,消費者的購買意願也就愈高

(Franke, Keinz, and Steger, 2009)。而產品的價格和個人的所得也會 影響消費者對健康消費投入需求的選擇(陳世能、曾昭玲,2005;Chen, Shogren, Orazern,and Crocker, 2002),高所得者不願意因疾病而花時 間就醫,所以對健康的需求也就愈高(吳惠林,2005),也較願意使 用自費醫療服務(顧育瑞,2008)。

利用行銷策略對健康檢查產業的相關研究中,陳銘樹(2001)以 行銷 4P 調查老人對自費健診的需求,鍾雨蓁(2008)以行銷 8P 調查 台南市民眾對自費健診的需求,黃燕鳳(2008)以行銷 4P 探討健檢消 費者和健檢機構對選擇健診機構考慮因素的差異。而利用社會行銷探 討行為改變的研究中,如陳慧萍(2012)利用社會行銷的概念,透過行 銷 4Ps 規劃以提升癌症篩檢成效;或者是將其應用於接受篩檢行為的 調查,如婦女接受乳房攝影檢查的因素調查(章蕙蓉,2008)和婦女 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的接受情形(廖娜娸,2008)。以上可看出行銷

策略應用在調查消費者需求的廣泛性,因此,本研究將以行銷策略為 基礎,進一步探討消費者對健康管理的需求。

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對健康檢查品質認證的條文 文中,已將受檢者的健康需求及檢查後的後續自我照顧需求,列為重 要評鑑條文之一。綜合以上所述,研究者認為健康檢查後的健康管理,

對於參加健康檢查的消費者而言是相當重要的;須為其考量健康管理 方法與適切性;依不同的對象提供合適的計劃才能符合消費者需求。

因此,本研究將運用行銷策略探討健康檢查後消費者對健康管理的服 務需求,進而了解消費者對健康管理的需要。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