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內在動機理論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性與相關的認知理論基礎相結合下,瞭解在數位學習的情境中,有哪些教學 物件對不同學習風格類型的影響。

視覺型的學習者記憶的最佳方法是它們所看見的圖畫、圖表、流程圖、時 間軸、影片和示範。而文字型的學習者可獲得更多文字以外含意例如書寫、讀 說與解釋。每個人在某些時候是視覺型、有些時候是文字型的學習者,只是這 些傾向可能是程度是強烈、適度或是輕微不同而已,在學習風格的建議中,

學習者的學習風格與教材呈現的類型有存在著對應關係,在實驗分析中,將以 學習者所填自我陳訴量表為依據將分析高傾向類型對相對應的教材作分析。本 研究將嘗試運用這些對應關係,找出相對應的學習成效,試圖了解學習風格對 適性學習的影響,企圖分析在實驗樣本中,學習者在學習風格的分布與差異,

探討學習風格是否影響認知適合度與學習效果。

學習者的學習風格是一個相當多樣化的面向,在學習過程中,當教材呈現 無法與學習風格配合的時候,容易造成學生學習上的困難。學者提出學習風格 可以有適當的方式運用在教學科技中(Chang,Kao,Chu,Chiu,2009)。本研究 希望透過適當的教材配合適當的學習風格增加適性化的程度及提升動機。

第二節 內在動機理論

動機可能隨著學習者的不同而不同,學者(Pintrich,2003;Lewinian,

1936)指出個別情境脈絡中的動機研究,可提供教學與學習差異的科學驗證,

而多項式乘法數位教材型態的情境因素影響學習者的情境興趣的研究仍屬 缺乏。根據興趣的四階段展模式,主要影響情境興趣是情境的特定環境。在 教學與學習的情境中,動機是學習的原動力,也是達成目標的推進器。動機 人人不同。Deci(1972)把動機分為外在動機(extrinsic motivation)和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在動機(intrinsic motivation)兩種。學者們(Amabile, Hill, Hennessey,

& Tighe, 1994; Deci, 1971,1975, 1999, Gagne´ & Deci, 2005; Ryan & Deci, 2000)認為內在動機是源自於對於工作或任務的喜愛沉溺與好奇。也就是內 在動機是指個體在沒有外在獎賞(extrinsic reward)的情況下,個人仍能自願 從事某一項工作或活動,並能從此項工作或活動中獲得滿足、喜悅、樂趣、

勝任感或成就感,便是「內在動機」。例如當個人解數學題時,發現解題的過 程與解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者會因解題而產生滿意和喜悅感,將更促使他 繼續加深或加廣對數學解題的動力,由此內在動機是內發而外顯的,不是外 在誘因的展現。內在動機的初始值是個人一種心理滿足的感覺。學生的好奇 心與興趣也是潛藏的創造力(Csikszentmihalyi, 1996; Amabile, 2007),

因此教師教學時,宜設計活潑而新奇課程,以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從中獲 得內心的喜悅,而非來自社會讚賞及外在的增強。認同感,是個體成為楷模 或模仿的對象;讓學生思考,形成其價值意識,促進學習及認知。互惠感:

是人與生俱來的與別人交往溝通的心理傾向;互惠感促進學生與人合作及溝 通能力。此外學者Csikszentmihalyi (1975,1978)提出心流(flow)指 出當學習者深度的投入在工作中。

2-2:適性力與內在動機可能存在的相互牽引的作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在圖2-2 中,數位教材的適性力與內在動機下的喜歡與挑戰的構念相互 存在的關係,將成為學習者持續學習的動力之一。

動機綜效(Motivational synergy, Amabile,1993)是指內在動機與外 在動機的互動,個體在概念化的過程中,某些特定的外在動機會綜合內在動 機形成特定的效果,尤以在高內動機的初始階段,動機綜效最容易顯現。而 這樣的動機綜效可使個體有高層次的效能與滿意度。在教學與學習上,學習 者的學習動機往往影響著學習效果,所以學習者的內在動機將可能成為影響 教學成效的核心因素。缺乏學習動機的學習者在學習上,往往付出較少的心 力在學習上呈現低投入、低效能、低滿意度,甚至呈現事不關己的漠視學習 的冷漠,無感現象。由此,可能產生較差的學習效果。在另一面對動機被激 發的學習者而言,則呈現創意、多產、高效能、高投入、高滿意度、持續力 強的學習狀況。由Amabile, Hill, Hennessey, & Tighe(1994)所開發的動 機問卷,工作效能問卷(Work Prerference Inventory,WPI),包含兩個內 在 動 機 的 量 表 (Challenge and Enjoyment)與兩個外在 動機 的量表

(Recognition and Compensation)。又 Deci 和 Ryan (1985)在自我決定 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SDT)中,提出不同形式的動機是建構在不 同的理由和目標下以形塑出特定的行動,由這些學者提出點可推論內、外在 動機可能存在著某種交互影響的關係,而外在動機並非一定對創造力有害

(Eisenberger and Cameron, 1996)。外在強加的力量可能減少內在興趣、

降低工作品質(Amabile 1985; Amabile et al. 1976; Amabile et al. 1994)。

Amabile 等學者所發的工作效能量表是直接存取內在動機與外在動機。希望 驗證除了學習成效外,學習者的內在動機是否被適性化教學物件所影響,並 提供整體實驗相關屬性與動機的路徑分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