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社區規劃師參與內湖老街空間改造案例

5.2 社區規劃師參與空間營造過程

5.2.2 內湖老街規劃工程期

公廣場,設計一個饒富特色的老街與一座包含公共藝術的青蚵社區公園,以達塑造內

的海報,並請木工釘框,在社區規劃師期中報告時,送到市政府去。

當場那時候市政府、都發局還有眷村那些人眼睛為之一亮,怎麼東西那麼多,當然那時 候我又請了人做了兩個模型,模型是做的很精致而且大比例小比例,兩個模型做出來,他們 的社區開始有參與感、榮譽感,我們的東西在市政府裡面受到了廣大的重視(受訪者 B1)。

社區規劃師藉由這些活動讓居民知道有這個人,也知道他要來改造社區,但是,

對於他的角色,是公部門私部門?是主導還是協助?並無人可以完全知道並賦予意 義,在一個平等的地位上討論與對話。

2.展開工程

* 內湖國小周邊的美化工程

這項工程之一,有個名稱叫做『片片青蚵情』。是由內湖國小的師生共同參 與美化圍牆的工作,其內容就是使用青蚵殼拼貼學校的圍牆,並著上顏色,範 圍是整個內湖國小側門的圍牆。這些圍牆的圖片非常具有「在地化」的特質,

使用青蚵的殼作材料以符合傳統漁村的特質。

圖 5-2 內湖國小圍牆美化工程(1)

圖 5-3 內湖國小圍牆美化工程(2)

這項工程不僅美化圍牆,富有地方色彩,也具有宣傳的效果,在工程後隔年的報 紙報導此一美化工程。聯合報(2002.9.10)的報導:

新竹市內湖國小學童以地方特產青蚵殼與廢棄的彩色玻璃碎片,鑲嵌學校

不只是學校圍牆的美化工程,社區規劃師考量到學童上學的安全,規劃出學童上 學步道,用樹木與花台隔開,此工程社區規劃師有兩個功能,第一,建立安全步道,

第二,防止居民違規停車。

圖 5-4 花台設計與社區停車現況(1)

圖 5-5 花台設計與社區停車現況(2)

* 街道鋪面美化工程

這項工程由地磚取代柏油,鋪設於 107 與 226 巷內,這樣的工程前後花了將 近一年的時間才完成,所以,在工程期間,交通、空氣、噪音等也干擾居民的 生活品質。

圖 5-6 街道地磚鋪面設計

這樣的地磚鋪設,很像是西門町或是新竹市中正路前一段的街道改造,美觀不美 觀是個人評斷標準,然而,至少一般人行經這踏在這樣的地磚上,能夠感受到這裡曾 經有被政府設計過。地面鋪設也出現一段小插曲,原本土地公廟旁邊的老樹,因為水 泥鋪設工程,讓根無法生存吸收水分而死亡,所以,在前不久(2007 年 5 月)已被移 走。

* 順天宮前的涼亭與順天宮前的地面公共藝術

順天宮是社區居民的信仰中心,主要祭祀的是土地公,而在土地公廟旁的涼亭,

使用木頭為材料釘製而成,提供居民乘涼,而地面鋪設的地磚也與前項 107、226 巷工 程所使用的地磚不同,採用比較大面的地磚。

圖 5-7 順天宮涼亭設計

圖 5-8 順天宮前地磚鋪面美化

3.居民的參與程度與立場

社區規劃師制度中提及社區規劃師的角色:一方面必須負責上而下的傳達政策給 底層居民,一方面又要了解居民的心聲並傳達給政府,但是,在深入訪談的過程中,

不難發現,社區規劃師的工程的確改變了原本內湖社區的空間視覺,但是,軟體方面 例如引發居民參與、溝通、表達需求等過程,在研究的過程中,鮮少發現。

首先,在公聽會、說明會方面,這種類型的會議,是提供政策的傳達,意見的交 流的場所,但是,以一個外來者而言,與當地居民的互動不可能一朝一夕間建立關係,

「公聽會」對於原本鑲嵌在傳統社會的社區居民來說,如果沒有直接利衝突或吸引,

很難動員起來。所以,很多居民都因為「要顧店,沒辦法過去」或是「沒聽說」而缺 席。另外,在公聽會的性質上看,並不算有交流或互動,第一次主題是如何修繕老房 子,屬於演講性質,鮮少有機會交流,更別說傳達規劃老街政策了。

第二,關於民眾意見表達。誠如在上一節中所說,居民稱呼規劃師為「老師」,且 定義他是監督與負責工程的人,所以,在不了解對方原來設定的角色是來協助社區的 前提下,居民更無法了解自己能夠參與的程度與被賦予的權力。

說監工嗎?我們沒有權力啦,我們有時候去那邊看一看,有時候需要他們改善的地 方,最重要的是不要讓她們偷工減料的,只是關心,不是監工,真正監工的是蕭教授,他常 常來,對工程方面有問題,會跟蕭老師說,一般那些只有一點點的,跟蕭老師沒有直接影響。

意見,那個時候我們居民的意見也很少啦,少少的意見,大部分都是大家在關心排水,以後 不要再有淹水,其他的只有道路,和房子無關,只要排水問題,排水問題只要解決就好(受 訪者 B6)。

