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研究方法的選擇

本論文主要研究新竹市的社區政策,政策的擬定是公部門的工作,然而接收政策 並實踐的場域,是各個社區。同一個政策於不同的社區中,會有不同的反應,明明同 樣在推動社區總體營造,有些社區躍躍欲試,但有些卻興致缺缺;社區的不同在於社 區在時間與空間尺度上累積出深層的社區文化,人際關係錯綜複雜地糾結在經濟、政 治權力之中,這需要長時間透過訪談、對話、觀察等方式,才能了解該社區的地方文 化。故本論文採取個案研究、質性研究的方法蒐集、處理資料。

3.1.1 個案研究

蕭瑞麟(2006)指出,個案研究其實說穿了就像是在說一個故事。但是個案研究 也不是只有資料的堆砌,如果只是堆砌,這個只是一份訪談紀錄而已,個案研究的目 的,是對社會情境作詳細的敘述,勾勒出情景所發生的問題的全貌,讓我們能看出社 會的「深層結構」,也就是說個案研究不只讓觀眾「看見劇情」,也希望讓觀眾「看見」

自己在社會人生中真正的角色(蕭瑞麟,2006)。所以,個案研究不只僅於說故事而已,

這個故事必須還要說的有意義,有價值,有啟發性,將深層的意義浮現出來。

個案研究有兩派說法,一派是傾向一個個案研究深入,說的精采;另外一派則主

存在的主要目的是拓展心靈的極限,而非將心靈之門閉塞」(蕭瑞麟,2006:40)。

而本論文選擇使用質性研究來看內湖與金山社區兩個個案,其理由如下:回顧本 論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探討社區規劃師或社區代理人進入社區此政策是正向的賦權,

或是變向的集權或有其他尚未評估進來的答案。社區可視為一個不斷動態成長的有機 體,社區內不同角色之間交織著權力關係,這樣長期建構出來的地方文化將如何應對 政府的社區政策?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地方里長、社區理事長,社團組織與居民這 三者所勾勒出來的社區圖像是否有明顯的落差?本論文主要在描述中央政策下達社區 的過程與結果、互動,故選擇質性研究分析之。

3.1.3 為什麼是金山社區與內湖社區

隨著新竹市社區政策資料的搜集,整理出新竹市的社區政策脈絡是從文化局推行 的社區總體營造開始,後來都發局引進台北市的社區規劃師制度,故新竹市的社區營 造呈現雙軌制,所以我試圖找出新竹市兩個參與社區營造與社區規劃師進駐的社區個 案,並比較此二者營造過程與結果的差異,最後選擇了金山社區與內湖社區。

金山社區與內湖社區的營造策略,皆是沿著歷史文化脈絡下來凝聚社區意識,金 山社區是藉由高鐵衝擊老樹與伯公留存的議題操作,而內湖社區是一個開發早而目前 呈現停滯的社區,早期的青蚵業、竹簍沒落之後,沒有新的產業進駐,社區規劃師藉 由「老街再造」議題切入改造社區,兩者方向有點類似,然而在有無社區規劃師之下,

操作社區營造的手法與最後呈現的結果,是否有著迥然的差異,這引發我的好奇心並 想深入研究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