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初⼼|Original Intention

『因為沒有法國⼈的味蕾,先天已經不⾜,那後天可以怎麼去補?』

47—江振誠

說起法國⼈的味蕾培養教育,爬梳近代歷史,⼤抵要從那位我們熟知會戴假髮、踩跟鞋、著 華服,⾃號為太陽王(le Roi Soleil),修建凡爾賽宮鏡廳(Galerie des glaces)的法王路易⼗四 (Louis XIV , 1638-1715)當政時期開始講起。為振興當時因為三⼗年宗教戰爭等內憂外患,國

⼒漸衰的法蘭西王國,路易⼗四親政後實⾏中央集權,將各式官僚機構、宗教以及各⼤貴族 世家集中於凡爾賽宮,以強化⾃⾝對於軍事、財政以及相關機構的掌握,頻繁的餐會開始舉

⾏。在藝術性格強烈路易⼗四之下,以往⼤吃⼤喝的宴會⾵格,開始轉變為對於細膩和精緻

中天夢想驛站,2013,「六星級飯店主廚江振誠:沒經過挫折的熱情,沒有價值。」

4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NC9kdyd33E

的追求,對於餐具的選⽤與擺設、⽤餐的階段式供餐、⾷物與酒的搭配 ,出現「儀式化」48 gourmands)、《東道主⼿冊》(Manuel des Amphitryons),布⾥亞薩⽡蘭(Jean Anthelme Brillat-Savarin, 1755-1826)書寫跨越科學、哲學、飲⾷學的《品味⽣理學》(Physiologe du goút);⾸度將法國料理做系統性編纂,曾經服侍於倫敦攝政王府、聖彼得堡俄國沙皇亞歷

⼭⼤⼀世的⼤廚卡漢姆(Marie-Antoine Caréme, 1784-1833 ),其最重要的作品《19世紀的法 國廚藝》(L’art de la cuisine française au dix-neuviéme siécle),還有1883年名廚艾斯可菲

(Georges-Auguste Escoffier, 1846-1935)主導發⾏的《烹飪的藝術》(Art culinaire)、《料 理指南》(La Guide Culinaire)等著作的出版,都將法式料理推⾄學理、藝術、甚⾄哲學的境 界,奠基了法國料理的絕對⾼度。

⽽這⼀系列從18世紀以降,法式料理所經歷⼀系列⾓⾊的轉化,與功能、系統知識的補充,

讓法式料理跳脫了⾷物於⽣理上的不耐性 ,成為系統化的科學,成為藝術,甚⾄成為哲學49 與思想體系;在此同時,對於美⾷的創造、評論與追求⾏為,也產⽣交互影響且互相⿎勵的 社會⾵潮,也正是這樣的潮流:當創造美⾷成為⼀種社會認同的追求,當評論美⾷變成是⼀

施亞廷,2014,〈美⾷評鑑的運作與影響:以法國⽶其林美⾷評鑑指南為例〉P.16-51,淡江⼤學法國語⽂學

48

系碩⼠班碩⼠論⽂

⾼琹雯,2015,美學家的⾃學之路

49

http://selftaughtgourmet.blogspot.tw/2015/12/rawraw-x-restaurant-andre.html

種社會觀感的形塑,當追求美⾷變成是⼀種社會全⾯的運動,這樣鍛鍊出味蕾,其代表的便 是⼀國家、⼀⽂化強⼤的消費⼒量。

這樣的消費⼒量,可以分為兩個層次進⾏商業語⾔的轉譯:

其⼀,是對於⽣產者的理解、肯定與⽀持。以廚師⽽⾔,從⼤地或是初級⽣產者取得的⾷材,

在料理準備與烹調的過程中,不論是透過⾃⾝⽇經⽉累磨練的技巧與經驗,創造⾷物的視覺 與味覺新鮮感,或是透過灌注⾃⼰的創造(produce)哲學建⽴所謂意象、創作概念等抽象 價值,最終經由消費者的消費與經賴,轉譯產出實體的商業價值。⽽不論技術或是哲學體悟,

都需要功夫,⽽功夫,便是時間與空間的共同積累,就像⼀地的⾵⼟(Terroir)之於紅酒的 熟成⼀樣,這樣線性、不可逆的投⼊,都是廚⼈⾧時間對⾃我的要求與學習訓練。然⽽,這 個價值創造模式,若是沒有最終消費者⽀持,不僅最終產品的價值將流失,對於⾝為⾷物設 計師的「個⼈」持續追求突破的動機,也給了否定的回應,不利於⾧期創新能耐的養成與累 積。美⾷評論家姚舜,在晶華酒店於2014年舉辦的『亞洲天廚 臺北薈萃』會後這麼說著:「吃

⼀頓好菜,我們除了去檢視舞⼑弄鏟的那個⼈,到底有沒有這個能⼒,去演繹這個⾷材,消 費者也要努⼒,懂得欣賞,願意付出代價,你就有辦法⿎勵這些廚師,朝這個⽬標繼續去前 進 」,廚⼈持續的創新與追求,需要具體的市場⽀持。

其⼆,就是對於⽣產者與供應鏈的要求⼒量。若⼀個市場的消費⼒量,僅願意為特定特質的 商品付出,如量多、低價價、品質可接受等,經過市場⾧期的運作下來,供應鏈中,原本願 意提供⾼成本、⾼品質、精緻的⽣產者,便會漸漸受到市場的排擠⼒量,出⾛他⽅,或是就 乾脆跟著⼀起提供以性價⽐為主要⽣產考量的商品,消費者的總體福利,也會因為選擇變少,

跟著受到限制;反過來說,若⼀個市場裡,充滿挑惕、懂得鑑賞的消費客群,透過採買決策,

對市場發送訊息、擇優汰劣,那麼對於「精緻」與「極致」的追求嘗試,能夠持續得到發展 的動⼒,產業的⾼度及豐富度,也都能得到全⾯的發展,創造的價值,是市場的多樣性,是 更多元、更⾼層級的消費想像。就像京都,其⾝為⽇本千年古都(794-1868)的歷史,城市內 部龐⼤的僧侶、貴族、皇族體系的消費社群,滋養了像西陣織、虎屋和菓⼦、松榮堂的燃⾹

等馳名⽣活品牌業者,還有整體兢兢業業,追求⾃⼰本業專⾧持續增⾧的動機,也讓京都成 為育成⽇本⽣活品牌的重鎮 。(李仁芳,2008) 50

⽽味蕾,也因此不只是味蕾,⽽是國家競爭⼒的根本,是⼀國⾷⽂化是否能於國際彰顯的關 鍵,也是⼀地農產⾷材,能夠在國際的舞台上被認識、進⽽被認可的關鍵,這也是江振誠念 茲在茲的初⼼,希望將Restaurant André與 RAW作為⼀個轉譯、曝光的平台,將臺灣的好⾷

材、豐富的⾷⽂化、⾝⼿思想不凡的廚⼈,以國際的規矩、國際的語⾔,介紹給世界之外,

更要做為⼀個提供刺激與教育的場域,讓臺灣的消費市場,持續受到刺激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