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楊秀卿說唱傳承現況調查

第一節 傳習計畫及說唱藝生技藝略述

一、傳習計畫簡介

「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傳習計畫,為我國文化部文資局(舊稱文建會)主 辦之一項四年為一期的傳習計畫,13其有鑑於傳統藝術文化瀕臨失傳危機,遂以

《文化資產保存法》為基礎,實施〈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及保存團體傳習計畫〉

(以下簡稱〈傳習計畫〉),逐年指定認可多種技藝為保存對象,各項被保存之技 藝皆有經費補助培育其傳習藝生。而文化部自 2009 年起逐年指定認可之重要傳 統藝術,同年亦指定說唱為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為楊秀卿。

每項被保存的對象可為藝師或團體,各項被保存之技藝皆有經費補助培育其 傳習藝生,每項藝生名額以三人為限,每位藝生於授業期間可領取一個月一萬至 一萬五千元之補助,並且每年都會有一次的成果匯演作為評鑑。該計畫為依據文 資法規定,自 2009 年起逐年指定認可之重要傳統藝術,目前保存之藝術項目,

共計有 24 項傳統藝術項目,24 項中包含 18 項傳統表演藝術與 6 項傳統工藝美

13

民國 70 年 11 月 11 日文化建設委員會成立,掌管職責與範圍為統籌國家文化建設施政,

規劃與推動全國性和地方性的文化發展工作;為配合中央政府組織改造,民國 101 年 5 月 20 日文

建會改制為文化部。

22

術;被保存者包含 19 位藝師與 5 個團體。14 被保存者如下:

保存團體:漢陽北管劇團、梨春園北管樂團、苗栗陳家班北管八音團(客家八 音)、南投縣信義鄉布農文化協會 pasibutbut、壯三新涼樂團宜蘭本地歌子。

保存者:廖瓊枝歌仔戲、吳兆南相聲、楊秀卿說唱、陳錫煌布袋戲、黃俊雄 布袋戲、張鴻明南管音樂、林吳素霞南管戲曲、許坤仲排灣族口鼻笛、謝水能排 灣族口鼻笛、賴碧霞客家山歌、林明福泰雅口述傳統、張日貴滿州民謠等。

傳統工藝共有:黃塗山竹編工藝、王清霜漆工藝、施至輝粧佛、施鎮洋傳統 木雕、陳萬能錫工藝。

二、七位藝生背景略述

圖片 3 為楊秀卿與其藝生關係圖,含已結業、未結業與仍在學的藝生共七 位。鄭美(1948 - )、葉文生(1950 -)為〈傳習計畫〉的第一屆藝生,後再增加 一名藝生賈大雄;2012 年度第二者因故退出此項計畫,經評鑑後由林宏洋

(1988- )遞補。自 2009 至 2013 年四年期滿,計有藝生鄭美一人通過期末總評 鑑;新的一期接續招考傳習藝生,至今(2015 年)計新進藝生有:林恬安(1981 - )、儲見智(1977 - )、丁秀津(1951 - )三人。具藝生身分者皆曾密集、定期 向楊秀卿學習說唱藝術

14

保存項目個數來自 2012 年傳習藝生匯演節目冊。

23

圖片 3:楊秀卿師生關係圖;加星號為結業生,人像為當前藝生

以下各藝生以是否曾為音樂科、班之學生為依據,分為具音樂背景、非音樂 背景兩類,並以成為藝生時間先後排序。

(一)非音樂背景之藝生:鄭美、葉文生、賈大雄、丁秀津

(1) 鄭美(1948 - )

鄭美 1948 年出生於台北萬華。其以月琴作為唸歌的伴奏樂器,在學唱唸歌 之前,曾有數年時間學習過古箏演奏,奠定音樂學習的基礎。1995 年開始向洪瑞 珍學習月琴彈唱,是洪瑞珍的第一代學生;2007 年隨洪瑞珍籌組之唸歌團赴加拿 大、美國參加「臺裔傳統週」演出。2008 年洪瑞珍因病去世後,轉至楊秀卿門下 繼續學習唸歌,成為繼洪瑞珍之後,楊秀卿的得意門生之一,並協助楊秀卿做唸 歌保存及傳承之工作。

2008 年隨楊秀卿至日本山口大學,在「東亞傳統藝能國際學術研討會」中演 唱。2009 年獲「台灣月琴民謠大賽-北區比賽」個人及團體組冠軍,同年隨楊秀 卿獲選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成為〈傳習計畫〉藝生之一。2010 年楊秀卿成立「楊 秀卿說唱藝術團」,鄭美同時也肩負重要的行政工作。2012、2013 年擔任文化部

24

媒合演藝團隊進駐演藝場所社區月琴彈唱教學之說唱助理,2013 年藝生資格結 業,成為目前楊秀卿說唱的第一位、也是唯一之結業生。其擅長表演之劇目為:

《周成過臺灣》、《哪吒鬧東海》、《安童哥買菜》、《山伯英台遊西湖》、《母子 答》、《胡蠅蠓子大戰歌》、《紙馬記》、《勸世歌》等。

(2) 葉文生(1950 - )

