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其他相關研究

視障者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 第三節

四、 其他相關研究

視障孩童比較喜歡與大人相處多於與同儕互動,且大部分都單獨進 行(Sacks & Wolffe, 1992)。

視覺障礙(盲或弱視)時常會造成同儕之間的關係出問題因為它通 常伴隨著受限的行動能力、定位困難與較低的社會競爭力(Pinquart &

Pfeiffer,2011)。Pinquart 與 Pfeiffer(2011)的研究顯示,視障青少年比 明眼青少年在加入同儕團體與交朋友上有更大的困難。此外,視障青年 比較內向。在接受雙親過度保護的程度上,視障青少年與明眼青少年之 間並無差異。本研究結果指出視覺障礙會抑制外向性的發展。研究者認 為比較內向且雙親過度保護的青少年在與同儕建立關係中比較需要幫助。

視覺障礙青少年的父母應該給予適當的支持,而不是過度的保護。

Khadka、Ryan、Margrainm、Woodhouse 與 Davies(2012)的研究以焦 點團體的方式探究視障孩童、青少年與非視障孩童、青少年的教育、社 交與休閒活動。視障者大部分從事室內活動,且單獨進行;非視障者則 多為戶外團體活動。這可能與他們社會互動困難與行動能力的限制有關。

無法辨識臉孔是阻礙視障者與明眼人互動的主要因素。

Wolffe、Karen、 Sacks 與 Sharon(1997)將社交活動分成三類:被

35

動、中等程度、高程度。被動活動如看電視節目、閱讀、獨自玩樂器;

中等程度活動如獨自外出、散步、電話聊天;高程度活動如與朋友外出、

自願參與社區活動、加入社團。研究者選擇明眼、弱視與全盲的學生進 行社交活動的比較。整體而言,低視力的學生參與最少的活動,且最不 喜歡與多人參與高程度的社交活動;社交最活躍的是明眼的學生;多數 全盲的學生從事被動的活動。視力程度的不同影響學生課後的社交型態。

明眼的學生幾乎和朋友在一起,偶爾和家人;全盲與低視力學生課後大 部分都單獨一人。明眼人相較於低視力組有四倍更多的社會互動,與全 盲組則相差兩倍。視障者在與明眼朋友關係的維持上要比與視障同儕更 困難。低視力的學生大部分單獨從事被動的活動如看電視節目、聽電台 節目或 CD 與睡覺。

王寶宗與章開衍(2003)認為視障生的人際關係發展上,大多有著 相同的社交技能不佳的現象。在所有的學習過程中,需要透過視覺能力 來處理的畢竟佔了知能的大部分,因此視覺的缺陷導致社交能力的差異,

同時也決定了人格發展的重要因素。視障者在社會認知及人際技巧方面,

與同輩團體的互動有著相當的落差。一方面是視障者不了解別人的行為 與模式,另一方面則是別人無意願來了解他,或者與他進行互動。

36

37

研究方法

相關文件