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六、中學選修課程與學科型教室

教室是教學最重要的空間,敎室營運的配置類型或營運模式,攸關學校空 間、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效能的發揮,由於高國中的課程和師資安排係採分科 制,與國小包班制大相逕庭,學科型教室設計,非常適合中等學校的分科上課 模式。歐盟、英、美、加、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先進國家中學都採學科型教室 營運模式。「學科教室型」(variation type, V 型)或稱之為「學科型教室」, 是敎室營運的配置類型之一 (湯志民,2006),日本稱之為「敎科教室型」,韓 國稱之為「教科教室制」、「學科教室制」、「學科專用教室制」或「教學科 目教室制」,中國大陸稱之為「專科教室型」;臺灣,現行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 要總綱稱之為「無固定班級授課制」,惟因上課時學生要依課程表移動至各教

室上課,在臺灣常將此一型態之上課稱為「跑班」上課(大陸稱之為「走 班」),而其敎室配置,則稱為「跑班」設計(湯志民,2014)。芬蘭「無年級授 課制」、韓國「學科教室制」、日本「教科教室制」、中國「走班制」等,因中 學課程改革、強化彈性選課等因素,在教育空間規劃與運用上,採「學科教室 型」設計,以下分別要述,以明梗概。

(一)芬蘭「無年級授課制」與教育空間

芬蘭 1987 年起在重點高中推行「無年級授課制」教學模式實驗,1999 年 1 月 1 日頒佈《芬蘭高中教育法案》,明確規定所有高中都應採納「無年級授課 制」(non-graded high school),採課程本位授課,不分年級與班級,學生個 別化學習計畫取代制式固定班級課表,學生不分性別、年紀與班級,散佈於自 選課程;2005 年起,全國普通高中正式採用國家教育委員會 2003 年新公布的 核心課程綱要,隨著實施無年級制,修業年限不在侷限 3 年,最快 2 年,最長 4 年(張家倩,2007)。學生可依自身條件、學習基礎、學習計畫和學習興趣等 不同情況,由自己決定用 2 年、3 年或 4 年完成高中教育,絕大部分學生都是 學滿 3 年畢業。學校不用為學生分班級或指定固定教室,學生可完全制訂自己 的學習計畫,選擇適合自己的任課教師和不同的學段課程;每一學年不再分為 固定的 2 個學期(semester)而是分為 5〜6 個學段(period),每個學段開設 5 至 6 個學程,學程是學科的細化,一門學科按內容與難度分為數量不等的若 干學程,一個學程平均為 38 節課,每節課 45 分鐘。只要有 8-10 名學生選 課,學校就開課,每個學段包括 6〜7 個星期,各學段最後一星期為考試週,一 門學程每週有 6〜8 節課,基本上學生每天都能接觸該學段選定的學程(田友 誼,2003;李家永,2003;駐芬蘭使館教育組 2007;盧楓和任新軍,2002 年 1 月 4 日)。芬蘭政府規定,高中生畢業至少要完成 75 個學程,其中包括 45 個必 修學程和 30 個選修學程(包括專業學程和應用學程),通常學生都會修完 80 個以上學程,不少學生甚至修完 100 多個學程(北京濱才,2013;駐芬蘭使館 教育組 2007)。在教育空間規劃和運用上,以芬蘭埃肯納斯中學為例,該校學 生上課、下課移動教室,教室、實驗室、休息室、娛樂室和學校生活要述如表 15。

表 15

芬蘭埃肯納斯中學學生在校學習和空間使用概況

早晨,學生們一進教學樓的大門,就把自己的大衣掛在門廳特別設置的衣 物架子上,然後就向教學樓四處散去,有的去數學課教室、有的去物理課教 室、還有的在圖書館或者排練室裡休息。第一節下課,學生們從教室裡或者圖 書館、休息室走出來,又向著不同的教室走去。全校學生沒有自己的班,也沒 有自己的固定教室,更沒有班主任、年級組的概念。學生們要學什麼課,要上 什麼級別和深度的教學內容全由學生自己決定,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程度 和愛好,選擇學習什麼學科,學習進度完全由自己掌控。同時,學校開設的每 一科教學班對學生年齡、人數也都沒有固定要求。

有時學生選擇的課程中間等候的時間較長,他們就會吃些東西、看書、下 棋、打撲克,他們已經習慣了這種自由自在的上課方式。學生有權自己安排學 習或者休息,這是學生們應有的權利,合理地安排時間,更有利於提高學生的 學習效率。

學校的教學辦公機構很簡單,老師們的辦公室也不多。沒有“班”、“年 級”的概念,學校也就不會設置年級辦公室或教務處等行政機構。相反,給學 生提供的休息室、娛樂室、圖書館卻隨處可見。還有,學校幾十間教室沒有一 間上鎖,無論有沒有學生,教室、實驗室、體操房等全都是開放式的,學生可 隨意出入。

沒有班級和年級,也就沒有了班幹部、班級、年級管理,但是這所學校的 學生卻將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什麼時間去上課、什麼時候休 息、吃飯、看書、寫作業、開展活動,無論大小事情學生們都按照自己的喜好 和需求合理安排,校園裡沒有一個學生閒逛。

