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內隱知識/技能外顯化與知識螺旋

壹、創新

第三節、 內隱知識/技能外顯化與知識螺旋

「內隱知識外顯化」以及「知識創造螺旋」,是由⽇本⼀橋⼤學教授,被譽為「知識創造理 論之⽗」的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 1935-),在其1995年與⽵內弘⾼(Hirotaka Takeuchi, 1946-)合著的〈The Knowledge Creating Company〉(中譯:創新求勝—智價企業 論,1997)中所提出,主要是針對企業與組織,如何從個⼈,以及與情境脈絡密切相關的知 識互動中,創造正式與系統化的知識累積 。 20

壹、內隱技能/知識(Tacit Skill/ Knowledge)與外顯技能/知識(Explicit Skill/ Knowledge)

內隱技能知識是指企業或⼈的經驗、技術能⼒、⽂化、習慣等,需要透過實作、經驗的積累

⽅能獲取到的醒悟與智識,是⽐較難以模仿與移轉的知識,也是企業競爭⼒的重要來源;外 顯知識則指已被系統化、⽂件化的知識,例如:傳統的書⾯存檔、電⼦檔案、各種報告、程 式、圖⽚、聲⾳影像等相關型態。

貳、個⼈技能/知識(Individual Skill /Knowledge)與組織技能知識(Organizational Skill/

Knowledge)

野中郁次郎,1997,〈創新求勝─智價企業論〉,台北:遠流出版社

20

個⼈技能/知識,顧名思義就是累積於個⼈,透過學習、體驗、參與等⽅式或許⽽得之智識;

企業技能/知識,則相對累積在企業、為組織整體成員所共享的系統性知識。組織知識若細 分,可進⼀步分為以部⾨或職能別的團體知識,整體公司/組織知識,與知識流通範圍有關。

綜合上述兩種分類,我們可將組織內的技能知識型態(Know-How)區分為:

⼀、個⼈內隱技能/知識

⼆、個⼈外顯技能/知識 三、組織內隱技能/知識 四、組織外顯技能/知識

參、知識螺旋(Knowledge Spiral)

為了組織永續的成⾧,無論是個⼈或是組織,皆須持續、且有效地擴⼤組織與個⼈的知識範 圍,降低學習及摸索所投⼊的時間成本。⽽野中所提出的知識螺旋理論,建構了知識在組織 內部,如何經由活動及流程的運作循環,進⾏個⼈與組織的知識範圍的有效擴散,⽽在擴散 轉化的螺旋過程中,原本黏著於個⼈的經驗、智識與技能,得以越理越明,從個⼈、到團體,

進⽽到組織。

圖2-4 Knowledge Spiral(知識螺旋),野中郁次郎,1989

知識螺旋的運作,在於描繪下列四股⼒量如何持續性的交互進⾏,讓四種知識得以有效交互 移轉,並於其上持續創造新的系統知識:

⼀、內部化(Internalization):透過學習將外顯知識變成⾃⼰的內隱知識,如竅⾨、秘訣。

⼆、社會化(Socialization):透過分享知識,讓內隱知識和內隱知識交流,如師徒制。

三、外部化(Externalization):透過有意義的交談,具體表達內隱知識,將內隱知識轉變

使⽤Ikujiro(1995) 的知識⽣產螺旋 (Knowledge Spiral)來進⾏創新中介的價值傳遞分析,主 要是著眼於知識的流轉,在新型態中介⾏為中的流通轉換,及這留過程中所對應到的⾓⾊⾝

份有著相當⾼的相似性。此外,Quinn(1992)在其研究發表中認為,現代企業的經濟和製造能

⼒,將會著重於知識和服務的能⼒,⽽⼤多數產品和服務的價值,將主要決定於「以知識為 基礎的無形資產」,跟Drucker(1993)提到之:「知識,將成為資源本⾝,也是知識社會裡,

唯⼀有價值、有意義的資源」觀點⼀致,也與本研究進⾏三個案探索後所觀察到的知識流轉 現象,呈現⾼度相符,本研究亦會針對各個案的知識創造與傳遞⽅式,到價值主張這個階段,

進⾏具體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