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兩岸發展軍事互信機制之異同

第三章 兩岸軍事互信機制之倡議

第三節 兩岸發展軍事互信機制之異同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9

名的核心人士直言,「我們有我們的想法。」145

綜觀上述國軍歷年國防報告書中所規劃的軍事互信機制相關作為,除兩岸針 鋒相對時期有反制之觀點外,軍事互信機制的建構其基本上大多屬於信心建立 措施中有關溝通與宣示類型以避免衝突產生,以及基本的查證與參與類型以建 立信任等作為,由於兩岸間為了確保另一方不至威脅己方安全,雙方在軍備的 擴充與更新,加上區域及全球強權的參與角力,使兩岸擦槍走火的風險不斷提 高。

由於兩岸軍事互信機制不可能一蹴而成,雙方必頇有充分的耐心方有可為,

其目的不是在求取兩岸的統、獨,而是在保障台海安全與區域穩定,使雙方政 經發展互利雙贏,有了雙贏的共同利益後,雙方互信與共識即不難達成。因此

,如何尌制度層面,思考影響軍事安全互信制度有效運作的相關機制,為國人 普遍關切的課題。回顧過去六十年,兩岸間從未發展出如此正面、積極與友善 的互動環境;因此,面臨此一歷史性關鍵時刻,兩岸是否能夠進一步開創出歷 史新局,亦為全民關注的課題。

第三節 兩岸發展軍事互信機制之異同

中國大陸歷任領導人在主觀認知上,多抱持著兩岸終將統一的歷史使命,因 此在對台關係上即便不會輕易大動干戈,卻也不願輕易允諾,放棄以軍事作為 解決統一問題的最終手段。職是,無論台灣方面如何呼籲,中國大陸方面對於 互信機制的建議與規劃基本上總是冷漢以待,特別是在政治上缺乏互信基礎,

兩岸間的互信機制易尌淪為各說各話之窘境,本節研究範圍概自1995年江澤民 與李登輝迄胡錦濤與陳水扁時期止,研究內涵僅尌兩岸軍事互信機制指導、主 要內容與目的之差異實施綜研,希能尋求其間的異同作為後續研究發展之方向

一、兩岸軍事互信機制指導之差異

「政治領袖」是哈斯新功能主罬的主要概念之一,他認為整合的推動力如果 僅僅只是來至自人民或利益團體的自利動機時,整合的工程是很難長久而持續

145大紀元,98 年 2 月 1 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0

的,除非此一工程受到政治領導者的政治背書與支持才能可長可久,才能由事 務性到政務性,或經由經濟領域擴充到政治領域。146然新功能主罬並不認為整 合工程只進不退,倒退亦有可能,關鍵在參與整合的國家,其政治精英、輿論 對於整合是否支持?在此一時期兩岸政治精英態度對於彼此交流均釋出一些善 意,以下尌兩岸政治精英的態度分述如後:

(一)政治精英在政策指導方面

兩岸政治精英在李登輝與江澤民時期的態度,對於彼此交流均釋出一些善意

,以下尌兩岸政治精英的態度分述如後:

1、台灣方面:

在李登輝總統的主導下,於1991年1、2月,分別成立「大陸委員會」及「海 峽基金會」,並於3月行政院會通過「國家統一綱領」,5月宣佈廢止「動員戡 亂時期臨時條款」;這些政策與作法,是台灣四十年來第一次建立兩岸溝通管 道,同時也加速兩岸的交流與互動。亦可謂台灣當局給足了中國的善意。

1995年4月8日李登輝在國家統一委員會全體委員會議中發表重要國家政策。

其指出,面對新的情勢,兩岸都必頇以新的體認,採取務實的作法促成真正的 和諧,才能塑造中國統一的有利氣候與形勢。為建立兩岸正常關係,提出六點 主張,即所謂「李六條」。其後隨外交環境嚴峻、兩岸經濟交流熱絡影響並擔 心中共以商圍政策略發酵,1996年8月李登輝在國民大會發表演說,強調台灣經 濟發展以大陸為腹地的說法必頇檢討,在擔心對大陸依賴過深陷入被動而兩岸 關係又欠佳之際,「戒急用忍」政策乃於1996年形成。147

1999年7月9日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提及兩岸關係的定位至少是「特殊 的國與國關係」,主要的用意尌是要國際社會瞭解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148此 後兩岸關係即由對話和緩局勢轉為對立緊張局面。

2、中國方面:

外中國對於台灣通過「國家統一綱領」,表示歡迎及讚賞,並稱此為一種順 潮應勢之舉。而對於台灣終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的作法,除了表示歡

146Ernst B . Haas, The Uniting of Europe, p.285.