這些改革措施使得芬蘭的校園變得有生氣、有活力,學生和老師都能夠輕 鬆、自然、快樂。學生與老師之間的友好、平等交流,是最和諧而美妙的教 育。

資料來源:“無班級授課制”、“學分制”…看芬蘭教育因何領跑全球?靳忠 良,2017 年 4 月 17 日。現代教育報。取自 https://m.sohu.com/n/488998798/

(二)韓國「學科教室制」與教育空間

韓國學科教室制的發展與少子化和中小學課程改革有密切關係。據韓國教 育開發院統計顯示,初中和高中生適齡入學人口分別在 2006 和 2010 年開始全 面進入下降階段,隨之而至的是學校現有教室開始出現大量閒置甚至荒廢的情 況,2009 年全體初中和高中已有 856 所學校出現 3,340 間閒置教室,占全體教 室數 16.3%;加以 2009 年 12 月 23 日頒佈《初、中等學校教育課程總論》,對 中小學課程進行了適當的調整和改革,「學科教室制」乃在此背景下應時而出

(張雷生,2012)。

韓國,教育科技部 2009 年 2 月 9 日公佈《關於全面實施學科教室制度的基 本規劃》,計畫到 2012 年止,先在普通高中推廣該制度並提供相應支援,預計 到 2014 年止,在全國初、高中實施「學科教室制」的普及率提高至 90%,對於 不足 6 班無法實施「學科教室制」的小規模學校,韓國教科部將制定單獨的支 持政策,以提高公共教育的品質,營造富有創意的學習環境(中華人民共和國 駐大韓民國大使館教育處,2009)。「學科教室制」的營運,包括教學科目教 室構築(硬體設施)和教育課程運營(軟體環境)等兩部分,前者是指符合各 個教學科目的特性,同時兼備豐富多樣的教學材料,教育教學及學習空間構 成;後者是指以學生為中心的分層移動教學,富有彈性的教育課程運營機制,

以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教學與學習支持(張雷生,2012)。發展到 2011 年 11 月底,全韓國共有 1, 618 所初、高中推廣實施「學科教室制」,約占全體初、

高中整體數量 5,435 所學校的 30%,其中先進型有 261 校,重點科目型有 1,357

校(張雷生,2012)。

在教育空間規劃和運用上,李水山(2009 年 11 月 2 日)指出,韓國「學科 專用教室制」擴大了學生對教育的選擇權和主動性,提升了教師教學的專業 性,改善了學生與教師交流的環境;過去,所有科目的課程都在同一教室內授 課,很難體現學科特點、營造學科需要的教學環境,設置學科專用教室以後,

各科教師可在專用教室內布置本學科特定的教學環境(參見圖 14),如數學教室 擺放教具模型和掛圖,地理教室可以布置得身臨其境,英語教室可以按需要靈 活擺放桌椅和多媒體設備。如此,學習工具和教具不再需要移動,節省教師和 學生的時間、精力,有利於提高學習效率。學科專用教室也給師生帶來了充分 的學習和交流空間,過去,教師集中在辦公室備課,學生如果不被傳喚很少主 動找老師提問和交流;現在,教師可以在學科專用教室裡備課,即使在休息時 間也可以和學生在一起討論問題,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圖 14:韓國學生在科學專用教室內上課

資料來源:效仿歐美, 韓國學校推動“教室革命”,李水山,2009 年 11 月 2 日。中國教育報,4 版。取自

http://job.jyb.cn/world/gjsx/200911/t20091102_320597.html (三)日本「教科教室制」與教育空間

長澤悟和中村勉(2004)的研究指出,過去高級中學建築規劃,以學習群 體與生活群體一致的固定班級,無法因應日本正推展的特色高級中學校,包括 綜合學科高級中學校、學分制高級中學校、綜合選修制高級中學校和設置有特

色的學科、課程和科目:

1.綜合學科高級中學校:過去的普通科,加上專門學科。設有系列課程,共 計 80 學分,其中 35 學分為必修課,其餘的學分則從專門學科群中選修。

2.學分制高級中學校:課程設置不是按照學年劃分的,只要修完了畢業所 規定的學分,便可被認定為畢業。由於承認在以前學校修得的學分,採取日夜 開課及三部制等措施,對高中退學生和社會青年的繼續學習提供保障。

3.綜合選修制高級中學校:開設眾多可供選修的科目的講座,以滿足學生 的多樣性需求。在教師人數和設施內容等方面,學校規模越大,對開設多種講 座越有利,而另一方面,對於學生的歸屬意識和往來走動等要有很好的關照。

4.設置有特色的學科、課程和科目:符應資訊、社會福利、商貿、旅遊、

體育等的社會需求。

有鑑於此,並因應少子化,日本在政府的倡導下,許多中等學校運用老舊 校舍改建之際,改採教科教室型空間營運方式,例如日本文部科學省將教科教 室型納入《中学校施設整備指針》(文部科学省大臣官房文教施設企画部,

2014)和《高等学校施設整備指針》(文部科学省大臣官房文教施設企画部,

2014)和《高等学校施設整備指針》(文部科学省大臣官房文教施設企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