我們是不會在那邊監督啦,我們沒有那個權責,我們沒有資格也沒有權利監督工程,

只有發包公司有權利,我們只能在旁邊看(受訪者 B12)。

對居民而言,「老師」與市政府的人是來做工程的,定義就像一般在路上看到鋪設 柏油或管線那般,沒有插手的機會與權力。或許是在第一黃金時間就已經失去了對原 本規劃案的說明與介紹,在後期要讓居民覺醒或參與,更是難上加難,居民的心態是,

只要基本功能解決了,不要干擾我原本的生活就可以,或許居民與社區規劃師的關係 是井水不犯河水。但是,這樣的前提是假設在尚未危及居民熟悉的生活空間使用下,

一旦設計的工程是侵入到原本使用的生活習慣空間,社區規劃師與社區居民衝突一觸 即發。

4.居民與社區規劃師空間戰爭

在社區規劃師規劃的工程中,有一個工程是內湖國小旁的花台樹木的設立,他的構 想源自於社區內佔用公共空間停車的問題嚴重,並基於安全考量,利用花台樹木的設 立,隔開主要道路與學校圍牆,提供學童上放學安全步道。

內湖老街本身的街道並不寬,加上傳統房屋並無停車位的設計,居民的車子只能停 在外面的空地上,然而,花台的設計的確讓原本不寬的道路,更加難以停車。就在開 始動工時,花台前面兩戶人家因為抗議花台設立使他們無法停車為由,要求移除,雙 方立場對立並溝通無效,因此爆發了衝突。

因為他先斬後奏,開了一個什麼會,公聽會有沒有,他已經都安排好了,才跟我們這些 鄰居講。說明會有沒有。一看就知道了,這邊的樹為什麼這一段就沒有做,因為規劃的不方 便,因為它剛開始的時候種一些花木來讓環境美觀,因為學校本身就花木很多了,不能把馬 路當成田,路本來就不大條了,種下去更小。我有去抗議,前面才沒有種,他規劃好了才跟 我們說,先斬後奏阿,這是第一點,第二點,你辦公聽會說明會應該要以我們百姓權利,不 要說權利啦,起碼是我們用得到嗎?給我們方便嗎?你做這些東西有沒有造成我們不便,你 做這當然無效,原因就在這裡。照理講,政府所辦的一些應該是問百姓的需求,我有的東西 樹已經很多了,說一句比較難聽的就是我無效啦,你要做一些我們需要的,我們才會感激你 阿,這些東西就是我不要的你還硬要給我,這就是浪費了(受訪者 B11)。

而社區規劃師方面,也很堅持他的設計,所以,執意繼續進行,雙方人馬於是開 始運用自己的資源,利用數據顯示他們堅持立場的必要性。在社區規劃師方面是運用 學校的資源發問卷回家填寫:

因為我也是非常硬的人,因為我那時候也做問卷調查,問了六百多戶人家,那問卷我到 現在都還留著,就是說贊成這個通行步道有多少人?98%的人都贊成,應該說是百分之九十,

其他大部分都是無效卷,其實這一些問卷是具名的喔,而且有留電話的喔,留地址的喔,你

可以打電話回去查證的喔,這種問卷跟外面完全不具名的問卷效力是完全不一樣的,不具名 的問卷我可以在家裡蒙著頭在家裡填一百份阿,那是每一份上面都有簽名的,而且是要留電 話,而且是親筆,就是每一個家長親筆寫的,也就是說這個意見是十分 powerful,你了解我 意思嗎?(受訪者 B1)。

而兩戶人家則是動員附近鄰居連署簽名:

社區規劃師的態度非常之不好,因為如果好的話,我就不用那個提出抗議的申請啦,我 有向市政府反應阿,我有像鄰居方面都有連署簽名,週遭的人都不喜歡,附近的人都有簽名。

他還反駁我,他給學校做問卷說種這樣子才會美觀,我怎麼可能贏他,這樣就變成學校那邊 家長蓋章,你一百個學生就一百張,你一千的學生就一千張,我這二十三間,二十三張,我 怎麼可能贏她,不會贏他。對嗎?(受訪者 B11)。

事情經過了五年,我藉由訪談回溯了當年發生的衝突,雖然隔了這麼多年,但是 兩方人馬講起來依然情緒激動且印象清晰,可見當時所爆發衝突的程度,透過了解兩 方的對話,得知是堅持且無溝通的。諷刺的是,整件事情的落幕,還是必須回歸市政 府的評判,最後反對花台的居民獲得了市政府的支持,所以,在整排的花台設計中,

少了兩個,社區規劃師在原本規劃的空地上,畫了兩個類似花台的圖案,這個印記也 深深的烙印在規劃師與居民的心上。

圖 5-9 花台印記

市政府方面,應該沒想到社區規劃師原本應該成為社區與公部門之間的潤滑劑 的,如今,卻反而必須出面來解決他們的紛爭。

當然,衝突的結果,一定造成社區規劃師與居民關係的破裂與當事者內心的傷害,

當然,衝突的結果,一定造成社區規劃師與居民關係的破裂與當事者內心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