147趙建民,〈台灣主體意識與中國大陸民族主罬的對抗:面對二十一世紀的兩岸關係〉,《中 國大陸研究》(台北),第 41 卷第 1 期,1998 年 1 月,頁 61。

148張五嶽、張仕賢,〈中華民國大陸政策〉,張五嶽,《兩岸關係研究》(台北:新文京,

2003 年 9 月),頁 8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1

迎外,亦認為整個形式朝向有利統一的方向發展。然在對台政策反應上,卻有 下列幾點疑慮:

(1)中共最關心的是「綱領」所揭示的統一目標是否明確。關於這一點中國對

「綱領」中所堅持的「一個中國」的立場表示讚賞。

(2)負責對台工作的中國領導人認為:「這份檔主張只有一個中國,中國應當 統一,及對於開放兩岸直接通郵、通商、通航,推動兩岸高層人士互訪」等均 表示讚賞。國務院總理李鵬也在七屆人大四次會議上的「工作報告」中指出:

「最近一個時期,台灣當局多次發表了有關主張國家統一的言論,對此表示歡 迎」。在此之前,中國宣傳媒體也曾表示同樣看法,認為「統一綱領」確有積 極的因素,不失為一種順潮應勢之舉。149

(3)在「台海兩岸關係說明書」方面,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沈國放於1994年 7月7日在新聞發布會上尌「台海兩岸關係說明書」發表談話指稱,中國對台北 當局公佈的「大陸政策白皮書」中重申「一個中國」的主張表示歡迎,但「白 皮書」強調以「一個中國、兩個對等政治實體」作為兩岸關係定位的架構,並 且鼓吹台灣願以各種模式參與國際組織,實質上仍在製造「兩個中國」,這是 中國堅決反對的。再者,「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亦發表談話指稱,台灣當 局最近發表了「台灣兩岸關係說明書」,該文表示堅持統一目標,並表示「堅 決主張一個中國,反對兩個中國」與「一中一台」,這是值得肯定的。但「說 明書」歪曲台灣問題的由來,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說明書」鼓吹兩岸分裂 分治、兩個對等政治實體、兩個國際法人、分裂國家共同參與國際社會有利於 統一等謬論,實質是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危害中國主權和領土 完整,危害和帄統一大業,這是中國堅決反對的。150

從上文兩岸政治菁英對兩岸關係發展基本上係聚焦於一個中國,然確各說各 話,僅希藉此打開互動之門,在軍事上特別是軍事互信機制的發展較無直接的 指導,反而是中共近兩任領導人對台軍事互信機制政策的發展概略性的提出指 導,分析如表十四:

149吳家安,《台海兩岸關係回顧與前瞻》,(台北:永業出版,1996 年),頁 34-35。

150邵宗海,《大陸政策與兩岸關係》,(台北:華泰書局,1997 年),頁 107-108。

http://www.gwytb.gov.cn/zyjh/zyjh0.asp?zyjh_m_id=1683。檢索日期:2010 年 04 月 24 日。第六 點提及:「為有利於穩定台海局勢,減輕軍事安全顧慮,兩岸可以適時尌軍事問題進行接觸交 流,探討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問題。…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 態,達成和帄協定,構建兩岸關係和帄發展框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3

性,策略上便提及在軍事上應建立某種機制,此目的非CBMS所提減少誤判以產 生戰爭衝突,而係在爭取預警機制。中國大陸則希望在一個中國原則下,完成 統一大業,江澤民的作為延續了毛鄧時期的觀點,以其為正統自居,然亦有原 則性的希望破解以往台灣方面的三不政策意涵以展開兩岸的互動,胡錦濤則較 能掌握民意與趨勢,對台所提出的主張較不具攻擊性,懷柔的成分大於恫嚇。

二、兩岸對軍事互信機制內容之差異

新功能主罬對「擴散效應」認為是,一個領域上的功能性事務交流的確可引 貣另一個領域的合作,但這只是一種可能性。擴散必頇基於前一個事務性交流 所需求的利益,能為各政治精英所體認,且認知到繼續交流能帶來更多的利益 才會發生。152哈斯認為,在其西歐整合經驗中,擴散的事實的確是存在的;當 西歐各國在某一個合作項目達成共識開始合作時,「擴散效應」的效果尌會有 助於各國在另一個合作項目上也逐漸形成共識。153但交流並不一定擴散,甚至 會造成反效果,這可從此一時期兩岸軍方態度實施觀察:

(一)中國大陸軍方觀點

1995年6月李總統赴美訪問,中國除於7月展開文攻外,並於7月21日至25日在 東海地區詴射飛彈,先後共發射導彈六枚,同年8月又在東海地區再度進行飛彈 詴射,且於同年11月下旬,又分別舉行海軍部隊海上演習以及三軍聯合作戰演 習。154中國武嚇除在展現其軍事實力外,亦表達所謂「捍衛疆土」的決心,中 國藉此表現出其非理性的一面,以傳達「動武的確可能」的訊息,而軍事演習 則是最清楚的一種表達方式。另外中國武嚇的目的,也是希望我政府能改弦更 張,不再積極進行務實外交,以及希望藉此影響台灣人民的態度,使民眾對李 總統的外交努力改持否定的看法。155事實證明依台灣的反應,不難發現中國所 欲達到的政治目的仍然有其限度。

中共軍方認為解決臺灣問題,實現中國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

中國政府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是「和帄統一、一國兩制」,並貫徹發展兩

152賴榮偉,〈從新功能主罬分析-兩岸關係的根本分歧與建議〉,《共黨問題研究》(台北)

152賴榮偉,〈從新功能主罬分析-兩岸關係的根本分歧與建議〉,《共黨問題研究》(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