葉文生 1950 年出生於苗栗苑裡。1995 年因聽廣播電台得知楊秀卿、楊再興 夫婦與洪瑞珍欲開班教授月琴彈唱,遂主動報名,自此開始了音樂學習之路,亦 因洪瑞珍過世間接轉向楊秀卿習藝;其學習唸歌之動機與鄭美同,唯兩者之差別 在於,前者在學習唸歌之前,並無其他音樂學習經歷。2009 年隨楊秀卿獲選〈傳 習計畫〉第一期藝生,並以月琴作為伴奏樂器,在成為藝生同年,為延續洪瑞珍 唸歌團推廣說唱,成立台灣唸歌團,擔任團長。其另取得台北縣(現新北市)、 台北市街頭藝人證照。現仍以台灣唸歌團之名義,持續推廣唸歌,擅長以【江湖 調】唱曲,藝生任期兩年。

(3) 賈大雄(1968 - )

賈大雄本名為賈雄秋,曾學習歌子戲前場,經由鄭美之牽引向楊秀卿學習唸 歌。其跟隨王玉川學大管絃,唸歌之伴奏亦以大管絃為主。2009 年隨楊秀卿獲選

〈傳習計畫〉第一期藝生,擅長表演之劇目為《胡蠅蠓子大戰歌》、《月里尋 夫》、《哪吒鬧東海》。2010 年 6 月協助楊秀卿成立「楊秀卿說唱藝術團」,並擔任 執行製作。其藝生之任期因評鑑委員之建議延長為五年,目前已非當期藝生。

25

(4) 丁秀津(1951 - )

丁秀津於 2014 年 2 月經文化部公告之甄選成為〈傳習計畫〉藝生。其擅於歌 唱,多年耕耘於社區中歌唱班,並擔任講師,教學範圍遍及台北市中正社區大 學、松山社區大學歌唱班、松山區民生活動中心歌唱班、中和區青年市藝術發展 中心歌唱班等。

其歌唱教學經歷,應為使其成為楊秀卿歷位藝生中唱腔最佳之一者,含轉音 與音色之控制,唯琴技部分可聽出撥片彈奏時彈挑音色與音量較有不均勻之狀 況;擅長劇目為《雪梅教子》、《哪吒鬧東海》、《勸世歌》等。

(一)具音樂背景出身之藝生:林宏洋、林恬安、儲見智

(1) 林宏洋(1988 - )

林宏洋 1988 年出生,桃園人,自幼學習二胡,從小學即進入音樂班接受完整 的音樂訓練:畢業於桃園縣建國國小國樂班、桃園縣福豐國中國樂班、桃園縣南 崁中音樂班,就學期間內參與多場比賽,皆以桃園縣北區第一名進入全國大賽。

2007 年考入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院傳統音樂學系,主修北管樂;2011 年考 取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學系碩士,主修北管樂,同年經系上教授之牽引成 為〈傳習計畫〉藝生。在擔任藝生期間內,以其專長樂器二胡,與胖胡(臺語音

「和絃」)作為伴奏樂器。擅長演出的劇目為《山伯英台遊西湖》、《胡蠅蠓子大 戰歌》、《黃鶴樓》。2014 年取得碩士學位,平時為台北木偶劇團、臺北延樂軒北 管劇團後場樂師,臺北延樂軒北管劇團前場演員。其亦因服役關係,目前非當期

26

藝生。

(2) 林恬安(1981 - )

其自幼學習鋼琴、吉他,專長為月琴、傳統鑼鼓演奏,以月琴作為唸歌的伴 奏樂器;其畢業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主修中阮,目前為同校民族 音樂研究所碩士生,此背景為其擔任藝生一職之優勢,在伴奏樂器的表現上亦相 對亮眼。在成為藝生之前,就已多次登門造訪楊秀卿,向其學習唸歌。2013 年 3 月經文化部甄選成為藝生;擅長演出劇目為《勸世歌》、《四九病相思》、《暗君審 胡蠅》。目前與夫婿儲見智共同籌組臺灣微笑樂團,推廣並教學唸歌,亦為山宛 然布袋戲劇團樂師、臺中山線社大講師。

(二) 儲見智(1977 - )

儲見智畢業自國立復興劇校、中國文化大學戲劇系,目前為國立臺南藝術大 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碩士生。專長為傳統鑼鼓、大管絃,從事傳統戲曲音樂表演工 作二十餘年,曾任國立復興劇校兼任教師、國光劇團、楊麗花歌仔戲團、明華園 歌劇團、河洛歌仔戲團後場樂師、台中市文化局歌子戲研習班講師。儲君自幼的 傳統音樂學習背景,為其擔任唸歌傳習藝生之絕佳優勢,在成為藝生之前,即與 妻林恬安相偕多次拜訪楊秀卿向其習藝。2014 年 2 月經文化部甄選成為藝生,並 以大廣絃為唸歌伴奏樂器;擅長演出劇目有《勸世歌》、《山伯病相思》、《母子 答》。現與妻林恬安籌組臺灣微笑樂團並擔任團長,同時亦為山宛然布袋戲劇團 音樂總監、楊秀卿說唱藝術團行政。

27

此計畫自 2009 年至今,於 2012 年 12 月 8 日舉辦過一次期末考核,當日除 傳習匯演,唸歌項目另有鄭美、賈大雄二位藝生期滿接受考核,考核方式為當場 抽一唸歌劇目,須由一人以自彈自唱無另外伴奏之表演將完整故事唱完。當日鄭 美抽到《周成過臺灣》、賈大雄抽到《哪吒鬧東海》,試畢評審委員並無直接公告 何者通過,而是另與藝師溝通並開會討論,決議楊秀卿說唱一項因其技術難度 高,藝生技藝尚未成熟,建議繼續留任一年;後說唱一項通過考核獲得文化部證 書者目前僅鄭美一人,以《紙馬記》通過審核。

圖片 4:2013 年鄭美傳習匯演

(照片來源:文資局網站)

28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